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 HashMap的treeifyBin()方法详解-链表转红黑树
1. HashMap中hash函数是怎么实现的?还有哪些hash函数的实现方式?
3. 何时发生哈希碰撞和什么是哈希碰撞,如何解决哈希碰 撞?
本章目标
- 掌握HashMap底层数据存储结构,及其变换【链表转红黑树】原理
- 掌握HashMap的初始化容量大小,及加载因子0.75原理
- 理解HashMap链表转红黑树边界值设计思想
- 掌握HashMap扩容机制,及初始化容量最佳实践
- 拿下常见大厂HashMap的面试题
一、基本介绍
1. 什么是HashMap?
HashMap是Map接口的实现类,基于哈希表结构实现的。其主要特点是以key-value存储形式存储数 据,即用与
存放键值对。
HashMap 的操作不是同步的,这意味着它线程不安全。
特点:
- 无序性 : 存入和取出元素顺序不一致
- 唯一性 : 键key是唯一的
- 可存null : 键和值位置都可以是null,但是键位置只能是一个null
- 数据结构 : 数据结构控制的是键key而非值value!
-
- jdk1.8之前数据结构是:链表 + 数组
- jdk1.8之前数据结构是:链表 + 数组 + 红黑树
- 单链表阈值(边界值) > 8 并且数组长度大于64,才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
- 目的 : 高效查询数据
扩展知识: 红黑树(Red Black Tree) 是一种自平衡二叉查找树,是在计算机科学中用到的一种数 据结构,典型
的用途是实现关联数组。红黑树是在1972年由Rudolf Bayer发明的,当时被称为平 衡二叉B树(symmetric
binary B-trees)
2. HashMap类的继承关系
HashMap继承关系如下图所示:
说明:
- Cloneable 空接口,表示可以克隆。 创建并返回HashMap对象的一个副本。
- Serializable 序列化接口。属于标记性接口。HashMap对象可以被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 AbstractMap 父类提供了Map实现接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实现此接口所需的工作。
补充:通过上述继承关系我们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就是HashMap已经继承了AbstractMap而AbstractMap
类实现了Map接口,那为什么HashMap还要在实现Map接口呢?同样在ArrayList中LinkedList中都是这种结
构。
据 java 集合框架的创始人Josh Bloch描述,这样的写法是一个失误。在java集合框架中,类似这 样的写法很
多,最开始写java集合框架的时候,他认为这样写,在某些地方可能是有价值的,直到 他意识到错了。显然的,
JDK的维护者,后来不认为这个小小的失误值得去修改,所以就这样存在 下来了。
二、原理分析
1. 哈希表
什么是哈希表呢?
哈希表(Hash table,也叫散列表),是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
也就是 说,它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以加快查找的速度。
这个映射函数叫做散列函 数,存放记录的数组叫做散列表。
哈希表本质上是一个数组,这个数组中存储的是哈希函数算出的值。
目的 : 为了加快数据查找的速度。
HashMap中哈希表的数组的大小?
我们说,HashMap中的底层数据结构是哈希表,又说是数组+链表+红黑树?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 事呢?
