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语言 >01Python基础

01Python基础

时间:2024-03-12 20:11:20浏览次数:29  
标签:tuple 基础 list 字符串 dict key print 01Python

Python基础

按照约定俗成的惯例,应该始终坚持使用4个空格的缩进。

Python程序是大小写敏感的,如果写错了大小写,程序会报错。

数据类型和变量

数据类型

整数
  • 任意大小的整数,包括负整数,和数学上的写法一致。
  • 十六进制,用 0x 前缀和 0-9 ,a-f 表示
  • 对于很大的数,100000000,可以写成 100_000_000,完全一样。包括十六进制 0xa1b2_c3d4。
浮点数
  • 也就是小数。被叫做浮点数原因:按照科学计数法表示时,一个浮点数的小数点位置是可变的。$1.23*109$和$12.8*108$相等。对于很大或者很小的数必须用科学计数法代替,把10用e替代。
字符串
  • 以单引号'或者双引号"括起来的文本,如果有'本身也是一个字符,可以使用"
  • 如果字符串内部既包含'又包含",可以用转义字符\来标识:'I\'m \"ok\"!表示I'm "ok"!
  • \n换行,\t制表符,\本身也要转译\\表示\
  • 如果字符串里很多字符都要转义,为了简化,使用r''表示''内部的字符串默认不转义。
  • 多行字符串'''...'''
布尔值
  • 只有两种值TrueFalse
  • 可以用andornot运算。
  • 常用在条件判断中。
空值
  • None表示,不能理解成0,因为0是有意义的,而None是一个特殊的空值。

变量

  • 变量不仅可以是数字,还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

  • 变量名:大小写英文、数字和_的组合,且不能用数字开头。

  • 等号=是赋值语句,可以把任意数据类型赋值给变量,同一个变量可以反复赋值,而且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的变量。这种变量本身类型不固定的语言称之为$\textcolor{red}{动态语言}$,相对应的是$\textcolor{red}{静态语言}$,所以Python更灵活。

  • 理解变量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
    当写下:a = 'ABC'时,Python解释器干了两件事:

    1. 在内存中创建了'ABC'的字符串;
    2. 还创建了一个名为a的变量,并把它指向'ABC'

    小结:对变量赋值x = y是把变量x指向真正的对象,该对象是变量y所指向的。随后对变量y的赋值$\textcolor{red}{不影响}$变量x的指向。

常量
  • 常量就是不能变的变量。π就是一个常量。

  • 通常用全部大写的变量名来表示常量。PI

  • 除法/:计算结果是浮点数,即使整除了也是。

  • 地板除//:取整

  • 取余%

字符串和编码

字符编码

ASCII编码:包含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和一些符号共127个字符。

Unicode编码:最常用的是UCS-16编码。

二者区别:ASCII编码是1个字节,Unicode编码通常是2个字节。

本着节约的精神,又出现了把Unicode编码转化为“可变长编码”的UTF-8编码。UTF-8编码把一个Unicode字符根据不同的数字大小编码成1-6个字节,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编码成1个字节,汉字通常是3个字节,只有很生僻的字符才会被编码成4-6个字节。

用记事本编辑的时候,从文件读取的UTF-8字符被转换为Unicode字符到内存里,编辑完成后,保存的时候再把Unicode转换为UTF-8保存到文件:

rw-file-utf-8

浏览网页的时候,服务器会把动态生成的Unicode内容转换为UTF-8再传输到浏览器:

web-utf-8

Python的字符串

ord()函数获取单个字符的整数表示,chr()函数把编码转换为对应的字符

以Unicode表示的str通过encode()方法可以编码为指定的bytes,例如:

>>> 'ABC'.encode('ascii')
b'ABC'
>>> '中文'.encode('utf-8')
b'\xe4\xb8\xad\xe6\x96\x87'
>>> '中文'.encode('ascii')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UnicodeEncodeError: 'ascii' codec can't encode characters in position 0-1: ordinal not in range(128)

