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逻辑描述
三层框架简介
这里我们使用三层框架的结构编写代码
1、第一层(src.py)
功能展示和数据获取层,顾名思义打印数据或是获取用户输入
2、第二层(interface文件夹下内容)
一类功能可以归类到一个py文件中,提供接口文件供第一层调用,使用中会调用到第三层
部分通用小功能放到了common中,数据库相关代码放到了db_hanlder
3、第三层(db_hanlder)
存放一些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功能,供第二层调用
启动函数
放在src中
1、整理出一个功能字典,启动代码的时候通过功能字典中的标号来选择执行的功能
2、判断一下用户输入是否在范围内(字典内的标号),如果在的话就调用对应函数
用户注册功能
src层获取输入,并且打印输出结果,主体的判断功能放到interface中的user_interface中,src中调用获取结果。
功能:
判断用户输入的数据是否符合格式
判断两次密码是否一致
判断用户名是否已被注册
如果没有上面的情况就写入数据到数据库保存起来(密码要加密)
用户登录
src层获取输入,并且打印输出结果,主体的判断功能放到interface中的user_interface中,src中调用获取结果。
功能:
判断用户输入的数据是否符合格式
判断数据库中是否有这个用户(是否已经注册)
判断密码是否正确
如果上面条件都符合就在src中定义一个变量记录登陆的用户名称,方便后面的功能调用
common中的小功能
检测是否登陆的装饰器
没有什么特点,就是套上装饰器模版后在内层函数写上判断是否登陆的语句,因为会频繁使用所以放到了common中
判断输入是否为空
判断数据值是否为纯数字
定义一个函数用于对密码进行哈希加密
定义一个函数进行日志记录
定义一个函数用于判断输入是否为整数或小数
配置和日志字典写在settings中
查看余额
src中调用interface文件夹中的文件,查看当前登陆用户的余额,src中接收返回值并打印结果
账户提现
src中获取用户输入(提现数量),interface文件中执行判断和操作,结果返回src中输入打印。
功能:
判断输入的数据是否符合格式
判断用户中的余额是否足够提现(加上手续费)
如果上面条件都符合了,就当成提现成功,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值
充值功能
src中获取充值的金额,其他功能也是放到interface中执行,结果返回src中输入打印。
功能:
先判断输入的值是否符合格式
接下来就是充值,把结果写到数据库文件中去
转账功能
src中获取转账对象和金额,其他功能也是放到interface中执行,结果返回src中输入打印。
功能:
先判断转账对象名称和金额的输入是否符合格式
接着判断转账对象是否存在(已经注册)
接着判断转账金额是否足够
如果上述条件都符合,那就直接转账返回结果并写入数据库中
查看账单
src因为只能放输入输出,而输入账单信息需要调用第三层的操作数据库的代码,因此整体功能放到第二次,第一层就留一个调用interface函数的操作。
功能:
调用第三层的代码获取账单信息,然后格式化输出结果
购物车功能
添加购物车
src中格式化输出商品信息,获取用户需要购买的商品编号和数量,接着调用接口层的功能函数来判断并返回结果输出。
功能:
先判断用户的输入是否符合格式
接着判断用户选择的编号是否在范围内
接着再判断数据库中的购物车中是否有内容,如果有就加到小字典中进来
最后实现连续添加的时候是先添加到小字典中
只有在提出的时候才会写入数据库中的
结算购物车
src文件中调用interface中的函数,然后输出结果
功能:
先根据用户名获取购物车中的信息,然后根据价格和数量统计总价进行结算,如果用户余额不足以支付,就提示,否则就扣款清空购物车保存到数据库中
查看购物车
src中还是调用interface中的函数,然后输出结果
功能:
根据用户名调用第三层函数获取购物车信息,然后格式化输出
清空购物车
src中还是调用interface中的函数,然后输出结果
功能:
根据用户名调用第三层函数获取购物车信息,然后情况内容再写入数据库中保存
修改购物车
因为要获取购物车中的信息,涉及到了第三层的函数所以所有功能都扔到第二层(输出输入的时候反正都是一个窗口看不出来)
功能:
先获取数据库中的购物车信息,然后格式化输出
接着获取用户输入(需要修改的商品信息和修改后的数量)
判断输入格式是否正确
接着把修改后的数量写到、数据库文件中,如果数量为0 可以直接删除键值对
管理员功能
在用户的数据库文件中设置一个is_lock键值对,值是布尔值,如果为True则不能进行金钱相关操作
还可以设置提现时候手续费的利率
可以修改商品价格和信息
可以移除用户
可以查看所有用户的信息
标签:实战,src,功能,判断,项目,ATM,购物车,调用,interface From: https://www.cnblogs.com/kangssssh/p/16845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