我接下来看HashMap的数据结构
public class Demo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map.put("hello", 53);
map.put("world", 35);
map.put("java", 55);
map.put("world", 52);
map.put("通话", 51);
map.put("重地", 55);
}
}
//1.HashMap map = new HashMap<>();
当创建HashMap集合对象时,
JDK8前,构造方法创建一个长度是16的数组Entry[] table 来存储键值对的对象。
JDK8后,不是在构造方法中创建对象数组,而是在第一调用put方法时创建长度是16的Node[] table数组,存储Node对象。
如果节点长度即链表长度大于阈值8,并且数组长度大于64则进行将链表变为红黑树。
2. 存储数据过程
1> 存储过程中相关属性
加载因子:默认值是0.75 ,决定了扩容的条件
// 加载因子
final float loadFactor;
扩容的临界值:计算方式为(容量 乘以 加载因子)
// 临界值 当实际大小超过临界值时,会进行扩容
int threshold;
容量capacity:初始化为16
扩容resize:达到临界值就扩容。扩容后的 HashMap 容量是之前容量的两倍 。
集合元素个数size:表示HashMap中键值对实时数量,不等于数组长度
2> 存储过程图解
上述我们大概阐述了HashMap底层存储数据的方式。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结合一个存储流程 图来进一步说明一下:(jdk8存储过程)
3> 存储过程源码分析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1.判断是否哈希表为空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2.如果为空初始化容量,16
n = (tab = resize()).length;
//3.如果不为空 , 则判断当前key的hash值对应的索引位置是否有元素。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4.如果没有,往当前索引位置放入一个新的节点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
Node<K,V> e; K k;
//5.如果有元素,判断当前索引位的节点hash值和equals与新key是否相等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如果相等,则覆盖value
e = p;
//6.如果不相等,则判断是否是红黑树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如果是红黑树节点,则将元素存入红黑树节点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
//7.如果不相等,也不是红黑树节点,则遍历所有链表节点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如果到了最后一个节点还没找到相等的节点
if ((e = p.next) == null) {
//在尾部新增一个节点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8.判断链表的长度是否大于8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如果大于8直接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如果遍历的节点的hash值和equals值与新key相同,则跳出循环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
//如果key存在,则直接覆盖value值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判断HashMap中节点数是否大于临界值,如果大于则扩容,是之前的两倍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3. 底层数据
1> 什么是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 的集合。
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 检索算法和索引技
术有关。
数据结构:就是存储数据的一种方式。ArrayList LinkedList
2> HashMap的数据结构
在JDK1.8 之前 HashMap 由 数组+链表 数据结构组成的。
在JDK1.8 之后 HashMap 由 数组+链表 +红黑树【哈希表】据结构组成的。
数组是 HashMap 的主体,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而存在的(“拉链法”解决冲突)。
什么是哈希冲突?两个对象调用的hashCode方法计算的哈希码值一致导致计算的数组索引值相同。
JDK1.8 以后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较大的变化,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或者红黑树的边界值,默认为 8)并且当
前数组的长度大于64时,此时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有数据改为使用红黑树存储。
JDK1.8引入红黑树大程度优化了HashMap的性能,那么对于我们来讲保证HashSet集合元素的唯一,其 实就是根
据对象的hashCode和equals方法来决定的。
如果我们往集合中存放自定义的对象,那么保证 其唯一,就必须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建立属于当前对象
的比较方式。
当位于一个链表中的元素较多,即hash值相等但是内容不相等的元素较多时,通过key值依次查找的效 率较低。
而JDK1.8中,哈希表存储采用数组+链表+红黑树实现,当链表长度(阀值)超过 8 时且当前数组 的长度 > 64时,
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这样大大减少了查找时间。jdk8在哈希表中引入红黑树的原因只 是为了查找效率更高。
简单的来说,哈希表是由数组+链表+红黑树(JDK1.8增加了红黑树部分)实现的。如下图所示。
3> 数据结构的源码
table用来初始化(必须是二的n次幂)(重点)
//存储元素的数组
transient Node<K,V>[] table;
用来存缓存
//存放具体元素的集合
transient Set<Map.Entry<K,V>> entrySet;
HashMap中存放元素的个数(重点)
//存放元素的个数,注意这个不等于数组的长度。
transient int size;
三、源码分析
1. HashMap的默认初始化容量
初始化容量16
//默认的初始容量是16 -- 1<<4相当于1*2的4次幂---1*16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初始化容量必须是2的n次幂,为什么?
向HashMap中添加元素时,要根据key的hash值去确定其在数组中的具体位置。 HashMap为了存取高 效,要尽量较少碰撞,就是
要尽量把数据分配均匀,每个链表长度大致相同。怎么让元素均匀分配呢? 这里用到的算法是hash&(length-1)。
hash值与数组长度减一的位运算。算法本质作用是类似于取模,hash%length。但是计算机中直接求余效率远不如位运算。
hash%length取模效果操作等于hash&(length-1)的前提,length是2的n次幂!
