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SQL命令总览
可以把 SQL 分为两个部分:数据操作语言(DML)和数据定义语言(DDL)。
(1)数据操作语言(DML)主要是针对表的操作:
-
INSERT INTO - 向数据库表中插入数据(增)
-
DELETE - 从数据库表中删除数据(删)
-
SELECT - 从数据库表中获取数据(查)
-
UPDATE - 更新数据库表中的数据(改)
(2)数据定义语言 (DDL) 主要是针对库及表自身的增删查或属性改的操作:
-
CREATE DATABASE - 创建数据库
-
DROP DATABASE - 删除数据库
-
SHOW DATABASES - 列出数据库
-
ALTER DATABASE - 修改数据库属性
-
SELECT DATABASE()/status - 查看当前使用的数据库
-
CREATE TABLE - 创建表
-
DROP TABLE - 删除表
-
SHOW TABLES FROM database_name - 列出库中的所有表
-
SHOW COLUMNS FROM tbl_name - 列出表中的所有列
-
DESCRIBE tbl_name - 列出表中所有列的类型及属性
-
SHOW CREATE TABLE tbl_name - 列出创建表时的完整结构
-
ALTER TABLE - 修改表属性
-
ALTER TABLE `database_name` CREATE INDEX `index_name`(`column_name`) - 创建索引(搜索键)
-
DROP INDEX - 删除索引
-
ALTER TABLE `database_name` ADD COLUMN `column_name` ... - 添加列及属性
-
ALTER TABLE `database_name` DROP COLUMN `column_name` ...- 撤销列及属性
-
ALTER TABLE `database_name` MODIFE/ALTER `column_name` ... - 修改列及属性
-
CREATE USER `name@`%` IDENTIFIED BY 'pass' - 创建用户(此处的127.0.0.1和localhost分别代表不同的登录方式,需通过-h指定,默认是以localhost的登录方式)
-
GRANT Alter ON `database_name`.* TO `user`@`%`; - 授予user用户在database_name库中拥有的Alter权限。
-
GRANT ALL/NO ON *.* TO `user`@`%` - 授予user用户所有/无的服务器权限,包含对所有库的所有表进行操作的权限(服务器ALL权限:包含Alter, Create, Delete, Drop等,但是不包括Grant Option权限,需GRANT ALL/NO ON *.* TO `user`@`%` WITH Grant Option才能授予所有权限)。【注意:用户的服务器权限和权限有所不同,服务器权限作用于所有的库表,而权限仅作用于指定的库表。这两种权限的搭配类似于ACL中规则和默认规则的关系。】
2、库与表语法格式
【2.1】数据表自身的增删查改
(1)create table tab_name (col_name col_type [其它属性1], ...)[其它属性2](创建数据表)
其它属性1:
-
如果你不想字段为NULL可以设置字段的属性为 NOT NULL,在操作数据库时如果输入该字段的数据为NULL,就会报错。
-
AUTO_INCREMENT定义列为自增的属性,一般用于主键,数值会自动加1。
-
PRIMARY KEY关键字用于定义列为主键。 您可以使用多列来定义主键,列间以逗号分隔。
其它属性2:
- ENGINE 设置存储引擎,CHARSET 设置编码。
(2)drop table tab_name(删除数据表)
(3)show columns from tab_name(查看表结构) show table status(查看数据表类型)
(4)alter table tab_name operate(修改数据表)
operate的操作有:
-
drop col_name(删除表的col_name列)
-
add col_name col_type [first|after col_name](添加表的col_name列) 如:ALTER TABLE testalter_tbl ADD i INT AFTER c;
-
modify col_name col_type [其它属性1](修改列的类型) 如:ALTER TABLE testalter_tbl MODIFY c CHAR(10);
-
change col_name_old col_name_new col_type(修改列的名称以及类型) 如:ALTER TABLE testalter_tbl CHANGE j j INT;
-
alter col_name set default 1000(修改列的默认值)(列的默认值在不设置的情况下,默认为NULL)
-
alter col_name drop default(删除列的默认值)
-
ENGINE = MYISAM(修改表的类型) 如:ALTER TABLE testalter_tbl ENGINE = MYISAM;
-
rename to tab_name(修改表名)
【2.2】数据表内数据的增删查改
(1)insert into tab_name(col1,col2,col3...)values(val1,val2,val3...) (插入表项)
- 未列出的列使用默认值,若是拥有自增属性的列,则自动加一。values里的值可以是函数如val3可替换为NOW()。
(2)delete from tab_name [where clause](删除表项)
- 如果没有指定 WHERE 子句,MySQL 表中的所有记录将被删除
(3)select col_name,col_name from tab_name [where clause][limit n][offset m](查询表项)
-
查询语句中你可以使用一个或者多个表,表之间使用逗号分割,并使用WHERE语句来设定查询条件
-
你可以使用星号(*)来代替其他字段,SELECT语句会返回表的所有字段数据
-
你可以使用 LIMIT 属性来设定返回的记录数
-
你可以通过OFFSET指定SELECT语句开始查询的数据偏移量。默认情况下偏移量为0
(4)update tab_name set col1=val1_new,col2=val2_new [where clause](修改表项)
3、从/子句
(1)WHERE从句(准确匹配)(优先级1)
SQL格式:select col1, col2,... from tab_name1,tab_name2...[where condition1 [and|or] condition2 ...]
