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具体项目背景
港口作为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无论是内陆港还是进出口港,都对港口业务建设的数字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港口监控系统已无法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先进、智能的港口监控系统已成为必然趋势。以下是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安全管理和技术推动发展,下面是对港口视频监控系统背景和具体需求的详细描述:
1.1背景
1.1.1行业发展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港口业务发展迅速。数字化港口成为港口业务发展的方向。然而,传统的港口监控系统存在诸多局限,如监控范围小、解析度低、夜视能力差等问题,维护成本高,因此,为了满足港口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建立智能化、数字化的港口视频监控系统成为必然选择。
1.1.2安全管理需求
港口具有昼夜不歇、天气多变、环境恶劣等特性,安全保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监控系统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不能做到自动告警、驱逐周边的人、车、物以防止危险发生;当遇到突发情况时,港口管理人员无法做到及时处理,信息无法及时传达。此外,港口人流量大、操作复杂,传统的监控系统基本上都由人员到现场巡视或抽查等方式进行,不仅监控的时间和空间非常有限,而且效率较低,增加了港口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因此,建立智能化、数字化的港口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港口码头、保税仓库等货物集散地及海关监管重点场所的实时不间断监控,有效预防各种意外的发生。
1.2项目需求分析
某港口设有多个码头和拆卸作业区域,这些区域目前均配备了摄像机和网络视频录像机(NVR),用于各自站点的独立管理。然而,港口方面希望能够通过一套视频汇聚系统,将所有码头和作业区域的视频资源进行整合,以便后续为智能管理系统提供视频资源。经过沟通,具体需求如下:
1.2.1视频资源整合需求
视频汇聚监控系统需要将港口内所有作业区域的视频资源整合至港口总部,并为港口建设的智能管理提供用于识别的视频流,以支持更高级别的智能监控和管理。
1.2.2网络稳定性需求
鉴于港口作业区域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系统建设过程中需特别关注网络问题,确保视频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流畅性,避免因网络波动导致的视频卡顿或丢失。
1.2.3权限管理需求
考虑到港口管理人员众多且级别各异,系统需具备强大的权限管理功能,允许各级管理人员根据其职责范围,仅能管理或操作与其权限相匹配的资源组或视频,有效防止越权操作或观看,确保信息安全和秩序井然。
二.建设目标
2.1建设的目标
针对港口的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建设目标的总体如下所示:
(1)构建稳固可靠的基石
系统建设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从设计理念、系统架构到产品选型,均严格遵循可靠性原则,并借鉴丰富的成功案例与工程经验,确保这些原则在系统建设中得以切实执行,为系统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2)实现开放互联的架构
系统设计遵循标准化原则,确保各系统间能够透明、顺畅地互通互联。在设计和设备选型时,充分考虑未来扩展需求,预留冗余空间,支持系统未来升级,并能与其他系统无缝集成,展现开放互联的特性。
(3)强化安全防护体系
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在构建系统平台时,注重从源头防范,实现全面的系统防入侵和数据防泄漏机制。同时,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降低因不规范操作或弱口令等带来的安全风险,确保系统的严密安全防护。
(4)保持领先的技术优势
系统设计遵循系统工程准则,全面满足港口监控与管理需求。采用GB28181协议、主动注册协议等成熟且可扩展的先进技术,确保系统在未来数年内保持领先地位。通过软件升级实现功能扩展,降低升级成本,展现领先的技术实力。
(5)坚持实用至上的原则
系统建设始终以满足港口需求为核心,坚持实用至上的理念。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避免采用不成熟或过于前沿的技术产品,而是在充分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最优化的解决方案,确保系统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2.2建设依据和规范