为什么这样能均匀分布减少碰撞呢?2的n次幂实际就是1后面n个0,2的n次幂-1 实际就是n个1;
举例:位运算规则说明:按&位运算,相同的二进制数位上,都是1的时候,结果为1,否则为零。
例如 : 数组长度8时候,均匀分布在数组中,哈希碰撞的几率比较小;
求位运算结果:
314924944 & (8-1) = 0
0001001011000101010111111001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1
--------------------------------------------------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 结果为0
程序员计算器求解 :
314924944 & (8-1) = 0
314924945 & (8-1) = 1
314924946 & (8-1) = 2
314924947 & (8-1) = 3
314924948 & (8-1) = 4
314924949 & (8-1) = 6
314924950 & (8-1) = 7
314924951 & (8-1) = 8
314924952 & (8-1) = 0
结论是:数组索引存储的数据均匀分布了,减少哈希碰撞的几率
例如 : 数组长度10时候,没有均匀分布,碰撞几率比较大;
程序员计算器求解 :
314924944 & (10-1) = 0
314924945 & (10-1) = 1
314924946 & (10-1) = 0
314924947 & (10-1) = 1
314924948 & (10-1) = 0
314924949 & (10-1) = 1
314924950 & (10-1) = 0
314924951 & (10-1) = 1
314924952 & (10-1) = 0
结论是:数据全部分布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索引位置上,大大增加了哈希碰撞的几率。效率低下
手动设置初始化容量
HashMap构造方法还可以指定集合的初始化容量大小: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构造一个带指定初始容量和默认加载因子 (0.75) 的空 HashMap
注意: 当然如果不考虑效率问题,求余即可。就不需要长度必须是2的n次幂了。如果采用位运算,必须 是2的n
次幂!
那么来了,如果有那个蠢蛋不知道,瞎搞。HashMap也自带纠错能力。具备防蠢货功能。
如果创建HashMap对象时,输入的数组长度不是2的n次幂,HashMap通过一通位移运算和或运算得到的肯定是2
的幂次数,并且是离那个数最近的数字。
//创建HashMap集合的对象,指定数组长度是10,不是2的幂
HashMap hashMap = new HashMap(10);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initialCapacity=10
this(initialCapacity, DEFAULT_LOAD_FACTOR);
}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initialCapacity=10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initial capacity: " + initialCapacity);
if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load factor: " + loadFactor);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this.threshold = tableSizeFor(initialCapacity);//initialCapacity=10
}
/**
* Returns a power of two size for the given target capacity.
*/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int cap = 10
int n = cap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加入给的初始化容量为10,最终容量会变为最近的16!
知识小结
- 根据key的hash确定存储位置时,数组长度是2的n次幂,可以保证数据的均匀插入。如果不是,会 浪费数组的空间,降低集合性能!
- 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求余%来均匀分散数据。只不过其性能不如位运算【&】。
- length的值为2的n次幂,hash & (length - 1) 作用完全等同于hash % length。
- HashMap中初始化容量为2次幂原因是为了数组数据均匀分布。尽可能减少哈希冲突,提升集合性 能。
- 即便可以手动设置HashMap的初始化容量,但是最终还是会被重设为2的n次幂。
2. HashMap的加载因子0.75和最大
1> 加载因子相关属性
哈希表的加载因子(重点)
// 加载因子
final float loadFactor;
默认的加载因子,默认值是0.75 ,决定了扩容的条件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集合最大容量 : 10 7374 1824【10亿】
//集合最大容量的上限是:2的30次幂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扩容的临界值 : 计算方式为(容量 乘以 加载因子)
// 临界值 当实际大小超过临界值时,会进行扩容
int threshold;
2> 为什么加载因子设置为0.75,初始化临界值是12?
