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语言 >Python数据结构第二天—循环链表、树、二叉搜索树

Python数据结构第二天—循环链表、树、二叉搜索树

时间:2024-08-02 21:27:10浏览次数:17  
标签:node current 结点 Python self 二叉 链表 节点 left

双向链表

之前学习的单向链表只能从头遍历到尾,过程是单向的,而双向链表既可以从头遍历到尾,也可以从尾遍历到头,它的过程是双向的。

既然它是双向的,那么我们要实现一个双向链表,就需要在单向链表的基础上,给每一个结点增加一个向前的引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双向链表的创建:

"""
我们要实现的是一个双向链表
因此每个结点需要包含三个属性
一个用来指向前一个对象一个用来指向后一个元素
还有一个用来存储对象
"""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element):
        self.next = None
        self.prev = None
        self.element = element


class DoubleLinkList:
    # 双向链表中需要一个头节点来指向第一个结点对象,同时还需要一个尾结点来指向最后一个元素
    # 同时需要一个length来记录链表的长度
    def __init__(self):
        self.__head = None
        self.__tail = None
        self.__length = 0
        # 向链表末尾添加元素

    def append(self, element):
        # 首先我们要考虑链表是否为空,如果链表为空,直接将node赋值给头节点
        # 如果链表不为空,我们就将node添加到链表的末尾,并将node的prev指向之前链表中的最后一个对象
        # 将之前链表中的最后一个对象的next指向node
        node = Node(element)
        if self.__length == 0:
            self.__head = node
            self.__tail = node
        else:
            # 我们要把当前链表的最后一个元素的next指向node
            # 然后把node的prev指向当前链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 现在node变成了链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了,所有要将node赋值给self.__tail,让它始终都指向链表的末尾
            self.__tail.next = node
            node.prev = self.__tail
            self.__tail = node
        # 最后让链表的长度加1
        self.__length += 1
        # 按位置插入元素

    def insert(self, position, element):
        # 我们该如何考虑呢?
        # 首先我们要想一下一共会出现几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链表为空的时候,我们只能把元素插入到第一个位置。如果超出了这个第一个位置
        应该报错
        第二种情况,当链表中只有一个元素的时候,要插入到链表第一个位置
        第三种情况:链表不为空但插入的位置是最后一个位置的时候
        第四种情况:链表不为空,但插入的位置在某两个元素之间的时候
        """
        node = Node(element)
        # 首先我们要判断position会不会超出范围,position不能小于0,也不能大于链表的长度
        if position < 0 or position > self.__length:
            return False
        else:
            # 第一种情况
            if self.__length == 0:
                self.__head = node
                self.__tail = node
            # 第二种情况
            elif position == 0:
                self.__head.prev = node
                node.next = self.__head
                self.__head = node

            #第三种情况
            elif position == self.__length:
                self.__tail.next = node
                node.prev = self.__tail
                self.__tail = node
            # 第四种情况
            else:
                # 我们首先要找到我们要插入的位置
                index = 0
                curent = self.__head
                while index < position:
                    curent = curent.next
                    index += 1
                curent.prev.next = node
                node.prev = curent.prev
                node.next = curent
                curent.prev = node
            self.__length += 1
            return True
    def removeAt(self,position):
        """
        我们同样要思考会出现哪些情况
        首先position的值不能超出范围
        在position不超出范围的情况下我们考虑一哪些情况

        """
        if position < 0 or position >= self.__length:
            return False

        current = self.__head
        if position == 0:
            if self.length == 1:
                self.__head = None
                self.__tail = None
            else:
                self.__head = self.__head.next
                self.__head.prev = None
        elif position == self.__length - 1:
            current = self.__tail
            self.__tail = self.__tail.prev
            self.__tail.next = None
        else:
            index = 0
            previous = None
            while index < position:
                previous = current
                current = current.next
                index += 1
            previous.next = current.next
            current.next.prev = previous

