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件的创建与引用
1、创建组件
① 在项目的根目录中,鼠标右键,创建components ->test 文件夹
②) 在新建的 components ->test 文件夹上,鼠标右键,点击“新建 Component'
③ 键入组件的名称之后回车,会自动生成组件对应的4个文件,后名分别为.js,json,.wxml和.wxss
2、引用组件
组件的引用方式分为“局部引用”和“全局引用”,顾名思义:
- 局部引用:组件只能在当前被引用的页面内使用
- 全局引用:组件可以在每个小程序页面中使用
3、局部引用组件
在页面的.json 配置文件中引用组件的方式,叫做“局部引用”。示例代码如下:
// 在页面.json文件中,引入组件
{
"usingComponents":{
"my-test1":"/components/test1/test1"
}
}
//在页面的.wml文件中,使用组件
<my-test1></my-test1>
4、全局引用组件
在 app.json 全局配置文件中引用组件的方式,叫做“全局引用”。示例代码如下:
//在app.json文件中,引入组件
{
"pages":[/*省略不必要的代码*/],
"window":{/*省略不必要的代码*/},
"usingComponents":{
"my-test2":"/components/test2/test2"
}
}
//在页面的.wml文件中,使用组件
<my-test2></my-test2>
5、全局引用VS局部引用
根据组件的使用频率和范围来选择合适的引用方式:
- 如果某组件在多个页面中经常被用到,建议进行“全局引用”
- 如果某组件只在特定的页面中被用到,建议进行“局部引用”
6、组件和页面的区别
从表面来看,组件和页面都是由js、.json、.wxml和.wxss 这四个文件组成的。但是,组件和页面的 .js 与.json 文件有明显的不同:
- 组件的.json 文件中需要声明"component":true 属性
- 组件的 .js 文件中调用的是 Component()函数
- 组件的事件处理函数需要定义到 methods 节点中
二、样式
1、组件样式隔离
默认情况下,自定义组件的样式只对当前组件生效,不会影响到组件之外的UI结构,如图所示:
- 组件A的样式不会影响组件C的样式
- 组件 A的样式不会影响小程序页面的样式
- 小程序页面的样式不会影响组件A和C的样式
好处:
①防止外界的样式影响组件内部的样式
②防止组件的样式破坏外界的样式
2、组件样式隔离的注意点
- app.wxss 中的全局样式对组件无效
- 只有 class 选择器会有样式隔离效果,id 选择器、属性选择器、标签选择器不受样式隔离的影响
建议:在组件和引用组件的页面中建议使用 class 选择器,不要使用 id、属性、标签选择器!
3、修改组件的样式隔离选项
默认情况下,自定义组件的样式隔离特性能够防止组件内外样式互相干扰的问题。但有时,我们希望在外界能够控制组件内部的样式,此时,可以通过stylelsolation 修改组件的样式隔离选项,用法如下:
//在组件的.js文件中新增如下配置
Component({
options:{
sysleIsolation:'isolated'
}
})
//或在组件的.json文件中新增如下配置
{
"styleIation":"isolated"
}
4、styleIsolation的可选值
可选值 | 默认值 | 描述 |
isolated | 是 | 表示启用样式隔离,在自定义组件内外,使用class指定的样式将不会相互影响 |
apply-shared | 否 | 表示页面wxss样式将影响到自定义组件,但自定义组件wxss中指定的样式不会影响页面 |
shared | 否 | 表示页面wxss样式将影响到自定义组件,自定义组件wxss中指定的样式也会影响页面和其他设置了appy-shared或share的自定义组件 |
三、自定义组件-数据、方法和属性
1、data数据
在小程序组件中用于组件模板渲染的私有数据,需要定义到data节点中,示例如下:
Compnoent({
/**
* 组件的初始数据
*/
data:{
count:0
}
})
2、methods方法
在小程序组件中,事件处理函数和自定义方法需要定义到methods节点中,示例代码如下:
Component({
methods:{ //组件的方法列表【包含事件处理函数和自定义方法】
addCount(){ //事件处理函数
this.setDate({ count:this.data.count + 1})
this._showCount() // 通过this直接
标签:自定义,样式,微信,程序开发,json,引用,组件,页面
From: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027901/article/details/14019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