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网络攻击
1.1 网络攻击概述
1.2 网络攻击方式
1.3 网络攻击检测
二、安全运营SOP
2.1 攻击告警初判
2.2 攻击地址封禁
2.3 攻击告警研判
2.4 应急响应处置
2.5 附SOP流程图
三、网络攻击防范
3.1 减少对外暴露面
3.2 系统上线前提测
3.3 供应商安全管理
3.4 正确使用安全产品
3.5 开设对外收洞渠道
3.6 漏洞情报及预警响应
原创 我的安全视界观
在开篇《安全事件运营SOP【1】安全事件概述》中,介绍了安全事件的定义、分级、处置原则及处置流程。
当发生某类安全事件时,该如何快速处置❓
以及如何保证不同人员处置的效果都达标❓
安全事件的种类虽然繁多,但是处理起来并非无据可循。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和降低安全风险。
经过大量的运营处置实践,总结出以下常见的处置标准操作程序(SOP)。
本文将从攻击、检测处置和防范三个维度,分别对应介绍网络攻击方式、事件运营SOP及防范措施。
由于作者所处平台及个人视野有限,总结出的SOP虽然经过大量重复的操作、总结及提炼,但仍会存在错误或不足,请读者同行们不吝赐教,这也是分享该系列实践的初衷。
一、常见网络攻击
1.1 网络攻击概述
互联网上每天都充斥着各种网络安全攻击,如漏洞扫描、已知漏洞利用、DDoS攻击、CC攻击、网络爬虫等。本文介绍的网络攻击SOP主要指边界突破阶段,针对应用系统使用到的一些攻击手法,比如web渗透、供应链攻击等。
1.2 网络攻击方式
就web渗透而言,实际涉及到的漏洞,范围远不止字面意思上的应用系统层面。
因为应用系统不可能单凭自身就可以运行,渗透又是一系列的操作,至少还包括:
【敏感信息探测】:从外部视角看对攻击有用的信息,如端口开放扫描、源码备份文件扫描、应用服务框架识别、Swagger存在敏感信息泄露;
【已知漏洞攻击】:通常是使用漏洞扫描器(单一漏洞/综合漏洞)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根据漏洞检测规则发现已知漏洞,并进行利用导致系统被攻击。漏洞如果按照不同层面可分为基础层的系统及服务配置类漏洞,如基础环境的已知可利用漏洞、未授权类漏洞、弱账密类漏洞;应用层面的(即开发编写代码带来的安全问题),如SQL注入、Java反序列化命令执行、文件上传等漏洞;基于业务场景的漏洞发现和利用,如已注册用户枚举、任意账号密码重置、短信/邮件炸弹、短信/邮件纵向炸弹等。
在攻击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供应链攻击一跃成为最热门的方式,包括对人员账号、软件和硬件的攻击。此处主要想提及对软件的投毒,由于软件产品基本都是开源组件+自研代码的组装,部分语言的存储仓库、社区管理不严格及GitHub自由开放等特性,攻击者可能上传恶意包并诱导他人进行下载。
从安全运营的角度看,最常见的就是:
【非法外连攻击】:开发使用的开源组件被投毒,应用所在服务器被远控涉及到的metasploit行为、CobaltStrike行为等。
1.3 网络攻击检测
在攻击检测方面,除了传统的基于特征、异常、误用,机器学习和威胁情报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企业的安全建设中不可或缺以上检测能力,通常体现在以下四类安全产品(每一类,列举一种产品加以说明):
FW:对应用上外网权限、对外暴露权限实现管控;
Waf:对应用层的漏洞探测、利用进行检测及阻断;
NTA:对网络流量进行安全分析,引入威胁情报提升已知攻击检测能力;
HIDS:对主机层面如登录、进程异常等进行安全检测,往往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二、安全运营SOP
网络攻击安全事件的处置,需要从攻击行为、攻击来源、攻击成功与否的状态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不同情况的组合采取的措施略有差异。
