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108-二叉树-将有序数组转换为二叉搜索树

108-二叉树-将有序数组转换为二叉搜索树

时间:2024-10-31 18:16:33浏览次数:9  
标签:right 递归 nums 二叉 108 二叉树 数组 节点 left

树 | 二叉搜索树 | 数组 | 分治 | 二叉树

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 简称 BST)和平衡二叉搜索树(Balanced Binary Search Tree)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算法和系统中。理解它们的定义、特点和性质对于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概念。

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BST)

定义

二叉搜索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其中每个节点都满足以下性质:

  1. 左子树节点的值小于根节点的值
  2. 右子树节点的值大于根节点的值
  3. 左右子树也分别是二叉搜索树

这种结构使得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在平均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效率。

示例

考虑以下二叉搜索树:

        5
       / \
      3   7
     / \   \
    2   4   8

在这棵树中:

  • 节点 32 在节点 5 的左子树中,且 3 < 52 < 3
  • 节点 78 在节点 5 的右子树中,且 7 > 58 > 7
  • 每个子树也满足二叉搜索树的性质。

特点与性质

  1. 有序性

    • 中序遍历(二叉搜索树的中序遍历结果是有序的)会以升序访问所有节点。

    例如,上述树的中序遍历结果是 [2, 3, 4, 5, 7, 8]

  2. 查找效率

    • 在一棵平衡的二叉搜索树中,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其中 n 是节点数量。
    • 而在最坏情况下(例如,插入有序数据导致树变成链表),这些操作可能退化到 O(n)
  3. 动态数据结构

    • 二叉搜索树支持动态插入和删除操作,适用于需要频繁修改数据集的场景。
  4. 不允许重复元素

    • 通常,二叉搜索树中的每个节点具有唯一的值,不允许重复值存在。

常见操作

  1. 查找

    • 从根节点开始,比较目标值与当前节点值,决定向左子树还是右子树继续查找,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确认其不存在。
  2. 插入

    • 类似于查找,找到合适的位置(空位置)插入新节点,保持二叉搜索树的有序性。
  3. 删除

    • 根据删除节点的位置和子节点数量,分为三种情况:
      1. 删除叶子节点:直接移除节点。
      2. 删除有一个子节点的节点:用该子节点替代被删除节点。
      3. 删除有两个子节点的节点:找到该节点的中序前驱或中序后继,用其替代被删除节点,然后删除中序前驱或后继节点。

平衡二叉搜索树(Balanced Binary Search Tree)

定义

平衡二叉搜索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搜索树,它在保持二叉搜索树有序性的同时,还满足平衡性条件,确保树的高度尽可能低,以保证操作的高效性。

常见类型

  1. AVL树(Adelson-Velsky and Landis Tree)

    • 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不超过1。
    • 在插入和删除操作后,通过旋转操作保持平衡。
  2. 红黑树(Red-Black Tree)

    • 每个节点都有一个颜色属性(红色或黑色)。
    • 满足特定的颜色规则,确保树的高度不超过 2 * log2(n + 1)
    • 广泛用于实现关联数组,如Java的TreeMap、C++的std::map等。
  3. B树和B+树

    • 用于数据库和文件系统,支持高效的磁盘读写。
    • 在多个节点上存储关键字,减少树的高度。

特点与性质

  1. 高度平衡

    • 通过维护平衡条件,确保树的高度与 O(log n) 成正比,从而保证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2. 旋转操作

    • 为了保持平衡,在插入或删除节点后,可能需要对树进行旋转(单旋转或双旋转),以恢复平衡。
  3. 应用广泛

    • 平衡二叉搜索树被广泛应用于需要高效查找和动态数据集管理的场景,如数据库索引、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等。

示例

AVL树为例,展示其保持平衡的方式。

假设我们依次插入以下节点值:10, 20, 30, 40, 50, 25

  1. 插入10

        10
    
    • 树平衡,无需旋转。
  2. 插入20

        10
          \
           20
    
    • 树平衡,无需旋转。
  3. 插入30

        10
          \
           20
             \
              30
    
    • 树的高度差超过1,需要进行左旋

    左旋后

        20
       /  \
      10   30
    
  4. 插入40

        20
       /  \
      10   30
             \
              40
    
    • 树平衡,无需旋转。
  5. 插入50

        20
       /  \
      10   30
             \
              40
                \
                 50
    
    • 树的高度差超过1,需要进行左旋

    左旋后

        20
       /  \
      10   40
          /  \
         30   50
    
  6. 插入25

        20
       /  \
      10   40
          /  \
         30   50
        /
       25
    
    • 树平衡,无需旋转。

性质总结

  1. 保持平衡:通过严格的平衡条件和旋转操作,确保树的高度始终保持在 O(log n) 级别。

  2. 高效操作:由于高度有限,查找、插入和删除等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均为 O(log n),即使在最坏情况下也能够保持较高的效率。

  3. 结构复杂性

    • 平衡二叉搜索树的实现相对于普通二叉搜索树要复杂一些,特别是在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需要精确管理树的平衡状态。

