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经历
上午考普及组, 写了前三道题 (T4看了两眼, 感觉没思路, 就没有细想), 就开始休息了, 本意是为了下午脑子能清醒一点. (结果脑子还是糊的)
幸好成绩下来前三题没有挂分. (不然J1=都没有)
提高组考前, 也没有怎么再复习模板了, 觉得越复习越昏, 不如在床上睡一会儿.
拿到考题,
T1大概花了5分钟, 信心满满.
T2刚拿到手感觉也不是很难, 可能就是公式的问题, 每辆车的超速区间套公式 \(\mathcal{O}(1)\) 算就行了,
便开始写代码.
写了大概半个小时感觉脑子有点晕, "怎么选测速点? 这样选优还是那样选优? ...", 纠结了半天, 决定还是继续写下去,
又过了半个小时, 特殊性质 A 过了,
此时已经过了一个小时, 即使我还没有一个十分完整的思路, 但一个大样例的通过依然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信心.
很快, 我就发现了不对. 对于一组平凡的数据, 我并不知道怎么贪心的选择测速点 !
大概 \(5:10\) , 我战略性地"放弃"了T2, 转战T3.
看了下题, 又看了看数据范围, 果断选择写 \(20pts\) 的 \(dfs\), 因为当时还是想着调T2 ?! (后悔当时没有想 \(50pts\) 的做法)
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T2, 直到考试结束.
成绩
最后成绩下来, \(J:300pts\), \(S:160pts\)
幸运的没有挂分.
赛后总结
时间分配不合理.
对于提高组的T2, 我在考场上"自以为是"地认为比较简单(实际也很简单), 导致我花费大量时间在其上面, 可最终的得分依旧不及预期.
当然, 对于当时考场上的我, 应该也不太可能做得更好了.
以后的考试, 如果没有思路, 应该学会先想部分分, 并且尽量将部分分拿满,
而不是开始就想正解, 对于我来说只会浪费时间.思维深度不够.
在考场上对于一类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的题型, 我总会花比较长的时间来推导(说白了就是熟练度不够, 平常题练得太少).
可最终的所推导的结果要么复杂度不过关, 要么证伪... 不尽人意.
再平时的练习中, 应该先花至少一个小时自己想思路, 如若实在困难, 再借鉴题目解答的思路.
现在看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并且十分须要的,
我觉得自己总拘泥于表面, 而很少去发掘一个算法背后真正的原理(只会背模板, 没有将原理理解透彻, 导致过段时间就会遗忘).时刻保持清醒.
不应在考场上想这想那, 聚焦于眼下的题目才是重中之重.
学会多想, 赛后多总结, 如果遇到陌生, 不熟悉的算法, 须要抓紧时间学习算法, 而非摸鱼, 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