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
现在想来,貌似我第一次听说并接触 dev-c++ 可能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在上一个机器人搭建兴趣课,老师(好像姓陈?)给我们展示了有关于编程的软件,并向我们许诺会在四年级的时候教学。不过我在三升四的那个暑假就已经不上那个课了,也不知道他后来真的教了没有。
接下来的时间,我才真正开始编程。
2018.9~2021.8
2018 年 9 月左右,我参加了学校的编程社团,那也是我第一次自己编程。后来我就去了 hb 那边上课。不过我上课一直不认真听,甚至连二分法都不会用。后来难得有一次课我成功听懂,学会了 oi 生涯的第一个算法(也是那段时间中唯一一个) —— BFS。并且成功切掉了绿题(坏消息:现在降黄了),那时候大概是五年级。
至于为什么是 2022 年,好像是因为当时断网了,hb 统计了一下有多少人过了样例。在 2022 年的时候想起了这道题,按当时的思路又写了一遍,最后过了。
当时的我纯纯把编程当作一种兴趣。现在回忆起这段时光,仍然会幻想:倘若我当时认真去做,认真去改变,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2021.9~2022.8
在 2021 年,我成功考进了南外。当时冲外的目的也很简单:继续学编程。在考上南外后我才意识到事情不简单,一直以来我以为的“用来打游戏的东西”竟然是五大竞赛之一,从那时起我才认真对待这一门学科。那年也是我第一次参加 CSP,毫无悬念,初赛都没过。
再后来,我参加了分班考,又毫无悬念地被分到入门组。那时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我并不知道我被分到了入门组,在那边询问 xcx 我应该去哪个教室。xcx 直接让我和他一起去普及组,最终我便去了普及组。现在看来我那时的决定是正确的。我如果去了入门组,那么我将再学习一遍基础语法;如果去了提高组,那我将被迫面对一堆听不懂的知识。
在普及组中,我见到了之前在英语课上认识 lxy,还有“臭名昭著”的 dtx,再后来又认识了 ftx 等人。于此同时,我在初一暑假创下了电动被抓 6 次的记录(也许教练因此认识我的?)。不过总而言之,那段时间我的进步还是巨大的,在初二那年升入了提高组。
2022.9~2023.8
这一年取得的成就应该是这么多年来最高的吧,之后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在这一年我成功通过了 CSP 初赛,并首次进入了复赛。令我意外的是,普及组竟然顺利的 ak 了,这也给我带来了鼓舞,下午的提高组也超常发挥,不过在后来的 NOIP2022 中因为没有打暴力导致没有进省选,也是蛮遗憾的。
2023.9~2024.11
这初三和高一的经历就放到一起回忆了吧。在初三的时候,CSP-S 打得极差,一共就打了 150 分,还挂了 15 分。这个分数让我卡着线进了 NOIP。但是 NOIP 时更不尽人意,拿到的分数不到 200 分,最后打了一下省选,初三的 oi 经历便结束了。
高一的生活看起来更加丰富一些,CSP-S 光荣地挂了 60 pts,后来去参加了 ICPC-南京站,和xcx、xrz 一队,荣获南外倒一,不过还是成功的拿下了金牌。再后来参加 NOIP,以 276 的分数成功退役。
写在最后
怎么说呢,感觉我自己最后的退役一点都不意外。
我对我自己的了解就是:一旦发现自己落后就会死命的去追赶别人,一旦稍稍领先一点就开始永久躺平了。自从 CSP2022 过去后,我就开始了躺平生涯,内卷程度也没有之前那么高了,这也导致了我在初三和高一的失败。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自己的天赋本身就不如别人。还是拿 CSP2022 举例,当时的 T1 其实我做过原题。在那一年取得相对不错的成绩完全是自己的运气,而并非是实力。我一直认为的是 $$实力=内卷*天赋$$
像我这种天赋很低的似乎应当更卷一些才行,但我本身也很难卷起来。或许我本身就不适合打算法竞赛。
之后的话,明年的省选肯定会打一下的,USACO 也会打的,希望能升上 pt,像 AT,CF 这些的比赛就另说了。
这篇文章写完的时候,我已经回归文化课三周了。打心底的说,文化课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虽然生物一个字都没听懂)。但是像生物、地理、语文、英语这些科目落下太多节课了,需要尽快补上才行。月考理科竟然比自己预料的好,语文英语还是一往的差。也祝自己在下星期的英语口试,以及再之后的期末考试顺利了。
-- 都到最后了,好歹说一些诅咒我的话啊。
-- 我们还会再见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