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群里有折腾玩家问为什么ark.intel.com上描述某款CPU最大支持内存只有4G,但是实际上他安装了8GB DDR3单条仍然能够点亮正常工作。
解释
一句话解释,当时最大的只有那么大,只能测试这么大的。后续更新了更新的内存容量方式之后,文档并没有更新。产品往往发布之后不会再更新了。
引申
atom低功耗平台除了可以更换内存条的、以及一些低功耗的“桌面级”处理器,还有一些也是类似的道理。例如某米的平板电脑,作为Windows+INTEL携手推广的典型代表,2G运行内存按理来说早就结束了生命周期,但是本该走向垃圾桶的生命,再折腾玩家们手中再次焕发青春。同样英特尔官方的网站上查询得出最大只支持2G,哪怕是运行安卓,目前来说也捉襟见肘。当然比1G的强不少,最近几年1G运行内存的哪怕安卓版本足够,也只能支付宝或者微信二选一运行了,2G RAM的同时运行还是可以的。当时最大的硬件方案就只有2G,因此官方的描述只有2G。而实际上是可以扩容的。
既然能够折腾BGA了,其实许多的东西内存都是可以扩一下的。例如orangepi zero/orangepi zero plus这两兄弟,虽然发布年代差异巨大,但是前者只有256/512M内存版本,后者只有512M,如果碰上处理器能力实际上足够,但是需要内存的例如python,就很麻烦。虽然可以swap,但是本身只有USB2.0接口,用来模拟内存,不说硬盘损耗,就这对系统运行速度的影响就不少。亲测可用扩容内存,给出内存合理的拆机来源:去买就太贵了,也不合适。可以找坏手机啊。前者可以到一些机顶盒找找,作为32位的处理器,扩容到1G显然好多了,愿意的话扩容到2G也是可以的。而后者,可以找找3+16/3+32年代的那些MTK手机,比如碎屏之类的损坏的已经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将内存颗粒搞下来,也是蛮好的。
我就扩了几个orangepi zero和zero plus的内存。内存升级之后更好用了,执行解释性语言的程序的时候,不用顾虑内存够不够了。此类产品没有容量识别之类的麻烦问题,只需要对内存颗粒进行处理。而X86架构有BIOS这种主板与操作底层桥梁的通用引导程序,也有对内存识别的要求。6代酷睿左右就开始出现板载内存的笔记本电脑了,这类的电脑不是换了颗粒直接就能工作的。动手之前先找好资料不要盲目上手,省的点不亮,然后换回来也点不亮,产生新的电子垃圾。
还有一种情况是老电脑,G41或者更早的芯片组的主板,无法支持单条8G内存,或者只有单面有内存颗粒的内存条。后续的DDR3平台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另外早期的低功耗平台不一定节能。例如atom N270 或者寸土寸金的机房例如香港之类的可能出现的ATOM330刀片,虽然处理器制程比较新,但是这玩意儿类似G41年代,是区分南北桥的。外围芯片组往往采用比较旧的制程,能效比较差,功耗会高。这类低功耗处理器本身省电,但是依赖的两个芯片太费电了。这些处理器的实际支持的内存容量,也普遍都比官方文档要高。
内存的发展相当快,消费级内存也普及单条32G了,哪怕是最近几年的许多处理器,其实实际上支持的内存也比描述的要高。低功耗平台有一种情况实际上也是超出了文档说明的容量。例如此处理器支持双通道内存总共8G,而实际上小主板只有一个内存槽,插上单条DDR3L 8G笔记本内存也能够正常使用,实际上类似的处理器,如果是ITX MATX版型的话,可能会有两条内存槽,实际上它能正常的运用16GB。而更先进的一些,“11代”的那些低功耗们,支持20G内存的也不少。那些低功耗方案,与传统的CPU,需要处理器搭配PCH不同,已经是全集成了。容易拆开的J1800之类的就是两个不同功能的部分结合在一起。将IO部分单独用较低的工艺制作能够降低成本,这些与传统的桌面结构还类似,后来的更先进的低功耗处理器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仅支持普通的内存,有一些支持的还有移动端低功耗内存。例如许多的超薄笔记本6G/12G内存看起来很奇怪是吧,或者他们可能4G 8G 16G看起来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是他们是LPDDR内存,性能比普通的差远了,只是容量给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