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第十三讲:count()这么慢,我该怎么办?

第十三讲:count()这么慢,我该怎么办?

时间:2024-09-06 18:24:35浏览次数:8  
标签:count 第十三 插入 Redis 计数 我该 InnoDB id

第十三讲:count(*)这么慢,我该怎么办?

简概:

img

count(*) 的实现方式

​ 你首先要明确的是,在不同的 MySQL 引擎中,count() 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 MyISAM 引擎把一个表的总行数存在了磁盘上,因此执行 count() 的时候会直接返回这个数,效率很高;
  • 而 InnoDB 引擎就麻烦了,它执行 count(*) 的时候,需要把数据一行一行地从引擎里面读出来,然后累积计数。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这篇文章里讨论的是没有过滤条件的 count(*),如果加了 where 条件的话,MyISAM 表也是不能返回得这么快的。

​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一起分析了为什么要使用 InnoDB,因为不论是在事务支持、并发能力还是在数据安全方面,InnoDB 都优于 MyISAM

​ 我猜你的表也一定是用了 InnoDB 引擎。这就是当你的记录数越来越多的时候,计算一个表的总行数会越来越慢的原因。那为什么 InnoDB 不跟 MyISAM 一样,也把数字存起来呢?

​ 这是因为即使是在同一个时刻的多个查询,由于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的原因,InnoDB 表“应该返回多少行”也是不确定的。这里,我用一个算 count(*) 的例子来为你解释一下。

​ 假设表 t 中现在有 10000 条记录,我们设计了三个用户并行的会话。会话 A 先启动事务并查询一次表的总行数;会话 B 启动事务,插入一行后记录后,查询表的总行数;会话 C 先启动一个单独的语句,插入一行记录后,查询表的总行数。我们假设从上到下是按照时间顺序执行的,同一行语句是在同一时刻执行的。

img

​ 你会看到,在最后一个时刻,三个会话 A、B、C 会同时查询表 t 的总行数,但拿到的结果却不同。

​ 这和 InnoDB 的事务设计有关系,可重复读是它默认的隔离级别,在代码上就是通过多版本并发控制,也就是 MVCC 来实现的。每一行记录都要判断自己是否对这个会话可见,因此对于 count(*) 请求来说,InnoDB 只好把数据一行一行地读出依次判断,可见的行才能够用于计算“基于这个查询”的表的总行数

备注:如果你对 MVCC 记忆模糊了,可以再回顾下第 3 篇文章《事务隔离:为什么你改了我还看不见?》和第 8 篇文章《事务到底是隔离的还是不隔离的?》中的相关内容。

​ 在保证逻辑正确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扫描的数据量,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通用法则之一。

错误统计行的方式

​ 如果你用过 show table status 命令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命令的输出结果里面也有一个 TABLE_ROWS 用于显示这个表当前有多少行,这个命令执行挺快的,那这个 TABLE_ROWS 能代替 count(*) 吗?

​ 你可能还记得在第 10 篇文章《 MySQL 为什么有时候会选错索引?》中我提到过,索引统计的值是通过采样来估算的。实际上,TABLE_ROWS 就是从这个采样估算得来的,因此它也很不准。有多不准呢,官方文档说误差可能达到 40% 到 50%。所以,show table status 命令显示的行数也不能直接使用。

上文小结

MyISAM 表虽然 count() 很快,但是不支持事务;

show table status 命令虽然返回很快,但是不准确;

InnoDB 表直接 count() 会遍历全表,虽然结果准确,但会导致性能问题。

如何采用的计数方式

​ 那么,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如果你现在有一个页面经常要显示交易系统的操作记录总数,到底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我们只能自己计数。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看看自己计数有哪些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有哪些。这里,我先和你说一下这些方法的基本思路:你需要自己找一个地方,把操作记录表的行数存起来。

用缓存系统保存计数

​ 对于更新很频繁的库来说,你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用缓存系统来支持。

​ 你可以用一个 Redis 服务来保存这个表的总行数。这个表每被插入一行 Redis 计数就加 1,每被删除一行 Redis 计数就减 1。这种方式下,读和更新操作都很快,但你再想一下这种方式存在什么问题吗?没错,缓存系统可能会丢失更新。

Redis 的数据不能永久地留在内存里,所以你会找一个地方把这个值定期地持久化存储起来。但即使这样,仍然可能丢失更新。试想如果刚刚在数据表中插入了一行,Redis 中保存的值也加了 1,然后 Redis 异常重启了,重启后你要从存储 redis 数据的地方把这个值读回来,而刚刚加 1 的这个计数操作却丢失了。

