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最近学习华为HCIP认证系列课程,其中第一讲就是关于企业架构和数字化转型的课程。谈一谈总结和感想,华为的数字化转型,真的就像是一次华丽的蜕变,他们通过数字化转型,把业务都重新梳理了一遍,让效率变得超级高,客户体验也变得超级棒。这种变革,真的让人感受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魅力。
学习是一种愉悦,一种收获,让我们在探索中感受快乐。欢迎关注、点赞和收藏~
PS:标题的疑问答案在文末哦~
一、企业信息化有哪些挑战
-
TT战略无法匹配业务战略
-
IT与业务流程脱节
-
企业架构的前瞻性与实操性冲突
-
ICT新技术如何引领业务创新?
-
IT价值如何显性化?
-
IT系统管理不规范,安全性低
二、企业架构的产生:信息化的发展建设驱动了企业架构EA的产生
-
没有IT技术时,流程和管理体系已经存在(20世纪初,Taylor科学管理)
-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并在企业中得到应用,也出现了IT与业务融合的问题,逐步产生了企业架构EA(1987年Zachman框架)
-
要真正发挥IT的价值,必需从企业层面考虑IT和业务如何对齐,从根本上改善IT带来的价值
EA:Enterprise Architecture 企业架构
三、TOGAF的架构开发方法
-
TOGAF是当前工业界采用采用最多的标准,由TheOpen Group发布
-
架构开发方法定义的最为完整,指南和技巧丰富(TOGAF资源库)
-
由10个开发阶段构成(准备+A~H+需求管理)
-
可以根据需要在阶段之间、阶段内部、甚至整个ADM迭代
-
架构项目管理和PMBOK、PRINCE2结合实施
四、企业架构连接战略和执行,是企业战略和实施的桥梁
五、企业架构的定义
概念定义:
依据企业架构标准组织The Open Group的定义,企业架构描述构成企业的要素和要素之间关系,以及用于管控架构设计和演进的原则和指引。此定义是基于《ISO/IEC/IEEE 42010:2011 系统与软件工程--架构描述》制定的。
概念理解:
企业构成要素:业务架构(价值流、业务能力、业务流程等)、信息架构(业务对象、逻实体等)应用架构(产品、应用系统模块等)、技术架构(技术组件、技术服务等)等,企业架构定义并描述它们的关系。
架构是随时间演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外部环境、公司战略、运营模式、技术升级等因素都驱动架构的更新。
六、企业架构演进方向:为数字化而设计
-
业务架构:单体架构 >服务化架构 >微服务架构
-
技术架构:物理机/虚拟机 >云计算(laaS+PaaS)>容器+SpringCloud/Dubbo>Service Mesh
-
数据架构:简单统计分析>支持管理决策>数据运营驱动创新
-
研发流程:测试发布手工化>测试发布脚本化>测试发布平台化>DevOps
-
组织架构:研发运维隔离 >建立中台组衔接研发运维>建立架构委员会融合研发运维
七、数字化转型趋势:体验创新、流程创新、模式创新
数字化生产模式:
以数据为处理对象,以ICT平台为生产工具,以软件为载体,以服务为目的的生产过程模式的创新,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
从体验、流程、模式三个不同的侧重点来构建人/业务/知识/物的更好的连接。
总结:
最后我们了解以上知识后,回过头谈一谈华为的数字化转型到底是转了什么?这是很多做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没有想明白的一件事,接下来就结合华为的解释回答一下标题的困惑。
转意识:
实现业务与数字技术“双轮驱动”,回归业务,实时感知,为客户/用户创造价值。
转组织:
转型过程中往往需要在业务侧,由业务与IT组成一体化团队,基于统一的数字平台,共同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
转文化:
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平台文化,数字化转型带动企业文化的改变。
-
以前每个部门都强调价值创造,每个部门都想把自己做强。华为在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强调“大平台支撑精兵作战”,强调每个人从平台中拿什么?并能反哺什么到平台里去。员工价值的体现从自已创造多少价值,转向为他人提供服务所贡献的价值,以及利用他人服务创造价值。
转方法:
-
实现对象数字化、流程数字化、规则数字化。在打好数字化基础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数字化场景和方案。
转模式:
-
存量应用采用Bi-Model方式:传统软件包延续瀑布模式,服务化应用转为采用DevOps敏捷开发模式。
-
新增应用采用云原生方式构建,直接构建在云平台之上,采用微服务架构, DevOps敏捷开发模式。
-
数据统一入湖:实现数据同源共享。
学习是一种愉悦,一种收获,让我们在探索中感受快乐。欢迎关注、点赞和收藏~
标签:数字化,架构,转型,业务,华为,企业 From: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7100464/article/details/14406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