比如在排出非公司资产的情况下,攻击源来自外网且发起大量扫描,则需在FW墙上进行封禁,再判断是否攻击成功;若攻击源是内网(已经被突破边界,如供应链投毒的场景),则应该进行网络、账号等权限的下线,并立即对源地址进行应急响应。
简而言之,在面对网络攻击事件时,有如下处置步骤:
2.1 攻击告警初判
从告警信息中提取攻击时间、源IP(Sip)、目的IP(Dip)、协议等基础信息,以时间为维度查看告警前后一段时间内,Sip对哪些地址做过攻击或扫描,以及攻击是否成功。
2.2 攻击地址封禁
若Sip对一个或多个Dip发起大量攻击(例如扫描),则需进行封禁处置。但在封禁之前,需要判断Sip是否为公司资产、是否在白名单中、是否为正常业务。若不是公司的资产,则在公网边界进行封禁并对Dip进行排查;若属于公司资产且在白名单中,则应检查是否为安全检测规则、安全运营策略等导致的误报。若属于公司资产但不在白名单中,则需联系业务或终端Owner确定是否正常行为,若是正常或本人行为,则对业务进行加白或对相关owner进行通报(尤其是在安全公司中,渗透测试需要授权,未授权的行为属于违规事件);若是非业务或本人行为,则需立即开展业务故障排查、断网下线、溯源分析等应急响应动作。
2.3 攻击告警研判
若Sip没有发起大量攻击,也需要对安全事件进行分析。从告警中提取URI、payload、查看响应包状态等,甚至从日志、流量中提取更多上下文信息辅助分析攻击成功状态。
2.4 应急响应处置
若是攻击成功,则应立即断网下线,同时分别以Sip和Dip为基点,对整个攻击链进行溯源分析、后门清除等应急响应动作。
2.5 附SOP流程图
2.1 – 2.4的处置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网络攻击防范
防范网络攻击是一门安全管理与技术融合应用的学科,涉猎范围较广,实现方法也有很多。
但从ROI或仅从效果的角度来考虑,以下六种的较为有效&高效:
3.1 减少对外暴露面
暴露面指从互联网就能访问到的系统或使用的系统服务,具化为域名、IP、端口、API等网络资产,减少它们对外的暴露情况降低被攻击的可能性。
管住公网出口:所有的内网地址均用NAT转化,统一形成几个出口对外暴露,通过使用负载均衡或防火墙进行收口管控。
互联网侧资产监控:在外网部署资产扫描的节点,对公司所有的网段、域名和多级子域名进行全端口扫描及服务识别,7*24h的进行资产监控。关于网段和域名的收集,实际的业务场景中除了传统IDC,可能还有国内/外不同云厂商的地址,在最初的扫描前应该确定网段和域名范围。
互联网侧高危端口监控:高危端口包括21、22、23、873、1080、1433、1521、3306、6379、7001等端口,其对应的服务可能存在弱口令、未授权、已知高危漏洞等风险,常常被攻击者所关注。需要注意的是服务的端口号是可以修改的,在一些企业中懂技术的人员通常会将远程连接的端口如22做映射为2200,以逃过信息安全部的限制或检测。
互联网侧高危API监控:敏感信息泄露、管理后台、密码找回、短信发送等接口,可能会存在安全问题,也常是攻击者喜欢寻找的点位。通过对应用日志进行关键字搜索,比如管理后台可能的url为/admin、/manage、/login等。
3.2 系统上线前提测
在系统上线发布前,嵌入安全活动如: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渗透测试,对系统进行安全自检,推进暴露出的安全漏洞或隐患修复。其中比较关键的是安全卡点,通常没有业务方会花时间来进行安全测试,只有在发布流程中嵌入检查点才会有效:
内网发布系统:申请内网域名前,检查是否进行安全提测及是否通过;
外网发布系统:申请外网域名映射前,检查是否进行安全提测及是否通过;
已经发布系统:收集线上业务应用日志,对API资产进行监控。若出现API异常新增,就触发web漏洞漏洞扫描器进行扫描。
3.3 供应商安全管理
供应链攻击的主要战场是其产品,对于安全水位高的企业而言,供应商的系统可能就是安全短板。如:服务部署在本地,中控服务在供应商侧,由于供应商中控服务失陷而导致被攻;服务部署在本地,与供应商系统无关联,仍旧会由于供应商被攻击而导致被攻击…
对于供应商产品的安全管理,业内其实已经有很多实践,如检查其产品的安全性报告(安全测试/代码审计/渗透测试)、要求其提供对外端口通信矩阵、提供系统框架及开源组件、系统上线前进行安全提测、签署应急响应协议保障其在运营阶段提供应急服务…这些都是有效的措施,但有时还是难以避免被攻击。目前做的比较好的应该是华为,对供应商进行赋能,并考量供应商自身的网络安全建设情况及产品研发流程的安全。