二叉搜索树与平衡二叉搜索树的比较

特性二叉搜索树(BST)平衡二叉搜索树(Balanced BST)
定义每个节点的左子树值小于根节点,右子树值大于根节点在BST的基础上,增加平衡性条件,树的高度保持在 O(log n)
高度最坏情况下为 O(n),例如形成链表高度为 O(log n),始终较低
操作效率平均 O(log n),最坏 O(n)始终 O(log n)
实现复杂度简单较复杂,需要维持平衡性
应用场景插入较少、数据分布随机的情况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操作、高效查找的情况

应用场景

二叉搜索树

  • 简单数据存储:如实现基本的有序集合。
  • 快速查找:适用于数据分布较为随机且插入删除较少的场景。

平衡二叉搜索树

  • 数据库索引:如B树和B+树,用于快速数据检索和范围查询。
  • 编程语言的标准库:如Java的TreeMap、C++的std::mapstd::set,这些数据结构通常基于平衡搜索树实现。
  • 内存管理:操作系统中的动态内存分配和管理。

代码示例

简单二叉搜索树的实现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二叉搜索树的JavaScript实现,包含插入和查找操作:

// 定义二叉树节点
function TreeNode(val) {
    this.val = val;
    this.left = this.right = null;
}

// 插入节点
TreeNode.prototype.insert = function(val) {
    if (val < this.val) {
        if (this.left === null) {
            this.left = new TreeNode(val);
        } else {
            this.left.insert(val);
        }
    } else if (val > this.val) {
        if (this.right === null) {
            this.right = new TreeNode(val);
        } else {
            this.right.insert(val);
        }
    }
    // 如果 val 等于 this.val,不插入(假设不允许重复)
};

// 查找节点
TreeNode.prototype.search = function(val) {
    if (val === this.val) {
        return this;
    } else if (val < this.val) {
        return this.left ? this.left.search(val) : null;
    } else {
        return this.right ? this.right.search(val) : null;
    }
};

// 使用示例
let root = new TreeNode(10);
root.insert(5);
root.insert(15);
root.insert(3);
root.insert(7);
root.insert(12);
root.insert(18);

console.log(root.search(7)); // 输出:TreeNode { val: 7, left: null, right: null }
console.log(root.search(20)); // 输出:null

平衡二叉搜索树(AVL树)的实现

实现一个完整的AVL树较为复杂,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示例,重点展示旋转操作以保持树的平衡:

// 定义AVL树节点
function AVLTreeNode(val) {
    this.val = val;
    this.left = this.right = null;
    this.height = 1; // 新节点默认高度为1
}

// 获取节点高度
function getHeight(node) {
    if (node === null) return 0;
    return node.height;
}

// 右旋转
function rightRotate(y) {
    let x = y.left;
    let T2 = x.right;

    // 执行旋转
    x.right = y;
    y.left = T2;

    // 更新高度
    y.height = Math.max(getHeight(y.left), getHeight(y.right)) + 1;
    x.height = Math.max(getHeight(x.left), getHeight(x.right)) + 1;

    // 返回新的根
    return x;
}

// 左旋转
function leftRotate(x) {
    let y = x.right;
    let T2 = y.left;

    // 执行旋转
    y.left = x;
    x.right = T2;

    // 更新高度
    x.height = Math.max(getHeight(x.left), getHeight(x.right)) + 1;
    y.height = Math.max(getHeight(y.left), getHeight(y.right)) + 1;

    // 返回新的根
    return y;
}

// 获取平衡因子
function getBalance(node) {
    if (node === null) return 0;
    return getHeight(node.left) - getHeight(node.right);
}

// 插入节点到AVL树
function insertAVL(node, val) {
    // 步骤1:普通BST插入
    if (node === null) return new AVLTreeNode(val);
    if (val < node.val) {
        node.left = insertAVL(node.left, val);
    } else if (val > node.val) {
        node.right = insertAVL(node.right, val);
    } else {
        // 不允许重复值
        return node;
    }

    // 步骤2:更新节点高度
    node.height = 1 + Math.max(getHeight(node.left), getHeight(node.right));

    // 步骤3:获取平衡因子,检查是否失衡
    let balance = getBalance(node);

    // 步骤4:根据平衡因子执行旋转操作

    // 左左情况
    if (balance > 1 && val < node.left.val) {
        return rightRotate(node);
    }

    // 右右情况
    if (balance < -1 && val > node.right.val) {
        return leftRotate(node);
    }

    // 左右情况
    if (balance > 1 && val > node.left.val) {
        node.left = leftRotate(node.left);
        return rightRotate(node);
    }

    // 右左情况
    if (balance < -1 && val < node.right.val) {
        node.right = rightRotate(node.right);
        return leftRotate(node);
    }

    // 若已平衡,直接返回节点
    return node;
}

// 中序遍历打印AVL树
function inorderTraversal(node) {
    if (node !== null) {
        inorderTraversal(node.left);
        console.log(node.val);
        inorderTraversal(node.right);
    }
}

// 使用示例
let rootAVL = null;
const values = [10, 20, 30, 40, 50, 25];

for (let val of values) {
    rootAVL = insertAVL(rootAVL, val);
}

// 打印中序遍历结果(应为有序数组)
inorderTraversal(rootAVL);
// 输出:10, 20, 25, 30, 40, 50

解释

  1. 节点高度

    • 每个AVL树节点除了具有值和左右子节点外,还维护一个height属性,表示从该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边数)。
  2. 旋转操作

