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

时间:2022-11-04 11:34:30浏览次数:75  
标签:cache hash 单机 Cache shard LRU key pool


文章目录

  • ​​前言​​
  • ​​工业级 LRU Cache​​
  • ​​1. 基本架构​​
  • ​​2. 基本操作​​
  • ​​2.1 insert 操作​​
  • ​​2.2 高并发下 insert 的一致性/性能 保证​​
  • ​​2.3 Lookup操作​​
  • ​​2.4 shard 对 cache Lookup 性能的影响​​
  • ​​2.4 Erase 操作​​
  • ​​2.5 内存维护​​
  • ​​3. 优化​​

前言

近期做了很多 Cache 优化相关的事情,因为对存储引擎较为熟悉,所以深入研究了 Rocksdb 的Cache实现,可以说是朴实无华得展示了工业级Cache的细节,非常精彩。

欣赏实现的同时做了一些简单的代码验证,同时将整个 Cache 的实现做了一番梳理,发现真实处处都是设计,基本的算法实现只是最基础的能力,如何设计实现的每一个细节 与 我们的cpu cacheline 运行体系绑定,如何实现insert/lockup 链路中的无锁,如何不影响性能的基础上保持对Cache的内存控制,如何让频繁的内存分配和释放不是cache的性能瓶颈… 等等都是需要非常多的设计。

本篇及下一篇将主体介绍两种 Rocksdb 实现的高性能 工业级 Cache中的LRUCache 和 ClockCache。
相关的Cache 实现代码 以及 通用的​​​cache_bench​​​ 工具 已经单独摘出来,并在其上补充了一些更好展示cache内部状态的功能,代码路径:​​https://github.com/BaronStack/Cache_Bench​​​。
编译运行:

# 1. 编译
sh build.sh ;
# 2. 执行压测
./cache_bench -threads=32 \
-lookup_percent=100 \
-erase_percent=0 \
-insert_percent=0 \
-num_shard_bits=10 \
-cache_size=2147483648 \
-use_clock_cache=false # 使用的是 LRU Cache

# 3. 输出
Number of threads : 32
Ops per thread : 1200000
Cache size : 2147483648
Num shard bits : 10
Max key : 1073741824
Populate cache : 0
Insert percentage : 0%
Lookup percentage : 100%
Erase percentage : 0%
Test count : 1
----------------------------
1 Test: complete in 0.670 s; QPS = 57348698

整体介绍整个 Cache 体系实现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下我们的生产环境对Cache 的功能/性能 需求:

  1. Cache的读性能至关重要,Cache的存在大多数是为了弥补我们热点 低延时需求的场景下的高昂I/O代价,所以高性能的读 一定是必要的,良好的数据结构的选型是关键,且要优于从page-cache读,不然我们干嘛需要单独的cache,直接存在page-cache得了(不考虑内存占用问题)。
  2. 高并发场景下需要保证Cache的可靠性。比如,我们多线程下insert的时候需要保证cache数据结构更新的原子性。这里的更新包括insert/erase。所以在更新链路上可能需要加锁,如何解决锁引入的 CPU 上下文切换的代价?
  3. 友好的内存控制功能。我们的线上机器往往不是一个服务在运行,为了防止内存无止境的消耗引发操作系统的OOM或者其他服务的swap ,则需要对当前服务的Cache所占用的内存进行限制。这个时候,怎样尽可能得保证可能得热点长期存在于Cache之中,则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4. 一些边缘功能的实现。更高效的分配器选型,cache的insert/erase 会涉及到非常频繁的内存操作,如何保证在复杂的workload场景(key-value大小差异非常大,几个byte 到 几 M;频繁的插入和Erase)能够对Cache拿到的内存有一个高效的管理,在对分配器底层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下 选择合适的分配器能够起到加速cache使用 的作用。

综合来看,一个工业级高效Cache的实现是需要 深入理解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的CPU子系统、内存子系统的实现 才能保证最终的产出是高效合理 满足工业级需求的。

限于作者能力有限,希望能在有限的能力基础上为大家展示更多的实现细节,一起品鉴,如有不足,麻烦一定指正。

工业级 LRU Cache

介绍 Rocksdb 对LRU cache的改造之前,先概览一下 LRU cache,顾名思义,LRU(Least recently used),近期使用最少的缓存单元将会被优先淘汰。
关于​​LRU的基本算法实现​​,网上介绍的太多了,基础的链表就能够满足针对LRU的插入/删除/查找了,这里就不做过多的展开了。我们直接进入正题,也就是Rocksdb 的LRU Cache如何在满足以上那几个需求的过程中针对LRU 做了哪一些改造。