纯英文的str可以用ASCII编码为bytes,内容是一样的,含有中文的str可以用UTF-8编码为bytes。含有中文的str无法用ASCII编码,因为中文编码的范围超过了ASCII编码的范围,Python会报错。

bytes中,无法显示为ASCII字符的字节,用\x##显示。

反过来,如果我们从网络或磁盘上读取了字节流,那么读到的数据就是bytes。要把bytes变为str,就需要用decode()方法:

>>> b'ABC'.decode('ascii')
'ABC'
>>> b'\xe4\xb8\xad\xe6\x96\x87'.decode('utf-8')
'中文'

如果bytes中包含无法解码的字节,decode()方法会报错:

>>> b'\xe4\xb8\xad\xff'.decode('utf-8')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UnicodeDecodeError: 'utf-8' codec can't decode byte 0xff in position 3: invalid start byte

如果bytes中只有一小部分无效的字节,可以传入errors='ignore'忽略错误的字节:

>>> b'\xe4\xb8\xad\xff'.decode('utf-8', errors='ignore')
'中'

要计算str包含多少个字符,可以用len()函数:

>>> len('ABC')
3
>>> len('中文')
2

len()函数计算的是str的字符数,如果换成byteslen()函数就计算字节数:

>>> len(b'ABC')
3
>>> len(b'\xe4\xb8\xad\xe6\x96\x87')
6
>>> len('中文'.encode('utf-8'))
6

可见,1个中文字符经过UTF-8编码后通常会占用3个字节,而1个英文字符只占用1个字节。

在操作字符串时,我们经常遇到strbytes的互相转换。为了避免乱码问题,应当始终坚持使用UTF-8编码对strbytes进行转换。

由于Python源代码也是一个文本文件,所以,当你的源代码中包含中文的时候,在保存源代码时,就需要务必指定保存为UTF-8编码。当Python解释器读取源代码时,为了让它按UTF-8编码读取,我们通常在文件开头写上这两行:

#!/usr/bin/env python3
# -*- coding: utf-8 -*-

第一行注释是为了告诉Linux/OS X系统,这是一个Python可执行程序,Windows系统会忽略这个注释;

第二行注释是为了告诉Python解释器,按照UTF-8编码读取源代码,否则,你在源代码中写的中文输出可能会有乱码。

格式化

在Python中,采用的格式化方式和C语言是一致的,用%实现,举例如下:

>>> 'Hello, %s' % 'world'
'Hello, world'
>>> 'Hi, %s, you have $%d.' % ('Michael', 1000000)
'Hi, Michael, you have $1000000.'

你可能猜到了,%运算符就是用来格式化字符串的。在字符串内部,%s表示用字符串替换,%d表示用整数替换,有几个%?占位符,后面就跟几个变量或者值,顺序要对应好。如果只有一个%?,括号可以省略。

常见的占位符有:

占位符 替换内容
%d 整数
%f 浮点数
%s 字符串
%x 十六进制整数

其中,格式化整数和浮点数还可以指定是否补0和整数与小数的位数:

# -*- coding: utf-8 -*-
print('%2d-%02d' % (3, 1))
3-01
print('%.2f' % 3.1415926)
3.14

如果你不太确定应该用什么,%s永远起作用,它会把任何数据类型转换为字符串:

>>> 'Age: %s. Gender: %s' % (25, True)
'Age: 25. Gender: True'

有些时候,字符串里面的%是一个普通字符怎么办?这个时候就需要转义,用%%来表示一个%

>>> 'growth rate: %d %%' % 7
'growth rate: 7 %'
format()

另一种格式化字符串的方法是使用字符串的format()方法,它会用传入的参数依次替换字符串内的占位符{0}{1}……,不过这种方式写起来比%要麻烦得多:

>>> 'Hello, {0}, 成绩提升了 {1:.1f}%'.format('小明', 17.125)
'Hello, 小明, 成绩提升了 17.1%'
f-string

最后一种格式化字符串的方法是使用以f开头的字符串,称之为f-string,它和普通字符串不同之处在于,字符串如果包含{xxx},就会以对应的变量替换:

>>> r = 2.5
>>> s = 3.14 * r ** 2
>>> print(f'The area of a circle with radius {r} is {s:.2f}')
The area of a circle with radius 2.5 is 19.62

上述代码中,{r}被变量r的值替换,{s:.2f}被变量s的值替换,并且:后面的.2f指定了格式化参数(即保留两位小数),因此,{s:.2f}的替换结果是19.62

list和tuple

list

list是一种有序的集合,可以随时添加和删除其中的元素。

len()函数可以获得list元素的个数:

>>> len(classmates)
3

用索引来访问list中每一个位置的元素,记得索引是从0开始的:

>>> classmates[0]
'Michael'
>>> classmates[1]
'Bob'
>>> classmates[2]
'Tracy'
>>> classmates[3]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当索引超出了范围时,Python会报一个IndexError错误,所以,要确保索引不要越界,记得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是len(classmates) - 1

如果要取最后一个元素,除了计算索引位置外,还可以用-1做索引,直接获取最后一个元素:

>>> classmates[-1]
'Tracy'

以此类推,可以获取倒数第2个、倒数第3个:

>>> classmates[-2]
'Bob'
>>> classmates[-3]
'Michael'
>>> classmates[-4]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当然,倒数第4个就越界了。

list是一个可变的有序表,所以,可以往list中追加元素到末尾:

>>> classmates.append('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Adam']

也可以把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比如索引号为1的位置:

>>> classmates.insert(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Adam']

要删除list末尾的元素,用pop()方法:

>>> classmates.pop()
'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要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用pop(i)方法,其中i是索引位置:

>>> classmates.pop(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要把某个元素替换成别的元素,可以直接赋值给对应的索引位置:

>>> classmates[1] = 'Sarah'
>>> classmates
['Michael', 'Sarah', 'Tracy']

list里面的元素的数据类型也可以不同,比如:

>>> L = ['Apple', 123, True]

list元素也可以是另一个list,比如:

>>> s = ['python', 'java', ['asp', 'php'], 'scheme']
>>> len(s)
4

要注意s只有4个元素,其中s[2]又是一个list,如果拆开写就更容易理解了:

>>> p = ['asp', 'php']
>>> s = ['python', 'java', p, 'scheme']

要拿到'php'可以写p[1]或者s[2][1],因此s可以看成是一个二维数组,类似的还有三维、四维……数组,不过很少用到。

如果一个list中一个元素也没有,就是一个空的list,它的长度为0:

>>> L = []
>>> len(L)
0

tuple

另一种有序列表叫元组:tuple。tuple和list非常类似,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比如同样是列出同学的名字: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现在,classmates这个tuple不能变了,它也没有append(),insert()这样的方法。其他获取元素的方法和list是一样的,你可以正常地使用classmates[0]classmates[-1],但不能赋值成另外的元素。

不可变的tuple有什么意义?因为tuple不可变,所以代码更安全。如果可能,能用tuple代替list就尽量用tuple。

tuple的陷阱:当你定义一个tuple时,在定义的时候,tuple的元素就必须被确定下来,比如:

>>> t = (1, 2)
>>> t
(1, 2)

如果要定义一个空的tuple,可以写成()

>>> t = ()
>>> t
()

但是,要定义一个只有1个元素的tuple,如果你这么定义:

>>> t = (1)
>>> t
1

定义的不是tuple,是1这个数!这是因为括号()既可以表示tuple,又可以表示数学公式中的小括号,这就产生了歧义,因此,Python规定,这种情况下,按小括号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自然是1

所以,只有1个元素的tuple定义时必须加一个逗号,,来消除歧义:

>>> t = (1,)
>>> t
(1,)

Python在显示只有1个元素的tuple时,也会加一个逗号,,以免你误解成数学计算意义上的括号。

最后来看一个“可变的”tuple:

>>> t = ('a', 'b', ['A', 'B'])
>>> t[2][0] = 'X'
>>> t[2][1] = 'Y'
>>> t
('a', 'b', ['X', 'Y'])

这个tuple定义的时候有3个元素,分别是'a''b'和一个list。不是说tuple一旦定义后就不可变了吗?怎么后来又变了?