    • 右旋转左旋转用于在插入或删除节点后调整树的结构,恢复平衡性。
    • 通过旋转操作,可以将不平衡的部分转变为平衡的结构,确保树的高度保持在 O(log n)
  3. 平衡因子

    • 平衡因子是左子树高度减去右子树高度。
    • AVL树要求每个节点的平衡因子必须在 -1, 0, 1 之间。
    • 若平衡因子超出范围,则需要进行旋转操作。
  4. 插入操作

    • 先进行普通的BST插入。
    • 然后更新节点高度。
    • 接着计算平衡因子。
    • 最后,根据平衡因子的情况执行相应的旋转操作。
  5. 中序遍历

    • AVL树的中序遍历结果是有序的,这表明AVL树保持了二叉搜索树的有序性。

总结

二叉搜索树(BST)

  • 定义:每个节点的左子树值小于根节点,右子树值大于根节点;左右子树也是BST。
  • 特点
    • 中序遍历结果有序。
    • 平均操作时间为 O(log n),最坏情况下为 O(n)
  • 适用场景:数据较为分散、插入删除较少、需要快速查找的情况。

平衡二叉搜索树(Balanced BST)

  • 定义:在BST的基础上,增加平衡性条件,确保树的高度保持在 O(log n),防止退化为链表。
  • 常见类型:AVL树、红黑树、B树、B+树等。
  • 特点
    • 保持高度平衡,确保操作的高效性(所有操作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 实现较为复杂,需要额外的调整(如旋转操作)来维持平衡。
  • 适用场景: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操作、高效查找的数据结构,如数据库索引、编程语言的标准库实现等。

应用建议

  • 选择BST:当数据量较小、操作不频繁或数据分布较为随机时,BST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选择。
  • 选择平衡BST:当需要处理大量数据、频繁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或对操作效率有严格要求时,选择平衡二叉搜索树更为合适。

分治(Divide and Conquer,简称D&C)是一种经典的算法设计思想,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复杂问题。通过将问题分解为较小的子问题、分别解决这些子问题,并将它们的解合并起来,分治法能够高效地处理大规模和复杂的计算任务。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分治法的定义、使用方法,以及其一般解题的核心步骤和应用示例。

分治法的定义

分治法是一种通过将原问题分解为多个更小、更易解决的子问题,递归地解决这些子问题,并最终将它们的解合并以构建原问题的解的策略。其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步骤:

  1. 分解(Divide)

    • 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类型相同的子问题。
  2. 解决(Conquer)

    • 递归地解决这些子问题。如果子问题足够小,则直接求解。
  3. 合并(Combine)

    • 将子问题的解合并成原问题的解。

分治法的使用方法

分治法通常适用于那些可以被分解为相似子问题的问题,且子问题之间相互独立,可以并行解决。常见的分治法应用场景包括排序算法、搜索算法、矩阵运算等。

分治法的关键特点

  • 递归性:分治法通过递归地解决子问题,直到达到最小子问题。
  • 子问题的独立性:子问题之间通常是相互独立的,不需要共享信息。
  • 合并的有效性:子问题的解可以有效地合并成原问题的解。

分治法的一般解题步骤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治法,下面我们总结了一般的解题步骤:

  1. 识别问题的分解性质

    • 确定问题是否可以被分解为规模较小的相似子问题。
  2. 定义子问题的范围和结构

    • 明确如何将问题划分为子问题,子问题的规模和数量。
  3. 设计递归公式

    • 确定如何递归地解决子问题,并将其解合并。
  4. 处理边界条件

    • 确定最小子问题的解(即递归终止条件)。
  5. 实现算法

    • 编码实现分治法的具体步骤,包括分解、递归解决和合并。
  6. 分析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 确定算法的效率,通常使用递归树或主定理进行分析。

分治法的经典示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分治法的应用,以下是几个经典的分治算法示例:

1. 归并排序(Merge Sort)

归并排序是一种基于分治法的排序算法,通过将数组分为两半、分别排序,然后合并两个有序的子数组来实现整体排序。

算法步骤
  1. 分解:将数组分成左右两半。
  2. 解决:递归地对左右子数组进行归并排序。
  3. 合并:将两个有序子数组合并为一个有序数组。
代码示例(JavaScript)
function mergeSort(arr) {
    if (arr.length <= 1) return arr; // 处理边界条件

    // 分解:将数组分成左右两半
    const mid = Math.floor(arr.length / 2);
    const left = arr.slice(0, mid);
    const right = arr.slice(mid);

    // 解决:递归排序左右子数组
    const sortedLeft = mergeSort(left);
    const sortedRight = mergeSort(right);

    // 合并:将两个有序子数组合并
    return merge(sortedLeft, sortedRight);
}

function merge(left, right) {
    let result = [];
    let i = 0;
    let j = 0;

    // 合并两个有序数组
    while (i < left.length && j < right.length) {
        if (left[i] < right[j]) {
            result.push(left[i]);
            i++;
        } else {
            result.push(right[j]);
            j++;
        }
    }