WHERE 子句也可以运用于DELETE或者UPDATE命令,它包含的操作符有>、<、=、!=、>=、<=。
(2)like WHERE子句(模糊匹配,该句可在DELETE或UPDATE命令中使用)
SQL格式:select col1, col2,...from tab_name where col1 like condition1 [AND|OR] col2 = 'somevalue'
可以使用LIKE子句代替等号 =,MYSQL为LIKE 提供了四种匹配方式,如下:
-
%:表示任意 0 个或多个字符。可匹配任意类型和长度的字符,有些情况下若是中文,请使用两个百分号(%%)表示。
-
_:表示任意单个字符。匹配单个任意字符,它常用来限制表达式的字符长度语句。
-
[]:表示括号内所列字符中的一个(类似正则表达式)。指定一个字符、字符串或范围,要求所匹配对象为它们中的任一个。
-
[^] :表示不在括号所列之内的单个字符。其取值和 [] 相同,但它要求所匹配对象为指定字符以外的任一个字符。
-
查询内容包含通配符时,由于通配符的缘故,导致我们查询特殊字符 “%”、“_”、“[” 的语句无法正常实现,而把特殊字符用 “[ ]” 括起便可正常查询。
(3)regexp WHERE子句,与like用法相似,只不过它支持正则表达式进行条件匹配。
SQL格式:select name from tabl where name regexp ‘^st’与上用法类似
(4)GROUP BY从句(优先级2)
group by分组语句根据一个或多个列对结果集进行分组(如下图对商品种类进行的分组),在分组的列上可以使用 COUNT, SUM, AVG,等聚合函数。
SQL格式:select col_name,function(col_name) from tab_name where col_name operator value group by col_name
(5)HAVING从句(优先级3)
HAVING从句与WHERE从句都属于条件过滤,在省略GROUP BY从句的情况下,则HAVING从句的行为与WHERE从句类似。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
-
WHERE从句的作用是在对查询结果进行分组前,将不符合where条件的行去掉,即在分组之前过滤数据。where条件中不能包含聚组函数,使用where条件过滤出特定的行。
-
HAVING从句的作用是筛选满足条件的组,即在分组之后过滤数据,条件中经常包含聚组函数。使用having 条件过滤出特定的组,也可以使用多个分组标准进行分组。例,select 类别, SUM(数量) from A where 数量 > 8 group by 类别 having SUM(数量) > 10 ,having后面可以使用聚合函数进行条件过滤。
指定任何的字段做为排序的条件,从而返回排序后的查询结果。默认情况下,它是按asc升序来排序。
SQL格式:select col1_name,col2_name...from tab_name order by col1 [asc|desc], col2 [asc|desc] ...