系统规划设计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本设计将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0-2004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14050-93 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94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B/T16858-1997 《采用数据链路协议的会议电视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
GA 308-2001 《安防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ITU H.264协议标准
GB/T 28181-201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ONVIF 全球性的开放接口标准
三.系统需实现功能的介绍
3.1监控设备接入
此功能是平台必须实现的第一步,它必须支持其他硬盘录像机,摄像机或者其他平台接入通过GB28181协议实现视频资源的接入或者管理。
如下图所示则是海康摄像机通过GB28181接入到AS-V1000视频汇聚平台的详细信息。项目实际过程中是港口的设备就是通过此功能实现各个分拣点的视频资源汇聚。
3.2明确的权限管理功能
由于港口人数众多,管理难度相当高。且港口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该平台需要强大的权限管理功能供管理人员使用,从而方便管理,确保安全和避免问题。
其中AS-V1000监控系统涵盖广泛的设备管理功能,允许用户执行添加新设备、移除现有设备及更新设备详情等操作。系统还具备设备权限配置功能,能根据用户的角色和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其对设备资源的访问权限。以下是一幅展示外部设备管理界面的截图。
3.3实时视频相关功能
监控系统核心功能为图像浏览,支持用户通过客户端软件或大屏幕电视墙实时查看监控现场,同时可全面操控前端摄像机,实现PTZ操作及镜头调整。系统还能在监控图像上叠加字幕和时间显示,增强信息明确性。此外,具备图像抓拍功能,便于监控中心随时捕捉并保存重要瞬间。下图展示的是AS-V1000视频监控汇聚系统客户端查看视频的截图。
3.4平台RTSP视频流
该港口需要平台为其作业区域提供视频流,以便港口方面设计更高级的管理系统调用,从而实现更为精细化的管理。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平台除了需要支持客户端的视频流播放外,还必须能够提供可供第三方长期调用的永久视频流。
鉴于这一要求,汇聚系统能用RTSP永久流的解决方案显得尤为合适。这一方案能够确保视频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港口方提供持续、高效的视频资源支持,进而满足其复杂而多样的管理需求。
四.系统具体设计和实现
4.1设计前的现状
在与港口方面进行深入沟通,并基于作业区域和码头的的实际情况后,发现可以将众多站点科学合理地划分为四个区域,以全面而准确地描述其当前的视频监控现状。具体的划分情况如下:
A类区域目前配置的是较为传统的模拟DVR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由于年代久远,技术相对落后,因此不支持GB28181等现代化的主动注册协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使得系统的整体灵活性受到了一定影响。
B类区域则安装了网络摄像机和NVR(网络视频录像机)设备。然而,这些设备的型号同样较为陈旧,并未支持GB28181等先进的主动注册协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系统的扩展性和升级潜力。
C类区域则显得相对直接和简单。这里直接采用了网络摄像机IPC(网络协议摄像机),用户可以通过特定的软件直接在本地进行视频内容的查看。虽然这种方式操作便捷,但在系统整合和远程监控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D类区域的情况则相对更为复杂多变。这里同样部署了网络摄像机IPC,但在处理方式上有所不同。对于需要录像保存的视频内容,摄像机被接入到了NVR上进行存储;而对于那些无需录像的部分,则并未接入NVR,这种差异化的处理方式使得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变得更为繁琐。
4.2项目系统设计图
根据港口的需求和上述的设计前现状,具体系统设计图如下所示。
针对各区域的监控系统改造方案具体阐述如下:
A区域改造概述:鉴于A区域当前部署的DVR(数字视频录像机)设备不兼容国标或主动注册协议,直接接入监控中心无法实现。为此,我们计划引入国标网关作为连接桥梁。DVR与国标网关之间的数据传输将采用广泛认可的ONVIF协议,以确保数据传输的流畅性和稳定性,从而顺利建立A区域与监控中心的连接。
B区域改造概述:B区域的情况与A区域类似,同样需要借助国标网关实现与监控中心的连接。不过,B区域的核心设备是NVR(网络视频录像机)。我们将采用ONVIF协议作为NVR与国标网关之间的通信协议,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兼容性和高效性,进而实现B区域与监控中心的顺畅连接。
