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的构成
- 正极(阴极):通常由锂金属氧化物制成,如锂钴氧化物(LiCoO2)、锂锰氧化物(LiMn2O4)、锂镍锰钴氧化物(NMC)等。
- 负极(阳极):一般采用石墨材料,有时也使用硅基材料。
- 电解质:一种能够导电但不导热的介质,通常为液体,含有锂盐(如六氟磷酸锂 LiPF6)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 隔膜:一种微孔聚合物薄膜,用于物理隔离正负极,同时允许锂离子通过。
详细请参考这篇文章介绍
放电过程
在锂电池放电时,即当电池为外部负载供电时,会发生以下化学反应:
① 锂离子从负极脱嵌:
在负极(石墨),锂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锂离子(Li+)。化学方程式为
电子通过外部电路移动到正极,形成电流。
② 锂离子通过电解质和隔膜迁移:
锂离子(Li+)通过电解质和隔膜从负极迁移到正极。
③ 锂离子在正极嵌入
到达正极后,锂离子嵌入正极材料的晶格中,同时从外部电路来的电子也进入正极,维持电荷平衡。化学方程式为:
这个过程中,电子流过外部电路做功,产生电力。
充电过程
① 锂离子从正极脱嵌:
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流使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
在正极,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嵌,形成锂离子(Li+)。化学方程式为:
② 锂离子通过电解质和隔膜迁移:
锂离子(Li+)通过电解质和隔膜从正极迁移到负极。
③ 锂离子在负极嵌入:
到达负极后,锂离子嵌入负极材料的晶格中,同时从外部电路来的电子也进入负极,恢复为锂原子。化学方程式为:
安全特性
锂电池设计有多重安全措施来防止过充、过放、短路和过热等潜在危险情况:
- 过充电保护:当电池电压达到预定的最大值时,保护电路会自动切断充电电流。
- 过放电保护:当电池电压降至最低安全水平以下时,保护电路会阻止进一步的放电。
- 温度监控:内置的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电池温度,如果温度过高,会触发保护机制。
- 短路保护:如果检测到短路,保护电路会迅速断开,避免危险。
优点
- 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单位体积或重量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
- 长循环寿命:锂电池的循环寿命较长,可以反复充放电数百次甚至数千次。
- 无记忆效应: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不需要完全放电后再充电。
- 低自放电率:锂电池的自放电率较低,即使长时间不使用,电量也不会迅速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