loadFactor太大导致查找元素效率低,小导致数组的利用率低,存放的数据会很分散。
loadFactor的默 认值为0.75f是官方给出的一个比较好的临界值。
- 加载因子越大趋近于1,数组中的存放的数据(Node)也就越多,也就越稠密,也就是会让链表的长 度增加。
- 加载因子越小趋近于0,数组中的存放的数据(Node)也就越少,也就越稀疏。也就是会让链表的长 度不会太长。
如果希望链表尽可能少些,性能更好。就要提前扩容,但导致的问题是的数组空间浪费,有些桶没有存 储数据!
典型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例如:
- 加载因子是0.4。 那么16*0.4--->6 如果数组中满6个空间就扩容会造成数组利用率太低了。
- 加载因子是0.9。 那么16*0.9---->14 那么这样就会导致链表有点多了。导致查找元素效率低。
所以既兼顾数组利用率又考虑链表不要太多,经过大量测试0.75是最佳方案。
threshold计算公式:capacity(数组长度默认16) * loadFactor(加载因子默认0.75)
这个值是当前已占用数组长度的最大值。当size>=threshold的时候,那么就要考虑对数组的resize(扩 容)。
扩容后的 新HashMap 容量是之前容量的两倍。
3> 修改加载因子
同时在HashMap的构造器中可以定制loadFactor。但最好别改~
构造方法: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构造一个带指定初始容量和加载因子的空HashMap。
3. HashMap的红黑树转换边界值详解
1> 边界转换相关属性
转换边界值1: 当链表超过转换边界值8,就会转红黑树(1.8新增) ,前提条件 : 数组长度大于64。
//当桶(bucket)上的结点数大于这个值时会转成红黑树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 8;
桶(bucket):所谓的桶,指的是一个数组索引位中的所有元素。
降级转换边界值:当链表的值小于6则会从红黑树转回链表
//当桶(bucket)上的结点数小于这个值时树转链表
static final int UNTREEIFY_THRESHOLD = 6;
2> 为什么Map桶中节点个数超过8才转为红黑树?
HashMap的红黑树数据结构几乎不会被用到,本质上还是一个链表+数组!!!
8阈值定义在HashMap中,针对这个成员变量,在源码的注释中只说明了8是bin(bin就是bucket(桶)) 从链表转
成树的阈值,但是并没有说明为什么是8:
在HashMap官方注释说明:
//翻译后内容
因为树节点的大小大约是普通节点的两倍,所以我们只在箱子包含足够的节点时才使用树节点(参见
TREEIFY_THRESHOLD)。当它们变得太小(由于删除或调整大小)时,就会被转换回普通的桶。在使用
分布良好的用户hashcode时,很少使用树。
想情况下,在随机哈希码下,桶中节点的频率服从泊松分布,默认调整阈值为0.75,平均参数约为
0.5,尽管由于调整粒度的差异很大。忽略方差,列表大小k的预期出现次数是(exp(-0.5)*pow(0.5, k)/factorial(k))。
第一个值是:
0: 0.60653066
1: 0.30326533
2: 0.07581633
3: 0.01263606
4: 0.00157952
5: 0.00015795
6: 0.00001316
7: 0.00000094
8: 0.00000006
more: less than 1 in ten million
红黑树节点对象占用空间是普通链表节点的两倍,所以只有当桶中包含足够多的节点时才会转成红黑 树。当桶中
节点数变少时,又会转成普通链表。并且我们查看源码的时候发现,链表长度达到8就转成红 黑树,当长度降到6
就转成链表。
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不是开始就将其转换为红黑树节点,而是数量数才转。
说白了就是空间和时间的权衡!
官方还说了:当hashCode哈希函数值离散性很好的情况下。红黑树被用到的概率非常小!