C区域改造概述:在C区域,将采取更为直接的方式,即将所有摄像机直接接入国标网关,形成紧凑且高效的连接结构。国标网关再利用GB28181协议与监控中心进行通信,这种连接方式不仅简化了系统架构,还确保了摄像机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输至监控中心,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效率。
D区域改造概述:针对D区域,计划将NVR和摄像机都纳入国标网关的统一管理之下。通过国标网关作为核心节点,实现D区域内所有设备的集中管理和监控,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运维效率。同时,国标网关还将承担起与监控中心连接的重任,确保D区域内的设备都能被有效地监控和管理。
4.3项目组网实现需求的说明
4.3.1提供识别视频流组网说明
相较于其他项目,港口方面对于视频监控系统有着更为特殊的需求。他们不仅需要实现视频流的本地监控,还要求视频汇聚系统能够提供可供第三方调用的实时视频流。这一需求旨在方便港口方自己的系统能够轻松调用这些视频流,进而实现更为精细和高效的管理。
为满足这一需求,于是精心设计最终的组网原理图,该图详细展示了如何实现视频流的汇聚、传输和第三方调用,确保了港口方面能够充分利用视频资源,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4.3.2视频中心组网说明
本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星型结构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监控网络设计,实现了高效且集中的部署方式。在系统的核心位置,我们设立了视频资源管理平台,该平台作为整个监控网络的中枢,负责接入并浏览监控区域内所有前端设备的视频流。通过网络连接,这一平台能够实现对所有监控资源的统一操控和集中管理。
监控中心则配备了包括监控中心平台、集中解码器以及高性能操作电脑在内的全套设备。这些设备共同承担着管理前端监控点、提供用户登录认证、码流交换以及系统管理等重要职责。监控平台内置了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仅需单台设备即可满足系统管理和录像存储的全部需求。
在操作坐席上,我们为用户配备了安装了客户端软件的电脑,使他们能够轻松控制、管理和操作系统。通过这一客户端,用户不仅可以浏览到清晰的监控图像,还可以对前端摄像机进行PTZ(云台控制、镜头变焦和倾斜)操作,修改设备参数,以及设置和撤销报警联动布防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监控前端方面,我们基于原有系统进行了升级和扩展,增加了视频接入网关和其他相关设备,以满足新的组网需求,并确保原有功能得以继续执行。
五.实现后的系统特色
5.1 高效利用旧有设备
新建监控系统凭借其出色的兼容性,通过接入网关的配置,能够轻松整合原有的DVR、矩阵、数字等第三方监控系统,避免了重复建设的浪费,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客户端,用户可以方便地统一管理和控制所有新旧监控系统的视频资源,显著提升了系统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5.2广泛适配能力
该系统具备强大的兼容性,能够接入多种通信协议和设备类型。同时,其平台输出的RTSP视频流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实时视频输入的场合,展现了出色的适配能力。
5.3成本控制优势
系统采用集中式部署架构,融合了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设计理念。监控图像的解码输出与存储均在前端设备完成,而数据则集中存储在监控中心,无需对网络结构和硬件进行大规模修改,从而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
5.4安全保障
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监控系统的取证功能至关重要。然而,监控图像的安全威胁日益严峻。为此,该系统内置了完善的认证和加密机制,提供全方位的数据安全保障。系统支持多级认证,采用码流加密管理机制,精细划分管理人员权限,确保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同时,数据传输过程中实现128位硬件加密,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5.5灵活拓展的能力
系统采用的监控业务管理平台具备出色的可扩展性,能够轻松应对监控点位数量的增加。设备全面支持高清监控图像的接入,为未来高清改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用户仅需增添高清摄像机即可完成部署,享受系统带来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文章正下方可以看到我的联系方式:鼠标“点击” 下面的 “威迪斯特-就是video system 微信名片”字样,就会出现我的二维码,欢迎沟通探讨。
标签:视频,解决方案,视频流,港口,汇聚,区域,系统,监控 From: https://blog.csdn.net/weixin_70208651/article/details/14432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