    // 添加剩余元素
    return result.concat(left.slice(i)).concat(right.slice(j));
}

// 使用示例
const array = [38, 27, 43, 3, 9, 82, 10];
console.log(mergeSort(array)); // 输出: [3, 9, 10, 27, 38, 43, 82]
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O(n log n),每次分解将数组分成两半,需要 log n 次分解,每次合并需要 O(n) 的时间。
  • 空间复杂度O(n),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子数组和合并结果。

2. 快速排序(Quick Sort)

快速排序也是一种基于分治法的排序算法,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值”(pivot),将数组划分为小于基准值和大于基准值的两部分,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快速排序。

算法步骤
  1. 分解:选择一个基准值,将数组划分为左右两部分。
  2. 解决:递归地对左右子数组进行快速排序。
  3. 合并:由于数组被原地排序,合并过程隐含在划分过程中。
代码示例(JavaScript)
function quickSort(arr) {
    if (arr.length <= 1) return arr; // 处理边界条件

    // 分解:选择基准值
    const pivot = arr[arr.length - 1];
    const left = [];
    const right = [];

    // 划分数组
    for (le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if (arr[i] < pivot) {
            left.push(arr[i]);
        } else {
            right.push(arr[i]);
        }
    }

    // 解决:递归排序左右子数组
    return [...quickSort(left), pivot, ...quickSort(right)];
}

// 使用示例
const array = [38, 27, 43, 3, 9, 82, 10];
console.log(quickSort(array)); // 输出: [3, 9, 10, 27, 38, 43, 82]
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平均 O(n log n),最坏 O(n^2)(当数组已经有序或所有元素相同)。
  • 空间复杂度O(n),递归调用栈的深度为 log n,加上分治过程中创建的子数组。

3. 二分查找(Binary Search)

二分查找利用有序数组的特性,通过不断将搜索区间分为两半来高效地查找目标元素。

算法步骤
  1. 分解:选择数组的中间元素作为基准。
  2. 解决:比较目标值与基准,决定在左半部分还是右半部分继续搜索。
  3. 合并:无需显式合并,直接返回目标元素的位置或未找到。
代码示例(JavaScript)
function binarySearch(arr, target) {
    return binarySearchHelper(arr, target, 0, arr.length - 1);
}

function binarySearchHelper(arr, target, left, right) {
    if (left > right) return -1; // 处理边界条件

    const mid = Math.floor((left + right) / 2);

    if (arr[mid] === target) {
        return mid;
    } else if (arr[mid] > target) {
        return binarySearchHelper(arr, target, left, mid - 1);
    } else {
        return binarySearchHelper(arr, target, mid + 1, right);
    }
}

// 使用示例
const sortedArray = [3, 9, 10, 27, 38, 43, 82];
console.log(binarySearch(sortedArray, 27)); // 输出: 3
console.log(binarySearch(sortedArray, 100)); // 输出: -1
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O(log n),每次将搜索范围缩小一半。
  • 空间复杂度:递归版为 O(log n),迭代版为 O(1)

4. 最大子数组和问题(Divide and Conquer Approach)

这个问题要求在一个整数数组中找到一个具有最大和的连续子数组,并返回其和。分治法也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尽管动态规划通常更高效。

算法步骤
  1. 分解:将数组分成左右两半。
  2. 解决:分别递归地找到左半部分的最大子数组和、右半部分的最大子数组和、跨中间的最大子数组和。
  3. 合并:返回这三者中的最大值。
代码示例(JavaScript)
function maxSubArray(arr) {
    if (arr.length === 0) return 0;
    return maxSubArrayHelper(arr, 0, arr.length - 1);
}

function maxSubArrayHelper(arr, lef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return arr[left];
    }

    const mid = Math.floor((left + right) / 2);

    // 左半部分的最大子数组和
    const leftMax = maxSubArrayHelper(arr, left, mid);

    // 右半部分的最大子数组和
    const rightMax = maxSubArrayHelper(arr, mid + 1, right);

    // 跨中间的最大子数组和
    const crossMax = maxCrossingSum(arr, left, mid, right);

    return Math.max(leftMax, rightMax, crossMax);
}

function maxCrossingSum(arr, left, mid, right) {
    let sum = 0;
    let leftSum = -Infinity;
    for (let i = mid; i >= left; i--) {
        sum += arr[i];
        if (sum > leftSum) {
            leftSum = sum;
        }
    }

    sum = 0;
    let rightSum = -Infinity;
    for (let i = mid + 1; i <= right; i++) {
        sum += arr[i];
        if (sum > rightSum) {
            rightSum = sum;
        }
    }

    return leftSum + rightSum;
}

// 使用示例
const array = [-2, 1, -3, 4, -1, 2, 1, -5, 4];
console.log(maxSubArray(array)); // 输出: 6 (子数组 [4, -1, 2, 1])
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O(n log n),每次分解需要线性时间合并。
  • 空间复杂度O(log n),递归调用栈的深度。

分治法与其他算法设计思想的比较

  • 分治法 vs 动态规划

    • 分治法:适用于子问题相互独立的情况,通过递归解决后合并。
    • 动态规划:适用于子问题有重叠的情况,通过记忆化或表格化来避免重复计算。
  • 分治法 vs 贪心算法