        # 3.length-1
        self.__length -= 1
        return current.element

    def indexOf(self, element):
        # 定义变量保存信息
        current = self.__head
        index = 0
        # 查找正确的信息
        while current:
            if current.element == element:
                return index
            index += 1
            current = current.next
        return -1

    def remove(self, element):
        index = self.indexOf(element)
        return self.removeAt(index)
        # 判断是否为空

    def is_empty(self):
        return self.length == 0

        # 获取链表长度

    def size(self):
        return self.length

        # 获取第一个元素

    def getHead(self):
        return self.head.element

        # 获取最后一个元素

    def getTail(self):
        return self.tail.element

我们先来看一下树的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树的定义:

  • 树(Tree): n(n≥0)个结点构成的有限集合。
    • 当n=0时,称为空树;
    • 对于任一棵非空树(n> 0),它具备以下性质:
    • 树中有一个称为“根(Root)”的特殊结点,用 root 表示;
    • 其余结点可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T1,T2,… ,Tm,其中每个集合本身又是一棵树,称为原来树的“子树(SubTree)”
  • 注意:
    • 子树之间不可以相交
    • 除了根结点外,每个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
    • 一棵N个结点的树有N-1条边。

树的术语:

  • 1.结点的度(Degree):结点的子树个数.
  • 2.树的度:树的所有结点中最大的度数. (树的度通常为结点的个数N-1)
  • 3.叶结点(Leaf):度为0的结点. (也称为叶子结点)
  • 4.父结点(Parent):有子树的结点是其子树的根结点的父结点
  • 5.子结点(Child):若A结点是B结点的父结点,则称B结点是A结点的子结点;子结点也称孩子结点。
  • 6.兄弟结点(Sibling):具有同一父结点的各结点彼此是兄弟结点。
  • 7.路径和路径长度:从结点n1到nk的路径为一个结点序列n1 , n2,… , nk, ni是 ni+1的父结点。路径所包含边的个数为路径的长度。
  • 8.结点的层次(Level):规定根结点在1层,其它任一结点的层数是其父结点的层数加1。
  • 9.树的深度(Depth):树中所有结点中的最大层次是这棵树的深度。

二叉树

  • 二叉树的定义

    • 二叉树可以为空, 也就是没有结点.
    • 若不为空,则它是由根结点和称为其左子树TL和右子树TR的两个不相交的二叉树组成。
  • 二叉树有五种形态:

    • 注意c和d是不同的二叉树, 因为二叉树是有左右之分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叉树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特性, 在笔试题中比较常见:

  • 一个二叉树第 i 层的最大结点数为:2^(i-1), i >= 1;

  • 深度为k的二叉树有最大结点总数为: 2^k - 1, k >= 1;

  • 对任何非空二叉树 T,若n0表示叶结点的个数、n2是度为2的非叶结点个数,那么两者满足关系n0 = n2 + 1

  • 完美二叉树(Perfect Binary Tree) , 也称为满二叉树(Full Binary Tree)

    • 在二叉树中, 除了最下一层的叶结点外, 每层节点都有2个子结点, 就构成了满二叉树.
  • 完全二叉树(Complete Binary Tree)

    • 除二叉树最后一层外, 其他各层的节点数都达到最大个数.
    • 且最后一层从左向右的叶结点连续存在, 只缺右侧若干节点.
    • 完美二叉树是特殊的完全二叉树.
  • 下面不是完全二叉树, 因为D节点还没有右结点, 但是E节点就有了左右节点.

二叉搜索树

  • 二叉搜索树(BST,Binary Search Tree),也称二叉排序树或二叉查找树

  • 二叉搜索树是一颗二叉树, 可以为空;如果不为空,满足以下性质:

    • 非空左子树的所有键值小于其根结点的键值。
    • 非空右子树的所有键值大于其根结点的键值。
    • 左、右子树本身也都是二叉搜索树。
  • 下面哪些是二叉搜索树, 哪些不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二叉搜索树的特点:

    • 二叉搜索树的特点就是相对较小的值总是保存在左结点上, 相对较大的值总是保存在右结点上.
    • 那么利用这个特点, 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 查找效率非常高, 这也是二叉搜索树中, 搜索的来源.

二叉搜索树有哪些常见的操作呢?

