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汤”和“煮青蛙”大抵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但是把它们用到代码思维理解上我却是第一次见到。
士兵们巧妙的利用村民的好奇心煮出了一锅美味的“石头汤”,虽是以欺骗开篇但是所有人都得到了一个好结果。而如果士兵去讨要事物,那不仅得不到食物还会被村名百般提防;就算侥幸得到事物,估计也要付出很大代价,更不可能实现多赢局面。这和写程序是一样的,如果向对方请求,那大概率不会被重视更有甚者直接拒绝;但是如果我们已经做出了一个还算不错的雏形,在向他们介绍的时候“不经意”提到“如果能……就会更好了”诸如此类的话语,那他们可能会很乐意去“帮你”完成相关内容。
实力固然重要,但是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就完成所有的时代了,这个时代追求效率、讲究合作。而各做过程中的话语表述就相当重要。
而煮青蛙则倾向于“及时止损”。直接被扔进开水的青蛙会死掉,直接接手糟糕的代码编写也会让程序员“心脏骤停”;而温水煮青蛙则和代码走向不可逆的“腐烂”毫无差别。(此处注意,温水煮青蛙并不等同于破窗理论,前者并不清楚代码在“腐烂”而后者则很清楚但认为不重要)
“人无完人”,代码无完美代码。
过分追求完美有时候会让一起都变得更加糟糕。关于这一点我深有感悟。
曾经在课上做过一道习题,因得知了更加简洁的做法就急匆匆修改了代码,结果却是我不仅“优化”不成功,就连原本可以实现的功能都无法实现。我对程序的过度完美化追求导致了所有功能的崩溃。最后修改会原本的思路才恢复成功实现所有功能。
这也算是血的教训了吧?
标签:完美,小工,青蛙,程序员,修炼,追求,代码 From: https://www.cnblogs.com/yansans/p/1672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