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期关于“醉鹅娘”创业的播客,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最终做成了大网红,但背后的故事却让人警醒:负债5600万!
这个数字一出来,相信不少人会倒吸一口凉气。辛辛苦苦创业十年,好不容易成了“网红”,怎么还欠了这么多钱? 她的经历,不是个例,反而折射出许多创业者,乃至我们在职场中都容易陷入的认知误区。
图:王胜寒,网名醉鹅娘,葡萄酒内容电商和文化社群企鹅团创始人、贝丹德梭特邀酒评人
今天,我们就以“醉鹅娘”的故事为切入点,聊聊她负债背后的反思,以及从中我们能学到的关于降本,更关于增长的深刻智慧。
从网红到“负翁”:增长的幻觉
“为什么会欠下这么多钱?” 醉鹅娘的回答很坦诚,也戳中了很多人的盲点:“过程中是没有感觉的。”
就像温水煮青蛙,每个月亏个一百万,看起来好像还能承受。更何况,当时的她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新品类不断增加,流量也在持续上涨。她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规模再大一点,盈利自然水到渠成。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规模越大,亏损越大。
她反思道:“创业的第一要素还是算账,你以为规模大了会解决一切问题,事实上就不是。” 这句话如同一记警钟,敲醒了那些沉迷于“增长”神话的人。 我们常常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忽略了冰冷的财务数字。 没有盈利能力的增长,就像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宏伟,实则不堪一击。
这给我们醍醐灌顶的启示是:警惕“增长幻觉”,财务是企业的生命线。 无论做什么,都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型,时刻关注财务健康,而不是被虚假的增长指标蒙蔽双眼。
壮士断腕:从优化到“只留10%”的思维转变
面对巨额亏损,醉鹅娘开始尝试降低成本。 然而,最初的努力收效甚微。“一开始是减不下来的,因为总想优化,但在优化的过程中,就发现这个也不能减,那个也不能减。” 这种“优化式降本”往往陷入细节,难以触及根本。
真正的转机,来自于一次深刻的思维转变。 她开始问自己:“如果只留10%,应该怎么做?如果从零开始创业,哪些会做哪些不会做?”
这个看似极限的假设,逼迫她跳出现有的框架,重新审视业务的本质。 她不再纠结于如何“优化”现有的200人团队,而是思考如何用20个人甚至更少的资源,也能让核心业务运转起来。
最终,她真的把团队从200人精简到了20人,实现了盈利。 这告诉我们:真正的降本,需要打破思维的惯性,从“优化”的舒适区跳出来,拥抱“归零”思维。 不要总想着修修补补,要敢于推倒重来,聚焦核心,砍掉冗余。
认知自我:5600万买来的“不擅长”
醉鹅娘做的是红酒生意,这个行业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是擅长做渠道,二是擅长做产品和品牌。 经历过负债的阵痛后,她终于认清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经过这么多年,醉鹅娘清楚了自己的擅长,并不在于精细化的运营渠道能力。”
于是,她果断选择了做品牌。 将不擅长的渠道运营尽可能外包,自己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 她坦言:“人要觉醒,要认知到自己的问题代价真的很大。她是交了5600万负债的学费之后才真正意识到她缺乏财务思维,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擅长在哪里。”
这个经历再次印证了一个朴素却深刻的道理:搞清楚自己什么不能干、搞清楚自己在这个阶段什么不应该干可能是最朴素也是最大的智慧。 在创业和职场中,我们常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什么都想抓,结果反而分散了精力,事倍功半。
这给我们醍醐灌顶的启示是:承认自己的局限,聚焦核心优势,是降低试错成本、提升效率的关键。 不要在不擅长的领域死磕,要敢于承认不足,把资源投入到能产生最大价值的地方。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而选择的前提是清晰的自我认知。
结语:从“醉”到“醒”,创业的本质回归
醉鹅娘的故事,与其说是关于“降本”,不如说是关于“回归”。 回归商业的本质,回归对财务的敬畏,回归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知。
她的5600万学费,买来的不仅仅是教训,更是对创业真谛的深刻理解。 它提醒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审视脚下的每一步,比盲目狂奔更加重要。
希望“醉鹅娘”的经历,能给每一位在创业路上,或者在职场中奋斗的你,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真正的增长,不是盲目扩张,而是基于清晰认知和有效执行的价值创造。 共勉。
标签:醉鹅娘,创业,认知,擅长,网红,5600,降本 From: https://www.cnblogs.com/ghj1976/p/18655196/5600wan-de-dai-jia-huan-lai-de-jue-xing-wang-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