  • insert(key):向树中插入一个新的键。
  • search(key):在树中查找一个键,如果结点存在,则返回true;如果不存在,则返回false
  • preOrderTraverse:通过先序遍历方式遍历所有结点。
  • inOrderTraverse:通过中序遍历方式遍历所有结点。
  • postOrderTraverse:通过后序遍历方式遍历所有结点。
  • min:返回树中最小的值/键。
  • max:返回树中最大的值/键。
  • remove(key):从树中移除某个键。
创建二叉搜索树
  • 我们像封装其他数据结构一样, 先来封装一个BinarySearchTree的类

    #创建结点类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key):
        self.key = key
        self.left = None
        self.right = None
    
    #创建BinarySearchTree
    class BinarySerachTree:
         def __init__(self):
             self.root = None#保存根的属性
         #二叉搜索树相关的操作方法
         def x1(self):
             pass
         def x2(self):
             pass
    
  • 代码解析:

    • 封装BinarySearchTree的类.
    • 还需要封装一个用于保存每一个结点的类Node.
      • 该类包含三个属性: 结点对应的key, 指向的左子树, 指向的右子树
    • 对于BinarySearchTree来说, 只需要保存根结点即可, 因为其他结点都可以通过根结点找到.
向树中插入数据
  • 我们两个部分来完成这个功能.

  • 外界调用的insert方法

        # 向树中插入数据
        def insert(self, key):
            # 1.根据key创建对应的node
            newNode = Node(key)
            # 2.判断根结点是否有值
            if self.root == None:
                self.root = newNode
            else:
                self.insertNode(self.root, newNode)
    
  • 代码解析:

    • 首先, 根据传入的key, 创建对应的Node.
    • 其次, 向树中插入数据需要分成两种情况:
      • 第一次插入, 直接修改根结点即可.
      • 其他次插入, 需要进行相关的比较决定插入的位置.
    • 在代码中的insertNode方法, 我们还没有实现, 也是我们接下来要完成的任务.
  • 插入非根结点

     def insertNode(self, node, newNode):
            # 1.准备向左子树插入数据
            if newNode.key < node.key:
                if (node.left == None):
                    # 1.1.node的左子树上没有内容
                    node.left = newNode
                else:
                    # 1.2.node的左子树上已经有了内容
                    self.insertNode(node.left, newNode)
            # 2.准备向右子树插入数据
            else:
                if node.right == None:
                    # 2.1.node的右子树上没有内容
                    node.right = newNode
                else:
                    # 2.2.node的右子树上有内容
                    self.insertNode(node.right, newNode)
    
    #测试代码
    bst = BinarySerachTree()
    
    #插入数据
    bst.insert(11)
    bst.insert(7)
    bst.insert(15)
    bst.insert(5)
    bst.insert(3)
    bst.insert(9)
    bst.insert(8)
    bst.insert(10)
    bst.insert(13)
    bst.insert(12)
    bst.insert(14)
    bst.insert(20)
    bst.insert(18)
    bst.insert(25)
    
  • 形成的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如果这个时候, 我新插入一个数据6, 那么插入的位置和顺序应该怎样的呢?

    bst.insert(6)
    
  • 新的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遍历二叉搜索树
  • 前面, 我们向树中插入了很多的数据, 为了能很多的看到测试结果.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树的遍历.
    • 注意: 这里我们学习的树的遍历, 针对所有的二叉树都是适用的, 不仅仅是二叉搜索树.
  • 树的遍历:
    • 遍历一棵树是指访问树的每个结点(也可以对每个结点进行某些操作, 我们这里就是简单的打印)
    • 但是树和线性结构不太一样, 线性结构我们通常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遍历, 但是树呢?
    • 应该从树的顶端还是底端开始呢? 从左开始还是从右开始呢?
    • 二叉树的遍历常见的有三种方式: 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续遍历.

