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容器技术是一种轻量级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它允许在同一操作系统内核上运行多个隔离的用户空间实例。以下是 Linux 容器技术的基础原理:
1. 命名空间(Namespaces)
命名空间是 Linux 内核提供的一种特性,允许将系统资源(如进程、网络、文件系统等)进行隔离。容器通过使用不同的命名空间来确保它们之间的隔离性。常见的命名空间类型包括:
- PID Namespace:为每个容器提供独立的进程 ID 空间,容器中的进程只能看到属于其自己的进程。
- Network Namespace:允许每个容器拥有自己的网络栈,包括 IP 地址、路由表和网络接口。
- Mount Namespace:为每个容器提供独立的挂载点,容器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文件系统视图。
- User Namespace:允许容器以非特权用户身份运行,同时在主机上保持特权。
2. 控制组(cgroups)
控制组(cgroups)是另一个重要的 Linux 内核特性,用于限制和监控容器的资源使用(如 CPU、内存、磁盘 I/O 等)。通过 cgroups,可以确保容器不会过度消耗主机的资源,从而影响其他容器或系统的稳定性。
3. 联合文件系统(Union Filesystem)
联合文件系统(如 OverlayFS)允许将多个文件系统叠加在一起,提供一个统一的视图。这种机制使得容器能够快速创建和删除,而不需要复制整个文件系统。例如,容器的只读层可以共享基础镜像,而可写层则用于存储容器运行时的变化。
4. 容器运行时
容器运行时是用于管理容器生命周期的组件。它负责拉取镜像、创建容器、启动和停止容器等。常见的容器运行时有:
- Docker:最流行的容器工具,提供了完整的开发和管理生态系统。
- containerd:一个高性能的容器运行时,通常与 Kubernetes 一起使用。
- CRI-O:为 Kubernetes 提供的轻量级容器运行时。
5. 镜像和容器
- 镜像:是容器的静态快照,包含应用及其依赖项。镜像是不可变的,可以通过 Dockerfile 或其他工具进行构建。
- 容器:是镜像的一个运行实例,具有自己的文件系统、网络和进程空间。
6. 网络
容器通常需要与外部世界或其他容器进行通信。Linux 容器使用网络命名空间和虚拟网络设备来实现这一点。常见的网络模式包括:
- 桥接模式:默认模式,容器通过一个虚拟桥接连接到外部网络。
- 主机模式:容器共享主机的网络堆栈,直接使用主机的 IP 地址。
- 覆盖网络:在多主机环境中(如 Kubernetes),用于实现容器间的跨主机通信。
总结
Linux 容器技术基于内核的命名空间和控制组等特性,提供了资源隔离和限制的能力,使得多个应用可以在同一操作系统上安全、高效地运行。这些基础原理构成了现代容器化架构的核心,支持各种云原生应用和微服务架构。
标签:容器,主机,Linux,文件系统,原理,镜像,运行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ove-DanDan/p/1840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