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几章的学习,我们完成了 Todo List 程序的 todo 管理部分,实现了对 todo 的增、删、改、查基本操作,这也是几乎所有 Web 程序都具备的功能。我们当然可以按照目前的思路继续来实现用户管理部分,在 models.py
中编写用户相关的模型,在 templates/
目录下新建用户相关 HTML,在 controllers.py
中编写用户相关的视图函数。但是,随着新功能的加入,把不同功能的代码都写在相同的文件中必然会引起代码的混乱。为实现易维护、易扩展的代码,我们需要对项目的目录结构进行重构。
项目重构
目前为止,我们实现的 Todo List 程序目录结构如下:
todo_list
├── server.py
└── todo
├── \_\_init\_\_.py
├── config.py
├── controllers.py
├── db
│ └── todo.json
├── models.py
├── static
│ ├── css
│ │ └── style.css
│ └── favicon.ico
├── templates
│ ├── edit.html
│ └── index.html
└── utils.py
重构后的目录结构如下:
todo_list
├── server.py
└── todo
├── \_\_init\_\_.py
├── config.py
├── controllers
│ ├── \_\_init\_\_.py
│ ├── static.py
│ └── todo.py
├── db
│ └── todo.json
├── models
│ ├── \_\_init\_\_.py
│ └── todo.py
├── static
│ ├── css
│ │ └── style.css
│ └── favicon.ico
├── templates
│ └── todo
│ ├── edit.html
│ └── index.html
└── utils
├── \_\_init\_\_.py
├── http.py
└── templating.py
首先,将原来的 controllers.py
文件换成了 controllers/
包,在 controllers/
目录下将视图函数按照功能分别放到不同的文件中,并在 controllers/__init__.py
中将这些视图函数汇集到一起。将读取静态资源的视图函数 static
和读取网页 ICO
图标的视图函数 favicon
都放到 controllers/static.py
中,将 todo 相关的视图函数都放到 controllers/todo.py
中。
同样的,将 models.py
文件换成 models/
包,将原来的 Todo
模型类放到 models/todo.py
中。不过这里不只是简单的将原来的 Todo
模型代码迁移过来,还对其进行了重构,抽象出一个模型基类 Model
将其放到 models/__init__.py
中,然后 Todo
继承自 Model
模型基类。这样做的好处是等我们编写用户模型时,查找、保存等方法就不需要在用户模型中再写一遍了,只需要让用户模型也继承 Model
模型基类即可。
\# todo_list/todo/models/\_\_init\_\_.py
import os
import json
from todo.config import BASE_DIR
class Model(object):
"""
Model 模型类
"""
@classmethod
def \_db_path(cls):
"""获取存储模型对象数据的文件的绝对路径"""
class_name = cls.\_\_name\_\_
file_name = f'{class_name.lower()}.json'
path = os.path.join(BASE_DIR, 'db', file_name)
return path
@classmethod
def \_load_db(cls):
"""加载 JSON 文件中所有模型对象数据"""
path = cls.\_db_path()
with open(path, 'r', encoding='utf-8') as f:
return json.load(f)
@classmethod
def \_save_db(cls, data):
"""将模型对象数据保存到 JSON 文件"""
path = cls.\_db_path()
with open(path, 'w', encoding='utf-8') as f:
json.dump(data, f, ensure_ascii=False, indent=4)
@classmethod
def all(cls, sort=False, reverse=False):
"""查询全部模型对象"""
\# 这一步用来将所有从 JSON 文件中读取的 model 数据转换为 Model 实例化对象,方便后续操作
models = \[cls(\*\*model) for model in cls.\_load_db()\]
\# 对数据按照 id 排序
if sort:
models = sorted(models, key=lambda x: x.id, reverse=reverse)
return models
@classmethod
def find_by(cls, limit=-1, ensure_one=False, sort=False, reverse=False, **kwargs):
"""根据传入条件查询模型对象"""
result = \[\]
models = \[model.\_\_dict\_\_ for model in cls.all(sort=sort, reverse=reverse)\]
for model in models:
\# 根据关键字参数查询 model
for k, v in kwargs.items():