1. 基本架构

先看一下整体的LRU Cache的架构: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_链表

是不是看起来和 基本的LRU 实现有很大的差异,先整体介绍一下整个架构中每一个组件的作用,后续将详细介绍这几个组件是为了解决需求中的什么问题而引入的:

  1. shard。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LRU cahce 从外部来看是一个个分开的shard,每一个shard内部才是真正的lru cache的底层实现。上层的用户请求 在进入cache操作之前 会先经过hash映射到预先创建好的一个个shard中,然后才是针对每个cache内部的操作。
  2. HashTable。 这个组件是为了加速shard内部 lru cache查找的,将要操作的key进行hash生成唯一的一个hash值,这个key的操作将落在某一个hash-bucket之中,通过单链表来解决hash冲突。每次针对hash表的链表插入都会采用头插法,保证越新的key将采越靠近bucket头部。
  3. High pri pool / Low pri pool。高优先级缓存池和低优先级缓存池 是主体的Cache部分,也就是 LRU 维护数据的主体部分。​​lru_​​​是高优先级pool的head,也是整个cache的head,所有高优先级的entry的插入都先插入到lru头部。​​low-pri​​​ 是低优先级pool的尾部,所有针对低优先级pool的更新也都会插入到low-pri的尾部。从上图可以看到,高优先级pool的尾部和低优先级pool的尾部相接,这样从整个​​lru_​​链表来看,lru的prev就是整个lru-cache的最新的元素,lrv的next就是lru-cache的最旧的元素。

2. 基本操作

针对Cache的几个基本操作包括如下几种:

virtual bool Insert(const Slice& key, uint32_t hash, void* value,
size_t charge,
void (*deleter)(const Slice& key, void* value),
Cache::Handle** handle,
Cache::Priority priority) override;
virtual Cache::Handle* Lookup(const Slice& key, uint32_t hash) override;
virtual bool Ref(Cache::Handle* handle) override;
virtual bool Release(Cache::Handle* handle,
bool force_erase = false) override;
virtual void Erase(const Slice& key, uint32_t hash) override;

更细粒度的一些数据结构的指标如下,能够直接将Cache 拥有的内部结构暴漏出来:
每一个cache entry 维护了一个 ​​​LRUHandle​​,可以看作是用来标识一个key-value

struct LRUHandle {
void* value;
void (*deleter)(const Slice&, void* value);
LRUHandle* next_hash;
LRUHandle* next;
LRUHandle* prev;
size_t charge; // TODO(opt): Only allow uint32_t?
size_t key_length;
// The hash of key(). Used for fast sharding and comparisons.
uint32_t hash;
// The number of external refs to this entry. The cache itself is not counted.
uint32_t refs;
enum Flags : uint8_t {
// Whether this entry is referenced by the hash table.
IN_CACHE = (1 << 0),
// Whether this entry is high priority entry.
IS_HIGH_PRI = (1 << 1),
// Whether this entry is in high-pri pool.
IN_HIGH_PRI_POOL = (1 << 2),
// Wwhether this entry has had any lookups (hits).
HAS_HIT = (1 << 3),
};
uint8_t flags;
char key_data[1];

其中 主体部分包括:

  1. key_data: 实际插入的key数据部分
  2. value: 实际的value数据
  3. deleter ,是一个回调函数,用来清理ref=0, in-cache=false的key-value
  4. next_hash,是hashtable 中解决hash冲突的单链表
  5. next/prev: hpri, lrpi 中的双向链表
  6. charge,表示当前handle的大小
  7. hash,当前key的hash值,主要被用做hash-table/ high/low pool 中的key的查找,用来标识唯一key
  8. refs, key被引用的次数
  9. flags, 其四个字节分别被枚举类型 Flags 中的四个标识来用。这四个标识,将用来决定一个 LRUHandle 应该存储于哪里。

前面提到我们的shard cache 为了加速查找性能,引入了 hashtable, 基本的table 数据结构可以参考​​LRUHandleTable​​。

每一个 shard 则维护了这个 Cache 的内部信息,通过如下数据结构能够更直观得看到 Cache 的内部情况。

// Initialized before use.
size_t capacity_;
......
LRUHandle lru_;
LRUHandle* lru_low_pri_;
LRUHandleTable table_;
size_t usage_;
size_t lru_usage_;
......
};
  1. capacity。 当前shard的初始容量,我们外部配置的LRU cache大小会被均分到多个cache shard中
  2. lru_。高优先级pool的双向循环链表的表头,也是整个lru 链表的表头。
  3. lru_low_pri。低优先级pool,总是指向低优先级pool的链表头。
  4. table_。 hashtable 。
  5. usage_。整个shard 当前的使用总容量,包含lru_usage_的容量。
  6. lru_usage_。两个pool中的链表使用容量。