先序遍历

  • 遍历过程为:

    • ①访问根结点;
    • ②先遍历其左子树;
    • ③再序遍历其右子树。
  • 遍历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遍历的代码实现

        #先序遍历  
        def preOrderTraversal(self, handler):
            self.preOrderTranversalNode(self.root, handler)
        def preOrderTranversalNode(self, node, handler):
            if node is not None:
                # 1.打印当前经过的节点
                handler(node.key)
                # 2.遍历所有的左子树
                self.preOrderTranversalNode(node.left, handler)
                # 3.遍历所有的右子树
                self.preOrderTranversalNode(node.right, handler)
    
  • 测试代码:

    #测试前序遍历结果
    bst.preOrderTraversal(lambda key: print(key,end=" "))
    #11 7 5 3 6 9 8 10 15 13 12 14 20 18 25
    
  • 代码解析:

    • 遍历树最好用的办法就是递归, 因为每个节点都可能有自己的子节点, 所以递归调用是最好的方式.
    • 在先序遍历中, 我们在经过节点的时候, 会先将该节点打印出来.
    • 然后, 我们会遍历节点的左子树, 再然后遍历节点的右子树.
  • 代码先序遍历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序遍历

  • 遍历过程为:

    • ①中序遍历其左子树;
    • ②访问根结点;
    • ③中序遍历其右子树。
  • 遍历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遍历的代码实现:

        #中序遍历
        def inOrderTraversal(self, handler):
            self.inOrderTraversalNode(self.root, handler)
        def inOrderTraversalNode(self, node, handler):
            if node is not None:
                # 1.遍历所有的左子树
                self.inOrderTraversalNode(node.left, handler)
                # 2.打印当前经过的节点
                handler(node.key)
                # 3.遍历所有的右子树
                self.inOrderTraversalNode(node.right, handler)
    
  • 测试代码:

    #测试中序遍历结果
    bst.inOrderTraversal(lambda key: print(key,end=" "))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8 20 25
    
  • 代码解析:

    • 先从最左边开始, 进行中序遍历.
    • 依次向右移动, 最后遍历最右边.
    • 可以根据代码和图片解析来查看. (这里不太好描述, 但是一图胜千言, 大家多看一下图片)
  • 代码中序遍历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后序遍历

  • 遍历过程为:

    • ①后序遍历其左子树;
    • ②后序遍历其右子树;
    • ③访问根结点。
  • 遍历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遍历的代码实现:

        #后续遍历
        def postOrderTraversal(self, handler):
            self.postOrderTraversalNode(self.root, handler)
        def postOrderTraversalNode(self, node, handler):
            if node is not None:
                # 1.遍历所有的左子树
                self.postOrderTraversalNode(node.left, handler)
                # 2.遍历所有的右子树
                self.postOrderTraversalNode(node.right, handler)
                # 3.打印当前经过的节点
                handler(node.key)
    
    
  • 测试代码:

    #测试后续遍历结果
    bst.inOrderTraversal(lambda key: print(key,end=" "))
    #3 6 5 8 10 9 7 12 14 13 18 25 20 15 11 
    
  • 后续遍历

    • 先遍历左子树上的节点, 再遍历右子树上的节点, 最后遍历根节点. (仔细查看图片和代码)
  • 代码后续遍历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大值&最小值
  • 在二叉搜索树中搜索最值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其实用眼睛看就可以看出来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下面, 我们通过代码来实现一下.

  • 获取最大值&最小值:

        #获取最小值
        def min(self):
            node = self.root
            while node.left is not None:
                node = node.left
            return node.key
    
        # 获取最大值
        def max(self):
            node = self.root
            while node.right is not None:
                node = node.right
            return node.key
    
  • 代码解析:

    • 代码也是比较简单的:
      • 代码依次向左找到最左边的结点就是最小值,
      • 代码依次向右找到最右边的结点就是最大值.
    • 也可以使用递归来实现, 不过这里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递归反而增加代码的复杂度.
  • 代码测试:

    print(bst.min())#3
    print(bst.max())#25
    
搜索特定的值
  • 二叉搜索树不仅仅获取最值效率非常高, 搜索特定的值效率也非常高.

