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云原生技术全科普

云原生技术全科普

时间:2024-12-22 15:57:00浏览次数:6  
标签:原生 容器 服务 Kubernetes 技术 应用 服务器 科普

云原生技术全科普

目录

  1. 引言
  2. 什么是云原生
  3. 云原生的四大支柱
  4. 云原生的关键技术
  5. 云原生应用开发示例
  6. 云原生的优势
  7. 云原生面临的挑战
  8. 结论

1. 引言

云计算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构建和运行软件的方式。从早期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到平台即服务(PaaS),再到如今的功能即服务(FaaS),每一次进步都带来了更高效、更灵活的应用程序部署模式。在这个背景下,云原生(Cloud Native)作为一种全新的软件设计与开发理念,逐渐成为业界主流。它不仅仅是一组工具或技术的集合,更是一种方法论,旨在帮助开发者充分利用云环境的特点,构建出更加可靠、可扩展且易于维护的应用。

云原生的概念最早由Pivotal公司的Matt Stine提出,他定义了云原生的五个特性:DevOps、持续交付、微服务、基于API协作以及抗脆弱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云原生体系。本博客将深入探讨云原生的核心理念和技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视角。

2. 什么是云原生

云原生是针对云环境优化的一种应用程序设计和开发方法。它的目标是在云平台上构建和运行适应现代分布式系统的应用,这些应用能够充分利用云的弹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云原生不仅仅是指某一种特定的技术或工具,而是一种涵盖多个方面的综合策略,包括但不限于:

  • 敏捷开发:采用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的方式进行产品开发,缩短从想法到市场的周期。
  • 自动化运维:通过自动化手段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松耦合架构:构建模块化、独立的服务,降低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便于单独更新和维护。
  • 数据驱动决策:利用实时数据分析来指导业务流程优化和服务性能提升。
  • 安全第一:将安全性融入到整个开发生命周期中,确保应用在任何阶段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云原生应用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 松耦合:各个服务之间保持较低的耦合度,使得系统更容易理解和维护。
  • 自动化: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动化工具和流程来简化操作,如自动构建、测试、部署等。
  • 弹性:能够根据负载动态调整资源分配,保证服务的高可用性和响应速度。
  • 观测性:提供丰富的监控、日志记录和追踪功能,以便于故障排查和性能调优。
  • 多租户支持:允许不同的用户群体共享同一个平台,同时确保各租户之间的隔离和安全。

云原生的理念源于对传统单体应用局限性的反思。在过去,企业往往将所有功能打包进一个大型的单体应用中,这虽然简化了初期的开发过程,但随着业务的增长,单体应用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导致开发效率低下、部署时间长、扩展困难等问题。而云原生通过引入新的架构模式和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应用能够在云环境中更好地发挥潜力。

3. 云原生的四大支柱

3.1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应用程序分解为一组小型、独立的服务的方法。每个服务专注于实现一个具体的业务功能,并通过轻量级的通信协议(如HTTP/REST, gRPC等)与其他服务交互。相比于传统的单体应用,微服务架构具有以下几个显著优势:

  • 模块化:每个服务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可以单独开发、测试、部署和扩展。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团队能够更快地响应需求变化,提高开发效率。
  • 松耦合:服务之间仅通过明确定义的接口进行通信,减少了直接依赖,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 技术多样性:由于各服务相互独立,开发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栈,不必受限于单一语言或框架。
  • 容错性强:即使某个服务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其他服务可以继续工作,直到故障被修复。
  • 易于扩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特定服务进行水平或垂直扩展,而不会影响到其他部分。

以一家电商公司为例,其网站可能包含用户认证、商品展示、购物车管理、订单处理等多个功能模块。如果采用微服务架构,这些模块可以分别被设计成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由专门的团队负责开发和维护。例如,用户认证服务可以使用OAuth 2.0协议实现,商品展示服务可以通过GraphQL API提供数据查询,购物车服务则可以基于Redis缓存来提高访问速度。这样的架构不仅提高了开发效率,还使得各个团队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促进了创新和协作。

