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前言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Windows环境安装内网穿透工具,实现公网环境远程访问本地局域网中的Proxmox VE平台WEB 管理界面。
Proxmox VE是一个完全开源的平台,基于Debian Linux,用于运行虚拟机和容器。为了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它支持两种虚拟化技术:基于内核的虚拟机(KVM)和基于容器的虚拟化(LXC)。所有的管理任务都可以通过基于web的管理界面完成。
Proxmox VE 的本地WEB界面通常只能限于本地局域网访问,如果要想实现远程异地访问,我们需要部署到云 server 或者有public net IP,那如果没有云 server 或者公网IP 如何实现呢,接下来本例介绍一个工具 Cpolar内网穿透工具。
Cpolar支持安装在和Proxmox VE同一局域网设备上,并通过该工具,局域网穿透Proxmox VE WEB 管理界面端口,生成公网地址,即可远程异地访问.
下面介绍具体操作步骤,首先需要保证局域网本地是正常访问Proxmox VE平台.
1. 局域网访问PVE
当我们运行Proxmox VE 后,可以看到显示的局域网IP访问地址,且该地址是https本地地址
通过该地址,我们在外部设备浏览器上,即可访问Proxmox VE web的管理界面,本地访问无误后,下面安装cpolar工具实现远程访问!
2. 安装Cpolar 工具
本例使用的是windows系统设备,所以cpolar安装在windows上,并且和Proxmox VE是同一局域网,访问cpolar官网,注册一个账号,然后下载并安装客户端,具体安装教程可以参考官网文档教程。
cpolar官网:https://www.cpolar.com/
- windows系统:在官网下载安装包后,双击安装包一路默认安装即可。
- linux系统:支持一键自动安装脚本,详细请参考官网文档——入门指南
cpolar安装成功后,在浏览器上访问本地9200端口【http://localhost:9200】,使用cpolar账号登录。
3. 创建PVE公网地址
登录后,点击左侧仪表盘的隧道管理——创建隧道,创建一个8006的http隧道
- 隧道名称:可自定义命名,注意不要与已有的隧道名称重复
- 协议:选择http
- 本地地址:https://192.168.206.141:8006 (本地访问的方式是https,这里需要填写完整地址)
- 域名类型:免费选择随机域名
- 地区:选择China VIP
点击创建
隧道创建成功后,点击左侧的状态——在线隧道列表,查看所生成的公网访问地址,有两种访问方式,一种是http 和https,由于本地是https,我们只需要使用https地址即可
4. 远程访问PVE
通过上面我们在cpolar中创建生成的https公网地址,使用该地址在任意浏览器,我们都可以访问到Proxmox VE web 管理界面,这样一个公网地址就设置好了,无需云服务器,无需公网IP,也可以远程访问本地的Proxmox VE 进行操作!
小结
为了更好地演示,我们在前述过程中使用了cpolar生成的隧道,其公网地址是随机生成的。
这种随机地址的优势在于建立速度快,可以立即使用。然而,它的缺点是网址由随机字符生成,不太容易记忆(例如:34ffe3fa.r16.vip.cpolar.cn)。另外,这个地址在24小时内会发生随机变化,更适合于临时使用。
我一般会使用固定二级子域名,原因是我希望将网址发送给同事或客户时,它是一个固定、易记的公网地址(例如:pve.cpolar.cn),这样更显正式,便于流交协作。
5. 设置固定域名
由于以上使用cpolar所创建的隧道使用的是随机公网地址,24小时内会随机变化,不利于长期远程访问。因此我们可以为其配置二级子域名,该地址为固定地址,不会随机变化
注意需要将cpolar套餐升级至基础套餐或以上,且每个套餐对应的带宽不一样。【cpolar.cn已备案】
登录cpolar官网后台,点击左侧的预留,选择保留二级子域名,设置一个二级子域名名称,点击保留,保留成功后复制保留的二级子域名名称
保留成功后复制保留的二级子域名地址
登录cpolar web UI管理界面,点击左侧仪表盘的隧道管理——隧道列表,找到所要配置的隧道,点击右侧的编辑
修改隧道信息,将保留成功的二级子域名配置到隧道中
- 域名类型:选择二级子域名
- Sub Domain:填写保留成功的二级子域名
点击更新
更新完成后,打开在线隧道列表,此时可以看到公网地址已经发生变化,地址名称也变成了保留和固定的二级子域名名称
6. 固定地址访问
最后,使用固定的域名公网https地址进行访问,同样成功访问到了Proxmox VE,这样一个固定地址就设置好了,不用担心会变化!
标签:虚拟机,公网,域名,访问,地址,Proxmox,cpolar,Debian From: https://blog.csdn.net/2301_77485708/article/details/142367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