​ 当然了,这还是有解的。比如,Redis 异常重启以后,到数据库里面单独执行一次 count(*) 获取真实的行数,再把这个值写回到 Redis 里就可以了。异常重启毕竟不是经常出现的情况,这一次全表扫描的成本,还是可以接受的。

​ 但实际上,将计数保存在缓存系统中的方式,还不只是丢失更新的问题。即使 Redis 正常工作,这个值还是逻辑上不精确的。

​ 你可以设想一下有这么一个页面,要显示操作记录的总数,同时还要显示最近操作的 100 条记录。那么,这个页面的逻辑就需要先到 Redis 里面取出计数,再到数据表里面取数据记录。我们是这么定义不精确的:一种是,查到的 100 行结果里面有最新插入记录,而 Redis 的计数里还没加 1;另一种是,查到的 100 行结果里没有最新插入的记录,而 Redis 的计数里已经加了 1。这两种情况,都是逻辑不一致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时序图。

img

​ 图 2 会话 A、B 执行时序图图 2 中,会话 A 是一个插入交易记录的逻辑,往数据表里插入一行 R,然后 Redis 计数加 1;会话 B 就是查询页面显示时需要的数据。在图 2 的这个时序里,在 T3 时刻会话 B 来查询的时候,会显示出新插入的 R 这个记录,但是 Redis 的计数还没加 1。这时候,就会出现我们说的数据不一致。

​ 你一定会说,这是因为我们执行新增记录逻辑时候,是先写数据表,再改 Redis 计数。而读的时候是先读 Redis,再读数据表,这个顺序是相反的。

​ 那么,如果保持顺序一样的话,是不是就没问题了?我们现在把会话 A 的更新顺序换一下,再看看执行结果。

img

​ 你会发现,这时候反过来了,会话 B 在 T3 时刻查询的时候,Redis 计数加了 1 了,但还查不到新插入的 R 这一行,也是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在并发系统里面,我们是无法精确控制不同线程的执行时刻的,因为存在图中的这种操作序列,所以,我们说即使 Redis 正常工作,这个计数值还是逻辑上不精确的。

​ 在数据库保存计数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缓存系统保存计数有丢失数据和计数不精确的问题。

计数直接放到数据库的计数表

​ 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计数直接放到数据库里单独的一张计数表 C 中,又会怎么样呢?首先,这解决了崩溃丢失的问题,InnoDB 是支持崩溃恢复不丢数据的。

备注:关于 InnoDB 的崩溃恢复,你可以再回顾一下第 2 篇文章《日志系统:一条 SQL 更新语句是如何执行的?》中的相关内容。

​ 然后,我们再看看能不能解决计数不精确的问题。

​ 你会说,这不一样吗?无非就是把图 3 中对 Redis 的操作,改成了对计数表 C 的操作。只要出现图 3 的这种执行序列,这个问题还是无解的吧?这个问题还真不是无解的。我们这篇文章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由于 InnoDB 要支持事务,从而导致 InnoDB 表不能把 count(*) 直接存起来,然后查询的时候直接返回形成的。

​ 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现在我们就利用“事务”这个特性,把问题解决掉。

img

​ 我们来看下现在的执行结果。虽然会话 B 的读操作仍然是在 T3 执行的,但是因为这时候更新事务还没有提交,所以计数值加 1 这个操作对会话 B 还不可见。因此,会话 B 看到的结果里, 查计数值和“最近 100 条记录”看到的结果,逻辑上就是一致的。

不同的 count 用法(拓展)

​ 在前面文章的评论区,有同学留言问到:在 select count(?) from t 这样的查询语句里面,count()、count(主键 id)、count(字段) 和 count(1) 等不同用法的性能,有哪些差别。

​ 今天谈到了 count(*) 的性能问题,我就借此机会和你详细说明一下这几种用法的性能差别。需要注意的是,下面的讨论还是基于 InnoDB 引擎的。

​ 这里,首先你要弄清楚 count(*) 的语义。count(*) 是一个聚合函数,对于返回的结果集,一行行地判断,如果 count 函数的参数不是 NULL,累计值就加 1,否则不加。最后返回累计值。所以,count(*)、count(主键 id) 和 count(1) 都表示返回满足条件的结果集的总行数;而 count(字段),则表示返回满足条件的数据行里面,参数“字段”不为 NULL 的总个数。

​ 至于分析性能差别的时候,你可以记住这么几个原则:

  • server 层要什么就给什么;
  • InnoDB 只给必要的值;
  • 现在的优化器只优化了 count(*) 的语义为“取行数”,其他“显而易见”的优化并没有做。

​ 这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个地来看看。

  • 对于 count(主键 id) 来说,InnoDB 引擎会遍历整张表,把每一行的 id 值都取出来,返回给 server 层。server 层拿到 id 后,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就按行累加。

