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
网络层:关心--->转发 ipv4协议 Ipv6协议
寻址转发 标识位置
MAC--->局部定位
网络全局定位
对于上层数据如果过大,网络层可以分组,实现分组转发
环路:发送了一个数据我又收到了这个数据
前4个:IP的标识参数
中4个:IP的分片参数
后4个:IP的辅助参数
0-31=32bit 4B=32bit 基本长度(固定部分)=4B*5=20B 可变部分:0-40B IP报头最大值=20+40=60B
IPV4报头:最小的是20B,最大的是60B 20+40=60B
- 版本:代表该报文时V4封装还是V6封装 0100:V4封装 0110: V6封装 4b
- 首部长度:具体IP报头多长 0101=5(首部长度代表)单位是4B 5*4=20B 4b1010=10 ---> 10*4=40B 1111=15 --->15*4=60B
IP报头的长度=数据换算的十进制*4B(固定单位) - DSF区分服务(TOS)--->服务类型:IE--->QOS TOS字段进行不同优先级的设置和QOS联动 8b
- 总长度:代表的上层数据长度+我的IP报头本身 总长度减去IP报头长度=上层的数据长度 16b
- ID<标识>:分片的标识,如果上层数据进行了分片,此时每一个分片中都会携带该ID号,相同的分组ID号都是一样的。16bDF=0才有意义,允许分片的时候ID才会有意义
- flags<标志位>:3b
-
第一位:resv=0 ,永远为0
第2位:DontF--->不分片位:某个数据不允许分片则置为1,允许分片,则为0 3b
第3位:MoreF--->更多分片--->代表接下来是否还有分片的报文 为1=还有 为0=没有 - 片偏移:分片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相对位置,重组 片偏移单位固定是8B 最大:1500 分组 13b
- 生存时间:TTL 代表数据能够在网络中传递多远 最大值为255一旦为0则数据就会丢弃 8b 天然防环
- 协议:protocol:协议 代表的也是上层的协议 传输层--->TCP(6)UDP(17)8b
- 首部校验和:IP报头他的完整性--->二进制补码求和 E2--->计算--->FCS TTL--->不参与计算 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