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签名机制
- 目的:防止API数据篡改。
- 方法:使用MD5等算法生成签名,包含请求参数、时间戳和密钥。
- 安全性:加入时间戳以避免请求被重复使用,设置请求过期时间。
2. 数据加密
- 重要性:保护敏感信息,如密码、银行卡号等。
- 实现:使用AES算法在前端加密,后端解密并校验。
3. IP白名单
- 目的:限制接口请求来源,增强安全性。
- 实现:仅允许白名单内的IP地址请求API。
4. 限流措施
- 目的:防止API因高并发请求而不可用。
- 方法:对IP、接口或用户请求次数进行限制。
5. 参数校验
- 重要性:拦截无效请求,避免资源浪费。
- 实现:校验必填字段、类型、长度和枚举值。
6. 统一返回格式
- 问题:不同异常返回不同格式,不利于维护。
- 解决:API网关统一异常结构返回。
7. 异常统一封装
- 目的: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 实现:异常信息统一处理,返回通用错误信息。
8. 请求日志记录
- 重要性:快速分析和定位问题。
- 内容:记录请求URL、参数、头、方式、响应数据和时间。
9. 幂等性设计
- 目的:支持重复请求不产生错误数据。
- 实现:通过数据库唯一索引或Redis保存请求参数保证幂等性。
10. 限制记录条数
- 目的:避免接口超时或不稳定。
- 建议:一次请求参数不超过500条记录。
11. 压力测试
- 目的:了解接口的QPS,预估服务器节点需求。
- 工具:使用jmeter或Apache Bench进行测试。
12. 异步处理
- 目的:提升性能,特别是对于复杂或批量操作。
- 实现:发送MQ消息,异步处理业务逻辑。
13. 数据脱敏
- 目的:保护用户隐私,防止数据泄露。
- 实现: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14. 完整的接口文档
- 重要性:减少对接时的沟通成本。
- 内容:包括接口地址、请求方式、参数、返回值、错误信息等。
15. 请求方式选择
- 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GET或POST等请求方式。
16. 请求头使用
- 目的:简化接口设计,如权限验证、traceId等。
17. 批量操作设计
- 目的:提高接口通用性,满足更多业务场景。
18. 职责单一原则
- 原则:接口设计应职责单一,易于维护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