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章是在已经学习了C语言之后作者角度下进行书写的一篇关于python当中基础的语法说明。
文章目录
快速深入理解python当中的语法
Python 简介:
Python 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因其简单易学、可读性强以及多功能性而备受欢迎。Python 支持多种编程范式,包括面向对象、过程化编程和函数式编程。
基本数据类型
整数类型 (int):整数类型用于表示没有小数部分的数值,正负均可。
Python 中的整数不受大小限制,可以表示任意大的数
浮点数类型 (float):浮点数表示带有小数部分的数值,可以是正数或负数。
Python 中浮点数是双精度的,通常可以提供足够的精度来处理大部分场景下的小数运算。
布尔类型 (bool):布尔类型用于表示逻辑值,只有两个可能的值:True(真)和 False(假)。
布尔类型经常用于条件判断和逻辑操作。
字符串类型 (str):字符串用于存储文本数据。它由一对单引号或双引号包围的字符序列构成。
字符串是不可变的,即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其内容。
算数运算符
# 加法
add_result = 3 + 5
print("加法结果: 3 + 5 =", add_result)
# 减法
sub_result = 10 - 4
print("减法结果: 10 - 4 =", sub_result)
# 乘法
mul_result = 6 * 7
print("乘法结果: 6 * 7 =", mul_result)
# 除法
div_result = 15 / 3
print("除法结果: 15 / 3 =", div_result)
# 取整除法
floordiv_result = 15 // 4
print("取整除法结果: 15 // 4 =", floordiv_result)
# 取余
mod_result = 10 % 3
print("取余结果: 10 % 3 =", mod_result)
# 幂运算
pow_result = 2 ** 3
print("幂运算结果: 2 ** 3 =", pow_result)
以上就是python当中最基本的一些运算符
并且为了方便计算
- 一元负号 (-)
- 增量运算符 (+=)
- 减量运算符 (-=)
- 乘量运算符 (*=)
- 除量运算符 (/=)
- 幂量运算符 (**=)
- 取余运算符 (%=)
示例:
# 基础算数运算符
add_result = 3 + 5
print("加法结果: 3 + 5 =", add_result)
sub_result = 10 - 4
print("减法结果: 10 - 4 =", sub_result)
mul_result = 6 * 7
print("乘法结果: 6 * 7 =", mul_result)
div_result = 15 / 3
print("除法结果: 15 / 3 =", div_result)
floordiv_result = 15 // 4
print("取整除法结果: 15 // 4 =", floordiv_result)
mod_result = 10 % 3
print("取余结果: 10 % 3 =", mod_result)
pow_result = 2 ** 3
print("幂运算结果: 2 ** 3 =", pow_result)
# 扩展运算符
neg_result = -5
print("一元负号结果: -5 =", neg_result)
x = 5
x += 3
print("增量运算结果: 5 += 3 =", x)
x = 10
x -= 4
print("减量运算结果: 10 -= 4 =", x)
x = 6
x *= 2
print("乘量运算结果: 6 *= 2 =", x)
x = 15
x /= 3
print("除量运算结果: 15 /= 3 =", x)
x = 2
x **= 3
print("幂量运算结果: 2 **= 3 =", x)
x = 10
x %= 3
print("取余运算结果: 10 %= 3 =", x)
类型的查看与转换
查看变量类型:
Python 提供了内置的 type() 函数,用于查看变量的类型。这个函数会返回对象的类型信息。
示例:
x = 10
y = 3.14
z = "Hello"
is_active = True
print(type(x)) # 输出: <class 'int'>
print(type(y)) # 输出: <class 'float'>
print(type(z)) # 输出: <class 'str'>
print(type(is_active)) # 输出: <class 'bool'>
type() 返回值为对象的类型,如 int、float、str、bool 等。
类型转换:
Python 提供了许多内置函数来进行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常见的类型转换函数包括 int()、float()、str()、bool() 等。
示例:
#1. 整数转换 (int())
# 浮点数转换为整数
x = int(3.14) # 输出: 3
print(x)
# 布尔类型转换为整数
z = int(True) # 输出: 1
print(z)
#2. 浮点数转换 (float())
# 整数转换为浮点数
x = float(10) # 输出: 10.0
