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计算机的产生
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中文全称:电子数字积分和计算机
发布时间:1946年2月15日
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
意义: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有人将其成为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ENIAC经过冯诺依曼的改进后,得到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
中文全称: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
即常说的冯·诺依曼式计算机
冯诺依曼思想核心要点:
- 计算机的结构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字和指令
- 提出来"二进制"与"存储程序"的设计思想
意义:冯诺依曼思想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
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也是当今几乎所有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有人提出"非冯·诺依曼机"的设想
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
别称:电子管计算机
特点: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低、几乎没有软件配置,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代表机型:UNIVAC-1、IBM701(1952年)及后续的IBM703,IBM704等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
别称:晶体管计算机
特点:体积相比于一代大幅减小,稳定性和运算速度增加,开始出现系统软件。还应用于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代表机型:IBM7090、IBM7094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年)
特点:体积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使用半导体芯片
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至今)
特点: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体积更小、功能更强、造价更低。
新一代计算机
别称:知识信息处理系统
特点:不使用传统的冯·诺依曼结构,牵涉到多种高新技术领域
已实现非传统计算技术:超导计算、量子计算、生物计算、光计算等。
计算机的分类
按照功能和用途
可分为通用计算机(General Purpose Computer)和专用计算机(Special Purpose Computer)
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
可分为
- 巨型机(Supercomputer)
- 大型机(Mainframe)
- 小型机(Minicomputer)
- 微型机(Microcomputer),也称个人计算机
- 工作站(Workstation)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
- 第一代:机器语言
- 第二代:汇编语言
- 第三代:高级语言
- 第四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如C++、java、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