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道》中提到:透视社会有三个层次及技术,制度,文化;这里的文化指的是文化属性;文化指的是在基于自然的基础上,物质与内在精神的传承,创造和发展的总和;自然基础指的是先生存,后发展最后达到一种平衡。属性指的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特定的性格特点,它受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的影响而形成的;如果可以给文化属性下一个定义,那就是不同的民族,群体由于受其所在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性格特征。
文化属性又分为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弱势文化造就弱者,强势文化造就强者。文化是不同人的性格的因,什么又是文化的因?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又有什么样的特征。这是这次探索文化属性的两大主线。在本文中我会引用老家山西阳泉市盂县庄头村的一些现象来解释其中的一些理论。
每种文化都是经济,政治等不同因素影响的结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社会结构,甚至很多制度的产生也是维系这一经济体系的要素之一。在这里经济可以用生存一词来代替,生存的“主观”与“客观”环境会使人们形成相应的生存方式、抵御风险的方式及社会结构及相应的文化。
首先是弱势文化:弱势文化的第一大特点就是“救世主文化”。古人有“养儿防老”,更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说法。什么是形成这种“救世主文化”的根源?东方是大陆文明,大陆文明它主要是靠种植业为生,种植业的特点是专业化分工不明,容易受季节的影响。这种特点一是形成了农耕经济,也就衍生出了农耕文化,二是不易于解放出多余的劳动力来发展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由于农民生产粮食的品种和产量大致相同,所以也就很少贸易。
分工是高效率的源泉,而高效率是贸易的充分条件,贸易又能促进效率的提高。小农经济直接把效率扼杀在摇篮里,所以中国的粮食产量在清朝之前就一直不够吃。风调雨顺之季,尚且能够刚刚填饱肚子。一旦面临天灾,就很容易产生饥荒。由此说来,其实百姓是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的。他们没有去深入挖掘,也没有能力去挖掘收成不好的原因,应该如何治害虫等,而是把它交给上天。所以古代皇帝就有天子骄子等说法。这是依靠上天,比如佛祖,观音菩萨,出现了各种祭天制度。这是客观的风险;百姓不仅会面临客观的天灾的风险,还会面临着本身主观的风险那就是养老,为此百姓就把风险转移到子女的身上。子女便成为了父母的投资品。投资有风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出现了多子多福的文化。
古人重男轻女,为什么会重男?因为男生可以延续香火,传宗接代。在《江村经济》中提到:香火是为了供奉那些已经逝去的祖宗。如果香火断了,祖宗也就得不到侍奉,这家就断根了,被认为是大不孝。这样看来,那时候的男子肩上不仅担负着赡养老人的风险,还担负着赡养那些不在的祖宗的风险。那又为何轻女?从机会成本上说:女孩未来是要嫁为人妻的,虽然承担着扩展一些亲属关系的责任,但与男孩相比,机会成本更大一些。所以就出现了重男轻女,这是“靠子女”。除此之外,百姓会在婚姻及亲属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比如节日送礼,婚丧嫁娶都需要随礼。以便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借助这些亲戚的帮助度过难关。这是靠“亲人”。在家我发现越是偏僻的村庄,他们随的礼越重,婚丧嫁娶办的越隆重,亲戚之间的规矩就越多。在我奶奶家那边丧事要办三天的流水宴,而且还得随很大的礼,这在开支中占很大的一部分。我家在县城边上,这边丧事一天完成,仪式也很简单。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百姓是需要靠这些繁重的礼节来维持经济关系,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人们更利于从“救世主文化”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倾向于向真正的情感交流转变。当然孩子的多少是由家庭经济情况,会有溺婴状况的发生。
弱势文化的第二大特点是:形式逻辑的典范,何为形式逻辑:就是用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江村经济》在蚕丝业的改革中提到一个工厂,它的形式是股份制。然而村中的社员他们对于股份的认同就仅限于属于他们的红利。对于股权究竟是什么东西,一概不知,而且也不想知道。然后当工厂赔钱了以后,他们并没有了解为什么赔钱,只是觉得用蚕丝不是很挣钱,就处于失望之中。他们对于市场的了解仅仅限于从生产到生丝贩子手中那一条小小的产业链。他们中大多数是文盲,对于市场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概念,仅凭借自己的一点亲身经历就武断的断定事物的全貌。或者是他们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工厂上,当工厂倒闭或者亏损后,他们便陷入一种绝望的状态。以后再做同样的投资行为,他们不愿意冒风险。另一个事情也能说明形式逻辑:他们的副业除了养蚕还有养羊,养羊很大的一个任务就是割草。于是百姓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孩子。孩子的工作与家庭的经济直接就挂钩了,但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效益会在多年之后才能显现。家庭的长辈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都愿意让孩子去做更多的工作而不是教育,这又导致下一代知识的缺乏,而知识的缺乏又不能致富,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弱势文化的第三大特点:做事情太感性,不理性。中国是人情社会,约束人的行为很多情况下不是法律,更多的是道德,或者说是传统的社会制度。庄头村的人口较少,每次回家的时候,一个镇上的人甚至相邻的两个镇上的人都能相互认识。一旦有谁家发生事情了,不用一天,全部都传遍了,所以说传统的制度是约束人行为很重要的制度,也是稳定传统社会结构的重要制度。所以他们做事情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是否符合传统,而不是是否符合法律。当然现在必须符合法律,但是说实话庄头村那里的村民大多都不是很熟悉法律,从根本上的意识上他们是想着不违背传统。人情社会最容易把感情和交易混淆到一起,做起事情需要既合乎情理又合乎经济交易。我的一个远方的叔叔因为做生意,结果借了爸爸几万块钱,结果现在还没还。这种人其实最讨厌,打着亲情的名义做着经济交易的事情。导致做事情太感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知识不足的问题,他们不会关注事物背后的逻辑,只是会看到事情发生导致什么后果,有伤害或者有利益,然后避开或者一拥而上。
如何实现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的转变?
最大化的减少风险,建立更完善的农村金融制度,可以给自己买一份保险,让自己拥有保持独立资本;
一定要对农民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然后对他们进行思想的启蒙,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建立起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氛围是积极上进的,一起学习。
培养弱势人群市场化的意识。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社会结构一步步的开始转变。虽说中国人的思想一步步在变化,但还有很多人他们的思想还是传统的农耕文化所衍生出来的思想。物质生活需要改变,但更要改变他们的思想。我们的上一代总说“现在的孩子怎么变的越来越自私了,传统的节日也越来越没有意思了。”我想说的是“不是我们自私了,而是我们更独立了,社会在改变,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人在生存之后就不只是生存了,而是要谋求发展了。
标签:风险,经济,文化,他们,弱势,属性 From: https://www.cnblogs.com/Sultan-ST/p/1685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