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的困境。严格说来他是在舅舅查士丁死后公元527年才登上皇位,不过查士丁是个不识字的色雷斯农民,当上皇帝时已经66岁了,所以有史学家认为从公元518年开始实际操盘手就是查士丁尼,这个说法大致说得过去。
当时不仅整个帝国,在首都君士坦丁堡教义纷争都已经是一团乱麻了。查士丁头脑简单,不管不顾就一头倒向三位一体派,笨就有笨人的幸福,难题就留给外甥查士丁尼了。
面对这个难题,查士丁尼其实也想不出什么花花来,只能凑些老三弦,搞一套组合拳。这个组合拳的总名称,就叫恢复帝国的昔日荣光。套用今天特朗普的路子,就是让古罗马再次伟大,基本上是这路子。细数下来,组合拳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就是我们之前常提到的“保留节目”,就是免费面包、角斗比赛门票。当年阿纳斯塔修斯禁止的娱乐项目,斗兽、赛车什么的,现在都恢复了。在查士丁登基的第一年,用于娱乐和免费面包的钱,就多达3700磅黄金。当时君士坦丁堡已经形成了蓝绿党争,角斗士也好,赛车手也好,都分属于两个阵营,敌对双方上万人规模聚集在一起,就有巨大的隐患,我们先按下不表。
组合拳的第二拳就是大兴土木。在帝国境内大修教堂,仅仅在君士坦丁堡就修建或翻新了七座大教堂,这还没包括后来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第三就是加大统治的深度,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从间接统治向直接统治的转型。查士丁尼扩大了官僚队伍规模,统一了全国的税收体系,颁布了全帝国统一的法律。他指派法学家特里波尼安扩展和整理了《狄奥多西法典》,还把几百年来古罗马主要法学家的2000多篇论文整理成一本书叫《法学要义》,这本书到今天也仍然是罗马法的权威著作,这应该算是查士丁尼最大的功绩了。
不过他的税收政策就没那么好的口碑了,据说当时他的税吏“没有给吕底亚的居民留下哪怕一个杯盏,也没有给哪怕一个主妇或少女留下贞洁”。这个说法当然很夸张,但不管怎么样多少也体现了他“苛政猛于虎”的政治风格。
第四,也是常规套路,国内矛盾化解不了怎么办?那就发动战争,把社会压力对外输出。所以查士丁尼就说我们要收复被蛮族占领的失地,要恢复帝国荣光,一个没有罗马的罗马帝国成何体统呢?
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公元476年之后,西罗马帝国以前的疆域由日耳曼蛮族瓜分,汪达尔人占据了北非,东哥特人占据了意大利和达契亚,西哥特人和阿兰人占据了伊比利亚半岛,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占据了高卢。日耳曼人占据的失地,我查士丁尼统统要收回来,是这个意思。
要想在西部用兵,首先就要搞定波斯。公元532年,查士丁尼与萨珊王朝签订条约,每年给波斯人进贡11000磅黄金买太平。不过查士丁尼运气不好,他遇到了萨珊王朝最好战、实力最强大的国王库思老一世。库思老收了钱却没有办事,没有遵守条约,过了没多久,查士丁尼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但是签条约的时候他并不能预判到这一点。
和波斯人签订条约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533年,查士丁尼派名将贝利撒留(Belisarius,又译贝利萨留)率5000骑兵和1万步兵出征北非的汪达尔王国。汪达尔人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特别喜欢罗马文化,说话、穿衣、吃饭、城镇建设和政治体制,样样都学罗马。而且从血统上,他们也认为自己才是正宗的罗马人,因为之前我们说过,在公元455年他们洗劫过一次罗马,把瓦伦提尼安三世的女儿抢回去当了太子妃。那么论血统,汪达尔当时的国王是瓦伦提尼安三世的外孙,是狄奥多西王朝仅存的血脉,比查士丁尼这个色雷斯土包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是汪达尔人的想法。