(7)LIMIT从句(优先级5)
限制通过SELECT查询返回的结果数量。
SQL格式1:SELECT column_list FROM table1 LIMIT row_count(实际返回数量) OFFSET offset(偏移数量)
SQL格式2:SELECT column_list FROM table1 LIMIT offset,count
4、表连接
注:表连接似乎仅在SELECT语句中使用
-
INNER JOIN:如果表中有至少一个匹配,则返回行(以左右表为参考,只有左右两表之间的连接条件都满足的列才会被返回,否则不显示数据)
-
LEFT JOIN:即使右表中没有匹配,也从左表返回所有的行(以左表为参考,这说明左表的数据会全部被显示,即使并未满足连接条件,此时右表中不满足的位置会被置为NULL。)
-
RIGHT JOIN:即使左表中没有匹配,也从右表返回所有的行(以右表为参考,这说明右表的数据会全部被显示,即使并未满足连接条件,此时左表中不满足的位置会被置为NULL。)
-
FULL JOIN:只要其中一个表中存在匹配,则返回行(以左右表为从参考,即使两表之间的连接条件并不满足,但也会返回数据,只不过左右对应不上的数据以NULL填充。)
SQL格式1:SELECT col_name FROM tbZUO INNER JOIN tblYOU ON tblZUO.col_name=tblYOU.col_name;(2表连接)
SQL格式2:SELECT article.aid,article.title,user.username,type.typename FROM article INNER JOIN user ON article.uid=user.uid INNER JOIN type ON article.tid=type.tid;(3表连接,article<->user<->type)
数据库检索是从参考表某列的每一项开始,依次向被参考表进行条件的比对。若被参考表中无对应值,则默认为NULL或不返回。
其它:UION操作符
UNION 操作符用于连接两个以上的 SELECT 语句的结果组合到一个结果集合中。默认情况下,多个 SELECT 语句会删除重复的数据,即DISTINCT。(如果说JOIN是将多张有关联的表进行了一次列的连接,那么UION就是将多张相同字段列(或不相干的列)的行进行了一次拼接。)
SQL格式:SELECT name1, name2 FROM table1 [WHERE conditions] UNION [ALL | DISTINCT] SELECT name1, name2 FROM tables [WHERE conditions];
5、约束
MYSQL 约束用于规定表中的数据规则,如果存在违反约束的数据行为,行为会被约束终止。
-
NOT NULL:指示某列不能存储 NULL 值。
-
UNIQUE:保证某列的每行必须有唯一的值。
-
PRIMARY KEY:NOT NULL 和 UNIQUE 的结合。确保某列(或两个列多个列的结合)有唯一标识,有助于更容易更快速地找到表中的一个特定的记录。(即唯一性)语法如:CREATE TABLE Persons(P_Id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LastName varchar(255) NOT NULL)
-
FOREIGN KEY:保证一个表中的数据匹配另一个表中的值的参照完整性。(1.FOREIGN KEY 约束用于预防破坏表之间连接的行为,可以保证两表之间完美衔接。2.FOREIGN KEY 约束也能防止非法数据插入外键列,因为它必须是它指向的那个表中的值之一。)语法如:CREATE TABLE Orders(P_Id int FOREIGN KEY REFERENCES Persons(P_Id))
-
CHECK:保证列中的值符合指定的条件。语法如:CREATE TABLE Persons(P_Id int NOT NULL CHECK (P_Id>0),Address varchar(255) )
-
DEFAULT:规定没有给列赋值时的默认值。语法如:CREATE TABLE Persons(P_Id int NOT NULL,City varchar(255) DEFAULT 'Sandnes')
6、事务
MySQL事务主要用于处理操作量大,复杂度高的数据。(如,在人员管理系统中删除一个人员,既需要删除人员的基本资料,也要删除和该人员相关的信息,如此这些数据库操作语句就构成一个事务。)
-
在 MySQL 中只有使用了 Innodb 数据库引擎的数据库或表才支持事务。
-
事务处理可以用来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保证成批的 SQL 语句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
-
事务用来管理 insert,update,delete 语句
在 MySQL 命令行的默认设置下,事务都是自动提交的,即执行 SQL 语句后就会马上执行 COMMIT 操作。因此要显式地开启一个事务务须使用命令 BEGIN 或 START TRANSACTION,或者执行命令 SET AUTOCOMMIT=0,用来禁止使用当前会话的自动提交。
事务控制语句:
-
BEGIN(START TRANSACTION)显式地开启一个事务;
-
COMMIT(COMMIT WORK)会提交事务,并使已对数据库进行的所有修改成为永久性的;
-
ROLLBACK ( ROLLBACK WORK)回滚会结束用户的事务,并撤销正在进行的所有未提交的修改;