    • 分治法:通过分解子问题来构建整体解。
    • 贪心算法:每一步都做出局部最优选择,期望最终得到全局最优解。

分治法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1. 简洁性

    •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子问题,使得问题的理解和实现更加直观。
  2. 并行性

    • 子问题之间相互独立,可以并行处理,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
  3. 适用性广

    • 分治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问题,如排序、搜索、图算法等。

劣势

  1. 栈空间消耗

    • 递归调用可能导致较高的栈空间消耗,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
  2. 重复计算

    • 对于子问题有重叠的情况,分治法可能导致重复计算,影响性能(此时动态规划更优)。
  3. 实现复杂性

    • 有些分治算法(如平衡二叉搜索树的旋转操作)实现较为复杂,需要细致处理边界条件。

分治法的应用示例分析

示例1:分治法解决众数问题(LeetCode 169)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大小为 n 的数组,找到其中的众数。众数是出现次数大于 ⌊n/2⌋ 的元素。

分治思路
  1. 分解:将数组分成左右两半,递归地找出左右两半的众数。
  2. 合并:比较左右两半的众数,确定整个数组的众数。
代码示例(JavaScript)
function majorityElement(nums) {
    function majorityElementHelper(nums, lef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return nums[left];
        }

        const mid = Math.floor((left + right) / 2);
        const leftMajor = majorityElementHelper(nums, left, mid);
        const rightMajor = majorityElementHelper(nums, mid + 1, right);

        if (leftMajor === rightMajor) return leftMajor;

        // 统计左右众数在整个数组中的出现次数
        const leftCount = countInRange(nums, leftMajor, left, right);
        const rightCount = countInRange(nums, rightMajor, left, right);

        return leftCount > rightCount ? leftMajor : rightMajor;
    }

    function countInRange(nums, num, left, right) {
        let count = 0;
        for (let i = left; i <= right; i++) {
            if (nums[i] === num) count++;
        }
        return count;
    }

    return majorityElementHelper(nums, 0, nums.length - 1);
}

// 使用示例
const array = [2,2,1,1,1,2,2];
console.log(majorityElement(array)); // 输出: 2
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O(n log n),每次分解需要线性时间统计。
  • 空间复杂度O(log n),递归调用栈的深度。

示例2:分治法解决最大乘积子数组(LeetCode 152)

问题描述
在一个整数数组中,找到一个具有最大乘积的连续子数组(至少包含一个数字),返回其乘积。

分治思路
  1. 分解:将数组分成左右两半,递归地找到左右两半的最大乘积。
  2. 合并:考虑跨中间的子数组,计算可能的最大乘积,并与左右两半的结果比较,返回最大的值。
代码示例(JavaScript)
function maxProduct(nums) {
    function maxProductHelper(nums, lef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return nums[left];
        }

        const mid = Math.floor((left + right) / 2);
        const leftMax = maxProductHelper(nums, left, mid);
        const rightMax = maxProductHelper(nums, mid + 1, right);
        const crossMax = maxCrossingProduct(nums, left, mid, right);

        return Math.max(leftMax, rightMax, crossMax);
    }

    function maxCrossingProduct(nums, left, mid, right) {
        let leftProd = -Infinity;
        let current = 1;
        for (let i = mid; i >= left; i--) {
            current *= nums[i];
            if (current > leftProd) leftProd = current;
        }

        let rightProd = -Infinity;
        current = 1;
        for (let i = mid + 1; i <= right; i++) {
            current *= nums[i];
            if (current > rightProd) rightProd = current;
        }

        return Math.max(leftProd, rightProd, leftProd * rightProd);
    }

    if (nums.length === 0) return 0;
    return maxProductHelper(nums, 0, nums.length - 1);
}

// 使用示例
const array = [2,3,-2,4];
console.log(maxProduct(array)); // 输出: 6
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O(n log n),相较于动态规划的 O(n),分治法在效率上较低。
  • 空间复杂度O(log n),递归调用栈的深度。

分治法的优化技巧

虽然分治法本身是一种强大的策略,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优化分治的过程来提升算法的性能:

  1. 剪枝

    • 在分治过程中,如果某些条件满足,可以提前终止递归,避免不必要的计算。
  2. 合并优化

    • 精简合并过程,减少时间复杂度。例如,在合并步骤中使用更高效的数据结构或算法。
  3. 记忆化

    • 对于有重叠子问题的情况,可以使用记忆化技术(类似动态规划)来缓存子问题的解,避免重复计算。
  4. 并行计算

    • 利用多线程或并行计算的特性,分别处理独立的子问题,进一步加快计算速度。

结论

分治法是一种强大的算法设计思想,通过将复杂问题拆分为更小、更易解决的子问题,递归地解决并合并子问题的解,从而高效地解决原问题。掌握分治法不仅能帮助你解决各种算法问题,还能提升你的编程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分治法的关键点总结

  1. 分解问题:将问题分成规模较小、类型相同的子问题。
  2. 解决子问题:递归地解决这些子问题,如果子问题足够小,则直接求解。
  3. 合并解答:将子问题的解合并成原问题的解。
  4. 处理边界条件:明确递归的终止条件,确保递归过程不会无限进行。
  5. 分析复杂度:理解分治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评估其适用性。