概率为 0.00000006。
理想的情况下,优秀的hash算法,会让所有桶的节点的分布频率会遵循泊松分布。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 桶中链表长度达到8个元素的概率为0.00000006,几乎是不可能事件。
因为数据被均匀分布在每个桶 中,所以几乎不会有桶中的链表长度会达到阈值!
所以,之所以选择8,不是随便决定的,而是根据概率统计决定的。
由此可见,发展将近30年的Java每一 项改动和优化都是非常严谨和科学的。
也就是说:选择8因为符合泊松分布,超过8的时候,概率已经非 常小了,所以我们选择8这个数字。
但是哈希函数【hashCode】是有用户控制,用户选择的hash函数,离散性可能会很差。JDK又不能阻止 用户实
现这种不好的 hash算法。因此,就可能导致不均匀的数据分布。所以超过8了,就采用红黑树, 来提升效率。
扩展 : Poisson分布(泊松分布),是一种统计与概率学里常见到的离散[概率分布]。泊松分布的概率 函数为:
泊松分布的参数λ是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内随机事件的平均发生次数。
泊松分布适合于描述单位 时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
4. HashMap的treeifyBin()方法详解-链表转红黑树
1> 转换相关属性
转换边界值1:当链表超过转换边界值8,就会转红黑树(1.8新增) ,前提条件 : 数组长度大于64。
//当桶(bucket)上的结点数大于这个值时会转成红黑树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 8;
转换边界值2 : 当Map里面的数量超过这个值时,表中的桶才能进行树形化 ,这个值不能小于 4 * TREEIFY_THRESHOLD (8)
//桶中结构转化为红黑树对应的数组长度最小的值
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 64;
桶(bucket) : 所谓的桶,指的是一个数组索引位中的所有元素。
降级转换边界值 : 当链表的值小于6则会从红黑树转回链表
//当桶(bucket)上的结点数小于这个值时树转链表
static final int UNTREEIFY_THRESHOLD = 6;
2> 转换treeifyBin()方法源码分析
节点添加完成之后判断此时节点个数是否大于TREEIFY_THRESHOLD临界值8,如果大于则将链表转换为 红黑树,转换红黑树的方
法 treeifyBin,整体代码如下: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转换为红黑树 tab表示数组名 hash表示哈希值
treeifyBin(tab, hash);
treeifyBin方法如下所示:
//对HashMap集合中的桶的链表转为红黑树
//如果集合中数组太短,会对数组进行扩容
final void treeifyBin(Node<K,V>[] tab, int hash) {
int n, index; Node<K,V> e;
/*
如果当前数组为空或者数组的长度小于进行树形化的阈值(MIN_TREEIFY_CAPACITY = 64),
就去扩容。而不是将节点变为红黑树。
目的:如果数组很小,那么转换红黑树,然后遍历效率要低一些。这时进行扩容,那么重新计算哈希值,链表长度有可能就变短了,数据会放到数组中,这样相对来说效率高一些。
*/
//判断数组是否满足转红黑树最小长度。原因 : 数组太短,转为红黑树不仅没有提高效率,反而降低了。
if (tab == null || (n = tab.length) < MIN_TREEIFY_CAPACITY)
//如果不满足最小长度64,则对数组进行扩容
resize();
//判断数组中桶内非空,并且获取桶中第一个节点
else if ((e = tab[index = (n - 1) & hash]) != null) {
//开始链表转红黑树
//hd:红黑树的头结点
//tl :红黑树的尾结点
TreeNode<K,V> hd = null, tl = null;
do {
//新创建一个树的节点,内容和当前链表节点e一致
TreeNode<K,V> p = replacementTreeNode(e, null);
if (tl == null)
//将新创键的p节点赋值给红黑树的头结点
hd = p;
else {
p.prev = tl;//将上一个节点p赋值给现在的p的前一个节点
tl.next = p;//将现在节点p作为树的尾结点的下一个节点
}
tl = p;
//e = e.next 将当前节点的下一个节点赋值给e,如果下一个节点不等于null
//则回到上面继续取出链表中节点转换为红黑树
} while ((e = e.next) != null);
//将桶中的第一个元素,替换为红黑树节点。
if ((tab[index] = hd) != null)
hd.treeify(tab);
}
}
3> 知识小结
HashMap集合中,链表节点红黑树节点的临界值是8,前提是集合中数组的最大容量是64以上。
否 则会对数组进行扩容!