        #搜索特定的值
        def search(self,key):
            return self.searchNode(self.root, key)
        def searchNode(self,node, key):
            # 1.如果传入的node为None那么, 那么就退出递归
            if node is None:
                return False
            # 2.判断node节点的值和传入的key大小
            if node.key>key:#2.1.传入的key较小, 向左边继续查找
                return self.searchNode(node.left, key)
            elif node.key < key:#2.2.传入的key较大, 向右边继续查找
                return self.searchNode(node.right, key)
            else:#2.3.相同, 说明找到了key
                return True
    
  • 代码解析:

    • 这里我们还是使用了递归的方式. 待会儿我们来写一个非递归的实现.
    • 递归必须有退出条件, 我们这里是两种情况下退出.
      • node === None, 也就是后面不再有节点的时候.
      • 找到对应的key, 也就是node.key === key的时候.
    • 在其他情况下, 根据node.的key和传入的key进行比较来决定向左还是向右查找.
      • 如果node.key > key, 那么说明传入的值更小, 需要向左查找.
      • 如果node.key < key, 那么说明传入的值更大, 需要向右查找.
  • 测试代码:

    #查找特定的值
    print(bst.search(25))#True
    print(bst.search(100))#False
    
  • 非递归代码实现:

    def search(key): 
        node = self.root
        while node != None: 
            if node.key > key: 
                node = node.left
            elif node.key < key: 
                node = node.right
            else: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递归or循环?

    • 其实递归和循环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 大多数情况下, 递归调用可以简化代码, 但是也会增加空间的复杂度.
    • 循环空间复杂度较低, 但是代码会相对复杂.
    • 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自行选择, 不需要套死必须使用某种方式.
二叉搜索树的删除

删除节点的思路

  • 删除节点要从查找要删的节点开始, 找到节点后, 需要考虑三种情况:

    • 该节点是叶结点(没有子节点, 比较简单) 没有子节点的根节点
    • 该节点有一个子节点(也相对简单)
    • 该节点有两个子节点.(情况比较复杂, 我们后面慢慢道来)
  • 我们先从查找要删除的节点入手

        # 删除结点
        def remove(self, key):
            # 1.定义临时保存的变量
            current = self.root
            parent = None
            isLeftChild = True
    
            # 2.开始查找节点
            while current.key != key:
                parent = current
                if key < current.key:
                    isLeftChild = True
                    current = current.left
                else:
                    isLeftChild = False
                    current = current.right
                # 如果发现current已经指向None, 那么说明没有找到要删除的数据
                if current is None:
                    return False
            
            #3.找到了开始删除
            #4.删除完毕返回True     
            return True
    
  • 代码解析:

    • 在上面的代码序号1位置中, 我们先保存了一些临时变量.
      • current: 用于一会儿找到的要删除的节点对应的node.
      • parent: 用于保存current节点的父节点. 因为如果current有子节点, 那么在删除current节点的时候, 必然需要将parent的left或者right指向它的某一个子节点. 所以需要保存起来current的parent. (树中的节点关系不能向上的, 和链表非常相似)
      • isLeftChild: boolean类型,它用户记录我们是在current是在父节点的左侧还是右侧, 以便到时候设置parent的left或者right
    • 在上面的代码序号2位置中, 开始查找对应的key.
      • 还是之前的思路, 依次向下找到节点, 同时记录current/parent/isLeftChild这些变量
      • 如果遍历到current === None, 那么说明在二叉搜索树中没有该key, 直接返回false即可.
      • 如果找到, 后面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考虑更加复杂的情况了.

情况一: 没有子节点

  • 情况一: 没有子节点.

    • 这种情况相对比较简单, 我们需要检测current的left以及right是否都为None.
    • 都为None之后还要检测一个东西, 就是是否current就是根, 都为None, 并且为跟根, 那么相当于要清空二叉树(当然, 只是清空了根, 因为只有它).
    • 否则就把父节点的left或者right字段设置为None即可.
  • 图解过程:

    • 如果只有一个单独的根, 直接删除即可

    • 如果是叶结点, 那么处理方式如下:

  • 代码实现如下:

            #3.1删除的结点是叶结点
            if current.left is None and current.right is None:
                if current == self.root:
                    self.root = None
                elif isLeftChild:
                    parent.left = None
                else:
                    parent.right = None
    
  • 代码解析:

    • 首先, 判断是否是叶结点. 通过current的left&right是否为None
    • 上面条件成立, 再判断current是否是根结点: 回答是, 那么就将self.root = None即可.
    • 如果不是根, 再判断是左结点, 还是右结点, 以便于将parent的left或者right设置为None