大体的shard 以及 shard内部数据结构就介绍这么多,下来我们从一些基础的操作来看看整个 shard 内部的状态。

2.1 insert 操作

了解LRU Cache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Insert 中来看,insert 会涉及针对每一个组件的操作,同时会夹杂着cache 满之后的数据淘汰过程,这也是Cache的算法基础体现。

最开始的Cache中没有任何数据,我们初始化cache的一些配置如下:

ps: 这里的capacity实际是当前shard cache的大小,单位是bytes, 这里的5 是为了后续说明整个插入过程而用一种有歧义的方式来表示,可以看作是当前shard中能够保存多少个key-value的entry个数。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_数据结构_02

那么初始化之后的cache 情况如下:

  1. hashtable 只有在有key的时候才会动态初始化填充。
  2. high pri pool 根据初始时设置的cache 比例,将会初始化为capacity 为 4,且对双向循环链表进行初始化。
  3. low pri pool 则直接取 high 剩下的容量。

当我们插入一条enry的时候,经过对key的hash 可以知道这个key将落在哪一个shard,后续的操作都将针对这个shard来进行,接下来我们看看一条 key 在shard cache内部 的数据流:
第一次插入的时候需会同步在hashtable 和 high-pool和之中,同时设置count 为0.

high pool 有充足的容量之前的插入都会先插入到highpool之中,如果high pool满了,会将high pool中最旧的数据淘汰到low pool之中。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_链表_03


则在shard cache中的插入过程如下: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_高优先级_04

key在选择指定shard 操作之前会做一次hash, 带着这个hash值操作接下来的shard。

  1. 首先是更新hashtable,拿着这个hash值通过 ​​hash & (length_ - 1)​​ 选择对应的hash-bucket,并采用头插法插入到这个bucket后的单链表中。
  2. 其次更新high pool 或者 low pool。判断初始参数设置的high pool的比例是否大于0,以及当前pool 是否未满,如果是则优先更新high pool,否则更新low pool。所以会先采用头插法,插入到lru_头部(高优先级 pool)。

第二次的插入也是类似的。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_数据结构_05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_数据结构_06

后续的插入针对hash-table 的更新 以及 lru_ 链表的更新都是采用头插法。

当high pool 插满之后,则需要将high pool最旧的元素插入到 low pool之中,这个时候就需要将low_pri的指针放在high pool的末尾了。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_数据结构_07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_链表_08

​Ban​​​ 这个字符串需要插入到high pool的时候发现满了,插入还是会先插入到high pool的头部,但是low-pri指针需要需要向后移动一次,low-pri的next 直接指向的是high pool的末尾元素。
此时,在high-pool之中,头指针的lru_.prev指向的是最新的key,lru_.next指向的是最旧的key。

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shard-cache已经满了,那后续的insert将是什么样的行为呢,再插入一条key看看。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_数据结构_09


主体主要是两个步骤:

  1. 尝试插入新的key ​​Ted​​​之前,会先检测插入后的容量是否超过capacity。这里显然是超过了,会出发cache evict,即从cache中移除最旧的一条key,显然就是​​lru.next​​指向的 abc了。现将abc 从hashtable 中移除,同时在其ref count为0的时候从lru-list中移除。
  2. 将新的key​​Ted​​​按照之前的方式插入到 hash-table 和 lru-list之中,并将high pool的最旧的key ​​hsd​​放在low-pool之中。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_链表_10

到此,基本的插入过程就已经很清晰了,我们能够看到high-pool的头插法 + low-pool 的尾插法 是能够完整的维护LRU Cache的特性。
可以看到,高低优先级 pool的功能,是为了尽可能得让热点key在cache中驻留的时间最长。而hashtable 的能力则是一个cache-key的全集,能够在需要lookup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目标key。