5. HashMap的扩容机制
在不断的添加数据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扩容问题,当超出临界值(且要存放的位置非空)时,扩容。
默认的扩容方式:扩容为原来容量的2倍,并将原有的数据复制过来。
1> 扩容相关属性
1> 扩容计数器:用来记录HashMap的修改次数
// 每次扩容和更改map结构的计数器
transient int modCount;
2> 转换边界值1:当链表超过转换边界值8,就会转红黑树(1.8新增) ,前提条件 : 数组长度大于64。
//当桶(bucket)上的结点数大于这个值时会转成红黑树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 8;
3> 转换边界值2 : 当Map里面的数量超过这个值时,表中的桶才能进行树形化 ,这个值不能小于 4 *
TREEIFY_THRESHOLD (8)
//桶中结构转化为红黑树对应的数组长度最小的值
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 64;
4> 桶(bucket) : 所谓的桶,指的是一个数组索引位中的所有元素。
5> 哈希表的加载因子(重点) 默认值是0.75 ,决定了扩容的条件
// 加载因子
final float loadFactor;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6> 集合最大容量 : 10,7374,824【10亿】
//集合最大容量的上限是:2的30次幂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7> 扩容的临界值 : 计算方式为(容量 乘以 加载因子)
// 临界值 当实际大小超过临界值时,会进行扩容
int threshold;
2> 扩容机制
了解HashMap的扩容机制,你需要搞懂这两个问题 :
- 什么时候需要扩容?
- HashMap的扩容做了那些事?
问题1 : 什么时候需要扩容?
主要在两种种情况下进行扩容 :
- 当HashMap集合中,实际存储元素个数超过临界值(threshold)时,会进行扩容。默认初始化临界 值是12。
- 当HashMap中,单个桶的链表长度达到了8,并且数组长度还没到达64。会进行扩容
问题2 : HashMap的扩容做了那些事?
将原数组中桶内的节点,均匀分散在了新的数组的桶中。
HashMap扩容时分散使用的rehash方式非常巧妙。并没有进行hash函数调用。
由于每次扩容都是翻倍,与原来计算的 (n-1)&hash的结果相比,只是多了一个bit位。
所以节点要么就在 原来的位置,要么就被分配到**"原位置+旧容量"**这个位置。
怎么理解呢?例如我们从16扩展为32时,具体的变化如下所示:
"娜扎"的哈希值740274
公式 : (n-1) & hash
740274 & (16-1) = 2
String key = "天乐";//hashCode值 727623
String key = "德华";//hashCode值 780919
计算hash
727623 & (16-1) = 7
780919 & (16-1) = 7
扩容之后,巧妙的计算rehash【更高效】
727623 & (32-1) = 7
780919 & (32-1) = 7 + 16 = 23
//结论 : "原位置+旧容量"
画图说明 :
下图为16扩充为32的resize示意图: 将原数组中桶内的节点,均匀分散在了新的数组的桶中。
知识小结
- 7是是两个字符串计算的原始索引,存入同一个桶中。扩容之后,"天乐"在原来位置,"德华"被分配**"原位置+旧容量"**位置。
- 因此我们在扩充HashMap时,不需要重新计算hash。只需要看原来的hash值新增bit是1还是0就 可以了!
-
- 是0索引没变
- 是1索引变成“原索引+oldCap(原位置+旧容量)”。
注意 : 扩容必定伴随rehash操作,遍历hash表中所有元素。这种操作比较耗时!
在编程中,超大HashMap要尽量避免resize, 避免的方法之一就是初始化固定HashMap大小!
