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存储管理
在Linux系统下,系统识别到硬盘后,会为其创建一份初始分区表。
硬盘在分区后才可以使用。系通过分区表来管理磁盘。
1.1 磁盘
磁盘是一种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设备,由一个或多个覆盖有磁性材料的铝制或玻璃制的碟片组成,用来存储用户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反复地被读取和改写。绝大多数磁盘被永久封存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
从硬盘接口上看,硬盘有以下几种类型:
IDE——SATA(Serial ATA)硬盘,是目前最常见的硬盘接口类型之一,广泛用于传统的机械硬盘和大多数固态硬盘。
SCSI——SAS(Serial Attached SCSI)硬盘,是一种用于连接服务器硬盘的接口,相比SATA,SAS在企业环境中更为常见。它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好的可靠性。
其他——PCl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FC(Fiber Channel)硬盘
磁盘文件名:
IDE硬盘机 -> /dev/hd[a-d]
SCSI/SATA/U盘硬盘机 -> /dev/sd[a-p]
1.2 基本分区
分区的好处:易于管理和使用、有利于数据的安全、节约寻找文件的时间
分区信息的储存方式标准:MBR和GPT
MBR:
支持最多四个主分区或三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
使用 32 位的分区表条目来标识每个分区
使用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来存储引导加载程序和分区表信息
分区表存储在一个位置,如果该位置损坏,可能导致整个分区表不可用
MBR 通常与传统的BIOS一起使用,支持老一代的Windows和Linux系统
GPT:
支持最多 128 个分区,且每个分区的大小理论上可以达到 18EB(艾字节,1EB = 1024PB),远远超过了 MBR 的限制
使用 64 位的唯一标识符(GUID)来标识每个分区,这增加了标识的唯一性
有一个专门的启动分区,其中包含引导加载程序。这使得 GPT 在UEFI(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模式下更为灵活,而 MBR 则通常与传统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一起使用
存储多个副本的分区表和引导加载程序,从而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容错性
更适用于现代系统,特别是支持UEFI的系统,如Windows 8、Windows 10和许多Linux发行版
使用lsblk命令可以查看系统磁盘的使用情况:
1.2.1 MBR分区
使用fdisk命令并添加“-l”参数可以查看系统所挂硬盘个数及分区情况
使用fdisk对硬盘分区:
1)输入fdisk /dev/sdb进入分区模式
2)输入m可以获取帮助,下面是一些选项
| n | 添加一个新分区
| q | 不保存就退出
| p | 打印分区表
| m | 打印选项菜单
| d | 删除一个分区
| w | 保存退出
| t | 改变系统id号
3)输入n开始分区
p:主分区 e:扩展分区 (需创建扩展分区后才可以创建逻辑分区)
创建主分区
创建扩展分区
创建逻辑分区
最后记得输入w保存
1.2.2 GPT分区
1)输入gdisk进入分区模式
2)输入n进入分区模式,输入“?”可以获取帮助
3)输入w保存
1.3 创建文件系统
展示部分分区操作
使用“mkfs.”,再连续按两次tab键可以查看所有文件系统类型
创建文件系统,这里使用ext4
挂载
格式化完成后需挂载分区,首先创建目录作为挂载点,然后使用 mount 命令临时把 sdb1挂载到 data01上
使用”df -h“命令查看文件系统挂载点
注意:
使用 mount 命令挂载是临时性的,系统重新启动后便失效,需要再次挂载。用户可以修改/etc/fstab配置文件,使其永久有效
先使用 blkid命令查看设备UUID
再对/etc/fstab文件进行修改,可以使用vim
最后保存
标签:存储管理,分区,Linux,分区表,MBR,使用,挂载,硬盘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c-1/p/1786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