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之八:“没有证据表明模式帮助过任何人”
这种观点曾经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在 Software-Practice and Experience
[Kotula96]这样的杂志上、在OOPSLA[HJE95, Schmid95]和ICSE[BCC+96]这样的会议上,人们不断的报告自己从模式得到的利益。Doug Schmidt 已经清楚的说明了在传授计算机科学时使用模式的收益[PD96]。尽管绝大多数的证据都只是定性的,但是据我所知,至少有一个组织得到了一些定量的结论[Prechelt97,PUS97]。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需要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模式的好处和缺点。尽管最初的反馈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来做全面的估计。但是,如果仅仅因为模式的好处还没有完全证实就拒绝使用模式,那你就真的是个大傻瓜了。
关于“模式能干什么”的谬论还真不少。下面,最后两种误解不是关于模式本身,而是关于支持使用
模式的人们的。
误解之九:“模式社群是精英的小圈子”
我很想知道这种观念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如果说模式社群的人们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之间巨大的差异。从PLoP 大会的与会者名单就能看出——人们来自世界各地,有大公司的也有小公司的,有分析员、设计者和实现者,有学生也有教授,有大名鼎鼎的作者也有初出茅庐的菜鸟。更让我惊讶的是,竟然有不少与会者都不是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这个社群仍然在不停变化,每年的与会者名单都与前一年不同。
如果将模式社群的背景公开出来,别人也许会觉得奇怪:很少有学院派人士。实际上,绝大多数PLoP的与会者都是实践者。软件模式早期的推崇者——包括Kent Beck、Peter Coad 和Ward Cunningham——都没有学院背景。GoF 中只有一个人(Ralph)是学院派,而且他也是我所认识的最实际的学院派。很明显,模式社群从根本上反对任何可能的宗派主义和精英论。
误解之十:“模式社群是自私的,甚至是阴谋家”
我不止一次的听人指责说:模式最大的用处就是为写模式书籍的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他们甚至还暗示模式的发展有着某种邪恶的目的。
胡说八道!
作为 GoF 的一员,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对于《设计模式》引起的反响,我们和其他任何人一样吃惊。对于它在OOPSLA 94 上的初次亮相引起的暴风骤雨,我们也同样没有准备——甚至出版商都没有预料到会有这么大的销量。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尽量写出一本高质量的书,至于销售上的问题,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想。现在“模式”已经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汇,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人将这个词用来谋取私利。但是,如果你认真读过顶尖的模式作者的作品,你就会感觉到他们共同的目标:将难以获取的经验、最佳的实践、甚至是竞争中的优势——多年实践经验的累积——分享给读者,而且讲解得一清二楚。正是这种帮助读者的热情激励着每一个真诚而踏实的模式作者。如果没有这种热情,作者就会弄巧成拙——这种不负责任的作者往往正是人们对模式所有误解的根源!
标签:04,十大,误解,学院派,模式,作者,与会者,社群 From: https://blog.csdn.net/rolt/article/details/14091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