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动扫描 和 被动扫描
1.1 主动扫描(Active Scanning)
主动扫描是WIFI
设备(STA,即 Station,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在信道上主动广播一个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并等待接入点(AP)的响应。这种扫描方式更加主动,能够更快地发现周围的WIFI
网络,但也可能对电池寿命和性能功耗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步骤
- 发送 Probe Request 帧
- STA 在指定的信道上发送 Probe Request 帧,该帧中可以包含特定的 SSID(服务集标识符),也可以不包含(即使用广播 SSID)
- 如果包含特定的 SSID,则成为 “Directed Probe”(直接探测),用于查找具有该 SSID 的AP。
- 如果 SSID 字段为 NULL,则称为 “Broadcast Probe”(广播探测),用于获取周围所有可探测到的无线网络信号。
- 等待 Probe Response 帧
- AP 在收到与自己 SSID 匹配的 Probe Request 帧后,会发送 Probe Response 帧作为回应
- STA 通过接收这些 Probe Response 帧来获取周围 WIFI 网络的信息,如 SSID,BSSID(基本服务集标识符,即AP的MAC地址)、信号强度等
优点与缺点
优点:能够快速发现周围的 WIFI 网络,特别是网络隐藏 SSID 的情况下。
缺点:由于需要主动发送探测请求,因此可能会对电池寿命和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1.2 被动扫描(Passive Scanning)
被动扫描是 WIFI 设备(STA)不发送任何探测请求,而是被动地接受来自 AP 定期发送的信标帧(Beacon Frame)。这种扫描方式更省电,因为不需要发送任何信号,但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新出现的 WIFI 网络或隐藏 SSID 的网络。
主要步骤
- 监听 Beacon 帧:
- STA 在不同的信道之间切换,并监听空中传输的 Beacon 帧
- Beacon 帧是 AP 定期发送的广播帧,其中包含了 SSID、支持的速率、安全设置等网络的基本信息
- 手机网络信息
- STA 通过接受 Beacon 帧来收集周围 WIFI 网络的信息,并将其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
- 用户可以通过查看这些信息来选择要连接的 WIFI 网络
优点与缺点
优点:不需要发送任何信号,因此更加省电,且对性能的影响较小。
缺点: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新出现的WIFI网络或隐藏 SSID 的网络
1.3 结论
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在实际应用中,Android设备通常会根据用户的设置和网络环境自动选择适合的扫描方式,以平衡扫描速度和电池寿命。例如,在需要快速发现新网络时,可以选择主动扫描;而在设备处于低功耗模式或用户不关心新网络出现时,则可以选择被动扫描。
标签:Probe,SSID,WIFI,Wifi,扫描,网络,Android,STA From: https://www.cnblogs.com/caoshikui/p/18335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