if model.get(k) != v:
break
else:
result.append(cls(**model))
\# 查询给定条数的数据
if 0 < limit < len(result):
result = result\[:limit\]
\# 查询结果集中的第一条数据
if ensure_one:
result = result\[0\] if len(result) > 0 else None
return result
@classmethod
def get(cls, id):
"""通过 id 查询模型对象"""
result = cls.find_by(id=id, ensure_one=True)
return result
def save(self):
"""保存模型对象"""
\# 查找出除 self 以外所有 model
\# model.\_\_dict\_\_ 是保存了所有实例属性的字典
models = \[model.\_\_dict\_\_ for model in self.all(sort=True) if model.id != self.id\]
\# 自增 id
if self.id is None:
\# 如果 model_list 大于 0 说明不是第一条 model,取最后一条 model 的 id 加 1
if len(models) > 0:
self.id = models\[-1\]\['id'\] \+ 1
\# 否则说明是第一条 model,id 为 1
else:
self.id = 1
\# 将当前 model 追加到 model_list
models.append(self.\_\_dict\_\_)
\# 将所有 model 保存到文件
self.\_save_db(models)
def delete(self):
"""删除模型对象"""
model_list = \[model.\_\_dict\_\_ for model in self.all() if model.id != self.id\]
self.\_save_db(model_list)
\# todo_list/todo/models/todo.py
from . import Model
class Todo(Model):
"""
Todo 模型类
"""
def \_\_init\_\_(self, \*\*kwargs):
self.id = kwargs.get('id')
self.content = kwargs.get('content', '')
存放 HTML 模板的 templates/
目录中又增加了一层目录结构,todo/
目录用来存放 todo 相关 HTML 模板。
原来的工具集 utils.py
文件也换成了一个 Python 包,根据工具代码的不同类型将其分别放入不同文件。请求类 Request
、响应类 Response
和重定向函数 redirect
都放到 utils/http.py
中。模板引擎类 Template
、渲染模板函数 render_template
放到 utils/templating.py
中。
至此,项目目录结构重构完成。在这里大部分是采用将原来的单文件改成 Python 包的形式,这样能更好的组织代码结构。
在编写用户管理功能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下 Web 开发过程中两个重要的部分,日志和测试。日志和测试是保证生产环境项目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日志可以记录程序的异常信息和对程序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分析等,测试则能够有效降低生产环境中程序出现 BUG
的概率。
日志
Todo List 程序之前记录日志的方式是通过 print
函数来实现的,在前几章的代码中可以找到很多 print
语句。不过 print
函数默认将结果输出到屏幕,而生产环境中通常需要将日志输出到文件中保存下来,方便后续对日志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给 print
函数指定 file
参数(一个文件对象)将其输出内容写入文件。
在 utils/
目录下新建 logging.py
用来编写日志记录函数:
\# todo_list/utils/logging.py
import os
import datetime
from todo.config import BASE_DIR
path = os.path.join(BASE_DIR, 'logs/todo.log')
def logger(\*args, \*\*kwargs):
"""记录日志"""
now = datetime.datetime.strftime(datetime.datetime.now(), '%Y-%m-%d %H:%M:%S')
with open(path, 'a') as f:
\# 将日志输出到屏幕,方便调试,上线时可关掉
print(now, '-', \*args, \*\*kwargs)
\# 将日志输出到文件
print(now, '-', \*args, \*\*kwargs, file=f)
接着在 todo_list/
目录下新建一个 logs/
目录用来存放日志。最后将代码中所有 print
语句全部换成 logger
即可。这样日志能够同时输出到屏幕和文件,如果在生产环境则可以只输出到文件。
测试
