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看当前Linux系统所支持的文件系统:ls -l /lib/modules/$(uname -r)/kernel/fs;目前已加载到内存中支持的文件系统:cat /proc/filesystems。
2、让内核重新读取新的分区表,在屏幕上不打印任何内容,无需重启操作系统即可使用新的分区表:partprobe。
3、fdisk无法处理大于2TB的以上的磁盘分区,如果磁盘分区大于2TB则需要使用parted来进行分区。
4、检查硬盘或软盘扇区有没有坏轨:badblocks(s:在屏幕上列出进度、v:在屏幕上看到进度、w:使用写入的方式来测试)。
5、单一文件系统本不应该被重复挂在在不同的挂载点中,单一的目录不应该重复挂载多个文件系统,作为挂载点的目录理论上应为空(挂载了文件系统之后,原目录下的东西会暂时消失,卸载之后才会再次显示出来)。
6、mknod:手动创建设备文件(b:设置设备名称为一个外部存储设备文件,如硬盘;c:设置设备名称为一个外部输入文件,如鼠标、键盘;p:设置设备名称为一个FIFO文件),可以类似mkdir来进行记忆。
7、e2label:设置磁盘卷标。把设备sda1的卷标设置为mytest:e2label /dev/sda1 mytest,与mount -L "mytest" /dev/sda1类似。e2label还可以用来修改卷标,dumpe2fs -h /dev/sda1可以用来查看sda1的具体挂载情况。
8、tune2fs:在ext2/ext3/ext4文件系统中设置可调节的文件系统参数(l:类似dumpe2fs -h的功能,将超级块中的数据读出来;j:将ext2的文件系统转换为ext3文件系统;L:类似e2label的功能,可以修改文件系统的卷标)。该命令功能强大,具体可以man一下查看。
9、增加swap空间,创建新的分区以供后续使用。流程为:fdisk /dev/sda->partprobe->mkswap /dev/sda*->swapon /dev/sda*(此流程适用于物理分区支持);dd if=/dev/zero of=/tmp/swap bs=1M count=256->mkswap /tmp/swap->swapon /tmp/swap,如需关闭swap文件,使用swapoff /tmp/swap。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增加的swap空间在下次重启之后不会再次被挂载,需要加入到开机启动自动挂载文件里:echo "/tmp/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etc/fstab。
10、创建一个ext2/ext3/ext4的文件系统:mke2fs,功能强大,可以man一下。
不足的地方欢迎小伙伴们补充,感谢大家捧场!
标签:tmp,10,sda1,文件系统,dev,swap,Linux,挂载 From: https://blog.51cto.com/ivandu/9304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