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面向对象之魔法方法
一、魔法方法的概念
定义在类中的双下方法都可以称为魔法方法
不需要人为调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自动触发,并运行
类似于__ init__, 当我在使用类产生对象时,会自动触发
class Foo:
# 双下init就是魔法方法的一种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二、常用魔法方法
1、__ init __
__init__(self):
self: 调用者本身
对象添加独有数据时,会自动触发
2、__ str __
__str__(self):
self: 调用者本身
对象被执行打印操作时会自动触发,该方法下必须使用return设置返回值,且返回值必须为字符串,否则报错
3、__ call __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self: 调用者本身
args:位置形参
kwargs:关键字新参
对象加括号调用时会自动触发
4、__ getattr __
__getattr__(self, item):
self: 调用者本身
item:调用者点的名字
对象点不存在的名字时会自动触发该函数体代码,该方法形参内item为对象点出的名字,当同一类中同时出现__getattribute__方法时,系统默认使用__getattribute__
5、__ getattribute __
__getattribute__(self, item):
self: 调用者本身
item:调用者点的名字
对象点名字时会自动触发该函数体代码,该方法形参内item为对象点出的名字,一旦该方法触发,就无法获取到对象点名字的值
6、__ setattr __
__setattr__(self, key, value):
self: 调用者本身
key:数据名字
valuse:名字对应的数据值
给对象添加/修改数据值的时候会自动触发,该方法形参内名字,分别对应对象点的名字和值
7、__ enter __
__enter__(self):
self: 调用者本身
当对象被当作with上下文管理操作的时候开始自动触发,该方法return返回什么,as后的变量名就会收到什么
8、__ exit __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 exc_tb):
self: 调用者本身
with上下文管理运行完毕之后会自动触发(子代码体结束)
三、魔法方法笔试题
第一题
条件:
补全下列代码,使运行不会报错
class Context:
pass
with Context() as f:
f.do_something()
'''
推导思维:
1、类加括号产生对象
2、当对象被with传入上下文管理使,就要用到__enter__方法
3、__enter__方法返回值为f,使用该方法返回对象本身(self)
4、对象加点的方式调用功能
5、将该功能补全至类体代码中
6、子代码结束后,调用__exit__关闭with
'''
class Context:
def do_something(self):
pass
def __enter__(self):
return self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 exc_tb):
pass
with Context() as f:
f.do_something()
第二题
条件:
自定义字典类型并让字典能够通过句点符的方式操作键值对
'''
推导思维:
1、使用类继承dict方法
2、使用__setattr__方法,将键值对以索引赋值的方式传给self
3、使用__getattr__的方法,当对象点名字时,使用return的方式将值传出
4、上述两种方式分别可以实现以点的方式添加数值和取到数值
'''
class MyDict(dict):
def __setattr__(self, key, value):
self[key] = value
def __getattr__(self, item):
return self.get(item)
obj = MyDict()
obj.name = 'jason'
obj.pwd = 18
obj.hobby = 'read'
# print(obj)
print(obj.name)
print(obj.pwd)
print(obj.hobby)
# print(obj)
# print(obj) # 字典存储的数据 {}
# print(obj.__dict__) # 字典对象名称空间 {'name': 'jason'}
print(type(obj))
标签:__,obj,调用者,Python,self,魔法,面向对象,方法
From: https://www.cnblogs.com/kangssssh/p/1687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