情况二: 一个子节点

  • 情况二: 有一个子节点

    • 这种情况也不是很难.
    • 要删除的current结点, 只有2个连接(如果有两个子结点, 就是三个连接了), 一个连接父节点, 一个连接唯一的子节点.
    • 需要从这三者之间: 爷爷 - 自己 - 儿子, 将自己(current)剪短, 让爷爷直接连接儿子即可.
    • 这个过程要求改变父节点的left或者right, 指向要删除节点的子节点.
    • 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是否current就是根.
  • 图解过程:

    • 如果是根的情况, 大家可以自己画一下, 比较简单, 这里不再给出.
    • 如果不是根, 并且只有一个子节点的情况.
  • 代码实现如下:

            # 3.2删除有一个子节点的节点
            elif current.right is None:
                if current == self.root:
                    self.root = current.left
                elif isLeftChild:
                    parent.left = current.left
                else:
                    parent.right = current.left
            elif current.left is None:
                if current == self.root:
                    self.root = current.right
                elif isLeftChild:
                    parent.left = current.right
                else:
                    parent.right = current.right
    
  • 代码解析:

    • 首先, 我们需要判断是current的left还是right为None. 因为这样才能决定, 只有我们从current中取儿子的时候, 取的是current.left还是current.right来给别的地方赋值.
    • 三种情况:
      • current是根节点, 那么直接将self.root = son.
      • current不是根节点, 是父节点的left节点, 那么parent.left = son.
      • current不是根节点, 是父节点的right节点, 那么parent.right = son.

情况三: 两个子节点

  • 情况三: 有两个子节点.

    • 事情变得非常复杂, 也非常有趣了.
  •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我提出的一些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先来, 我们来总结一下删除有两个子节点的规律:

    • 如果我们要删除的节点有两个子节点, 甚至子节点还有子节点,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从下面的子节点中找到一个节点, 来替换当前的节点.
    • 但是找到的这个节点有什么特征呢? 应该是current节点下面所有节点中最接近current节点的.
      • 要么比current节点小一点点, 要么比current节点大一点点.
      • 总结谁最接近current, 谁就可以用来替换current的位置.
    • 这个节点怎么找呢?
      • 比current小一点点的节点, 一定是current左子树的最大值.
      • 比current大一点点的节点, 一定是current右子树的最小值.
    • 前驱&后继
      • 而在二叉搜索树中, 这两个特别的节点, 有两个特别的名字.
      • 比current小一点点的节点, 称为current节点的前驱.
      • 比current大一点点的节点, 称为current节点的后继.
    • 也就是为了能够删除有两个子节点的current, 要么找到它的前驱, 要么找到它的后继.
    • 所以, 接下来, 我们先找到这样的节点(前驱或者后继都可以, 我这里以找后继为例)
  • 代码实现:

        # 找后继的方法
        def getSuccessor(self, delNode):
            # 1.使用变量保存临时的节点
            successorParent = delNode
            successor = delNode
            current = delNode.right  # 要从右子树开始找
            # 2.寻找节点
            while current is not None:
                successorParent = successor#while循环完毕-后继的父节点
                successor = current#while循环完毕-要删除的节点的右子树种最left节点:后继
                current = current.left#while循环完毕-None
            # 3.如果是删除图中15的情况, 还需要如下代码
            if successor != delNode.right:
                successorParent.left = successor.right
                successor.right = delNode.right
            return successor
    
  • 找到后继后的处理代码:

            # 3.3删除有两个子节点的节点
            else:
                # 3.3.1.获取后继节点
                successor = self.getSuccessor(current)
                # 3.3.2. 判断是否是根节点
                if current == self.root:
                    self.root = successor
                elif isLeftChild:
                    parent.left = successor
                else:
                    parent.right = successor
                # 3.3.3.将删除节点的左子树赋值给successor
                successor.left = current.left
    
  • 代码解析:

    • 1: 调用刚才封装的方法, 获取后继节点.
    • 2: 判断三种情况:
      • 情况一: 是根节点, 那么self.root = successor. 并且successor的left应该等于current的left
      • 情况二: 是父节点的左结点, parent.left = successor, 并且successor的left应该等于current的left
      • 情况三: 是父节点的右结点, parent.right = successor, 并且successor的left应该等于current的left
    • 3: 就是将successor.left = current.left从判断中抽取出来.
  • 回头头看TODO的情况

    • 上面的代码实现, 对于删除9是适用的. 做法就是将7节点的left 赋值为 10. 10节点的left应该赋值为8即可.
    • 但是, 对于删除15我们还缺少什么呢?
      • 已经完成: 11的left指向了18, 18的right指向了13.
      • 没有完成: 19怎么办? 20这个左子树怎么办?
      • 很明显, 19应该放在20的左边, 20应该放在18的右边.
      • 19放在20的左边代码: successorParent.left = successor.right
      • 20放在18的右边代码: successor.right = delNode.right
    • 搞定, 收工!!!