贝利撒留征服汪达尔很容易,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为什么征服汪达尔很容易?原因大体可概括为两个。
首先,汪达尔国内一直深受教义争论所苦。以前信仰不坚定的教士有没有资格当主教呢?迦太基人说有,努米底亚人说没有,这事一直闹了200多年。正闹着呢,汪达尔国王又跟随母亲改信了三位一体派,这导致了他王位的不稳,因为贵族阶层信的还是阿里乌。公元531年,国王一个很远的堂弟盖里摩尔在信奉阿里乌派的贵族的支持下篡了位,查士丁尼正是以此为借口发兵征讨的。另一个贝利撒留轻松征服汪达尔的原因是得益于东哥特人的支持,理论上东哥特人还是东罗马帝国的藩国,他们把西西里岛借给贝利撒留当基地,这帮了东罗马帝国的大忙。
汪达尔王国被征服后,查士丁尼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意大利半岛,要拿下罗马城。但是没想到却遇到了很大困难。
在意大利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由四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得不到罗马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查士丁尼本以为大军一到,意大利人肯定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然而这个喜人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因为意大利人看不上东边的希腊人,并不认可查士丁尼端的“罗马道统”的架子,论历史地位,你君士坦丁堡只是第二罗马;论教会,我们罗马教会才是老大。此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统治意大利的是东哥特人经过了两代人统治,也实行了宗教宽容政策,罗马人和东哥特人相处得挺好的,我们意大利人并不需要东罗马帝国的“解救”。
其次,《企鹅欧洲史》第二册的作者克里斯·威克姆特意提醒我们注意,蛮族的诸王国不是税收财政,而是土地财政,他们是按功劳大小把地分给了将领和贵族。唯独汪达尔人是个例外,他们因为学罗马人太起劲,税收体系就被保留了。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后果:有税收体系的王国就像个蜘蛛,你把头斩掉它就死了。而东哥特贵族手上有大片的土地,也就有了养兵的义务。这么着东哥特人就像个海星组织,你杀掉一个国王就还会冒出另一个来,这不就费劲了吗?
第三,征服意大利这么费劲,也与查士丁尼对贝利撒留起了疑心有很大关系。公元539年,东哥特人被贝利撒留打得只剩拉文纳最后一个据点了,人马也只剩下1000人,两边已经在商量怎么投降了。正在这个节骨眼上,皇上圣旨到,要和东哥特人签订和约,条件是把波河以北的土地给他们,他们还能带走国库财产的一半。那贝利撒留当然不能干,他在前线知道情况,东哥特人只剩下半口气了,正好当时东哥特人提了个条件,说真是被你贝利撒留打服了,我们打算尊您为西罗马帝国皇帝。贝利撒留假装答应,骗开了城门,把人家国王贵族一抓,国库一搬,就班师回朝了。
按说贝利撒留带着俘虏和整个国库财物回去了,这就应该能打消查士丁尼的怀疑了吧?然而并没有。正好当时东线吃紧,安条克都被波斯人攻破了,查士丁尼就把贝利撒留派往东线。西线他一下子派去五个不中用的将领,让他们互相制约,反正贝利撒留不能去意大利了。这就乱了套。四年后,东哥特人卷土重来,又收复了很多地区。
第四个原因是那场著名的大瘟疫。公元542年,从埃及传来了腺鼠疫。这场鼠疫虽然让波斯人撤了兵,但是东罗马帝国却是受损更严重的一方,君士坦丁堡损失了40%的人口,最严重的时候一天之内就死了16000人。这严重影响了对意大利前线的支持。不仅兵源得不到补充,士兵的军饷也拖欠了两年多,这就谈不上什么士气了。