print(x)
# 布尔类型转换为浮点数
z = float(False) # 输出: 0.0
print(z)
# 3. 字符串转换 (str())
# 整数转换为字符串
x = str(10) # 输出: '10'
print(x)
# 布尔类型转换为字符串
z = str(True) # 输出: 'True'
print(z)
# 4. 布尔类型转换 (bool())
# 数字转换为布尔值
x = bool(0) # 输出: False
print(x)
# 空字符串转换为布尔值
z = bool("") # 输出: False
print(z)
变量的输入与输出
- 输入变量
使用 input() 函数可以从用户那里获取输入。
input() 函数会将所有输入作为字符串返回,所以通常需要转换成合适的类型(如 int 或 float)。
示例:
# 从用户获取输入并转换为整数
num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数字: "))
print(f"你输入的数字是: {num}")
- 输出变量
使用 print() 函数可以将变量输出到屏幕。
你可以直接输出变量,也可以通过格式化字符串来控制输出格式。
示例:
# 简单输出
name = "Alice"
print(name)
# 格式化输出
age = 25
print(f"{name} 今年 {age} 岁")
- 多个输入和输出也叫做f-string
可以一次获取多个输入并同时输出多个变量,使用 split() 函数将输入字符串拆分为多个部分。
示例:
# 输入多个变量
a, b = input("请输入两个数字,用空格分隔: ").split()
a = int(a)
b = int(b)
# 输出多个变量
print(f"第一个数字是: {a}, 第二个数字是: {b}")
示例:
1.变量插值:
name = "Bob"
print(f"Hello, {name}!")
# 输出: Hello, Bob!
2.表达式插值:
a = 5
b = 3
print(f"{a} + {b} = {a + b}")
# 输出: 5 + 3 = 8
3.格式化输出:
pi = 3.1415926535
print(f"圆周率的近似值: {pi:.2f}") # 保留两位小数
# 输出: 圆周率的近似值: 3.14
4.调用函数:
def greet(name):
return f"Hello, {name}!"
print(f"{greet('Alice')}")
# 输出: Hello, Alice!
5.多行 f-string:
name = "Eve"
age = 27
info = f"""
姓名: {name}
年龄: {age}
"""
print(info)
条件语句
比较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
比较运算符:“==”、“!=”、“<”、“>”、“>=”、“<=”
-
== (等于)
检查两个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
!= (不等于)
检查两个值是否不相等,如果不相等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
< (小于)
检查左边的值是否小于右边的值,如果小于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
(大于) 检查左边的值是否大于右边的值,如果大于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
= (大于等于)检查左边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右边的值,如果是,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
<= (小于等于)
检查左边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右边的值,如果是,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逻辑运算符:“and”、“or”、“not”
- and (与)
and 运算符用于同时检查多个条件。如果所有条件都为 True,则返回 True;如果有一个条件为 False,则返回 False。 - or (或)
or 运算符用于检查多个条件。如果其中一个条件为 True,则返回 True;只有当所有条件都为 False 时,才返回 False。 - not (非)
not 运算符用于取反。如果条件为 True,则 not 会将其变为 False;如果条件为 False,则 not 会将其变为 True。
if、elif、else
- if 语句
if 语句用于测试一个条件。如果条件为真(True),则执行 if 块中的代码。
示例:
x = 10
if x > 5:
print("x 大于 5")
- elif 语句
elif 是 “else if” 的缩写,用于测试另一个条件。如果前面的 if 条件为假(False),则程序会继续检查 elif 条件。如果该条件为真,执行相应的代码块。
示例:
x = 10
if x > 15:
print("x 大于 15")
elif x > 5:
print("x 大于 5,但小于等于 15")
- else 语句
else 是最后的 “兜底” 语句,如果 if 和所有 elif 条件都为假(False),则会执行 else 后面的代码块。
