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设计软件时,我们通常会花费大量精力来编写高质量的代码。但这往往还不够,一个好的软件还应该考虑其整个系统,如测试、部署、网络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配置管理。
良好的配置管理应允许在任何环境中执行软件而不更改代码。最常见的配置包括数据库认证配置、部署服务器的主机名、动态参数等。在本文中,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配置管理的良好实践,以及如何在Python中实现它们。
闲话少说,我们直接开始吧!
如何选择配置文件的格式
事实上,只要代码能够读取和解析配置文件的内容,那么配置文件的格式就没有任何限制。但是,业内有一些好的做法。最常见和标准化的格式是YAML、JSON和INI。
一个好的配置文件一般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标准:
易于阅读和编辑:它应该以文本为基础,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构建。即使是非开发人员也应该能够阅读。
允许注释:配置文件不是只有开发人员才能读取的文件。当非开发人员试图理解代码行为时,注释就显得很重要。编写注释是快速解释某些事情的一种方式,从而使配置文件更具表现力。
易于部署:所有操作系统和环境都应接受该配置文件。
如果你仍然不知道哪一个更好,但是在Python中,我推荐的答案将是YAML
或INI
。这是由于YAML和INI被大多数Python程序和包所接受。
INI文件示例
INI文件通常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案,由于它只有一个层次结构。然而,INI
文件中没有数据类型,所有内容都被编码为字符串。
示例如下:
[APP]
ENVIRONMENT = test
DEBUG = True
# Only accept True or False
[DATABASE]
USERNAME = xiaoxu
PASSWORD = xiaoxu
HOST = 127.0.0.1
PORT = 5432
DB = xiaoxu_database
YAML文件示例
使用YAML针对上述示例的相同配置如下所示。如下所示,YAML
文件支持嵌套结构。此外,YAML也支持一些常见的数据类型,如字符串、整数、双精度、布尔值、列表、字典等。
APP:
ENVIRONMENT: test
DEBUG: True
# Only accept True or False
DATABASE:
USERNAME: xiaoxu
PASSWORD: xiaoxu
HOST: 127.0.0.1
PORT: 5432
DB: xiaoxu_database
使用Cofigureparser读取ini文件
首先,我们来介绍Python专门为配置管理而设计的包,我们从内置的配置包Configureparser
开始。
Configureparser主要用于读取和写入INI文件,但它也同样支持字典和可迭代文件对象作为输入。每个INI文件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中有多个键、值对。
下面是上述ini文件读取的示例:
import configparser
def read_ini(file_path, config_json):
config = configparser.ConfigParser()
config.read(file_path)
for section in config.sections():
for key in config[section]:
print((key, config[section][key]))
read_ini("source/data/sample.ini", config_json)
# ('environment', 'test')
# ('debug', 'True')
# ('username', 'xiaoxu')
# ('password', 'xiaoxu')
# ('host', '127.0.0.1')
# ('port', '5432')
# ('db', 'xiaoxu_database')
Configureparser并不会猜测配置文件中的数据类型,因此每个配置项都被存储为字符串。但它提供了一些将字符串转换为正确数据类型的方法。这里面最有趣的是布尔类型,因为它能够识别诸如yes/no、on/off、true/false和1/0的布尔值。
yaml文件读取示例
Python有专门的内置包来解析yaml文件。由于安全性问题,建议使用yaml.safe_load()而不是yaml.load()来进行yaml文件的读取。
示例代码如下:
import yaml
def read_yaml(file_path):
with open(file_path, "r") as f:
return yaml.safe_load(f)
data = read_yaml("data/sample.yaml")
print(data)
标签:文件,读取,配置文件,Python,yaml,INI,xiaoxu
From: https://www.cnblogs.com/guowenrui/p/1728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