实践建议

  • 多练习分治法相关的题目
    练习不同类型的问题,如排序、搜索、动态规划中的分治变种等,巩固分治法的应用。

  • 理解递归的本质
    分治法离不开递归,深入理解递归的工作原理,对掌握分治法至关重要。

  • 比较不同算法设计思想
    分治法与动态规划、贪心算法等思想有很多交叉和区别,理解它们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有助于在不同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方法。

  • 优化分治算法
    学习如何通过剪枝、合并优化等技巧来提升分治算法的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理解如何将一个有序的整数数组转换为一棵高度平衡二叉搜索树(Balanced Binary Search Tree,简称平衡BST),是掌握树形数据结构和分治算法的关键。你提供的代码使用了分治法,通过递归的方法高效地构建平衡BST。下面,我将详细解析这段JavaScript代码,解释其中的知识点和算法思想,并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问题定义

给定一个按升序排列的整数数组 nums,将其转换为一棵高度平衡的二叉搜索树。

重点解释:

  • 高度平衡二叉搜索树:任意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不超过1。
  • 有序数组转BST:利用数组的有序性,通过选择中间元素作为根节点,确保左子树的所有值小于根节点,右子树的所有值大于根节点,从而保持树的平衡。

关键概念

1. 二叉搜索树(BST)

定义

  • 每个节点包含一个值。
  • 左子树所有节点的值小于根节点的值。
  • 右子树所有节点的值大于根节点的值。
  • 左右子树也都是二叉搜索树。

性质

  • 中序遍历(Inorder Traversal)结果为升序排列。
  • 查找、插入、删除等操作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2. 高度平衡二叉搜索树

定义

  • 除了满足BST的所有性质外,任意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不超过1。

优势

  • 保证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始终为 O(log n),避免了在极端情况下退化为链表,使得性能稳定。

3. 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

定义

  • 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递归地解决这些子问题,然后将它们的解合并成原问题的解。

步骤

  1. 分解(Divide):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
  2. 解决(Conquer):递归地解决这些子问题。如果子问题足够小,直接求解。
  3. 合并(Combine):将子问题的解合并成原问题的解。

代码解析

让我们逐行解析你提供的JavaScript代码:

const buildBST = (nums, start, end) => {
    if (start > end) { // 构成不了区间,返回null
      return null;
    }

    const midIndex = (start + end) >>> 1; // 求中间索引
    const root = new TreeNode(nums[midIndex]); // 构建当前节点

    root.left = buildBST(nums, start, midIndex - 1); // 构建左子树
    root.right = buildBST(nums, midIndex + 1, end); // 构建右子树

    return root;
};

var sortedArrayToBST = function(nums) {
    return buildBST(nums, 0, nums.length - 1); // 递归的入口
};

详细解释

1. 递归函数 buildBST
const buildBST = (nums, start, end) => {
    if (start > end) { // 构成不了区间,返回null
      return null;
    }

    const midIndex = (start + end) >>> 1; // 求中间索引
    const root = new TreeNode(nums[midIndex]); // 构建当前节点

    root.left = buildBST(nums, start, midIndex - 1); // 构建左子树
    root.right = buildBST(nums, midIndex + 1, end); // 构建右子树

    return root;
};
  • 参数说明

    • nums:输入的升序排列的整数数组。
    • start:当前子数组的起始索引。
    • end:当前子数组的结束索引。
  • 步骤解析

    1. 递归终止条件

      if (start > end) { // 构成不了区间,返回null
        return null;
      }
      
      • start 大于 end 时,表示当前子数组为空,没有元素可以构建节点,返回 null
    2. 选择中间元素作为根节点

      const midIndex = (start + end) >>> 1; // 求中间索引
      const root = new TreeNode(nums[midIndex]); // 构建当前节点
      
      • 使用位运算符 >>> 来计算中间索引,>>>1 等效于 Math.floor((start + end) / 2),优点是计算更高效且避免溢出。
      • 选择 nums[midIndex] 作为当前子树的根节点,确保树的平衡性。
    3. 递归构建左子树和右子树

      root.left = buildBST(nums, start, midIndex - 1); // 构建左子树
      root.right = buildBST(nums, midIndex + 1, end); // 构建右子树
      
      • 左子树:递归调用 buildBST,构建范围为 startmidIndex - 1 的子数组。
      • 右子树:递归调用 buildBST,构建范围为 midIndex + 1end 的子数组。
    4. 返回根节点

      return root;
      
      • 最终返回当前子树的根节点,递归地将整个树构建完成。
2. 主函数 sortedArrayToBST
var sortedArrayToBST = function(nums) {
    return buildBST(nums, 0, nums.length - 1); // 递归的入口
};
  • 功能
    • 作为递归函数 buildBST 的入口,传入整个数组的起始和结束索引,开始构建平衡BST。

示例演示

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代码的执行过程。

示例数组

nums = [-10, -3, 0, 5, 9]

执行步骤

  1. 初始调用

    sortedArrayToBST([-10, -3, 0, 5, 9]);
    