3> 扩容方法resize()源码解读
下面是代码的具体实现:
final Node<K,V>[] resize() {
//得到当前数组
Node<K,V>[] oldTab = table;
//如果当前数组等于null长度返回0,否则返回当前数组的长度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原始数组容量
//当前阀值点 默认是12(16*0.75)
int oldThr = threshold;//原始阈值
//新的阈值点newThr
//新数组容量
int newCap, newThr = 0;
//如果老的数组长度大于0
if (oldCap > 0) {
// 超过最大值就不再扩充了,就只好随你碰撞去吧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
//修改阈值为int的最大值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
}
//没超过最大值,就扩充为原来的2倍
//1)(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扩大到2倍之后容量要小于最大容量
//2)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原数组长度大于等于数组初始化长度16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阈值扩大一倍
newThr = oldThr << 1; // double threshold
}
//如果原始数组为空,且原始的扩容阈值大于0,原始阈值赋值给新的数组容量
else if (oldThr > 0)
newCap = oldThr;//原始阈值赋值给新的数组容量
else {
//如果原始数组为空,扩容阈值为0,则设置为默认值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16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 如果新的扩容阈值为0,则重新计算计算新的resize最大上限
if (newThr == 0) {
//计算公式 : 新数组容量 * 加载因子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赋值新的扩容阈值
threshold = newThr;
//创建新的哈希表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创建新的数组,容量是之前的2倍。newCap是新的数组长度--》32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table = newTab;
//过滤,排除旧数组为空的情况
if (oldTab != null) {
//遍历旧的哈希表的每个桶,重新计算桶里元素的新位置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把每个bucket都移动到新的buckets中
Node<K,V> e;
if ((e = oldTab[j]) != null) {
//原来的数据赋值为null 便于GC回收
oldTab[j] = null;
//判断数组是否有下一个引用
if (e.next == null)
//没有下一个引用,说明不是链表,当前桶上只有一个键值对,直接插入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判断是否是红黑树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说明是红黑树来处理冲突的,则调用相关方法把树分开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 采用链表处理冲突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通过上述讲解的原理来计算节点的新位置
do {
// 原索引
next = e.next;
// 这里来判断如果等于true e这个节点在resize之后不需要移动位置
if ((e.hash & oldCap) == 0) {
if (loTail == null)
loHead = e;
else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
// 原索引+oldCap
else {
if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 原索引放到bucket里
if (loTail != null) {
loTail.next = null;
newTab[j] = loHead;
}
// 原索引+oldCap放到bucket里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
return newTab;
}
6. HashMap容量初始化最佳策略
1> HashMap的初始化问题描述
《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中建议初始化HashMap的容量。
为什么要建议初始化HashMap容量?
- 防止自动扩容,影响效率!
当然阿里的建议是有理论支撑的。我们上面介绍过HashMap的扩容机制,就是当达到扩容条件时会进行 扩容。
HashMap的扩容条件就是当HashMap中的元素个数(size)超过临界值(threshold)时就会自 动扩容。
在HashMap中,threshold = loadFactor * capacity。
所以,如果我们没有设置初始容量大小,随着元素的不断增加,HashMap会有可能发生多次扩容,
而HashMap中的扩容机制决定了每次扩容都需要重建hash表,是非常影响性能的。
设置初始化容量,数值不同性能也不一样!
当已知HashMap中,将存放的键值对个数时,容量设置成多少合适呢?
是直接设置键值个数吗?并不是,我接下来看
2> HashMap中容量初始化多少合适?
假如现在HashMap集合要存入,16个元素。如果你初始化16个。集合总容量是16,扩容阈值是12。
最 终HashMap集合在存入到12个元素时,会进行一次扩容操作。这样会导致性能损耗。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有以下建议:
如果我们通过initialCapacity/ 0.75F + 1.0F计算 : 16/0.75 + 1 = 22 。
22经过Jdk处理之后【2的n次幂】,集合的初始化容量会被设置成32。
集合总容量是32,扩容阈值是24。最终HashMap集合在存入到16个元素时,完全不会进行扩容。榨取 最后一滴
性能!