2.2 高并发下 insert 的一致性/性能 保证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工业级需求。
可以看到Insert的过程涉及大量的指针更新(针对high/low/hashtable),所以针对同一个shard-cache的更新,如果我们不想出现指针指向的丢失或者指向错误,那就需要保证每一次更新的原子性了,那就需要引入锁机制了。
但是这个锁不应该影响整个shard的其他读取/更新操作,只需要保证当前handle的更新是一个排他锁,所以LRU-Cache的更新锁粒度是 key。锁的范围是 从 key 在 hashtable 中的更新到 key在lru-list 中的更新。

这把锁锁住了当前CPU 多次访存操作,而在高并发的cahce更新场景性能将非常难看,使用我们的cache-bench 做如下几个测试。

# 单shard 单线程的 纯 insert
./cache_bench -threads=1 -lookup_percent=0 -erase_percent=0 -insert_percent=100 -num_shard_bits=0 -cache_size=2147483648 -use_clock_cache=false
Number of threads : 1
Ops per thread : 1200000
Cache size : 2147483648
Num shard bits : 0
Max key : 1073741824
Populate cache : 0
Insert percentage : 100%
Lookup percentage : 0%
Erase percentage : 0%
Test count : 1
----------------------------
1 Test: complete in 0.919 s; QPS = 1306012

# 单shard 16线程的 纯 insert
./cache_bench -threads=16 -lookup_percent=0 -erase_percent=0 -insert_percent=100 -num_shard_bits=0 -cache_size=2147483648 -use_clock_cache=false
Number of threads : 16
Ops per thread : 1200000
Cache size : 2147483648
Num shard bits : 0
Max key : 1073741824
Populate cache : 0
Insert percentage : 100%
Lookup percentage : 0%
Erase percentage : 0%
Test count : 1
----------------------------
1 Test: complete in 38.139 s; QPS = 503421

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只维护一个整体的cache,那在这种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将巨差,从单线程的130w 降到 16线程的 50w,因为针对一个cache - shard 的原子更新让多核场景的cpu根本无法发挥用处,性能显然会很差。

虽然锁 保证了多线程下的Cache一致性, 但是高并发场景的性能是用户所不能接受的。而为了提升多核硬件中高并发下的性能,cache的分shard策略是必然的。
如下测试,多shard的多线程显然比单shard 好很多,而这一点在cache的lookup heavy场景体现的更加明显,后面有详细的测试数据。

./cache_bench -threads=16 -lookup_percent=0 -erase_percent=0 -insert_percent=100 -num_shard_bits=5 -cache_size=2147483648 -use_clock_cache=false
Number of threads : 16
Ops per thread : 1200000
Cache size : 2147483648
Num shard bits : 5
Max key : 1073741824
Populate cache : 0
Insert percentage : 100%
Lookup percentage : 0%
Erase percentage : 0%
Test count : 1
----------------------------
1 Test: complete in 7.874 s; QPS = 2438406

2.3 Lookup操作

那我们继续。
接下来看看 LRU 的查找操作,查找很简单。
查找的大体过程如下:

  1. 先从hashtable 中查找,如果找不到直接返回。
  2. 找到了,拿着找到的handle 返回即可。
  3. 同时,为了提升lookup 命中cache的key的热度,会标记当前key为命中。再次insert 当前key时,则会直接放在高优先级的pool中。
  4. 判断其ref是否为0,如果是会将其从lru链表中移除,但因为它被查找过,所以还会在hashtable中保留一份它的key-handle。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_高优先级_11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_数据结构_12


如果ref count 为0 时,对于Cache来说再次进行操作就可以进行清理了,因为 目的是为了让热点key长期驻留在cache中。而lookup则表明这个key是一个热点key,所以会将其保留在HashTable中,因为之前的ref count 为0,则会从LRU 中移除,但是会标记hit,在后续的insert 操作则会再次添加到lru-cache的high-pool中。

所以,​​Lookup​​操作也会有指针的更新,也就需要锁的保护了。

Cache::Handle* LRUCacheShard::Lookup(const Slice& key, uint32_t hash) {
MutexLock l(&mutex_);
LRUHandle* e = table_.Lookup(key, hash);
if (e != nullptr) {
assert(e->InCache());
if (!e->HasRefs()) {
// The entry is in LRU since it's in hash and has no external references
// LRU 双向链表中的移除操作。
LRU_Remove(e);
}
e->Ref();
e->SetHit();
}
return reinterpret_cast<Cache::Handle*>(e);
}

所以,因为工业级cache对一致性的需求引入了锁,那我们想要提升性能,分shard仍然有很大的需求了,对于shard来说 无非引入了一点内存管理的代价而已,性能上key的按hash映射是位运算,可能就几个ns,根本没有什么消耗。