删除节点完整代码

    # 找后继的方法
    def getSuccessor(self, delNode):
        # 1.使用变量保存临时的节点
        successorParent = delNode
        successor = delNode
        current = delNode.right  # 要从右子树开始找
        # 2.寻找节点
        while current is not None:
            successorParent = successor
            successor = current
            current = current.left
        # 3.如果是删除图中15的情况, 还需要如下代码
        if successor != delNode.right:
            successorParent.left = successor.right
            successor.right = delNode.right
        return successor

    # 删除结点
    def remove(self, key):
        # 1.定义临时保存的变量
        current = self.root
        parent = None
        isLeftChild = True

        # 2.开始查找节点
        while current.key != key:
            parent = current
            if key < current.key:
                isLeftChild = True
                current = current.left
            else:
                isLeftChild = False
                current = current.right
            # 如果发现current已经指向None, 那么说明没有找到要删除的数据
            if current is None:
                return False
        # 3.找到了开始删除
        # 3.1删除的结点是叶结点
        if current.left is None and current.right is None:
            if current == self.root:
                self.root = None
            elif isLeftChild:
                parent.left = None
            else:
                parent.right = None
        # 3.2删除有一个子节点的节点
        elif current.right is None:
            if current == self.root:
                self.root = current.left
            elif isLeftChild:
                parent.left = current.left
            else:
                parent.right = current.left
        elif current.left is None:
            if current == self.root:
                self.root = current.right
            elif isLeftChild:
                parent.left = current.right
            else:
                parent.right = current.right

        # 3.3删除有两个子节点的节点
        else:
            # 3.3.1.获取后继节点
            successor = self.getSuccessor(current)
            # 3.3.2. 判断是否是根节点
            if current == self.root:
                self.root = successor
            elif isLeftChild:
                parent.left = successor
            else:
                parent.right = successor
            # 3.3.3.将删除节点的左子树赋值给successor
            successor.left = current.left

删除节点的回顾

  • 看到这里, 你就会发现删除节点相当棘手.
  • 实际上, 因为它非常复杂, 一些程序员都尝试着避开删除操作.
    • 他们的做法是在Node类中添加一个boolean的字段, 比如名称为isDeleted.
    • 要删除一个节点时, 就将此字段设置为true.
    • 在查找之前先判断这个节点是不是标记为删除.
    • 这样相对比较简单, 每次删除节点不会改变原有的树结构.
    • 但是在二叉树的存储中, 还保留着那些本该已经被删除掉的节点.
  • 上面的做法看起来很聪明, 其实是一种逃避.
    • 这样会造成很大空间的浪费, 特别是针对数据量较大的情况.

    • 而且, 作为程序员要学会通过这些复杂的操作, 锻炼自己的逻辑, 而不是避重就轻.

             parent.left = current.right
          else:
              parent.right = current.right
      
      # 3.3删除有两个子节点的节点
      else:
          # 3.3.1.获取后继节点
          successor = self.getSuccessor(current)
          # 3.3.2. 判断是否是根节点
          if current == self.root:
              self.root = successor
          elif isLeftChild:
              parent.left = successor
          else:
              parent.right = successor
          # 3.3.3.将删除节点的左子树赋值给successor
          successor.left = current.left
      

**删除节点的回顾**

- 看到这里, 你就会发现删除节点相当棘手.
- 实际上, 因为它非常复杂, 一些程序员都尝试着避开删除操作. 
  - 他们的做法是在Node类中添加一个boolean的字段, 比如名称为isDeleted.
  - 要删除一个节点时, 就将此字段设置为true.
  - 在查找之前先判断这个节点是不是标记为删除.
  - 这样相对比较简单, 每次删除节点不会改变原有的树结构.
  - 但是在二叉树的存储中, 还保留着那些本该已经被删除掉的节点.
- 上面的做法看起来很聪明, 其实是一种逃避. 
  - 这样会造成很大空间的浪费, 特别是针对数据量较大的情况.
  - 而且, 作为程序员要学会通过这些复杂的操作, 锻炼自己的逻辑, 而不是避重就轻.