别急,我们先看看定义的时候tuple包含的3个元素:

tuple-0

当我们把list的元素'A''B'修改为'X''Y'后,tuple变为:

tuple-1

表面上看,tuple的元素确实变了,但其实变的不是tuple的元素,而是list的元素。tuple一开始指向的list并没有改成别的list,所以,tuple所谓的“不变”是说,tuple的每个元素,指向永远不变。即指向'a',就不能改成指向'b',指向一个list,就不能改成指向其他对象,但指向的这个list本身是可变的!

理解了“指向不变”后,要创建一个内容也不变的tuple怎么做?那就必须保证tuple的每一个元素本身也不能变。

条件判断

if语句的完整形式就是:

if <条件判断1>:
    <执行1>
elif <条件判断2>:
    <执行2>
elif <条件判断3>:
    <执行3>
else:
    <执行4>

if语句执行有个特点,它是从上往下判断,如果在某个判断上是True,把该判断对应的语句执行后,就忽略掉剩下的elifelse

if判断条件还可以简写,比如写:

if x:
    print('True')

只要x非零数值、非空字符串、非空list等,就判断为True,否则为False

模式匹配

当我们用if ... elif ... elif ... else ...判断时,会写很长一串代码,可读性较差。

如果要针对某个变量匹配若干种情况,可以使用match语句。

例如,某个学生的成绩只能是ABC,用if语句编写如下:

score = 'B'
if score == 'A':
    print('score is A.')
elif score == 'B':
    print('score is B.')
elif score == 'C':
    print('score is C.')
else:
    print('invalid score.')

如果用match语句改写,则改写如下:

# -*- coding: utf-8 -*-
score = 'B'

match score:
    case 'A':
        print('score is A.')
    case 'B':
        print('score is B.')
    case 'C':
        print('score is C.')
    case _: # _表示匹配到其他任何情况
        print('score is ???.')

复杂匹配

match语句除了可以匹配简单的单个值外,还可以匹配多个值、匹配一定范围,并且把匹配后的值绑定到变量:

# -*- coding: utf-8 -*-
age = 15

match age:
    case x if x < 10:
        print(f'< 10 years old: {x}')
    case 10:
        print('10 years old.')
    case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print('11~18 years old.')
    case 19:
        print('19 years old.')
    case _:
        print('not sure.')

在上面这个示例中,第一个case x if x < 10表示当age < 10成立时匹配,且赋值给变量x,第二个case 10仅匹配单个值,第三个case 11|12|...|18能匹配多个值,用|分隔。

匹配列表

# -*- coding: utf-8 -*-
args = ['gcc', 'hello.c', 'world.c']
# args = ['clean']
# args = ['gcc']

match args:
    # 如果仅出现gcc,报错:
    case ['gcc']:
        print('gcc: missing source file(s).')
    # 出现gcc,且至少指定了一个文件:
    case ['gcc', file1, *files]:
        print('gcc compile: ' + file1 + ', ' + ', '.join(files))
    # 仅出现clean:
    case ['clean']:
        print('clean')
    case _:
        print('invalid command.')

第一个case ['gcc']表示列表仅有'gcc'一个字符串,没有指定文件名,报错;

第二个case ['gcc', file1, *files]表示列表第一个字符串是'gcc',第二个字符串绑定到变量file1,后面的任意个字符串绑定到*files(符号*的作用将在函数的参数中讲解),它实际上表示至少指定一个文件;

第三个case ['clean']表示列表仅有'clean'一个字符串;

最后一个case _表示其他所有情况。

循环

# -*- coding: utf-8 -*-
sum = 0
for x in range(101):
    sum = sum + x
print(sum)

sum = 0
n = 99
while n > 0:
    sum = sum + n
    n = n - 2
print(sum)

break

在循环中,break语句可以提前退出循环。例如,本来要循环打印1~100的数字:

n = 1
while n <= 100:
    print(n)
    n = n + 1
print('END')