示例:
x = 3
if x > 5:
print("x 大于 5")
elif x == 5:
print("x 等于 5")
else:
print("x 小于 5")
三目运算符
三目运算符(也叫条件表达式)是用来简洁地表达 if-else 语句的,它允许在一行中根据条件返回不同的值。
其语法:
结果1 if 条件 else 结果2
条件:这是一个布尔表达式,如果为真(True),将返回 结果1。
结果1:当条件为真时,返回的值。
结果2:当条件为假(False)时,返回的值。
示例:
x = 10
y = 20
# 使用三目运算符
result = "x 大于 y" if x > y else "x 小于或等于 y"
print(result)
#输出结果:x 小于或等于 y
三目运算符的优势:
可以在一行中实现 if-else 逻辑,使代码更简洁,并且增加代码的可读性。
循环语句
while循环
while 循环在条件为真(True)时,反复执行代码块。当条件变为假(False)时,循环结束。
while 条件:
执行的代码
示例:
#打印从一到五
i = 1
while i <= 5:
print(i)
i += 1 # 每次循环后 i 加 1
for循环
for 循环用于遍历一个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字符串、元组、字典、集合等),对其中的每个元素执行相同的操作。
for 变量 in 可迭代对象:
执行的代码
示例:
#遍历列表中的每个元素
numbers = [1, 2, 3, 4, 5]
for num in numbers:
print(num)
break和continue
break:用于提前终止循环。
continue:跳过当前迭代,直接进入下一次循环。
这两个的使用用法在python当中与C当中使用情况是一样的
序列类型的操作
字符串的增删查改
字符串是不可变的序列类型,因此在修改字符串时只能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
增(插入字符)
通过切片和拼接在字符串的指定位置插入字符。
示例:
my_string = "HelloWorld"
# 在索引5处插入字符 "Python"
new_string = my_string[:5] + " Python " + my_string[5:]
print(new_string) # 输出:Hello Python World
删(删除字符)
通过切片或 replace() 方法删除字符或子串。
示例:
# 使用切片删除索引5的字符
my_string = "HelloWorld"
new_string = my_string[:5] + my_string[6:]
print(new_string) # 输出:Helloorld
# 使用 replace() 删除所有的 "l"
new_string = my_string.replace("l", "")
print(new_string) # 输出:HeoWord
查(查找字符或子串)
find():查找子串第一次出现的位置,找不到返回 -1。
index():与 find() 类似,但找不到会抛出异常。
count():返回子串出现的次数。
in 运算符:检查子串是否存在。
示例:
my_string = "HelloWorld"
print(my_string.find("o")) # 输出:4
print(my_string.index("World")) # 输出:5
print(my_string.count("l")) # 输出:3
print("Hello" in my_string) # 输出:True
改(修改字符)
通过切片和拼接,或使用 replace() 进行修改。
示例:
# 将 "World" 修改为 "Python"
new_string = my_string[:5] + "Python"
print(new_string) # 输出:HelloPython
# 使用 replace() 修改字符
new_string = my_string.replace("l", "x")
print(new_string) # 输出:HexxoWorxd
字符串中常见的转义字符
\:反斜杠
':单引号
":双引号
\n:换行
\t:制表符
\r:回车
示例
# 插入转义字符
my_string = "He said, \"Hello World!\""
print(my_string) # 输出:He said, "Hello World!"
# 插入换行符
my_string = "Hello\nWorld"
print(my_string)
# 输出:
# Hello
# World
列表的增删查改
列表是可变的序列类型,因此可以直接进行增删查改操作。
增(插入元素)
append():在列表末尾添加元素。
insert():在指定索引处插入元素。
extend():将另一个列表中的所有元素添加到列表末尾。
示例:
my_list = [1, 2, 3]
# 在末尾添加元素
my_list.append(4)
print(my_list) # 输出:[1, 2, 3, 4]
# 在索引1处插入元素
my_list.insert(1, 5)
print(my_list) # 输出:[1, 5, 2, 3, 4]
# 扩展列表
my_list.extend([6, 7])
print(my_list) # 输出:[1, 5, 2, 3, 4, 6, 7]
删(删除元素)
remove():删除第一次出现的指定元素。
pop():删除并返回指定索引的元素,默认删除最后一个。