然而,微服务架构也并非没有挑战。由于服务数量增多,服务间的通信和协调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如何保证数据一致性、处理跨服务事务等问题也需要特别关注。此外,随着服务规模的扩大,运维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微服务架构时,企业应该充分评估自身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能力,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

3.2 容器化

容器化是指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到一个标准化的单元——容器中,从而保证了应用在不同环境中的一致性。容器比虚拟机更加轻量,启动速度更快,资源利用率更高。Docker 是目前最流行的容器化平台,它使用操作系统级别的虚拟化技术来创建和运行容器。容器化的优点在于:

  • 一致性:无论是在开发人员的笔记本电脑上还是生产环境中的服务器上,容器内的应用行为都是一致的,避免了“在我的机器上能运行”的问题。
  • 隔离性:每个容器都有自己独立的文件系统、网络配置和进程空间,确保了不同应用之间的隔离,减少了冲突的可能性。
  • 轻量化:相比虚拟机,容器占用的资源更少,启动速度更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部署和迁移。
  • 可移植性:容器可以在任何支持Docker的平台上运行,无论是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本地数据中心,极大地提升了应用的可移植性。

以一个Python Web应用为例,开发者可以创建一个Dockerfile来定义应用的运行环境,包括所需的操作系统、Python版本、库依赖等。然后,使用docker build命令构建镜像,最后用docker run启动容器。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部署容器,还可以结合使用Docker Compose来定义多容器应用的配置,或者借助Kubernetes等编排工具实现大规模容器集群的管理。

尽管容器化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它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容器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话题,因为容器共享宿主机的操作系统内核,如果其中一个容器受到攻击,可能会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此外,容器的生命周期管理也需要精心规划,包括如何处理容器的日志、持久化存储、网络配置等问题。总之,合理运用容器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构建更加高效、可靠的云原生应用。

3.3 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CI/CD)

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是一套实践,旨在缩短软件从开发到发布的周期。通过自动化的构建、测试和部署流程,团队可以在代码提交后立即验证其正确性,并快速将新功能推送给用户。CI/CD 的核心思想是频繁地将代码合并到主分支,并通过一系列自动化步骤确保代码的质量和稳定性。具体来说,CI/CD 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 代码提交:开发人员将代码提交到版本控制系统(如Git),触发CI/CD流水线的执行。
  • 构建:根据预设的规则,自动化工具会拉取最新的代码并进行编译、打包等操作,生成可执行的应用程序或库。
  • 测试:运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等多种类型的测试,确保代码没有引入新的bug或破坏现有功能。
  • 部署:如果所有测试都通过,自动化工具会将构建好的应用部署到指定的环境中,如开发环境、测试环境或生产环境。
  • 反馈:在整个过程中,系统会实时记录各个环节的状态,并向相关人员发送通知,如构建失败、部署成功等信息。

Jenkins 是一个广泛使用的CI/CD工具,它支持多种插件来满足不同的需求。比如,当开发者推送代码到Git仓库时,Jenkins可以触发一个流水线,执行单元测试、静态代码分析、构建镜像、部署到测试环境等一系列任务。除了Jenkins之外,市场上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CI/CD工具,如GitHub Actions、GitLab CI、CircleCI、Travis CI等,它们各自都有独特的特性和优势。

在实践中,CI/CD 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文化和流程的变革。它要求团队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共同遵循一套标准的工作流程。例如,代码审查制度可以确保每次提交的代码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减少低质量代码进入主分支的风险;而自动化测试的覆盖率则直接影响到应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CI/CD 还强调快速反馈的重要性,即尽可能早地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避免后期修复的成本过高。

3.4 声明式API

声明式API指的是用户只需要描述期望的最终状态,而不需要关心具体的操作步骤。云原生平台通常提供声明式的接口,让用户能够方便地定义应用的配置和行为。例如,在Kubernetes中,用户可以通过YAML文件来指定Pods、Services、Deployments等资源的属性,Kubernetes会自动确保集群中的实际状态与预期一致。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