上面的代码可以打印出1~100。

如果要提前结束循环,可以用break语句:

n = 1
while n <= 100:
    if n > 10: # 当n = 11时,条件满足,执行break语句
        break # break语句会结束当前循环
    print(n)
    n = n + 1
print('END')

执行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打印出1~10后,紧接着打印END,程序结束。

continue

在循环过程中,也可以通过continue语句,跳过当前的这次循环,直接开始下一次循环。

n = 0
while n < 10:
    n = n + 1
    print(n)

上面的程序可以打印出1~10。但是,如果我们想只打印奇数,可以用continue语句跳过某些循环:

n = 0
while n < 10:
    n = n + 1
    if n % 2 == 0: # 如果n是偶数,执行continue语句
        continue # continue语句会直接继续下一轮循环,后续的print()语句不会执行
    print(n)

执行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打印的不再是1~10,而是1,3,5,7,9。

可见continue的作用是提前结束本轮循环,并直接开始下一轮循环。

dict和set

dict

Python内置了字典:dict的支持,dict全称dictionary,在其他语言中也称为map,使用键-值(key-value)存储,具有极快的查找速度。

举个例子,假设要根据同学的名字查找对应的成绩,如果用list实现,需要两个list:

names = ['Michael', 'Bob', 'Tracy']
scores = [95, 75, 85]

给定一个名字,要查找对应的成绩,就先要在names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再从scores取出对应的成绩,list越长,耗时越长。

如果用dict实现,只需要一个“名字”-“成绩”的对照表,直接根据名字查找成绩,无论这个表有多大,查找速度都不会变慢。用Python写一个dict如下:

>>> d = {'Michael': 95, 'Bob': 75, 'Tracy': 85}
>>> d['Michael']
95

为什么dict查找速度这么快?因为dict的实现原理和查字典是一样的。假设字典包含了1万个汉字,我们要查某一个字,一个办法是把字典从第一页往后翻,直到找到我们想要的字为止,这种方法就是在list中查找元素的方法,list越大,查找越慢。

第二种方法是先在字典的索引表里(比如部首表)查这个字对应的页码,然后直接翻到该页,找到这个字。无论找哪个字,这种查找速度都非常快,不会随着字典大小的增加而变慢。

dict就是第二种实现方式,给定一个名字,比如'Michael',dict在内部就可以直接计算出Michael对应的存放成绩的“页码”,也就是95这个数字存放的内存地址,直接取出来,所以速度非常快。

你可以猜到,这种key-value存储方式,在放进去的时候,必须根据key算出value的存放位置,这样,取的时候才能根据key直接拿到value。

把数据放入dict的方法,除了初始化时指定外,还可以通过key放入:

>>> d['Adam'] = 67
>>> d['Adam']
67

由于一个key只能对应一个value,所以,多次对一个key放入value,后面的值会把前面的值冲掉:

>>> d['Jack'] = 90
>>> d['Jack']
90
>>> d['Jack'] = 88
>>> d['Jack']
88

如果key不存在,dict就会报错:

>>> d['Thomas']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KeyError: 'Thomas'

要避免key不存在的错误,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in判断key是否存在:

>>> 'Thomas' in d
False

二是通过dict提供的get()方法,如果key不存在,可以返回None,或者自己指定的value:

>>> d.get('Thomas')
>>> d.get('Thomas', -1)
-1

注意:返回None的时候Python的交互环境不显示结果。

要删除一个key,用pop(key)方法,对应的value也会从dict中删除:

>>> d.pop('Bob')
75
>>> d
{'Michael': 95, 'Tracy': 85}

请务必注意,dict内部存放的顺序和key放入的顺序是没有关系的。

和list比较,dict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查找和插入的速度极快,不会随着key的增加而变慢;
  2. 需要占用大量的内存,内存浪费多。