  • 对于 count(1) 来说,InnoDB 引擎遍历整张表,但不取值。server 层对于返回的每一行,放一个数字“1”进去,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按行累加。

​ 单看这两个用法的差别的话,你能对比出来,count(1) 执行得要比 count(主键 id) 快。因为从引擎返回 id 会涉及到解析数据行,以及拷贝字段值的操作。

  • 对于 count(字段) 来说:如果这个“字段”是定义为 not null 的话,一行行地从记录里面读出这个字段,判断不能为 null,按行累加;如果这个“字段”定义允许为 null,那么执行的时候,判断到有可能是 null,还要把值取出来再判断一下,不是 null 才累加。

[!NOTE]

如:

SELECT COUNT(email) FROM employees;
+----+-------+-------------------+---------------+  
| id | name  | email             | department_id |  
+----+-------+-------------------+---------------+  
|  1 | John  | [email protected]  |             1 |  
|  2 | Jane  | NULL              |             2 |  
|  3 | Alice | [email protected] |             1 |  
|  4 | Bob   | [email protected]   |             3 |  
+----+-------+-------------------+---------------+
使用COUNT(*)将返回4,因为表中有4行。
使用COUNT(1)也将返回4,原因同上。
使用COUNT(email)将返回3,因为只有3名员工有电子邮件地址。

也就是前面的第一条原则,server 层要什么字段,InnoDB 就返回什么字段。

​ 但是 count(*) 是例外,并不会把全部字段取出来,而是专门做了优化,不取值。count(*) 肯定不是 null,按行累加。

​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说,优化器就不能自己判断一下吗,主键 id 肯定非空啊,为什么不能按照 count(*) 来处理,多么简单的优化啊。当然,MySQL 专门针对这个语句进行优化,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种需要专门优化的情况太多了,而且 MySQL 已经优化过count(*) 了,你直接使用这种用法就可以了。

所以结论是:按照效率排序的话,count(字段)所以结论是:按照效率排序的话,

count(字段)<count(主键id)<count(1) 约等于 count(*)。因为mysql对count(*)有优化,认为是取行数,不需要把字段取出来

[!caution]

count(字段):遍历整张表,需要取值,判断 字段 != null,按行累加; count(id) :遍历整张表,需要取ID,判断 id !=null,按行累加; count(1) : 遍历整张表,【不需要】取值,返回的每一行放一个数字1,按行累加; count() : 【不需要取字段】,count(),按行累加; 因为count(*) 和 count(1) 不取字段值,减少往 server层的数据返回,所以比其他count(字段)要返回值的【性能】较好;

小结

​ 今天,我和你聊了聊 MySQL 中获得表行数的两种方法。我们提到了在不同引擎中 count(*) 的实现方式是不一样的,也分析了用缓存系统来存储计数值存在的问题。其实,把计数放在 Redis 里面,不能够保证计数和 MySQL 表里的数据精确一致的原因,是这两个不同的存储构成的系统,不支持分布式事务,无法拿到精确一致的视图。而把计数值也放在 MySQL 中,就解决了一致性视图的问题。InnoDB 引擎支持事务,我们利用好事务的原子性和隔离性,就可以简化在业务开发时的逻辑。这也是 InnoDB 引擎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问答

​ 最后,又到了今天的思考题时间了。

​ 在刚刚讨论的方案中,我们用了事务来确保计数准确。由于事务可以保证中间结果不被别的事务读到,因此修改计数值和插入新记录的顺序是不影响逻辑结果的。但是,从并发系统性能的角度考虑,你觉得在这个事务序列里,应该先插入操作记录,还是应该先更新计数表呢?

答案

理解一

更新条数是公共操作并发度高,所以要放在后面,老师之前行锁已经说过啊,并发度高的操作放在最后,这里肯定是先插入记录,然后更新计数啊

理解二

并发系统性能的角度考虑,应该先插入操作记录,再更新计数表。知识点在《行锁功过:怎么减少行锁对性能的影响?》因为更新计数表涉及到行锁的竞争,先插入再更新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事务之间的锁等待,提升并发度。

思考过程

​ 问题是,用一个计数表记录一个业务表的总行数,在往业务表插入数据的时候,需要给计数值加 1。逻辑实现上是启动一个事务,执行两个语句:insert into 数据表;update 计数表,计数值加 1。从系统并发能力的角度考虑,怎么安排这两个语句的顺序。

​ 评论区有同学说,应该把 update 计数表放后面,因为这个计数表可能保存了多个业务表的计数值。如果把 update 计数表放到事务的第一个语句,多个业务表同时插入数据的话,等待时间会更长。

