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个人学习WCF笔记2——[转][老老实实学WCF] 第二篇 配置WCF

个人学习WCF笔记2——[转][老老实实学WCF] 第二篇 配置WCF

时间:2022-11-07 11:23:02浏览次数:78  
标签:服务 配置文件 终结 配置 地址 老老实实 WCF 第二篇

PS:

1)学习如何配置WCF。

2)需要了解[老老实实学WCF] 其他内容的可以前往 https://blog.csdn.net/songyefei/category_1101849.html

3)后面会参考学习其他的网上资料,进一步对如何配置WCF这一块做说明

 

 

老老实实学WCF

第二篇 配置WCF

 

在上一篇中,我们在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中编写了一个简单的WCF服务并承载了它。先回顾一下服务端的代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ServiceModel;
using System.ServiceModel.Description;

namespace HelloWCFService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ri baseAddress = new Uri("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ServiceHost host = new ServiceHost(typeof(HelloWCFService), baseAddress);

host.AddServiceEndpoint(typeof(IHelloWCFService), new WSHttpBinding(), "HelloWCFService");

ServiceMetadataBehavior smb = new ServiceMetadataBehavior();
smb.HttpGetEnabled = true;
host.Description.Behaviors.Add(smb);

host.Open();

Console.WriteLine("Service is Ready");
Console.WriteLine("Press Any Key to Terminate...");
Console.ReadLine();

host.Close();

}
}

[ServiceContract]
interface IHelloWCFService
{
[OperationContract]
string HelloWCF();
}

public class HelloWCFService : IHelloWCFService
{
public string HelloWCF()
{
return "Hello WCF!";
}
}
}

所有的这些代码都写在program.cs中,干净清爽。

 

我们稍微审视一下这段程序会发现,我们用了很多的代码来定制服务的特性,例如基地址、终结点、绑定、行为等。这些都叫做配置。而真正对服务的本身的定义是很少的(主逻辑就是返回一个字符串而已),因此我们不难看出,WCF的编程中配置占了很大的比重。

 

WCF的配置选项是很多的,我们这里只考虑最简单的情况。我们在定义和实现了服务协定后,至少应该做哪些配置才能让服务运行起来呢?

(1) 依据服务实现类配置一个服务(ServiceHost)。

(2) 指定一个基地址(如果终结点中指定了绝对地址,这步可以省略)。

(3) 建立一个终结点,并为其指定地址、绑定和服务协定。

(4) 建立一个元数据交换终结点。

(5) 为服务添加一个行为来启用元数据交换。

虽然在.Net 4.0下微软提供了简化配置,我们甚至可以一行配置都不做,但是为了搞清楚配置的基本原理,我们暂时不考虑简化配置的情况。

 

以下这些配置是我们必须要做的,我们从代码中可以看到以上几种配置相应语句:

 

建立基地址:

Uri baseAddress = new Uri("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建立服务:

ServiceHost host = new ServiceHost(typeof(HelloWCFService), baseAddress);

建立终结点并指定地址、绑定和服务协定:

host.AddServiceEndpoint(typeof(IHelloWCFService), new WSHttpBinding(), "HelloWCFService");

添加元数据交换终结点并添加启用元数据交换行为

ServiceMetadataBehavior smb = new ServiceMetadataBehavior();
smb.HttpGetEnabled = true;
host.Description.Behaviors.Add(smb);

看上去清楚明白,但是只是看上去很美,这样的配置方式存在弊端,例如基地址,如果当服务部署之后迁移了服务器,基地址发生变化,我们必须修改源程序并重新编译重新部署才能实现这个要求。对于其他的配置选项亦是如此。这对于产品环境是不能接受的。好在WCF提供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配置文件。

 

我们把对服务的配置写在应用程序的配置文件中(IIS程序是web.config 其他程序是app.config),当配置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就不用重新编译程序集了。

 

配置文件的写法很复杂,有很多选项,为了便于上手,我们先从跟本例相关的选项开始。

 

在配置文件中,根节是<configuration>,所有的配置元素都位于其中。对于WCF服务的配置部分,最外层的节是<system.serviceModel>,所以配置文件中至少先应该是这个样子: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configuration>
<system.serviceModel>

</system.serviceModel>
</configuration>

现在我们准备开始配置一个服务,服务配置元素标签为<services></services>,是<system.serviceModel>的子节,在一个宿主上可以承载许多服务,每一个服务用<service></service>来配置,它是<services>的子节。在配置<service>前,我们还要先添加一个基地址配置,基地址用<baseaddress>描述,他是<host>的子节,<host>是<service>的子节。

晕了么...慢慢来。

先把<services>节加上,这里可以容纳许多服务,注意这个是带s的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configuration>
<system.serviceModel>
<services>

</services>
</system.serviceModel>
</configuration>

在<services>的怀抱中,我们添加一个<service>,这是我们要配置的服务本体,注意这个是不带s的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configuration>
<system.serviceModel>
<services>
<service>

</service>
</services>
</system.serviceModel>
</configuration>

在<service>中,添加一个基地址,先添加一个<host>再添加一个<baseaddress>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configuration>
<system.serviceModel>
<services>
<service>
<host>
<baseAddresses>
<add baseAddress="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baseAddresses>
</host>
</service>
</services>
</system.serviceModel>
</configuration>

到这里,基地址的部分已经完成,对应代码中的位置你找到了么?