3.4 正确使用安全产品
想必每个企业都应该在用网络安全产品,但是否会用或用得好,估计得打个问号。从乙方中的甲方安全从业人员来看,常态化的使用安全产品、跟进告警并进行分析才是最好的打开方式,另外也别让安全产品带来额外的攻击面(尤其是边界类)。
【基于白盒产品安全能力验证】:保证产品发挥效果的最佳实践方法。以安全告警及有效性运营为例,设计出关心/常用的安全功能并准备场景进行测试。
【产品自身安全加固能力验证】:保障产品不被攻击的最佳实践方法。关注安全产品的历史漏洞修复情况、安全加固情况及重点产品(集控类&边界类)加强防护措施落地情况。
3.5 开设对外收洞渠道
SRC作为企业安全团队对外宣传、接收漏洞的官方渠道,既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又可以通过接收到的漏洞反向优化安全防护策略。建设SRC早的企业,各类规则完善、人气高,基本拥有一群稳定的白帽子为其挖洞,白帽子也对业务越来越熟悉,也能发现更多有质量的安全漏洞。对于新建的SRC,则需要通过不断的运营活动来提升行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白帽子加入。
【 SRC建立】:包括门户建立、漏洞接收范围确定、奖励机制确定等。
一是门户的建立,作为一个对外的门户,可以自研也可以通过国内的一些漏洞平台建立企业SRC,漏洞平台的好处是有一定的白帽子基础、运营机制,相比较自研会更加高效快速上线,但也存在定制化功能和效果不佳的弊端。若是自研,可借助开源的程序进行修改,比如SRCMS、腾讯xSRC(开源版)。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开源方案,则需要持续关注平台本身的漏洞情况,目前已经被发现不少安全漏洞。
二是确定漏洞接收范围,仅限于主域名的子域名,还是包括所有与公司相关的资产漏洞?SRC经常会接收到内部已知管理资产外的资产漏洞,白帽子的能力不容小觑,为避免发生争执需要提前明确。
三是设置有明显区别的漏洞奖励机制,可根据资产重要性、漏洞利用直接造成的影响、漏洞利用条件等进行评判。比如核心系统可利用前台SQL注入漏洞的评级,应该比核心系统管理员之后可利用的SQL注入和一般系统前台可利用SQL注入高,对应的奖励机制也会更高。对于奖励机制,直接进行RMB奖励会更吸引白帽子的参与度。
【SRC活动】:漏洞接收数量直接取决于参与白帽子的数量,衍生开可能涉及到平台影响力、奖励机制等因素。白帽子拉新、白帽子促活、每逢佳节奖金翻倍、月/季/年度额外奖励…需要有规划、有吸引力的发起线上或线下活动,保持和白帽子的联系。
【其他事项】:把跟白帽子的关系处理当做一项正式运营工作,给予白帽子感谢与尊重;注重在安全圈内的品牌,加入生态圈,与其他SRC一起活动,能吸引更多白帽子;制定内部漏洞审核和修复效率,别让线上漏洞暴露太久,也别让白帽子等待太久。
3.6 漏洞情报及预警响应
与攻击者比速度,在被已知/较新漏洞攻击前,自行先完成发现、修复或防护工作。
主要涉及两部分工作:
一、预警监测输出高危漏洞POC:通过从安全媒介、软件官网、国内外漏洞平台、社交软件等途径,实时获取漏洞情报信息、漏洞利用信息等,尤其应该关注重大保障活动前的“漏洞弹药”,并编写对应的POC在内/外部发起扫描。
二、联动资产优先发现互联网资产:无论是漏洞的发现,亦或是漏洞的修复,均需要明确存在漏洞的资产归属情况。基于资产(操作系统/应用/组件)进行漏洞扫描,可以提升扫描效率、降低网络流量;基于资产(重要级别/网络位置)进行漏洞修复判断,可以提高互联网侧的漏洞修复速率;基于资产(使用人/运维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进行漏洞修复推动,可以提高整体的漏洞修复率。
标签:安全,攻击,SOP,运营,进行,网络攻击,漏洞 From: https://www.cnblogs.com/o-O-oO/p/1838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