    调用 buildBST(nums, 0, 4)

  2. 第一次递归

    • 当前子数组nums[0..4] = [-10, -3, 0, 5, 9]
    • 中间索引(0 + 4) >>> 1 = 2
    • 根节点nums[2] = 0
    • 构建节点 0 的左子树buildBST(nums, 0, 1)
    • 构建节点 0 的右子树buildBST(nums, 3, 4)
  3. 第二次递归(左子树)

    • 当前子数组nums[0..1] = [-10, -3]
    • 中间索引(0 + 1) >>> 1 = 0
    • 根节点nums[0] = -10
    • 构建节点 -10 的左子树buildBST(nums, 0, -1)null
    • 构建节点 -10 的右子树buildBST(nums, 1, 1)
  4. 第三次递归(-10 的右子树)

    • 当前子数组nums[1..1] = [-3]
    • 中间索引(1 + 1) >>> 1 = 1
    • 根节点nums[1] = -3
    • 构建节点 -3 的左子树buildBST(nums, 1, 0)null
    • 构建节点 -3 的右子树buildBST(nums, 2, 1)null
    • 返回节点 -3
  5. 返回节点 -10

    • 左子树:null
    • 右子树:-3
    • 节点 -10 的结构
          -10
            \
            -3
      
  6. 第二次递归(右子树)

    • 当前子数组nums[3..4] = [5, 9]
    • 中间索引(3 + 4) >>> 1 = 3
    • 根节点nums[3] = 5
    • 构建节点 5 的左子树buildBST(nums, 3, 2)null
    • 构建节点 5 的右子树buildBST(nums, 4, 4)
  7. 第三次递归(5 的右子树)

    • 当前子数组nums[4..4] = [9]
    • 中间索引(4 + 4) >>> 1 = 4
    • 根节点nums[4] = 9
    • 构建节点 9 的左子树buildBST(nums, 4, 3)null
    • 构建节点 9 的右子树buildBST(nums, 5, 4)null
    • 返回节点 9
  8. 返回节点 5

    • 左子树:null
    • 右子树:9
    • 节点 5 的结构
          5
           \
            9
      
  9. 返回根节点 0

    • 左子树:
          -10
            \
            -3
      
    • 右子树:
          5
           \
            9
      
    • 最终树结构
              0
            /   \
         -10     5
            \      \
            -3      9
      

可视化结果

        0
       / \
    -10   5
      \    \
      -3    9

验证平衡性

  • 节点 0

    • 左子树高度:-10-3,高度为2。
    • 右子树高度:59,高度为2。
    • 高度差:2 - 2 = 0 ≤ 1,平衡。
  • 节点 -10

    • 左子树:null,高度为0。
    • 右子树:-3,高度为1。
    • 高度差:0 - 1 = -1 ≤ 1,平衡。
  • 节点 5

    • 左子树:null,高度为0。
    • 右子树:9,高度为1。
    • 高度差:0 - 1 = -1 ≤ 1,平衡。
  • 叶子节点 -39

    • 左右子树均为null,高度为0,平衡。

因此,构建的二叉搜索树是高度平衡的。

时间与空间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

  • 分析

    • 每次递归将数组分成两半,只需选择中间元素和创建一个节点,该操作为 O(1)
    • 总的递归调用次数与树的高度有关,树的高度为 O(log n),其中 n 是数组的长度。
    • 每个节点只被创建一次,整个过程遍历了所有 n 个元素。
  • 结论

    • 时间复杂度O(n)

空间复杂度

  • 分析

    • 递归调用栈的深度为 O(log n),同样由树的高度决定。
    • 额外使用的空间包括存储树节点的空间,即 O(n)
  • 结论

    • 空间复杂度O(n)(主要用于存储树)

代码优化与注意点

1. 使用指针(索引)而非数组切割

const buildBST = (nums, start, end) => { ... }
  • 优势
    • 性能更优:避免了使用 slice 方法进行数组切割,每次切割都会创建新的数组,增加了时间和空间的开销。
    • 空间效率:通过传递起始和结束索引,减少了额外的空间消耗。

2. 选择中间元素

const midIndex = (start + end) >>> 1; // 求中间索引
  • 解释
    • >>>无符号右移运算符,用于快速计算中位数而不发生整数溢出。
    • 在处理非常大的数组时,(start + end) >>> 1 相较于 Math.floor((start + end) / 2) 更高效且更安全。

3. 递归终止条件

if (start > end) { // 构成不了区间,返回null
  return null;
}
  • 重要性
    • 确保递归在合适的条件下终止,避免无限递归导致栈溢出。
    • 处理边界条件,正确构建叶子节点的子树为 null

进一步的实践与建议

1. 理解递归的本质

分治法依赖于递归,通过将问题拆解成子问题并递归解决,最终合并子问题的解。理解递归的调用栈、参数传递和回溯过程,对于掌握分治法至关重要。

2. 绘制递归树

在分析分治算法时,绘制递归调用树有助于直观理解算法的执行过程,尤其是在调试和优化代码时。

3. 练习更多分治法相关题目

通过练习不同类型的问题,如归并排序快速排序二分查找最大子数组和等,加深对分治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了解平衡BST的实现细节