测试在程序开发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很多团队和开发者却对其视而不见,以各种理由忽略测试。尤其是越小的团队越以开发周期短、时间紧为由省略开发程序的测试过程。但我一直认为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短期内可能加快了程序开发的进度,但长远来看,后期投入的开发维护精力、成本等将会大大增加。并且生产环境一旦出现严重漏洞,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尽管 Todo List 程序非常微小,但还是要对其加入测试。程序测试方法有很多,如单元测试、功能测试、集成测试等。这里着重介绍下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指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其中所谓的最小可测单元可以是一个函数、一个类等。
在 todo_list/
目录下新建 tests/
目录用来存放所有测试文件,测试代码根据被测代码类型的不同分别放到不同文件中,如测试视图函数的代码全部放到名为 test_controllers.py
的文件中,测试模型的代码全部放到名为 test_models.py
的文件中。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是让所有的测试文件名都以 test_
开头。
接下来我以测试首页视图函数和新增 todo 视图函数为例,讲解测试代码的编写:
\# todo_list/tests/test_controllers.py
import os
import sys
sys.path.insert(0, os.path.dirname(os.path.dirname(os.path.abspath(\_\_file\_\_))))
from todo.utils.http import Request
from todo.controllers import routes
from todo.models.todo import Todo
def test_index():
"""测试首页"""
request_message = 'GET / HTTP/1.1\\r\\nHost: 127.0.0.1:8000\\r\\n\\r\\n'
request = Request(request_message)
route, method = routes.get(request.path)
r = route(request)
assert b'Todo List' in bytes(r, encoding='utf-8')
assert b'/new' in bytes(r, encoding='utf-8')
def test_new():
"""测试新增 todo"""
\# 生成随机 todo 内容
content = uuid.uuid4().hex
request_message = f'POST /new HTTP/1.1\\r\\nHost: 127.0.0.1:8000\\r\\n\\r\\ncontent={content}'
request = Request(request_message)
route, method = routes.get(request.path)
r = route(request)
t = Todo.find_by(content=content, ensure_one=True)
t.delete()
assert b'302 FOUND' in bytes(r)
assert b'/index' in bytes(r)
assert t.content == content
def main():
test_index()
test_new()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test_index
函数用来测试首页视图函数,为了简化测试代码,测试函数中并没有通过请求 Web Server 来获取响应。首先将请求消息报文 request_message
传递给 Resquest
类构造了一个请求对象,然后根据请求路径 request.path
获取处理该请求的视图函数,接着调用视图函数来获取响应报文。这样做的好处是不需要编写发起请求的客户端程序,但测试覆盖率肯定会有所下降。这是一个选择性的问题,需要考虑时间成本、投入产出比等。测试函数的最后通过断言语句,来断言响应报文中必然包含的内容。
test_new
函数用来测试新增 todo 视图函数,大体逻辑与 test_index
差不多。在生成测试 todo 内容时使用了 UUID
,目的是为了生成足够随机的字符串避免与 db/todo.json
中已存在的 todo 内存重复,这样通过 Todo.find_by()
方法查找 todo 时能够确保查询结果正确。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新增 todo 成功后又将其删除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测试代码不对原有数据产生影响。理论上,测试代码每次执行的结果都应该相同,并且不应该破坏程序原有的数据。
使用 Python 运行测试文件 python3 test_controllers.py
,如果测试代码执行完成后没有任何输出,就说明全部测试通过。测试代码遵循 Linux 设计哲学,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如果测试代码执行过程中抛出 AssertionError
异常,则说明测试未通过,要么是被测代码有问题,要么是测试代码本身有问题。
由于篇幅所限,对 Todo List 程序的测试部分讲解就到这里,其他部分的测试代码可以访问本章节源码进行查看。
本章源码:chapter7
原文出处: https://jianghushinian.cn
标签:Web,重构,Python,py,models,path,model,todo,id From: https://www.cnblogs.com/markhoo/p/1823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