有利必有弊,这样的做法会增加数组的无效容量,牺牲一小部分内存。出于对性能的极值追求,这部分 牺牲是值
得的!
四、面试题精讲
1. HashMap中hash函数是怎么实现的?还有哪些hash函数的实现方式?
底层采用的是key的hashCode方法 加 异或(^) 加 无符号右移(>>>)操作计算出hash值。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而哈希表中,计算数组索引的方法是位运算,如下代码。保证所有的hash最终落在数组最大索引范围之 内。
i = (n - 1) & hash
还可以采用 : 取余法、平方取中法,伪随机数法。
取余数方式较为常见 10%8 ,但是与位运算相比,效率较低。
2. 当两个对象的hashCode相等时会怎么样?
会产生哈希碰撞
如果若key值相同,则替换旧的value。不然连接到链表后面,链表长度超过阈值8,数组长度大于64自动 转换为红黑树存储。
3. 何时发生哈希碰撞和什么是哈希碰撞,如何解决哈希碰 撞?
只要两个元素的key计算的哈希码值相同就会发生哈希碰撞。
jdk8前使用链表解决哈希碰撞。
jdk8及以后使用链表+红黑树解决哈希碰撞。
4. hashCode 和 equals 方法有何重要性?
非常重要!
1. HashMap 使用 key 对象的 #hashCode() 和 #equals(Object obj) 方法去决定键值对的存储位 置。
当从 HashMap中获取值时,也会被用到
- 如果这两个方法没有被正确地实现,两个不同 Key 也许会产生相同的 #hashCode() 和 #equals(Object obj) 输出。这就会导致元素存储位置的混乱,降低HashMap性能。
2. #hashCode() 和 #equals(Object obj) 保证了集合元素的唯一性
所有不允许存储重复数据的集合类,都使用使用这两个方法,所以正确实现它们非常重要。
- 如果 o1.equals(o2) ,那么 o1.hashCode() == o2.hashCode() 总是为 true 的。
- 如果 o1.hashCode() == o2.hashCode() ,并不意味 o1.equals(o2) 会为 true 。
5. HashMap 默认容量是多少?
- 默认容量都是 16,加载因子是 0.75 。
- 就是当 HashMap 填充了 75% 就会扩容,最小扩容阈值是( 16 * 0.75 = 12 )
- 扩容一般会扩为原内存 2 倍。
6. HashMap 的长度为什么是2的n次幂?
为了能让 HashMap 存取高效,尽量较少碰撞,也就是要尽量把数据分配均匀分散在数组中。
这个问题 的关键在与存储数组索引位的算法【hash & (length - 1)】。
这个算法可以如何设计呢?
- 程序员们一般都会想到 % 取余,但是效率太低。
- 在计算机运算中,位运算高于取余操作。而位运算能够做到与取余相同效果的前提是,数组长度是2的n次幂。 这就解释了 HashMap 的长度为什么是 2 的幂次幂。
7. 加载因子值的大小对HashMap有什么影响?
加载因子的大小决定了HashMap的数据密度
- 加载因子越大,数据密度越大,发生碰撞概率越高,数组桶中链表越长,查询或者插入时的比较次 数增多。从而导致性能下降。
- 加载因子越小,数据密度越小,发生碰撞概率越小,数组桶中链表越短,查询和插入时比较的次数 也就越小。性能会更高。
-
- 加载因子越小,越容易触发扩容,会影响性能
- 加载因子越小,存储数据量少,会浪费内存空间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按照其他语言的参考及研究经验,会考虑将加载因子设置为0.7到0.75
标签:扩容,容器,hash,HashMap,哈希,链表,源码,数组 From: https://blog.csdn.net/qq_51226710/article/details/14499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