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和委托模式(Delegation Pattern)在软件设计中都是常用的设计模式,但它们的目的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
1. 代理模式:
目的:代理模式提供了一个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原对象的访问。它在不直接访问实际对象的情况下,提供了对目标对象的间接访问。
应用场景:常用于懒加载(延迟初始化)、访问控制、日志记录、缓存等场景。
特点:
代理对象和目标对象通常实现相同的接口。
代理对象在将请求转发给目标对象之前或之后,可以添加额外的处理逻辑。
客户端通常不知道代理对象的存在,它将代理对象当作目标对象使用。
2. 委托模式:
目的:委托模式是一种对象组合的方法,它允许一个对象将任务委托给另一个对象,从而实现代码的复用和解耦。
应用场景:常用于实现回调、事件处理、策略模式等场景。
特点:
委托对象持有一个或多个其他对象的引用,并将任务委托给这些对象来执行。
委托关系通常更灵活,可以动态地改变委托对象。
客户端知道委托对象的存在,并且直接与委托对象交互。
区别:
控制级别:代理模式提供了对目标对象访问的控制,而委托模式更多是任务的分配。
目的:代理模式强调控制和间接访问,委托模式强调任务的分配和代码复用。
使用场景:代理模式常用于访问控制和延迟初始化,委托模式常用于回调和事件处理。
对象关系:在代理模式中,代理对象和目标对象通常有相同的接口,而在委托模式中,委托对象持有被委托对象的引用,但不一定有相同的接口。
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模式可以结合使用,以满足更复杂的设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