而list相反:

  1. 查找和插入的时间随着元素的增加而增加;
  2. 占用空间小,浪费内存很少。

所以,dict是用空间来换取时间的一种方法。

dict可以用在需要高速查找的很多地方,在Python代码中几乎无处不在,正确使用dict非常重要,需要牢记的第一条就是dict的key必须是不可变对象

这是因为dict根据key来计算value的存储位置,如果每次计算相同的key得出的结果不同,那dict内部就完全混乱了。这个通过key计算位置的算法称为哈希算法(Hash)。

要保证hash的正确性,作为key的对象就不能变。在Python中,字符串、整数等都是不可变的,因此,可以放心地作为key。而list是可变的,就不能作为key:

>>> key = [1, 2, 3]
>>> d[key] = 'a list'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list'

set

set和dict类似,也是一组key的集合,但不存储value。由于key不能重复,所以,在set中,没有重复的key。

要创建一个set,需要提供一个list作为输入集合:

>>> s = set([1, 2, 3])
>>> s
{1, 2, 3}

注意,传入的参数[1, 2, 3]是一个list,而显示的{1, 2, 3}只是告诉你这个set内部有1,2,3这3个元素,显示的顺序也不表示set是有序的。。

重复元素在set中自动被过滤:

>>> s = set([1, 1, 2, 2, 3, 3])
>>> s
{1, 2, 3}

通过add(key)方法可以添加元素到set中,可以重复添加,但不会有效果:

>>> s.add(4)
>>> s
{1, 2, 3, 4}
>>> s.add(4)
>>> s
{1, 2, 3, 4}

通过remove(key)方法可以删除元素:

>>> s.remove(4)
>>> s
{1, 2, 3}

set可以看成数学意义上的无序和无重复元素的集合,因此,两个set可以做数学意义上的交集、并集等操作:

>>> s1 = set([1, 2, 3])
>>> s2 = set([2, 3, 4])
>>> s1 & s2
{2, 3}
>>> s1 | s2
{1, 2, 3, 4}

set和dict的唯一区别仅在于没有存储对应的value,但是,set的原理和dict一样,所以,同样不可以放入可变对象,因为无法判断两个可变对象是否相等,也就无法保证set内部“不会有重复元素”。试试把list放入set,看看是否会报错。

再议不可变对象

上面我们讲了,str是不变对象,而list是可变对象。

对于可变对象,比如list,对list进行操作,list内部的内容是会变化的,比如:

>>> a = ['c', 'b', 'a']
>>> a.sort()
>>> a
['a', 'b', 'c']

而对于不可变对象,比如str,对str进行操作呢:

>>> a = 'abc'
>>> a.replace('a', 'A')
'Abc'
>>> a
'abc'

虽然字符串有个replace()方法,也确实变出了'Abc',但变量a最后仍是'abc',应该怎么理解呢?

我们先把代码改成下面这样:

>>> a = 'abc'
>>> b = a.replace('a', 'A')
>>> b
'Abc'
>>> a
'abc'

要始终牢记的是,a是变量,而'abc'才是字符串对象!有些时候,我们经常说,对象a的内容是'abc',但其实是指,a本身是一个变量,它指向的对象的内容才是'abc'

┌───┐                  ┌───────┐
│ a │─────────────────>│ 'abc' │
└───┘                  └───────┘

当我们调用a.replace('a', 'A')时,实际上调用方法replace是作用在字符串对象'abc'上的,而这个方法虽然名字叫replace,但却没有改变字符串'abc'的内容。相反,replace方法创建了一个新字符串'Abc'并返回,如果我们用变量b指向该新字符串,就容易理解了,变量a仍指向原有的字符串'abc',但变量b却指向新字符串'Abc'了:

┌───┐                  ┌───────┐
│ a │─────────────────>│ 'abc' │
└───┘                  └───────┘
┌───┐                  ┌───────┐
│ b │─────────────────>│ 'Abc' │
└───┘                  └───────┘

