在 Kubernetes 中,kube-proxy
使用不同模式来实现其功能,其中 iptables
模式是早期广泛使用的模式之一。下面详细介绍 kube-proxy
使用 iptables
模式的基本原理。
1. iptables
原理概述
iptables
是 Linux 内核的一部分,用于定义网络封包过滤规则。它是一个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用来设置 Linux 内核中的 IP 传输规则表。iptables
规则集由一系列的链(chain)组成,每个链包含了一系列的规则(rule),规则决定了数据包如何被处理。
2. kube-proxy
使用 iptables
模式的原理
当 kube-proxy
使用 iptables
模式时,它会在 Linux 主机的 iptables
表中添加特定的规则,以实现服务发现和服务间的通信。以下是具体的步骤:
-
创建
KUBE-SERVICES
链:
kube-proxy
会在NAT
表中的PREROUTING
链中添加规则,并指向一个名为KUBE-SERVICES
的自定义链。所有入站流量都会先经过PREROUTING
链,然后根据规则被重定向到KUBE-SERVICES
链。 -
服务规则添加:
对于每一个 Kubernetes 服务(Service),kube-proxy
会在KUBE-SERVICES
链中添加规则,这些规则会根据服务的标签选择器(selector)匹配到对应的后端 Pod。 -
创建
KUBE-NODEPORTS
和KUBE-SVC[service-name]
链:
如果服务启用了 NodePort 或者 LoadBalancer 类型,kube-proxy
还会创建KUBE-NODEPORTS
链,以及针对每个服务的自定义链KUBE-SVC[service-name]
。规则会根据 NodePort 将流量重定向到正确的服务链。 -
端口映射:
在KUBE-SVC[service-name]
链中,kube-proxy
添加规则将流量映射到实际的后端 Pod 上。这通常涉及到使用RANDOM
或者ROUND_ROBIN
策略来选择后端 Pod,并且通过 DNAT(目的地网络地址转换)将目标 IP 地址更改为所选 Pod 的 IP 地址。 -
直接返回或继续处理:
在OUTPUT
链中,如果流量是从本地发出的,那么kube-proxy
可能会在KUBE-SERVICES
链中添加规则直接返回给本地进程,或者继续处理以到达集群内的其他节点。
3. 综上所述
综上所述,使用 iptables
模式,kube-proxy
可以在不改变应用代码的情况下,通过修改网络层的规则来实现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和安全策略。然而,随着 Kubernetes 集群规模的增长,大量的 iptables
规则可能会导致性能瓶颈。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使用 ipvs
模式或者第三方解决方案可能会提供更好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