这场腺鼠疫也感染了查士丁尼。前线将领们就发了个声明,说如果皇帝龙驭宾天的话,新皇帝没有我们的点头不能作数。这其实就是怕皇后找个新丈夫一嫁就把大事儿给定了,军方的声明可把皇后狄奥多拉气坏了。这个狄奥多拉可是个有故事的女人,咱们下一讲会谈到她。
其实军方发声明这事儿贝利撒留根本就没参与,但他还是被撤了职,抄了家,可见查士丁尼两口子对他的忌惮之深。几年前东哥特人让贝利撒留当西罗马帝国皇帝的提议,真是害死了他。
公元544年,意大利的局势实在是一塌糊涂了,这才让贝利撒留再次出征意大利,去收拾这个烂摊子,但身份不再是军务大臣,而只是骑兵卫队长的职务。皇帝给他的资源少到什么程度呢?我就举个例子:当时米兰已经取代罗马成为意大利最繁荣和人口最多的城市,贝利撒留攻下米兰后,只能派出300个士兵守城。这当然守不住,贝利撒留的大部队前脚刚走,米兰就又被攻破,城市被夷为平地,成年男子全部被杀,妇女儿童被东哥特人作为报酬送给了盟友勃艮第人。
前面说了,东哥特人之所以难以被征服,一是他们是“海星组织”,杀了一个国王之后又会再冒出个新的来;二是由希腊人组成的东罗马帝国得不到意大利的民心。而东罗马帝国派来了收税官,也极大地加深了意大利人的反感。在东哥特人的统治下,意大利人已经两代人没交税了。东哥特人就说,你看俺们就不收税,现在那些杀千刀的希腊人来收我们的税,去建我们这辈子都没机会看一眼的豪华建筑,凭啥让我们出钱?
这个宣传相当地有效果。当时东哥特人的新国王托提拉给罗马元老院写了封信,信上是这么说的:
“我的罗马人朋友们,你们可能会怀念狄奥多里克的统治,只有在回忆中对比,我们才能明白希腊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臣民的……不要以为我是个冒昧的年轻人或自大的蛮族,而要坚信我们是反抗压迫的正义使者。”所以与很多人的想当然正相反:在查士丁尼对意大利的所谓光复中,意大利的原住民罗马人,支持的是东哥特蛮族。克里斯·威克姆认为查士丁尼在意大利的投入太少了,我认为他说的不对。你用军事手段能做到的只是征服,但如果得不到民众支持的统治,你的统治注定会因为成本过高而无法长久维持。你别说查士丁尼不敢给贝利撒留太多的兵,就是给再多的兵,也解决不了征服后怎么统治的难题。
但是意大利久攻不下,也不是个事,到了公元552年,查士丁尼派老宦官纳尔西斯出征,对宦官查士丁尼就比较放心,给了他3.5万人马,还给了他一大笔钱让他把前线将士的欠饷发了。纳尔西斯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把东哥特人赶出意大利,但是就是因为民心问题,东罗马帝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赶走了东哥特人之后,对意大利的统治,只维持了短短几年时间而已。
收复了意大利,又占领了西班牙大概1/8沿海的地盘之后,查士丁尼的政治目标就达到了,他又可以吹嘘地中海是罗马帝国的内湖了。
但是他死后三年,意大利就被伦巴第人抢走了。而伦巴第人的内迁又造成了巴尔干地区的真空,让阿瓦尔人、斯拉夫人等新蛮族得以趁虚而入。整体盘算下来真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算战绩250。
征服了意大利之后,地盘是变大了,但是东罗马帝国军队人数却从以前的64万下降到了15万。帝国不仅东部防线空了,而且也没有能力遏制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在巴尔干的崛起,查士丁尼之后的东罗马帝国,长久地陷入到两线作战的窘境中,局面相当地困难。
这一期我们介绍了查士丁尼的种种操作。纵观欧洲史,其实也不光欧洲史,历史上只要出一个雄韬伟略的皇帝,在他身后,他的帝国几乎都避免不了盛极而衰的命运。这是因为这样的皇帝经常会激化社会矛盾,透支帝国的实力,然后给后继者留下个烂摊子。查士丁尼的这些操作,初衷是想通过对外输出矛盾,来解决东罗马帝国的宗教难题,那么宗教难题解决了没有?
标签:荣光,罗马帝国,帝国,东哥特,利撒,查士丁,意大利,汪达尔 From: https://www.cnblogs.com/flyingsir/p/1838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