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的二进制日志(binlog)是记录数据库更改事件的一种日志文件。它用于数据恢复、复制和审计。以下是 MySQL binlog 写入的几个关键时机及其详细说明:
1. 事务提交时:
- InnoDB 存储引擎:对于支持事务的 InnoDB 引擎,binlog 是在事务提交时写入的。这确保了日志中只记录已完成的事务,从而保证复制和恢复的一致性。
- 事务提交顺序:在事务提交过程中,事务的更改会首先被写入到 InnoDB 的重做日志(redo log),确认写入后,binlog 会记录这些更改,然后实际提交事务。
2. 语句成功执行后:
- 对于非事务性表(如 MyISAM):MyISAM 等不支持事务的存储引擎,每个成功执行的 SQL 语句都会立即将其变更写入 binlog 。这并没有事务控制,因此存在一致性问题。
3. 表结构变更:
- DDL 语句:用于定义结构的语句(例如,CREATE 、ALTER 、DROP)在成功执行后立即写入 binlog 。这通常是原子性的,并会确保在复制环境中结构变更的同步。
4. 事务回滚不写入:
- 事务被回滚时:对于 InnoDB 存储引擎,事务在回滚时不会写入 binlog,因为回滚操作意味着实际数据没有变化,不需要记录。
5. 主从复制:
- 在主服务器(Master)上完成写入操作并记录在 binlog 之后,这些记录会被传送到从服务器(Slave),作为复制的一部分,Binlog 用于保证从库与主库数据状态的一致性。
6. 临时表操作:
- 对于临时表的操作,由于它们在会话结束时自动删除,因此这些操作不会写入 binlog 。但是,如果临时表的操作影响到永久表(例如,INSERT...SELECT),就会记录相关变更。
7. 缓存刷新:
- Binlog 缓存:MySQL 使用一个二进制日志缓存以便更好地处理事务。缓存中的内容在事务提交时被刷新到 binlog,确保事务的一致性。
8. 日志文件切换:
- Binlog 在达到预设的大小限制时自动轮转,生成新的 binlog 文件。
通过对这些写入时机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 binlog 进行数据恢复、性能优化和数据库审计等各种场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配置(如同步设置、 binlog 格式等)来调整和优化 binlog 的表现和行为。
1 | 事务提交时 | 对于 InnoDB 引擎,事务提交时写入 binlog,确保记录的都是已完成的事务,保证一致性。 |
2 | 语句成功执行后 | 对于非事务性表如 MyISAM,每个成功执行的 SQL 语句立即写入 binlog,缺乏事务一致性控制。 |
3 | 表结构变更 | DDL 语句(CREATE 、ALTER 、DROP)成功执行后立即写入 binlog,确保复制环境中结构变更同步。 |
4 | 事务回滚不写入 | 对于 InnoDB 引擎,事务回滚时不写入 binlog,因为实际数据未更改,无需记录。 |
5 | 主从复制 | 在主服务器上事务写入 binlog 后,记录传送到从服务器,确保主从数据一致性。 |
6 | 临时表操作 | 临时表操作不会写入 binlog,但如果影响永久表的变更(如 INSERT...SELECT)就会记录相关更改。 |
7 | 缓存刷新 | 使用 binlog 缓存处理事务,缓存内容在事务提交时刷新到 binlog,确保事务的一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