  • 简化操作:用户无需编写复杂的命令行指令或脚本来实现资源管理,只需简单地修改配置文件即可。
  • 提高一致性:通过统一的配置格式,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减少了误解和错误。
  • 增强可读性:声明式的配置文件结构清晰,易于阅读和理解,方便后续的维护和扩展。
  • 促进自动化:声明式API非常适合与自动化工具结合使用,如CI/CD流水线、监控系统等,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

以Kubernetes为例,假设我们要创建一个名为web-app的Deployment,其中包含三个副本的Nginx容器。我们可以编写如下YAML文件: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web-app
spec:
  replicas: 3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nginx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nginx
    spec:
      containers:
      - name: nginx
        image: nginx:1.14.2
        ports:
        - containerPort: 80

这段配置文件详细描述了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即创建一个名为web-app的Deployment,它由三个运行Nginx容器的Pod组成。Kubernetes接收到这个配置后,会自动检查当前集群的状态,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使实际状态与预期相符。如果发现现有的Pod数量不足,则会创建新的Pod;如果某些Pod出现了故障,则会尝试重新启动或替换它们。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化,用户无需手动干预。

除了Kubernetes之外,许多其他云原生工具也采用了声明式API的设计思路,如Terraform用于基础设施即代码(IaC)、Helm用于Kubernetes应用包管理等。声明式API不仅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还促进了不同工具之间的互操作性,使得云原生生态系统更加开放和灵活。

4. 云原生的关键技术

4.1 Kubernetes

Kubernetes(简称K8s)是一个开源的容器编排平台,用于自动化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它提供了强大的调度机制,可以根据资源使用情况动态分配工作负载;同时,Kubernetes还支持自我修复功能,如果某个节点出现故障,它可以自动迁移该节点上的容器到其他健康节点上。Kubernetes的核心概念包括:

  • Pod:Pod是最小的可部署单位,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紧密相关的容器。这些容器共享相同的网络命名空间、存储卷等资源,可以在同一台主机上运行,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
  • Service:Service用于定义一组逻辑上的Pod集合,并为它们提供稳定的网络地址和负载均衡。通过Service,外部客户端可以轻松地访问内部的服务,而不必关心具体的Pod位置。
  • Deployment:Deployment是一种控制器,用于管理Pod的生命周期。它可以确保指定数量的Pod始终处于运行状态,并支持滚动更新、回滚等功能。
  • StatefulSet:StatefulSet是专门为有状态应用设计的控制器,它为每个Pod提供唯一的标识符,并保证Pod的顺序启动和关闭。这对于数据库、消息队列等需要持久化存储的应用非常有用。
  • ConfigMap 和 Secret:ConfigMap用于存储非敏感的配置数据,如环境变量、配置文件等;Secret则用于存储敏感信息,如密码、API密钥等。两者都可以作为环境变量或挂载为文件的方式注入到Pod中。
  • PersistentVolume (PV) 和 PersistentVolumeClaim (PVC):PV是集群中的一块持久化存储资源,而PVC则是用户对存储资源的请求。Kubernetes会根据PVC的要求自动绑定合适的PV,为Pod提供持久化的存储空间。

Kubernetes的强大之处在于其高度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它不仅可以管理大量的容器实例,还能与其他云原生工具无缝集成,如Prometheus用于监控、Istio用于服务网格等。此外,Kubernetes社区非常活跃,拥有庞大的开发者群体和丰富的文档资料,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2 服务网格 (Service Mesh)

服务网格是一种基础设施层,用来处理服务间的通信。它通常以sidecar代理的形式存在,拦截进出服务的所有流量,提供诸如负载均衡、限流、熔断、监控等功能。Istio 是一个流行的服务网格解决方案,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微服务之间的交互。Istio的主要组件包括:

  • Envoy:Envoy是一个高性能的边缘和服务代理,作为sidecar部署在每个服务旁边,负责处理所有的入站和出站流量。它支持多种协议,如HTTP/1.1, HTTP/2, gRPC, TCP等,并提供了丰富的流量控制功能。
  • Pilot:Pilot负责管理Envoy的配置,包括服务发现、路由规则、负载均衡策略等。它从Kubernetes或其他注册中心获取服务信息,并将其转换为Envoy可以理解的格式。
  • Mixer:Mixer是一个可插拔的中间件组件,用于实施访问控制、配额管理、日志记录、监控等功能。它可以从Envoy收集请求元数据,并根据预设的策略进行相应的处理。
  • Citadel:Citadel提供了服务身份验证和加密通信的能力,确保服务之间的通信是安全的。它支持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并可以为每个服务颁发证书。

通过服务网格,企业可以更容易地实现服务间的安全通信、流量管理和可观测性。例如,Istio可以自动为所有服务启用双向TLS加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同时,它还提供了细粒度的流量控制功能,如基于权重的路由、超时设置、重试机制等,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流量高峰和故障场景。此外,Istio内置了丰富的监控和日志功能,可以帮助运维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4.3 无服务器计算 (Serverless)

无服务器计算允许开发者编写和运行代码,而无需担心底层服务器的管理。AWS Lambda、Azure Functions 和 Google Cloud Functions 等都是常见的无服务器平台。这些平台按照实际使用量计费,只有在函数被调用时才会产生费用,极大地简化了成本控制和资源管理。无服务器计算的主要特点包括:

  • 事件驱动:无服务器函数通常是事件驱动的,即它们会在特定事件发生时自动触发执行。这些事件可以来自各种来源,如HTTP请求、数据库变更、定时任务等。
  • 按需付费:无服务器平台根据函数的实际执行时间和请求数量计费,而不是按照固定的服务器实例收费。这意味着企业在空闲时段不需要支付额外费用,降低了运营成本。
  • 自动扩展:无服务器平台会根据请求量自动调整函数的并发执行数,确保应用在高峰期也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开发者无需手动配置扩展策略,平台会自动处理一切。
  • 简化开发:无服务器计算让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而不必关心底层的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内置功能和服务,如身份验证、数据存储、消息队列等,进一步简化了开发过程。

以AWS Lambda为例,假设我们要实现一个简单的Webhook处理器,用于接收来自第三方API的通知并记录到数据库中。我们可以编写如下Python代码:

import json
import boto3

def lambda_handler(event, context):
    # 解析传入的HTTP请求
    request_body = json.loads(event['body'])
    
    # 将数据保存到DynamoDB表中
    dynamodb = boto3.resource('dynamodb')
    table = dynamodb.Table('Notifications')
    table.put_item(Item=request_body)
    
    return {
        'statusCode': 200,
        'body': json.dumps('Notification received and saved.')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Lambda函数,它会接收POST请求并将请求体中的数据保存到DynamoDB表中。AWS Lambda会根据实际的请求量自动扩展函数的执行次数,并按照执行时间和请求数量计费。开发者无需手动配置服务器、安装软件或管理操作系统,只需上传代码并配置好触发条件即可。这种简便的开发模式使得无服务器计算成为了构建轻量级、高响应性应用的理想选择。

5. 云原生应用开发示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云原生的应用场景,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假设我们要构建一个在线教育平台,该平台需要支持课程发布、视频播放、作业提交、成绩评定等多项功能。我们将采用云原生的方式进行设计和开发,具体步骤如下:

  • 前端:使用React.js开发用户界面,并通过Nginx作为反向代理服务器。前端代码会被打包成静态资源,托管在对象存储服务(如AWS S3)中,Nginx则负责将请求转发到正确的后端服务。
  • 后端:将后端逻辑拆分为几个微服务,如课程管理、视频流媒体、作业批改、用户认证等,每个服务都使用Node.js编写,并封装成Docker容器。这些微服务会部署到Kubernetes集群中,通过Service暴露给外部访问。
  • 数据库:选用MongoDB作为数据存储,同样以容器形式运行,并且配置主从复制来提高数据可靠性。对于需要高吞吐量的场景,如视频播放记录,可以考虑使用Elasticsearch进行全文索引和快速检索。
  • CI/CD:利用GitHub Actions设置自动化流水线,每当有新的Pull Request合并时,自动构建并部署到测试环境。流水线还包括了静态代码分析、单元测试、安全扫描等环节,确保代码质量和安全性。
  • Kubernetes:将所有的容器部署到Kubernetes集群中,使用Helm图表来管理复杂的资源配置。Helm是一种Kubernetes应用包管理工具,它允许开发者以模板的形式定义应用的结构,并通过参数化的方式灵活地部署到不同的环境中。
  • 服务网格:引入Istio来增强服务间的安全性和可观测性,设置访问策略和流量规则。例如,我们可以为视频流媒体服务配置限流策略,防止恶意用户发起过多请求;同时,通过Prometheus和Grafana监控服务的性能指标,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 无服务器:对于一些不常调用的功能,比如发送邮件通知、生成证书等,可以使用AWS Lambda来实现,按需付费。Lambda函数可以直接从SNS主题或SQS队列中接收事件,执行相应的操作后结束。

通过上述方式,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云原生在线教育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具备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还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不断推出新功能和服务。更重要的是,云原生架构使得各个团队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共同推动项目的成功。

6. 云原生的优势

云原生带来了诸多优势,包括但不限于:

  • 加速开发:通过微服务和CI/CD,团队可以更快速地迭代和发布新功能。微服务架构使得各个团队可以独立开发和部署自己的服务,减少了相互依赖和等待时间;而CI/CD则实现了从代码提交到上线的全流程自动化,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
  • 提升运营效率:自动化运维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出错的概率。容器化和Kubernetes等技术使得应用的部署和管理变得更加简单,运维人员可以专注于更高层次的任务,如性能优化、安全防护等。此外,云原生平台提供的丰富的监控和日志功能,也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见性和可控性。
  • 更好的资源利用:容器化和无服务器计算让资源分配更加精细和灵活。容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资源,避免了资源浪费;而无服务器计算则按照实际使用量计费,只有在函数被调用时才会产生费用,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 加强安全性:服务网格和服务身份验证机制增强了网络通信的安全性。Istio等服务网格工具提供了强大的安全功能,如双向TLS加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等,确保服务之间的通信是安全的。此外,云原生平台还支持多种安全策略,如网络隔离、数据加密等,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 降低TCO:无服务器和基于使用的计费模式有助于减少总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企业无需为闲置的服务器支付费用,只为自己真正使用的资源买单。同时,云原生平台的自动化能力和丰富的生态体系,也降低了企业的运维成本和技术门槛。

7. 云原生面临的挑战

尽管云原生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并非没有挑战:

  • 复杂性增加:微服务架构虽然提高了灵活性,但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需要更多的协调和管理。例如,服务间的通信、数据一致性、跨服务事务等问题都需要特别关注。此外,随着服务数量的增多,运维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监控这么多的服务,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 技能要求:云原生涉及到的技术栈较广,对开发人员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传统的编程语言和框架外,还需要了解容器化、Kubernetes、服务网格、无服务器计算等新技术。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培训员工,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技能来应对云原生带来的变化。
  • 成本控制:如果不合理规划,云服务的成本可能会迅速上升,特别是在使用无服务器计算时。虽然无服务器计算按需付费的模式看似节省成本,但如果函数执行频率过高或执行时间过长,费用仍然不容忽视。因此,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如优化函数代码、限制并发执行数等,以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 数据一致性:在分布式系统中保持数据一致性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跨多个微服务的情况下。由于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如何确保数据在不同服务之间的一致性,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常用的解决方案包括分布式事务、事件溯源、CQRS等,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和复杂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8. 结论

云原生代表了现代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趋势,它融合了最新的技术和最佳实践,为企业提供了构建高效、可靠和安全应用的能力。通过微服务架构、容器化、CI/CD、声明式API等核心技术,云原生不仅简化了应用的开发和运维,还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然而,要成功实施云原生战略,组织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并在实践中探索最适合自己的路径。随着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云原生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标签:原生,容器,服务,Kubernetes,技术,应用,服务器,科普
From: https://blog.csdn.net/songchaoyang123/article/details/144578581