clear():清空列表。
del 关键字:删除列表中的指定元素或整个列表。
示例:
my_list = [1, 2, 3, 4, 5]
# 删除指定元素
my_list.remove(3)
print(my_list) # 输出:[1, 2, 4, 5]
# 删除指定索引的元素
my_list.pop(1)
print(my_list) # 输出:[1, 4, 5]
# 清空列表
my_list.clear()
print(my_list) # 输出:[]
# 使用 del 删除索引2的元素
my_list = [1, 2, 3, 4, 5]
del my_list[2]
print(my_list) # 输出:[1, 2, 4, 5]
查(查找元素)
index():返回第一次出现的元素索引。
count():统计元素出现的次数。
in:判断元素是否在列表中。
示例:
my_list = [1, 2, 3, 4, 3]
# 查找元素3第一次出现的索引
print(my_list.index(3)) # 输出:2
# 统计元素3出现的次数
print(my_list.count(3)) # 输出:2
# 判断元素是否在列表中
print(4 in my_list) # 输出:True
改(修改元素)
直接通过索引修改元素。
示例:
my_list = [1, 2, 3, 4, 5]
# 修改索引1的元素
my_list[1] = 10
print(my_list) # 输出:[1, 10, 3, 4, 5]
列表推导表达式
列表推导式是简洁的方式来生成列表,通常用于替代 for 循环。它允许在一行代码中创建列表,并可以包含条件表达式。
语法:
[表达式 for 变量 in 可迭代对象 if 条件]
示例:
# 生成一个包含0到9的列表
numbers = [x for x in range(10)]
print(numbers) # 输出:[0, 1, 2, 3, 4, 5, 6, 7, 8, 9]
# 生成一个包含偶数的列表
evens = [x for x in range(10) if x % 2 == 0]
print(evens) # 输出:[0, 2, 4, 6, 8]
# 将列表中的元素平方
squares = [x**2 for x in range(10)]
print(squares) # 输出:[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元组的操作
元组(tuple)是不可变的序列类型,不能直接修改其内容,但支持查找、切片、拼接等操作。
创建元组
元组用小括号创建,逗号分隔元素。
示例:
my_tuple = (1, 2, 3)
print(my_tuple) # 输出:(1, 2, 3)
查(查找元素)
index():返回元素第一次出现的索引。
count():统计元素出现的次数。
in:检查元素是否在元组中。
示例:
my_tuple = (1, 2, 3, 4, 3)
# 查找元素3的索引
print(my_tuple.index(3)) # 输出:2
# 统计元素3的出现次数
print(my_tuple.count(3)) # 输出:2
切片
可以通过切片操作从元组中获取子元组。
示例:
my_tuple = (1, 2, 3, 4, 5)
# 获取元组的切片
print(my_tuple[1:4]) # 输出:(2, 3, 4)
拼接
可以通过 + 操作符拼接两个元组。
示例:
tuple1 = (1, 2, 3)
tuple2 = (4, 5)
# 拼接两个元组
new_tuple = tuple1 + tuple2
print(new_tuple) # 输出:(1, 2, 3, 4, 5)
总结对比:
可变性:字符串和元组不可变,列表可变。
有序性:三者都是有序序列,支持索引和切片。
元素类型:列表和元组可以包含任意类型的数据,字符串只能包含字符。
散列类型的操作
散列类型(也称为哈希类型)主要包括 字典(dict) 和 集合(set)。它们的操作方式与序列类型不同,主要用于基于键值对(dict)或集合中独特元素(set)的快速查找。接下来将对这两种散列类型的操作进行详细总结。
1. 字典(dict)
字典是 Python 中的一种哈希映射类型,用于存储键值对,键必须是可散列的(通常是不可变类型,如字符串、数字、元组),值可以是任意类型。
字典的常见操作:
增(添加键值对)
可以通过使用键添加新值或修改现有的键值对。
示例:
my_dict = {"name": "Alice", "age": 25}
# 添加新键值对
my_dict["city"] = "New York"
print(my_dict) # 输出:{'name': 'Alice', 'age': 25, 'city': 'New York'}
# 修改已有的键值对
my_dict["age"] = 26
print(my_dict) # 输出:{'name': 'Alice', 'age': 26, 'city': 'New York'}
删(删除键值对)
pop(key):删除指定键,并返回对应的值。
popitem():删除并返回最后插入的键值对(字典是无序的,Python 3.7+ 中有顺序)。
clear():清空字典。
del:使用 del 关键字删除键值对或整个字典。
示例:
my_dict = {"name": "Alice", "age": 25, "city": "New York"}
# 删除指定键
my_dict.pop("age")
print(my_dict) # 输出:{'name': 'Alice', 'city': 'New York'}
