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编码 码元 物理层 传输 传输速率 信号 速率
2.1 通信基础
2.1.1 概念
|
|
|
|
数据 |
|
信息的实体 |
|
信号 |
|
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存在形式 |
|
码元 |
|
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脉冲信号,该固定时长即码元宽度 |
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 |
|
|
|
|
有效离散值 V/离散电平 |
|
在数字传输中可以取的状态数。其他说法:1.每个信号分为V级;2. 用V种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3. 信号有V种变化状态 |
若1码元上有k比特数,则有效离散值2^k个 |
比特 |
|
信息的最小单位,表示二进制中的一位,即1或0 |
比特率=波特率*log2V |
m进制码元 |
|
一个m进制的码元可以取m种不同的状态,每种状态可以用log₂m个比特来表示 |
eg:二进制码元,一位(0或1)来表示一种状态 |
关键词:m进制信号
受奈氏公式和香农公式共同限制!——取小者
数据传输速率的两种描述形式 |
|
含义 |
单位 |
1.码元传输速率/波特率/调制速率/符号速率 |
|
单位时间传输的码元数 |
波特(Baud) |
2.信息传输速率/比特率/数据率 |
|
单位时间传输的比特数,也叫“二进制码元数”。等于每秒传输的周期数 |
b/s |
带宽W |
|
单位 |
|
模拟信号中 |
信道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 |
Hz |
|
计算机网络中 |
最高数据传输速率 |
b/s |
不是频率最大值,而是频率最大值-频率最小值 |
2.1.2 信道的极限容量
|
条件 |
极限传输速率 |
单位 |
|
比较 |
意义 |
奈奎斯特定理(采样定理) |
理想低通信道——没有噪声、带宽有限 |
2Wlog2V |
b/s |
此处带宽W的单位 : Hz |
给出极限码元传输速率是2W,并未限制信息传输速率,即一个码元带多少比特率 |
1. 为增大速率——>增加码元携带的比特数 ; 2. 码元传输速率不能任意提高,回导致码间串扰:信号波形失去码元之间的界限 |
香农定理 |
带宽受限且有高斯噪声的信道 |
Wlog2(1+S/N) |
b/s |
此处带宽W的单位 : Hz |
给出信息传输速率的极限( 受带宽和信噪比限制 ) |
为增大速率——>1. 提高带宽;2. 提高信噪比 |
|
|
|
eg1 |
eg2 |
S/N |
信号平均功率 与 噪声平均功率 之比 |
|
10 |
1000 |
信噪比 |
10log10(S/N),单位是分贝dB |
|
10 |
30 |
2.1.3 编码与调制
编码 |
数据->数字信号 |
|
|
eg |
数字数据->数字信号 |
|
|
|
|
|
归零编码RZ |
高1低0(或高0低1); 每个码元:高+零或低+零 |
归零需要占用一部分宽带 |
|
|
非归零编码NRZ |
每个码元:高或低 |
1.优势:一个时钟全用来传数据,编码效率最高;2. 劣势:存在同步问题,双方都有时钟线 |
|
|
反向非归零编码NRZI |
码元前沿变0不变1 |
既能传输时钟信号,也不损失带宽。 |
USB2.0 |
|
曼切斯特编码 |
码元中间下跳1上跳0(或相反),每个码元中间都会跳变 |
1.优势:电平跳变既作为时钟(自同步),也作为数据 。2. 劣势:1比特需要两个信号周期,即两个码元,编码效率50%(不高) |
标准以太网 |
|
差分曼切斯特编码 |
码元前沿变0不变1,每个码元中间都会跳变 |
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
宽带高速网 |
模拟数据->数字信号 |
|
|
|
|
|
步骤1:采样 |
连续信号->离散信号 |
采样的频率必须>=原始数据最大频率 |
|
|
步骤2:量化 |
电平幅值->数值(取整) |
|
|
|
步骤3:编码 |
取整的数值->对应的二进制 |
|
|
调制 |
数据->模拟信号 |
