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操作越来越成为整个应用的性能瓶颈,这对于Web应用尤其明显。关于数据库的性能,这并不只是DBA需要关心的,而更是后端开发需要去关注的事情。
所以本文讲解MySQL在各个方面的优化方向,方便后端开发人员在调优和问题排查过程中找到切入点。
1.服务器硬件的优化
提升硬件设备,例如选择尽量高频率的内存(频率不能高于主板的支持)、提升网络带宽、使用SSD高速磁盘、提升CPU性能等。
CPU的选择:
对于数据库并发比较高的场景,CPU的数量比频率重要。
对于CPU密集型场景和频繁执行复杂SQL的场景,CPU的频率越高越好。
2.MySQL数据库配置优化
表示缓冲池字节大小。
推荐值为物理内存的50%~80%。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用来控制redo log刷新到磁盘的策略。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每提交1次事务同步写到磁盘中,可以设置为n。
sync_binlog=1
脏页占innodb_buffer_pool_size的比例时,触发刷脏页到磁盘。 推荐值为25%~50%。
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30
后台进程最大IO性能指标。
默认200,如果SSD,调整为5000~20000
innodb_io_capacity=200
指定innodb共享表空间文件的大小。
innodb_data_file_path
慢查询日志的阈值设置,单位秒。
long_qurey_time=0.3
mysql复制的形式,row为MySQL8.0的默认形式。
binlog_format=row
调高该参数则应降低interactive_timeout、wait_timeout的值。
max_connections=200
过大,实例恢复时间长;过小,造成日志切换频繁。
innodb_log_file_size
全量日志建议关闭。
默认关闭。
general_lo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