相关文章

  • 【ByPass】绕过EDR系统检测的新型攻击技术
    近日,Akamai安全研究团队披露了WindowsUIAutomation框架的一种新型攻击技术,该技术能够绕过端点检测和响应(EDR)系统检测,引发了广泛的安全担忧。研究发现,攻击者通过诱骗用户运行一个使用UIAutomation的程序,可以实现隐蔽的命令执行,进而窃取敏感数据、重定向浏览器至钓鱼网站等恶意行......
  • 【ByPass】最新发现绕过浏览器隔离技术的攻击方法
    BaizeSec白泽安全实验室2024年12月10日15:26北京在网络安全领域,浏览器隔离技术一直被视为对抗网络钓鱼和基于浏览器的攻击的有效手段。然而,根据Mandiant的最新研究,攻击者已经找到了一种利用QR码绕过浏览器隔离的攻击方法,从而能够从远程服务器向受害设备发送恶意数据。浏览器......
  • CrewAI 技术总结笔记
    CrewAI技术总结笔记CrewAI是一个专注于增强AI代理协作能力的框架,旨在通过角色定制、任务管理、团队协作和流程优化,创建高效的多代理系统。此手册将全面解析CrewAI的核心概念、使用方法及其扩展功能,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并构建复杂的AI解决方案。1.代理(Agents)1.1概......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数据处理技术(一)(山东省大数据职称考试)
      大数据分析应用-初级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大数据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相关标准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    三、信息化基础知识    四、密码学    五、大数据安全    六、数据库系统    七、数据仓库.第二......
  • Java后端开发者的技术博客之路
    具体技术实践:增加一些具体的技术实践、案例分析,介绍在Java后端开发中常见的技术难题、解决方案以及如何总结经验。工具与技术栈的选择:介绍Java后端开发中常用的工具、框架和技术栈,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以及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学习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探讨如何高效......
  • 使用原生js绑定两个onclick事件
    在JavaScript中,你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绑定onclick事件:1.HTML中直接绑定在HTML元素中直接使用onclick属性来绑定事件。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不推荐用于大型项目,因为它违反了结构与行为分离的原则。<buttonid="btn1"onclick="handleClick1()">点击我1</button><buttonid="btn......
  • 会话跟踪技术
    目录会话跟踪JWT令牌会话跟踪会话:浏览器和服务器的一次链接称为会话,一次会话中可以包含多次请求会话跟踪:一种维护浏览器状态的方法,服务器需要识别多次请求是否来自同一个浏览器,以便在同一次会话的多次请求之间共享数据客户端会话跟踪:Cookie一种http协议支持的技术:在......
  •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是微软推出的一种用于软件组件间通信的技术,它允许不同
    COM(ComponentObjectModel)接口是微软推出的一种用于软件组件间通信的技术,它允许不同编程语言(如C++,C#,VB等)之间的对象进行交互。COM的核心概念包括接口、代理、类、类型库等,它广泛应用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概念及它们在Windows运行时中的应用。1. COM......
  • 如何从全局视角规划项目与战略决策(“精准接送”案例、技术架构设计与选型、业务逻辑及
    文章目录1.引言2.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2.1业务背景(5W分析法)2.2需求概述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2.3典型挑战3.技术架构设计与选型3.1技术选型扩展表3.2架构设计的深度思考3.2.1核心架构原则3.2.2实际架构实践4.业务逻辑及产品商业模式探讨4.1业务试点与优化试点......
  • 「可灵1.6」AI让美食“活”起来:河南烩面的“数字化技术”!
    1故事背景俺是河南人,烩面是俺魂。马上又要过大节了,最近老乡群里老嚷嚷又要聚会吃烩面了,这不太忙了,也没时间组织,干脆先A做一份河南版烩面,先给老乡们来个云吃,量管够哈哈线下另约时间。提前祝大家生意兴隆,心想事成。本期,给大家介绍一款制作AI视频的神器,可灵,这两天还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