2.4 shard 对 cache Lookup 性能的影响

我们来测试一下​​Lookup​​性能,保持80% 的lookup和20% 的insert,分别看一下单shard下单线程和多线程的性能 已经 多shard下的多线程性能。

# 单线程 单sharda
./cache_bench -threads=1 -lookup_percent=80 -erase_percent=0 -insert_percent=20 -num_shard_bits=0 -cache_size=2147483648 -use_clock_cache=false
Number of threads : 1
Ops per thread : 1200000
Cache size : 2147483648
Num shard bits : 0
Max key : 1073741824
Populate cache : 0
Insert percentage : 20%
Lookup percentage : 80%
Erase percentage : 0%
Test count : 1
----------------------------
1 Test: complete in 0.273 s; QPS = 4398988

# 多线程 单shard
./cache_bench -threads=16 -lookup_percent=80 -erase_percent=0 -insert_percent=20 -num_shard_bits=0 -cache_size=2147483648 -use_clock_cache=false
Number of threads : 16
Ops per thread : 1200000
Cache size : 2147483648
Num shard bits : 0
Max key : 1073741824
Populate cache : 0
Insert percentage : 20%
Lookup percentage : 80%
Erase percentage : 0%
Test count : 1
----------------------------
1 Test: complete in 18.037 s; QPS = 1064451

可以看到,单shard下的单线程有440w /s 的吞吐,而 多线程仅有106w。
再跑一下多shard的场景,我们跑了1024个shard,可以看到性能能够达到 1950w/s (在lookup 比例更高一些的场景,随着shard个数的增加,性能甚至能够达到线性,当然实际shard个数大于2^20 的时候性能就开始退化了)。

./cache_bench -threads=16 -lookup_percent=80 -erase_percent=0 -insert_percent=20 -num_shard_bits=10 -cache_size=2147483648 -use_clock_cache=false
Number of threads : 16
Ops per thread : 1200000
Cache size : 2147483648
Num shard bits : 10
Max key : 1073741824
Populate cache : 0
Insert percentage : 20%
Lookup percentage : 80%
Erase percentage : 0%
Test count : 1
----------------------------
1 Test: complete in 0.984 s; QPS = 19504108

所以LRU cache 之上的shard 封装,真的可以说是工业级高并发cache上 设计层面的一个 必备能力了。

2.4 Erase 操作

后面的 Erase操作这里便不再多说了,和lookup的操作时类似的。优先从hashtable中清理,如果key-handle的引用计数为0,则会从 high/low pool中的cache中移除,同样因为设计cache的更新,所以还是有锁的参与来原子更新cache的双向链表。

void LRUCacheShard::Erase(const Slice& key, uint32_t hash) {
LRUHandle* e;
bool last_reference = false;
{
MutexLock l(&mutex_);
e = table_.Remove(key, hash);
if (e != nullptr) {
assert(e->InCache());
e->SetInCache(false);
if (!e->HasRefs()) {
// The entry is in LRU since it's in hash and has no external references
LRU_Remove(e);
usage_ -= e->charge;
last_reference = true;
}
}
}

// Free the entry here outside of mutex for performance reasons
// last_reference will only be true if e != nullptr
if (last_reference) {
e->Free();
}
}

2.5 内存维护

  1. 外部设置的Cache大小会被均分给设置的多个shard。
LRUCache::LRUCache(size_t capacity, int num_shard_bits,
bool strict_capacity_limit, double high_pri_pool_ratio,
std::shared_ptr<MemoryAllocator> allocator,
bool use_adaptive_mutex)
: ShardedCache(capacity, num_shard_bits, strict_capacity_limit,
std::move(allocator)) {
// 2^num_shard_bits 个 shard
num_shards_ = 1 << num_shard_bits;
shards_ = reinterpret_cast<LRUCacheShard*>(
port::cacheline_aligned_alloc(sizeof(LRUCacheShard) * num_shards_));
// 均分的总cache大小
size_t per_shard = (capacity + (num_shards_ - 1)) / num_shards_;
for (int i = 0; i < num_shards_; i++) {
new (&shards_[i])
LRUCacheShard(per_shard, strict_capacity_limit, high_pri_pool_ratio,
use_adaptive_mutex);
}
}
  1. 每个Cache内部,Lru high/low pool的总内存大小 lru_usge_ 是包含在 hashtable 的内存占用总大小usage之内的。
    hashtable的usage 是每一个handle 都要进行更新的,insert/erase 都需要操作hashtable。