服务的配置还差一点,我们在代码中为服务指定了实现类型,在配置文件中如何指定呢?就用<service>标签的name属性,指定的时候后要用完全限定名(带着命名空间)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configuration>
<system.serviceModel>
<services>
<service name="HelloWCFService.HelloWCFService">
<host>
<baseAddresses>
<add baseAddress="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baseAddresses>
</host>
</service>
</services>
</system.serviceModel>
</configuration>
我这个例子举的不好了,命名空间和实现类型是一个名字,要注意区分。

 

到这里,服务也配置完了,对应代码的位置翻上去找一下。

接下来配置终结点,终结点用<endpoint>元素表示,正如代码实现中的参数,在配置中也需要一一指定地址、绑定和服务协定接口,分别用address、binding和contract属性来表示,当然<endpoint>也是<service>的子节,毕竟他是属于服务的嘛。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configuration>
<system.serviceModel>
<services>
<service name="HelloWCFService.HelloWCFService">
<host>
<baseAddresses>
<add baseAddress="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baseAddresses>
</host>
<endpoint address="HelloWCFService" binding="wsHttpBinding" contract="HelloWCFService.IHelloWCFService" />
</service>
</services>
</system.serviceModel>
</configuration>
这里用了相对地址"HelloWCFService",他会和基地址组合在一起(排在后面)成为终结点的地址,这里也可以指定为空字符串"",此时基地址(即服务地址)就是终结点的地址,还可以指定一个绝对地址,那样他会覆盖基地址,基地址对这个终结点来说就不起作用了,这里可以看出,终结点的地址是独立的,可以是基地址的子地址,也可以独立使用另一个地址,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链接。

这里的contract 同<service>里面一样,也要使用完全限定名称(带上命名空间)。

注意,在使用IIS承载的时候,必须使用相对地址,也就是终结点必须是基地址的子地址,这是由IIS的部署结构决定的。

 

到这里终结点也配置完成,对应代码的位置找到了吗?

 

接下来是最后一步(或者说两步),配置元数据交换终结点并开启元数据交换行为。这个过程,代码中用了三行,实际上代码这三行仅仅是添加了元数据交换行为,并没有配置元数据交换终结点,运行时系统为我们自动添加了终结点。这两点缺一不可,虽然系统会为我们添加,我们还是要知道这个配置的写法。这个很重要。

 

开启元数据交换从原理上应该是两件事,第一是服务允许元数据交换,第二是服务提供元数据交换方式,第一条就是添加元数据交换行为,表示服务允许这样的请求,第二条就是服务告诉你如何请求,客户端是通过一个固定的终结点去请求的,这个终结点的地址、绑定和协定都是固定的,我们不能更改,这个是框架的约定,我们只能按要求配置。

 

首先,第一条,允许元数据交换,这个是通过为服务添加一个行为来实现的,行为是用来描述服务的特性的,不同的服务可能有相同的行为,行为并不是归某服务独有的,因此行为被定义为<system.serviceModel>节的子节,可以被不同的服务引用,他的定义有些像服务,外面是带s的,里面是不带s的,毕竟可能有许多的行为定义嘛。

先定义个行为: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configuration>
<system.serviceModel>
<services>
<service name="HelloWCFService.HelloWCFService">
<host>
<baseAddresses>
<add baseAddress="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baseAddresses>
</host>
<endpoint address="HelloWCFService" binding="wsHttpBinding" contract="HelloWCFService.IHelloWCFService" />
</service>
</services>
<behaviors>
<serviceBehaviors>
<behavior name="metaExchange">
<serviceMetadata httpGetEnabled="true"/>
</behavior>
</serviceBehaviors>
</behaviors>
</system.serviceModel>
</configuration>
因为存在服务行为和终结点行为之分,所有<behaviors>和<behavior>之间又套了一个<serviceBehaviors>,表示这个是服务行为,我们为行为制定了名字,好让<service>可以引用,也可以不指定,那么所有服务都会应用。交换元数据的行为有固定的标签描述,就是<serviceMetadata>,对着代码看,很熟悉吧。

 

建立了行为以后,要让我们刚才建立的服务去引用他,用<service>的behaviorConfiguration属性: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configuration>
<system.serviceModel>
<services>
<service name="HelloWCFService.HelloWCFService"behaviorConfiguration="metaExchange">
<host>
<baseAddresses>
<add baseAddress="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baseAddresses>
</host>
<endpoint address="HelloWCFService" binding="wsHttpBinding" contract="HelloWCFService.IHelloWCFService" />
</service>
</services>
<behaviors>
<serviceBehaviors>
<behavior name="metaExchange">
<serviceMetadata httpGetEnabled="true"/>
</behavior>
</serviceBehaviors>
</behaviors>
</system.serviceModel>
</configuration>