所以,对于不变对象来说,调用对象自身的任意方法,也不会改变该对象自身的内容。相反,这些方法会创建新的对象并返回,这样,就保证了不可变对象本身永远是不可变的。

标签:tuple,基础,list,字符串,dict,key,print,01Python
From: https://www.cnblogs.com/qixinghaitang/p/18069128

相关文章

  • Python基础_多进程数据共享
    Python基础_多进程数据共享一、多进程数据共享二、使用multiprocessing.Manager对象三、使用multiprocessing.Value和multiprocessing.Array四、使用管道和队列五、使用共享内存六、注意事项一、多进程数据共享Python中,多进程之间的数据共享是一个复杂的主题,因为每个......
  • SQL中如何添加数据:基础指南
    简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添加数据是一项常见的任务。无论是向现有表中添加新行,还是创建新表并插入数据,都需要使用SQL(StructuredQueryLanguage)语句来执行。本文将介绍SQL中如何添加数据的基本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最佳实践。向现有表中添加数据要向现有的表中添加新数据,可......
  • 深入理解 Nginx:原理和基础介绍
    简介Nginx(发音为"engine-x")是一个高性能的开源Web服务器,它也可以用作反向代理服务器、负载均衡器、HTTP缓存以及作为邮件代理服务器。它的灵活性、高性能和可扩展性使其成为许多互联网公司和网站的首选服务器软件。本文将介绍Nginx的原理、基础知识以及其在互联网架构中的......
  • vim基础使用
    vim基础使用前言:在使用linux系统时,必不可少的需要使用到vim,本次来介绍vim的基础用法1.0vim的五种模式在使用vim时,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式,vim共有五种模式,分别是:可视化模式:进行文本选择替换模式:进行字符串替换普通模式:这是vim打开后的默认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可以执行......
  • HTML基础标签
    HTML特性:1.空白折叠现象1.文字间折为一个空格<p>helloworld!</p>2.标签内壁空白忽略<p>helloworld!</p>2.转义字符<p>小于号<</p><p>大于号></p><p>空格&nbsp;</p><p>版权号&copy;</p>我们今天学习了......
  • IDEA - .puml文件是什么?PlantUML基础使用教程
    .puml文件是什么?是根据PlantUML插件生成的一个类图格式。如果需要查看,也必须在插件的帮助下,查看类图 PlantUML基础使用教程一、下载idea插件idea从FIle-->Settings-->Plugins-->Marketplace进入到插件下载界面,搜索PlantUML,点击"install"下载最上面的两个插件PlantUMLInte......
  • 拆解跨天时间(mysql游标循环)-在转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更改
    尊重作者,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liminghui4321/article/details/102763052原始数据表:需要将上面的时间段转成每一天的记录: 在原文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更改:1、在表sales上增加一个字段bj:altertablesalesaddcolumnbjintDEFAULT0null;2、存储过程基础上增加了......
  • 权限概念、权限提升概念以及权限提升的分类和目的 Windows 提权的基础原理是了解操作
    关于权限概念、权限提升概念以及权限提升的分类和目的,以下是一些基本信息供您参考:权限概念:权限是指系统或应用程序授予用户或进程执行某些操作或访问资源的能力。权限通常按照用户的身份、角色或组织结构来管理,以确保系统安全和数据保护。权限提升概念:权限提升是指用......
  • LeetCode - 高频SQL50题(基础版)部分题解(上)
    1581.进店却未进行过交易的顾客原题:https://leetcode.cn/problems/customer-who-visited-but-did-not-make-any-transactions/题意:有一些顾客可能光顾了购物中心但没有进行交易。请你编写一个解决方案,来查找这些顾客的ID(customer_id),以及他们只光顾不交易的次数(count_no_trans......
  • Java基础知识篇——Java基本介绍
    一、什么是JavaJava是SunMicrosystems于1995年首次发布的一种编程语言和计算平台。编程语言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什么是计算平台呢?计算平台是电脑中运行应用程序(软件的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一般系统平台包括一台电脑的硬件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运行时库。Java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