虽然当前问题不涉及平衡BST的构建细节,但理解平衡BST(如AVL树、红黑树)的旋转操作和保持平衡的方法,有助于在需要高效动态数据结构时选择合适的实现方案。

总结

通过分治法将有序数组转换为高度平衡的二叉搜索树,是一个经典的算法问题。你提供的代码通过选择中间元素作为根节点,递归地构建左子树和右子树,有效地确保了树的平衡性。以下是该方法的核心要点:

  1. 分治策略:通过将数组分为左右两部分,递归构建子树,确保整体平衡。
  2. 选择中间元素:选取当前子数组的中间元素作为根节点,保证左右子树的大小尽可能接近。
  3. 高效实现:使用起始和结束索引作为指针,避免了数组切割带来的额外开销。
  4. 递归终止条件:正确处理递归的边界条件,确保算法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标签:right,递归,nums,二叉,108,二叉树,数组,节点,left
From: https://blog.csdn.net/qq_46060468/article/details/143411442

相关文章

  • 有序二叉树简介
    有序二叉树有序二叉树:左边的结点值小于当前结点,右边结点值大于当前结点。有序二叉树结点模型root表示指向根结点的指针。构建有序二叉树判断root是否为nullroot为空,root=node如果root不为空,定义index游标,初始值==root。判断index和node结点值的大小二叉树的......
  • C++:二叉搜索树进阶
    文章目录前言一、二叉搜索树的查找(递归版本)二、二叉树搜索树的插入(递归版本)三、二叉搜索树的删除(递归版本)四、析构函数五、拷贝构造六、赋值重载七、代码总结八、二叉搜索树性能对比九、key_value模型总结前言前面我们学习的二叉搜索树迭代的版本,今天我们来学习递归......
  • 【数据结构多彩画卷】不要只会普通的二叉树了 , 你听说过用二叉树来排序吗? 【二叉搜索
    本篇会加入个人的所谓鱼式疯言❤️❤️❤️鱼式疯言:❤️❤️❤️此疯言非彼疯言而是理解过并总结出来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小编会尽可能的在每个概念后插入鱼式疯言,帮助大家理解的.......
  • C++:二叉搜索树(迭代)
    文章目录前言一、二叉搜索树1.二叉搜索树的概念2.二叉搜索树的操作1)遍历2)查找3)插入4)删除二、二叉搜索树的实现(迭代版本)1.二叉搜索树的结构定义2.二叉搜索树的插入3.二叉搜索树遍历4.二叉搜索树删除5.二叉搜索树查找6.二叉搜索树代码总结总结前言今天来学......
  •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十二天| 226.翻转二叉树、101. 对称二叉树、104.二叉树的最大
    226.翻转二叉树题目链接:.-力扣(LeetCode)文章讲解:代码随想录视频讲解:听说一位巨佬面Google被拒了,因为没写出翻转二叉树|LeetCode:226.翻转二叉树_哔哩哔哩_bilibili《代码随想录》算法公开课开讲啦!快来打卡!本期视频的文字讲解版在「代码随想录」刷题网站:programmercarl.com......
  •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十三天| 110.平衡二叉树、257. 二叉树的所有路径、404.左叶子
    110.平衡二叉树题目链接:.-力扣(LeetCode)文章链接:代码随想录视频链接:后序遍历求高度,高度判断是否平衡|LeetCode:110.平衡二叉树_哔哩哔哩_bilibili《代码随想录》算法公开课开讲啦!快来打卡!本期视频的文字讲解版在「代码随想录」刷题网站:programmercarl.com,这里刷题顺序,详......
  • 给定一个二叉树,找出其最大深度
      文心快码(BaiduComate)是基于百度文心大模型,在研发全流程全场景下为开发者提供辅助建议的智能代码助手。结合百度积累多年的编程现场大数据、外部优秀开源数据,可为开发者生成更符合实际研发场景的优秀代码,提升编码效率,释放“十倍”软件生产力。......
  • P 7-1 二叉树的遍历!(简单)
    二叉树作为FDS课程最核心的数据结构之一,要求每个人都掌握!这是一道简单的二叉树问题!我们将给出一颗二叉树,请你输出它的三种遍历,分别是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输入格式:二叉树将以这样的形式给出:第一行给出一个正整数N(N<=100),表示二叉树上的节点个数!接下来N行,每行包含三......
  • 代码随想录day14 二叉树(2)
    文章目录day11栈与队列(2)栈与队列的总结day13二叉树(1)day14二叉树(2)day11栈与队列(2)逆波兰表达式求值https://leetcode.cn/problems/evaluate-reverse-polish-notation/逆波兰表达式,也就是后缀表达式,所谓后缀就是指运算符写在后面。平常使用的算式则是一种......
  • 数据结构与算法——树与二叉树
    树与二叉树1.树的定义与相关概念树的示例:树的集合形式定义Tree=(K,R)元素集合:K={ki|0<=i<=n,n>=0,ki∈ElemType}(n为树中结点数,n=0则树为空,n>0则为非空树)对于一棵非空树,关系R满足下列条件:1.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没有前驱,称为根结点。2.处根结点外,其余每个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