|
单位 |
数字数据->模拟信号 |
|
|
|
|
调幅AM或幅移键控ASK |
|
|
|
调频FM或频移键控FSK |
|
|
|
调幅PM或相移键控PSK |
|
|
|
正交幅度调制QAM |
数据传输速率=波特率 x log2(振幅x相位) |
b/s |
模拟数据->模拟信号 |
|
|
|
|
频分复用FDM |
信号的每路传输速率通常应当保持一致,如果不同路的信号速率不一致,就会导致数据传输失序和错误。为了实现速率的统一,通常会采用脉冲填充的方法 |
|
编码速率:实际传输的数据量
码元速率:每秒传送的码元数量
曼切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切斯特编码的编码速率是码元速率的2倍,码元中间都发生了跳变,相当于把码元一分为二
脉冲填充:这意味着在某些信号的时间槽内,除了实际的信号数据外,还会填充一些额外的脉冲,即使这些额外脉冲并不代表任何有效信息。这种做法能够确保所有的信号以相同的速率传输,从而保持系统的同步性。
2.2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 |
|
disadvantage |
advantage |
distance |
sort |
eg |
双绞线 |
并排绞合、相互绝缘的铜导线 |
远距离:1.(模拟信号)放大器放大衰减的信号;2. (数字信号)中继器整形失真的信号 |
价格便宜 |
几千米-数十千米 |
加金属丝屏蔽层的屏蔽双绞线STP;无屏蔽层的非屏蔽双绞线UTP |
传统电话网、局域网 |
同轴电缆 |
塑料外层->外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内导体 |
|
外导体屏蔽层->良好抗干扰(适合高速率数据) |
|
75Ω同轴电缆,宽带信号 |
有线电视 |
|
|
|
|
|
50Ω同轴电缆 |
早期局域网 |
光纤 |
光导纤维(纤芯+包层)传递光脉冲 |
光脉冲展宽即失真 |
1.损耗小,远距离很经济;2.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3.保密性好;4.体积小,轻便 |
适合近距离传输 |
多模光纤:不同角度多光线在一光纤中。光源:发光二极管 |
|
|
|
|
同上 |
数千米-数十千米 |
单模光纤:光纤直径极小,只有一光线一直向前传播。光源:定向性好的半导体激光器 |
|
无线电波 |
信号向所有方向散播——简化通信连接! |
|
较强穿透力 |
传输距离远 |
|
无线手机通信、无线局域网WLAN |
高带宽无线通信 |
(均)需要在发收双方有视线通路,直线传播 |
卫星通信(劣势:保密性差,端到端传播时延长) |
很强方向性,频率较高、频段宽 |
地面传播距离有限,需中继站 |
微波 |
|
|
转换成红外信号再传播 |
|
很强方向性 |
|
红外线 |
|
|
转换成激光信号再传播 |
|
很强方向性 |
|
激光 |
|
2.2.2 物理层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介质的接口的相关特性
- 机械特性
- 电气特性:电压范围、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
- 功能特性:电压意义等
- 过程特性:不同功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3 物理层设备
|
basis |
attention |
point |
中继器 |
整形、放大并转发数字信号。原理:信号再生 |
1.连接的是两网段而不是子网;2.没有存储转发功能,两端必须使用同一个协议 |
廉价、扩大传输距离;但使用数目有限 |
放大器 |
放大模拟信号 |
|
|
集线器Hub |
多端口的中继器 |
1. 只起放大转发作用,不具备信号定向传送能力;2. 通信聚集在中心结点;3.只能在半双工状态下工作,吞吐量受限;4.无法处理多台机器同时要通信产生的信息冲突 |
标准的共享式设备 |
标签:编码,
码元,
物理层,
传输,
传输速率,
信号,
速率
From: https://www.cnblogs.com/meriellan/p/18392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