-
SAVEPOINT identifier,允许在事务中创建一个保存点,一个事务中可以有多个 SAVEPOINT;【避免执行多语句时,只因其中的某一句错误之后而通过ROLLBACK直接回滚到事务执行之前的状态,相当于是分段回滚。适合在事务中执行大量的SQL语句时使用】
-
RELEASE SAVEPOINT identifier 删除一个事务的保存点;
-
ROLLBACK TO identifier 把事务回滚到标记点;
-
SET TRANSACTION 用来设置事务的隔离级别。InnoDB 存储引擎提供事务的隔离级别有READ UNCOMMITTED、READ COMMITTED、REPEATABLE READ 和 SERIALIZABLE。
7、视图
注:视图仅适用于SELECT语句
(1)视图隐藏了底层的表结构,简化了数据访问操作,客户端不再需要知道底层表的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
(2)视图提供了一个统一访问数据的接口。(即可以允许用户通过视图访问数据的安全机制,而不授予用户直接访问底层表的权限,从而加强了安全性,使用户只能看到视图所显示的数据。)
(3)视图还可以被嵌套,一个视图中可以嵌套另一个视图。
(4)视图通常被用于将某些频繁使用且语法复杂的sql查询语句进行了一个打包,使用视图就相当于是在一列复杂语法执行的结果表中进行的查询。(navicat中直接双击已定义好的视图,那么将直接呈现该视图定义中指定的所有数据,相当于执行了一遍视图中定义的select语句。可以直接将视图看做一个查询结果表)用法如下
SQL格式:CREATE VIEW view_name AS SELECT column_name(s)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ndition
使用视图:SELECT * FROM `database_name`.`view_name` LIMIT 0,1000
8、索引
-
索引并不能显式使用,它是在sql引擎进行条件查询时,首先主动根据条件列是否存在对应的索引,而后才确定是否能够使用索引
-
索引分单列索引和组合索引。单列索引,即一个索引只包含单个列,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单列索引,但这不是组合索引;组合索引,即一个索引包含多个列。
-
创建索引时,需要确保该索引是应用在 SQL 查询语句的条件(一般作为 WHERE 子句的条件)。
-
索引也是一张表,该表保存了主键与索引字段,并指向实体表的记录。
-
索引也有缺点:虽然索引大大提高了查询速度,但同时却会降低更新表的速度,如对表进行INSERT、UPDATE和DELETE。因为更新表时,MySQL不仅要保存数据,还要保存一下索引文件。
建立索引 ALTER table tableName ADD INDEX indexName(columnName)
删除索引 DROP INDEX [indexName] ON mytable;
参考链接
9、复制表
(1)复制表结构到新表
-
create table tbl_new like tbl_old;(推荐)
-
SHOW CREATE TABLE tbl_old;(复制粘贴创建表时的结构)
-
create table tbl_new select * from tbl_old where 1=2;(似乎不太可靠,不确定列类型是否完全一致)
(2)复制表结构及数据到新表
-
create table tbl_new select * from tbl_old;(推荐)
-
INSERT INTO tbl_new SELECT * FROM tbl_old;(在只有表结构的新表中插入旧表中的数据)
(3)复制表的部分列字段
-
CREATE TABLE tbl_new AS( SELECT id, username AS uname, password AS pass FROM tbl_old)(复制表中的部分列字段并重命名,然后导入数据)
-
CREATE TABLE tbl_new AS( SELECT * FROM tbl_oldWHERE LEFT(username,1) = 's')(复制表中的全部列字段,然后导入符合条件的数据)
*、杂项
(1)mysql语法的解析似乎是以关键字进行的,关键字顺序也不是完全不分先后。例:
SQL1:SELECT * FROM passwd INTO OUTFILE '/tmp/runoob.txt' FIELDS TERMINATED BY ',' ENCLOSED BY '"' LINES TERMINATED BY '\r\n';
SQL2:SELECT a,b,a+b INTO OUTFILE '/tmp/result.text' FIELDS TERMINATED BY ',' OPTIONALLY ENCLOSED BY '"' LINES TERMINATED BY '\n' FROM test_table;
(2)数据库的每张表只能有一个主键,不可能有多个主键。所谓的一张表多个主键,我们称之为联合主键(就是用多个字段一起作为一张表的主键)。
(3)父表中的主键是被子表中的外键所参考引用的,先有主键然后才有外键,有主无外可,有外必有主。
标签:总结,name,表中,学习,tbl,MySQL,TABLE,col,SELECT From: https://www.cnblogs.com/kqdssheng/p/1762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