标签:node,current,结点,Python,self,二叉,链表,节点,left
From: https://blog.csdn.net/qlyyds123/article/details/140879573

相关文章

  • Python学习笔记50:游戏篇之外星人入侵(十一)
    前言本篇文章接着之前的内容,继续对游戏功能进行优化,主要是优化游戏状态以及对应的处理。状态一个游戏包含多种状态,这个状态是一个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的内容。条件所限,我们这个游戏的状态就比较简单:未开始游戏中暂停结束我们通过一个字段进行控制,并且将这个字段放置......
  • python——functools
    好的,我们再详细讲解functools模块的常用工具,包括每个API的语法和参数,并特别详细解释lru_cache的工作原理及其缓存机制。functools简介functools模块提供了许多高阶函数和工具,用于操作或返回其他函数,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函数式编程。1.partial函数partial函数用于固定......
  • Python中类的三种重要装饰器
    Python中类的三种重要装饰器:classmethod、staticmethod和property。这些装饰器用于定义不同类型的方法和属性,能大大增强类的功能和灵活性。一、classmethod装饰器1.什么是classmethod?classmethod装饰器用于将一个方法绑定到类上,而不是实例上。换句话说,通过classm......
  • Python——继承
    一、继承1.什么是继承?继承是一种面向对象编程的机制,允许一个类(子类)从另一个类(父类)继承属性和方法。子类可以扩展或修改父类的功能。2.如何实现继承?在Python中,实现继承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定义子类时将父类作为参数传递即可。示例classAnimal:def__init__(self,......
  • 《从零开始:使用Python构建简单Web爬虫》
    前言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这些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Web爬虫作为一种自动化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抓取所需的网页内容。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Web爬虫,并通过实例演示其基本用法。准备工作Python环境:确保你的计算机上已经安装......
  • 【代码随想录训练营第42期 Day17打卡 二叉树Part5-LeetCode 654.最大二叉树 617.合并
    目录一、做题心得二、题目与题解题目一:654.最大二叉树题目链接题解:递归题目二:617.合并二叉树题目链接题解:递归(前序遍历)题目三:617.合并二叉树题目链接题解:BFS层序遍历 题目四:98.验证二叉搜索树题目链接题解:递归(中序遍历)三、小结一、做题心得今天是代码随想......
  • 链表尾插法、头删、尾删,共用体、位运算。
    一、链表1、尾插程序:2、头删3、尾删4、清空链表二、共用体1、定义:union 共用体名(首字母大写。所占字节大小:结构体变量所占内存长度是各成员占的内存长度之和。每个成员分别占有其自己的内存单元。共用体变量所占的内存长度等于最长的成员的长度。但是整体大......
  • NewStarCTF WEEK5|WEB pppython?
    对源码进行简单的分析<?php//检查`hint`请求参数是否等于指定的数组值if($_REQUEST['hint']==["your?","mine!","hint!!"]){//如果条件满足,设置响应内容类型为纯文本header("Content-type:text/plain");//执行系统命令`ls/-la`列出......
  • 【眼疾病识别】图像识别+深度学习技术+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计算机课设+Python+
    一、项目介绍眼疾识别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进行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等技术使用TensorFlow搭建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对眼疾图片4种数据集进行训练('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正常'),最终得到一个识别精确度较高的模型。然后使用Django框架开发Web网......
  • c语言结构体的概述,定义结构体变量类型的方法,结构体变量的引用,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结构
    1.C语言结构体的概述在C语言中,结构体(struct)是一种复合数据类型,用于将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在一起。它可以包含基本数据类型(如int、float、char等)以及其他结构体。结构体非常适合表示具有多种属性的复杂数据,如学生信息(包含姓名、年龄、成绩等)或坐标点(包含x和y坐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