如果想要看到更细粒度的cache内部状态,则可以通过如下命令

编译运行的话进入到​​cd example; make test​​即可,会详细得打印每个shard cache内部hashtable , lru 双向链表的状态。

单机 “5千万以上“ 工业级 LRU cache 实现_高优先级_13

3. 优化

通过以上的一些实现架构和细节上的描述,我们能够总结出 rocksdb 的工业级lru cache 相比于传统lru-cache 的优化点:

  1. 多次提到过的 并且在性能测试中性能突出的 分shard能力。
  2. 为了保证Cache一致性的操作锁。
  3. 为了提升Cache 读性能的hashtable 以及 高低优先级pool,hash table用来加速key的查找,并且尽可能得保证热点key保存在了 内存中。
  4. 支持指定不同的分配器来作为LRUCache的默认分配器。(本篇没有对不同分配器的性能进行测试,直接使用的是操作系统默认的malloc/free)
  5. 内存控制管理能力,超过限制,则按照LRU策略从优先从low pool中淘汰数据(其本身也是整个LRU Cache中较旧的数据,其头部则是整个lru 双向链表最旧的数据)。

相关代码 和 benchmark 工具 :​​https://github.com/BaronStack/Cache_Bench​

这个LRU Cache是作为Rocksdb的默认cache,同时Rocksdb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可选的Cache : ClockCache。因为它选用了tbb:concurrent_hash_map 作为索引,底层选择deque 作为clock algorighm的实现。因为TBB 库本身的无锁操作,从而在Cache的并发操作上有了不小的提升。

限于篇幅原因,ClockCache的介绍会单独进行,包括基本的架构设计 以及 tbb 的 无锁化(并发erase) 实现细节。


标签:cache,hash,单机,Cache,shard,LRU,key,pool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13456560/5823170

相关文章

  • cmake-cache变量
    使用cache变量的代码运行两次的结果执行命令安装ccmake运行ccmake.可以修改cache的变量直接cmake参数选项修改变量加FORCEoptionandcmake-gui......
  • Memory systems Cache DRAM Disk 电子书 pdf
    作者:BruceJacob/SpencerNg/DavidWang出版社:MorganKaufmann副标题:Cache,DRAM,Disk 链接:MemorysystemsCacheDRAMDisk  Isyourmemoryhierarc......
  • 详细的最新版fastdfs单机版搭建
    前言目前项目是tomcat单机部署的,图片、视频也是上传到tomcat目录下,关键是此项目的主要内容还就是针对图片、视频的,这让我非常担忧;文件服务器的应用是必然的,而且时间还不......
  • 负载均衡+session共享(memcached-session-manager实现)
    前言先给大家伙拜个年,祝大家: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这篇博客​​,大家可以先去看下,熟悉一些内容,因为本文是直接实践,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就需要大家自己去补充了。本文......
  • Androidstudio快速解决Gradlesdependencycachemaybecorrupt和Gradle配置gradle-3.*-al
    Error:Failedtoopenzipfile. Gradle'sdependencycachemaybecorrupt(thissometimesoccursafteranetworkconnectiontimeout.) Re-downloaddependencies......
  • opengauss单机安装
    openGauss_3.1.0企业版_x86_64安装教程1.安装环境VMware、Xshell、Xftpopeneuler操作系统openEuler-20.03-LTS-x86_64安装教程:https://www.cnblogs.com/cjnlll......
  • 如何实现一个LRU算法
    ​ 首先,什么是LRU算法呢?全称是:Leastrecentlyused,也就是最近最旧未被使用的算法。其核心思想就是:最近被访问到的数据,在未来也可能被访问到。 所以按照LRU算法来说,数......
  • redis淘汰key的算法LRU与LFU的区别
    lru:leastrecentlyused,最近最少使用:淘汰很久没被访问的数据,以最近一次访问的时间做参考lfu:leastfrequentlyused,最不经常使用:淘汰最近一段时间被访问次数最少的数据......
  • Flask学习笔记(十七)-Memcached的基本使用
    一、Flask中使用Memcachedpipinstall-ihttps://pypi.tuna.tsinghua.edu.cn/simple--trusted-hostpypi.tuna.tsinghua.edu.cnpython-memcached安装成功以后,就可以在......
  • Cache Memory
    简介当你读写文件的时候,Linux内核为了提高读写效率与速度,会将文件在内存中进行缓存,这部分内存就是CacheMemory(缓存内存)。cachememory分为bufferedcache和pagecach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