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熟练地使用内存这一关键的计算机组件。首先,4.1节讲述了内存的物理机制。内存实质上是一种名为内存IC的电子元件,内部包含电源、地址信号、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等多种引脚,通过这些引脚实现对内存的读写操作。内存内部有大量可存储8位数据的空间,当我们需要写入或读取数据时,首先要通过地址信号指定数据的存储位置,接着通过数据信号输入或读取数据,并通过控制信号来执行写入或读取操作。
接下来,在4.2节,作者将内存的逻辑模型比作一栋楼房,每一层代表一个存储单元,这样形象地展示了数据在内存中的分布情况。同时提到,通过定义变量的数据类型,可以实现以特定字节数为单位进行数据的读写,从而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内存资源。
4.3节则深入讲解了指针的概念。指针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变量,它存储的是内存中某个数据的地址而非数据本身。声明指针时,通常会在变量名前加上星号(*),如short *e,这里的short表示通过该指针可以一次性读写2字节的数据。
4.4节探讨了数组,数组是相同数据类型元素在内存中连续排列的形式,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索引编号以便区分和访问。
4.5节介绍了栈和队列这两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它们都不需要直接通过地址和索引来读写元素,而是按照特定的顺序原则——栈遵循“后进先出”(LIFO),而队列遵循“先进先出”(FIFO)。只要预先在内存中预留足够的空间并确定好存取规则,就可以方便地使用栈和队列。
4.6节涉及链表,这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数据结构,其各元素不仅包含数据值,还附带了指向下一个元素的索引,因此无需考虑固定顺序就能实现对元素的读写。
4.7节提及二叉查找树,这是一种在逻辑上根据数据大小关系构建的树状数据结构,实际内存并不会按此形式物理存储,但使用二叉查找树能够有效提升数据搜索效率。
总的来说,尽管我们平时经常听说内存,但在本章的学习之后,我们可以更深入理解内存的工作原理,包括它的物理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数据类型、指针、数组、栈、队列、链表和二叉查找树等概念,使得原本抽象且高深的内存变得更为具体易懂。书中生动比喻内存像插座一样通过电流信号进行数据读写,并通过A0到A9这样的地址信号和D0到D7的数据信号进行精确操控,让人印象深刻。
标签:读后感,数据信号,读写,元素,程序,内存,数据,第四章,指针 From: https://www.cnblogs.com/van311/p/1801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