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HTTP?
◼ 什么是HTTP呢?我们来看一下维基百科的解释:
超文本传输协议(英语: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缩写:HTTP)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
HTTP是万维网的数据通信的基础,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
通过HTTP或者HTTPS协议请求的资源由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URI)来标识;
◼ HTTP是一个客户端(用户)和服务端(网站)之间请求和响应的标准。
通过使用网页浏览器、网络爬虫或者其它的工具,客户端发起一个HTTP请求到服务器上指定端口(默认端口为80);
✓ 我们称这个客户端为用户代理程序(user agent);
响应的服务器上存储着一些资源,比如HTML文件和图像。
✓ 我们称这个响应服务器为源服务器(origin server);
网页中资源的获取
◼ 我们网页中的资源通常是被放在Web资源服务器中,由浏览器自动发送HTTP请求来获取、解析、展示的。
◼ 目前我们页面中很多数据是动态展示的:
比如页面中的数据展示、搜索数据、表单验证等等,也是通过在JavaScript中发送HTTP请求获取的;
HTTP的组成
◼ 一次HTTP请求主要包括:请求(Request)和响应(Response)
HTTP的版本
◼ HTTP/0.9
发布于1991年;
只支持GET请求方法获取文本数据,当时主要是为了获取HTML页面内容;
◼ HTTP/1.0
发布于1996年;
支持POST、HEAD等请求方法,支持请求头、响应头等,支持更多种数据类型(不再局限于文本数据) ;
但是浏览器的每次请求都需要与服务器建立一个TCP连接,请求处理完成后立即断开TCP连接,每次建立连接增加了性能损耗;
◼ HTTP/1.1(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版本)
发布于1997年;
增加了PUT、DELETE等请求方法;
采用持久连接(Connection: keep-alive),多个请求可以共用同一个TCP连接;
◼ 2015年,HTTP/2.0
◼ 2018年,HTTP/3.0
HTTP的请求方式
◼ 在RFC中定义了一组请求方式,来表示要对给定资源执行的操作:
GET:GET 方法请求一个指定资源的表示形式,使用GET 的请求应该只被用于获取数据。
HEAD:HEAD 方法请求一个与GET 请求的响应相同的响应,但没有响应体。
✓ 比如在准备下载一个文件前,先获取文件的大小,再决定是否进行下载;
POST:POST 方法用于将实体提交到指定的资源。
PUT:PUT 方法用请求有效载荷(payload)替换目标资源的所有当前表示;
DELETE:DELETE 方法删除指定的资源;
PATCH:PATCH 方法用于对资源应部分修改;
CONNECT:CONNECT 方法建立一个到目标资源标识的服务器的隧道,通常用在代理服务器,网页开发很少用到。
TRACE:TRACE 方法沿着到目标资源的路径执行一个消息环回测试。
◼ 在开发中使用最多的是GET、POST请求;
在后续的后台管理项目中,我们也会使用PATCH、DELETE请求;
HTTP Request Header(请求头)(一)
HTTP Request Header(二)
◼ content-length:文件的大小长度
◼ keep-alive:
http是基于TCP协议的,但是通常在进行一次请求和响应结束后会立刻中断;
在http1.0中,如果想要继续保持连接:
✓ 浏览器需要在请求头中添加connection: keep-alive;
✓ 服务器需要在响应头中添加connection:keey-alive;
✓ 当客户端再次放请求时,就会使用同一个连接,直接一方中断连接;
在http1.1中,所有连接默认是connection: keep-alive的;
✓ 不同的Web服务器会有不同的保持keep-alive的时间;
✓ Node中默认是5s中;
◼ accept-encoding:告知服务器,客户端支持的文件压缩格式,比如js文件可以使用gzip编码,对应.gz文件;
◼ accept:告知服务器,客户端可接受文件的格式类型;
◼ user-agent:客户端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