# 删除最后一个键值对
my_dict.popitem()
print(my_dict) # 输出:{'name': 'Alice'}
# 清空字典
my_dict.clear()
print(my_dict) # 输出:{}
# 使用 del 删除字典中的键
del my_dict["name"]
查(查找键值对)
通过键查找值,如果键不存在会抛出 KeyError 异常,可以使用 get() 方法避免异常。
keys():返回字典中所有的键。
values():返回字典中所有的值。
items():返回字典中的所有键值对。
in:用于检查键是否存在于字典中。
示例:
my_dict = {"name": "Alice", "age": 25, "city": "New York"}
# 查找键 "name" 对应的值
print(my_dict["name"]) # 输出:Alice
# 使用 get() 查找键(如果键不存在不会报错)
print(my_dict.get("age", "不存在")) # 输出:25
# 获取所有键、值和键值对
print(my_dict.keys()) # 输出:dict_keys(['name', 'age', 'city'])
print(my_dict.values()) # 输出:dict_values(['Alice', 25, 'New York'])
print(my_dict.items()) # 输出:dict_items([('name', 'Alice'), ('age', 25), ('city', 'New York')])
# 检查键是否存在
print("age" in my_dict) # 输出:True
改(修改键值对)
通过指定键直接修改对应的值。
示例:
my_dict = {"name": "Alice", "age": 25, "city": "New York"}
# 修改键 "age" 的值
my_dict["age"] = 30
print(my_dict) # 输出:{'name': 'Alice', 'age': 30, 'city': 'New York'}
其他操作
update():将另一个字典的键值对更新到当前字典中。
copy():返回字典的浅拷贝。
my_dict = {"name": "Alice", "age": 25}
new_dict = {"city": "New York", "job": "Engineer"}
# 使用 update() 方法
my_dict.update(new_dict)
print(my_dict) # 输出:{'name': 'Alice', 'age': 25, 'city': 'New York', 'job': 'Engineer'}
2. 集合(set)
集合是一种无序、不重复的元素集合。集合主要用于成员资格测试、去重和集合操作(如并集、交集等)。
增(添加元素)
add():向集合中添加单个元素。
update():向集合中添加多个元素(可以是列表、元组等)。
示例:
my_set = {1, 2, 3}
# 添加单个元素
my_set.add(4)
print(my_set) # 输出:{1, 2, 3, 4}
# 添加多个元素
my_set.update([5, 6, 7])
print(my_set) # 输出:{1, 2, 3, 4, 5, 6, 7}
删(删除元素)
remove():删除指定元素,若元素不存在则抛出异常。
discard():删除指定元素,若元素不存在不会抛出异常。
pop():删除并返回集合中的任意元素(集合无序)。
clear():清空集合。
del:删除整个集合。
示例:
my_set = {1, 2, 3, 4}
# 删除指定元素
my_set.remove(2)
print(my_set) # 输出:{1, 3, 4}
# 删除不存在的元素(不会抛异常)
my_set.discard(5)
# 删除集合中的任意元素
my_set.pop()
print(my_set) # 输出:{3, 4}
# 清空集合
my_set.clear()
print(my_set) # 输出:set()
查(查找键值对)
查(查找元素)
使用 in 运算符判断元素是否在集合中。
集合中无重复元素,所有的元素都独一无二。
示例:
my_set = {1, 2, 3, 4}
# 判断元素是否存在于集合中
print(3 in my_set) # 输出:True
print(5 in my_set) # 输出:False
集合运算
并集(| 或 union()):返回两个集合的并集。
交集(& 或 intersection()):返回两个集合的交集。
差集(- 或 difference()):返回当前集合与另一个集合的差集。
对称差集(^ 或 symmetric_difference()):返回只存在于其中一个集合中的元素。
示例:
set1 = {1, 2, 3}
set2 = {3, 4, 5}
# 并集
print(set1 | set2) # 输出:{1, 2, 3, 4, 5}
# 交集
print(set1 & set2) # 输出:{3}
# 差集
print(set1 - set2) # 输出:{1, 2}
# 对称差集
print(set1 ^ set2) # 输出:{1, 2, 4, 5}
标签:输出,一篇,示例,python,元素,语法,dict,print,my
From: https://blog.csdn.net/ZWW_zhangww/article/details/14206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