接下来第二步,建立元数据交换终结点,建立的位置和我们刚才建立的终结点位置相同,但是属性是固定的,大小写都不能写错。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configuration>
<system.serviceModel>
<services>
<service name="HelloWCFService.HelloWCFService" behaviorConfiguration="metaExchange">
<host>
<baseAddresses>
<add baseAddress="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baseAddresses>
</host>
<endpoint address="HelloWCFService" binding="wsHttpBinding" contract="HelloWCFService.IHelloWCFService" />
<endpoint address="mex" binding="mexHttpBinding" contract="IMetadataExchange"/>
</service>
</services>
<behaviors>
<serviceBehaviors>
<behavior name="metaExchange">
<serviceMetadata httpGetEnabled="true"/>
</behavior>
</serviceBehaviors>
</behaviors>
</system.serviceModel>
</configuration>

到这里,配置文件就写完了。我们把它放到程序里面去,打开上一篇中建立的服务端程序,为程序添加一个配置文件

右键点击项目->添加->新建项->应用程序配置文件,名字系统会起好(app.config)。把上面的配置写进去,保存。

既然我们已经有了配置文件,就不需要(也不应该)在代码中配置了。代码中的配置会覆盖掉配置文件中的配置。所以我们要对代码修改一下。

main函数中只留下这么几行:

ServiceHost host = new ServiceHost(typeof(HelloWCFService));

host.Open();

Console.WriteLine("Service is Ready");
Console.WriteLine("Press Any Key to Terminate...");
Console.ReadLine();

host.Close();
其中,建立SeviceHost 那行被修改了,去掉了baseAddress的参数,但是我们仍需要告诉host 我们要寄存的服务类的类型。

F5运行起来。

然后在浏览器中访问一下服务试试

http://localhost:8000/MyService

是不是和昨天的结果一样呢。

(CSDN的传图好象挂了哩...)

 

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

我们使用配置文件的方法完成了对WCF服务的配置,从中接触到了服务、终结点和行为的配置方法。配置文件的元素还有许多,像绑定、安全性等等特性。在今后学到的时候再慢慢展开,配置文件的每一个元素都应该力求背着写下来,一行一行的写,在写的过程中体会,而不是四处复制和粘贴,这样才能对配置文件的写法有深刻的印象。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songyefei」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songyefei/article/details/7371571

标签:服务,配置文件,终结,配置,地址,老老实实,WCF,第二篇
From: https://www.cnblogs.com/castlewu/p/16865358.html

相关文章

  • 第二篇Typora学习
    学习java第一次使用Typora做笔记Hello,World(两边加2个*号就变成粗体了)Hello,World(两边加1个*号就变成粗体了)Hello,World!(两边加3个*号就变成斜体加粗了)Hello,World!(......
  • Linux学习笔记(第二篇)目录操作命令
    ​​Linux学习笔记(第零篇)计算机基础​​Linux学习笔记(第零篇)Linux文件系统及ShellLinux学习笔记(第一篇)零散命令Linux学习笔记(第二篇)目录操作命令Linux学习笔记(第三篇)文件操......
  • 《程序员修炼之道》读后感第二篇(10月)
    时间耦合时间是软件架构的一个常常被忽视的方面,吸引我们的时间只是进度表上的时间。作为软件自身的一种设计要素,时间有两个方面对我们很重要:并发和次序。我们在编程时......
  • 使用 WcFTestClient.exe 调试 wcf 服务
    一、文件位置如下C:\ProgramFiles\MicrosoftVisualStudio10.0\Common7\IDE\WcfTestClient.exe二、使用方法添加服务调用......
  • 1.1 WCF SOA架构和webservice
    1.什么是SOA?SOA全称: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它是一种组件架构模式。一、定义1.WebService:严格来说是行业标准,不是技术,使用XML扩展标记语言来表示数据......
  • 读书之《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十月第二篇
    本博客为笔者阅读《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的读书笔记十月第二篇,也是整个过程的第二篇,值得一提的是,每月两篇正好八篇,而本书正好八章,因此每一篇博客都将是对于对应章......
  • WCF部署HTTP错误404.3
    错误:WCF部署HTTP错误404.3-NotFound由于扩展配置问题而无法提供您请求的页面。如果该页面是脚本,请添加处理程序。如果应下载文件,请添加MIME映射。解决步骤如下:控制面板......
  • 4、第二篇、小白看的 Python 基础教程,详细得很
    6.2元组tuple和list十分相似,但是tuple是不可变的,即不能修改tuple,元组通过圆括号中用逗号分割的项定义。支持索引和切片操作可以使用in查看一个元素是否在tuple中。......
  • WCF RESTFUL 服务提示Large Entity
    WCFRESTFUL服务提示LargeEntity  类别    [选择一个类别或键入一个新类别] 标准wcf服务提示EntityTooLarge的解决方案,参考:WCF错误:413RequestEntityToo......
  • 2022下半年 Acwing 第二篇:归并模板
    归并其实和快排比较类似,所以模板的记忆也大差不差。不能省懒!voidmerge_sort(intq[],intl,intr){if(l>=r)return;intmid=l+r>>1;merge_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