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介绍为什么多模态大语言模型(MLLM)最近的工作中用BLIP2中Q-Former结构的变少了?
简单来说,相较于MLP的方案,即LLaVA-1.5,BLIP-2中的Q-Former模型在参数量上更为庞大,其收敛过程也相对缓慢。在同等条件下,Q-Former的性能并未达到LLaVA-1.5所展现出的卓越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数据和计算资源都很充裕的情况下,Q-Former的性能提升也并不显著。
下面说明原因:
虽然许多人不愿意将Q-Former的成就归功于BLIP系列,并且更倾向于将其称为Attention Pooling。在MLP与Q-Former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反映了LLaVA系列与BLIP系列之间的竞争。社群普遍偏好MLP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对LLaVA工作的追随和支持。
下图为BLIP2和LLaVA的架构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query token来压缩视觉信息无法确保无损,并且随着压缩程度的增加,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幻觉问题。相比之下,直接使用投影(projection)方法将视觉信息无损地传递给大型语言模型(LLM),由其自主决定如何使用这些信息,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Q-Former的主要动机是减少图像标记的长度,试图通过压缩来简化模型。然而,Q-Former的训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它引入了大量的参数,而在样本量有限的情况下,这些参数难以有效收敛。
另外,Q-Former模型的参数量超过100百万,这样庞大的参数集使得模型在有限的数据量下难以实现有效训练。那么,如果假设数据量充足,Q-Former的性能上限是否可能超越MLP呢?事实上,即便是性能强劲的Qwen-VL模型,在经过大量数据训练后,也未能显著超越LLaVA-1.5的性能表现。这表明即便我们继续沿着BLIP的研究方向前进,也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最后的最后
感谢你们的阅读和喜欢,我收藏了很多技术干货,可以共享给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们,如果你肯花时间沉下心去学习,它们一定能帮到你。
因为这个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知识体系实在是过于庞大,知识更新也非常快。作为一个普通人,无法全部学完,所以我们在提升技术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一个目标,然后制定好完整的计划,同时找到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更快的提升自己。
大模型知识脑图
为了成为更好的 AI大模型 开发者,这里为大家提供了总的路线图。它的用处就在于,你可以按照上面的知识点去找对应的学习资源,保证自己学得较为全面。
经典书籍阅读
阅读AI大模型经典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提高技术水平,开拓视野,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对于想要深入学习AI大模型开发的读者来说,阅读经典书籍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战案例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敲,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
面试资料
我们学习AI大模型必然是想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这些面试题都是总结当前最新、最热、最高频的面试题,并且每道题都有详细的答案,面试前刷完这套面试题资料,小小offer,不在话下
640套AI大模型报告合集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标签:BLIP,BLIP2,模型,AI,MLP,LLaVA,变少,Former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16163442/12099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