​ 这个答案的结论是对的,但是理解不太正确。即使我们用一个计数表记录多个业务表的行数,也肯定会给表名字段加唯一索引。类似于下面这样的表结构:

CREATE TABLE `rows_stat` (
  `table_name` varchar(64) NOT NULL,
  `row_count`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PRIMARY KEY (`table_name`)
) ENGINE=InnoDB;

​ 在更新计数表的时候,一定会传入 where table_name=$table_name使用主键索引,更新加行锁只会锁在一行上。

​ 而在不同业务表插入数据,是更新不同的行,不会有行锁。

标签:count,第十三,插入,Redis,计数,我该,InnoDB,id
From: https://www.cnblogs.com/guixiangyyds/p/18400807

相关文章

  • element-plus 倒计时el-countdown添加背景色
    效果图: 实现方法:<el-countdown:time="countdownTime":formatter="formatter"/><divv-html="formattedTime"></div>formatter(time){constdays=Math.floor(time/1000/60/60/24......
  • 《Represent, Compare, and Learn: A Similarity-Aware Framework for Class-Agnostic
    摘要论文提出了一个用于类别无关计数(Class-AgnosticCounting,CAC)的相似性感知框架。类别无关计数的目标是在给定少量示例的情况下,对查询图像中的所有实例进行计数。该框架通过联合学习表示和相似性度量来改进计数性能。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基础的双线性匹配网络(BilinearMatc......
  • 第十三届蓝桥杯大赛软件赛省赛C/C++ 大学 A 组
    之前没接触过oi赛制打了一下心态小崩。。以为会了五题写出来对了两题,我就是纯纯小丑哈哈。只打了两个小时也不能算正经vp把,就当是一个补题2.灭鼠先锋推必败必胜局面即可。具体的我就是乱推的,对于必胜的可能要稍微多想一会,对于必败的只要找出一种必败情况那显然就是必败了。但是......
  • 南沙信奥赛家教老师解题:1249:Lake Counting
    ​ 【题目描述】题意:有一块N×M的土地,雨后积起了水,有水标记为‘W’,干燥为‘.’。八连通的积水被认为是连接在一起的。请求出院子里共有多少水洼?【输入】第一行为N,M(1≤N,M≤110)。下面为N*M的土地示意图。【输出】一行,共有的水洼数。【输入样例】1012W..............
  • 【Azure Policy】使用deployIfNotExists 把 Azure Activity logs 导出保存在Storage A
    问题描述使用AzurePolicy,对订阅下的全部ActivityLog配置DiagnosticSetting,要求:在Subscription或ManagementGroup级别,针对未启用ActivityLog功能的订阅,启用ActivityLog功能;对已经启用了Activitylog功能的订阅,使用该Policy纠正并统一其参数配置;所收集到的AzureActivityLog存......
  • 【Azure Policy】使用deployIfNotExists 把 Azure Activity logs 导出保存在Storage A
    问题描述使用AzurePolicy,对订阅下的全部ActivityLog配置DiagnosticSetting,要求:在Subscription或ManagementGroup级别,针对未启用ActivityLog功能的订阅,启用ActivityLog功能;对已经启用了Activitylog功能的订阅,使用该Policy纠正并统一其参数配置;所收集到的AzureActivity......
  • 【Linux】进程间的关系(第十三篇)
    目录1.亲缘关系:2.进程组关系:3.会话关系4.进程、进程组与会话的关系5.例子1.亲缘关系:2.进程组关系:3.进程间会话关系1.亲缘关系:多个进程间可能存在亲缘关系(多个进程间可能是父子进程结构,也可能更为复杂的层级亲缘结构)2.进程组关系:定义:进程组是一个或多个进程的集......
  • 第十三篇:一文讲明白域名与DNS
    1.域名   1)MAC地址用于定位局域网主机,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IP地址用于定位主机所在网络,并定位局域网主机,其工作在网络层。   3)端口用于定位主机应用,其工作在传输层。我们可以通过IP地址+端口访问网络上的某个应用;但是,通过IP地址+端口访问的方式不利于记......
  • OpenCV(cv::getTickCount()、cv::getTickFrequency())
    目录1.getTickCount()2.getTickFrequency()3.综合应用4.注意事项getTickCount()和getTickFrequency()是OpenCV库中的两个函数,通常用于获取高精度的时间间隔。这两个函数主要用于计时和性能测量。1.getTickCount()getTickCount()函数用于返回从系统启动到当前为......
  • CountDownLatch源码剖析
    CountDownLatch门闩,他可以让多个线程都阻塞在⼀个地⽅,直到所有线程任务都执⾏完成。测试案例:先让子线程执行完了,再让主线程执行publicclassCountDownLatchDemo{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CountDownLatchDemodemo=newCountDownLatchD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