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
1、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2、指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的三个阶段:互联网草案,建议标准,互联网标准
3、互联网的组成:边缘部分(资源子网)和核心部分(通信子网)
4、端到端的通信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和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
5、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线路建立、数据传输、线路释放三阶段
存储转发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数据报方式(无连接)、虚电路方式(虚电
路建立、数据传输、虚电路释放)},掌握电路交换,分组交换,虚电路三种交
换方式的区别。
6、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
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
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7、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照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WAN、MAN、LAN 和 PAN)。
8、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熟练掌握网络时延的计算(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
例 P39 1-17
9、网络体系结构
1)网络协议:数据通信过程中,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称为网络协议。协议有三要素组成:
语法(如何讲:定义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形式或格式)
语义(讲什么:对发出的请求、执行的动作及对方的应答做出解释)
时序/规则(讲话次序:规定了事件发生的条件和执行顺序)
3)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4)OSI/RM:应用层(处理网络应用)、表示层(数据表示)、会话层(主机间通信)、
运输层(端到端的连接)、网络层(寻址和最短路径、数据转发)、数据链路层(介质
访问)、物理层(二进制传输管理)。
5)TCP/IP: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6)理想的五层模型:应用层(APDU)、运输层(TCP 报文段、UDP 用户数据报)、
网络层(IP 数据报)、数据链路层(帧 Frame)、物理层(比特流 Bit )
第二章物理层
1、物理层任务:在物理媒体(介质)上正确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2、数据传输类型:模拟、数字
3、数据传输方式:串行通信、并行通信
4、信道通信方式:单工、全双工、半双工
5、传输介质(媒体)分类:有线介质(导向型传输介质)和无线介质(非导向型传输介质)
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无线介质:无线电波、地面微波、卫星微波、红外传输、自由空间光传输
掌握双绞线和光纤分类
6、编码与解码的定义
数字数据编码:曼彻斯特码、差分曼彻斯特码。
熟练掌握曼彻斯特码、差分曼彻斯特码的画法(要会画波形图)
7、信道复用技术:理解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掌握 CDMA 通信的原理,以及码片接收的计算。P70 2-16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的任务:在有差错的物理链路上,实现网络上两个相邻结点之间
的无差错数据传输。
2、数据链路层解决三个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A、帧的透明传输:保证传输的数据比特流是任意的,即不会出现控制字符
01111110,熟悉字节填充法,PPP 协议中的字节填充法和零比特填充法
B、差错检测编码: CRC 循环冗余校验码。熟练掌握 CRC 码的计算(信息
码、生成多项式、冗余码)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定义:是通过网中节点(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
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
类型:总线型、星型、环型、
4、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静态划分信道,动态媒体接入控制(随机接入,受控接
入)
5、深刻理解 CSMA/CD 工作原理
发送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在发送时,边发边继
续监听。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称为退避)以
后,再重新尝试。
发前先侦听,空闲即发送,边发边检测,冲突时退避。
熟悉传统以太网的传输速度,争用期时间(51.2us),最小帧长度(64B),截
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帧间最小间隔时间(9.6us)。
6、理解 DIX Ethernet 以太网和 IEEE802.3 局域网的含义。熟悉 DIXEthernet V2
帧的结构。
7、扩展以太网
A、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 交换机动态维护和管理交换机端口号与 MAC 地址的映射表。
- 交换机控制中心(交换机 OS)根据映射表的对应关系,实现通信双方帧
转发机制。 - 帧转发机制能同时完成多对结点间的相互连接与通信。
例:
B、虚拟局域网(VLAN) - VLAN 定义:VLAN 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
组,而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每一个 VLAN 的帧都有一个明
确的标识符,指明发送这个帧的计算机是属于哪一个 VLAN。 - 划分 VLAN 的方法:
基于交换机端口;基于计算机网卡的 MAC 地址;基于协议类型;基于 IP
子网地址;基于高层应用或服务
隔离冲突;每个端口就是一个冲突域;所有端口一个广播域;若设置的 VLAN
则多少个 VLAN 就是多少个广播域。
第四章网络层
1、网络层主要任务: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2、网络层地址:互联网标识主机的逻辑地址。IPV4,32 位;IPV6:128 位。
- IP 地址类型:
A 类,网络地址:1.0.0.0 ~126.0.0.0,默认子网掩码:255.0.0.0,每网段
主机个数:2
24
-2
B 类,网络地址:128.0.0.0 ~191.255.0.0,默认子网掩码:255.255.0.0,
每网段主机个数:2
16
-2
C 类,网络地址:192.0.0.0 ~223.255.255.0,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
每网段主机个数:2
8
-2。
D 类,组播地址:224.0.0.0 ~239.255.255.255,用于组播
组播地址(D 类:IP 地址的最高四位为“1110”)
224.0.0.0~239.255.255.255
组播地址只能存在于目标 IP 地址中,即只能用于目的地址
E 类,保留地址:240.0.0.0 ~247.255.255.255,用于实验及将来开发 - 特殊 IP 地址:
专用 IP 地址:访问公网时需要 NAT。
A 类:10.0.0.0~10.255.255.255 ,1 个网络,
B 类:172.16.0.0~172.31.255.255,16 个网络,
C 类:192.168.0.0~192.168.255.255,256 个网络
环回地址:127.0.0.0-127.255.255.255
网络地址:Net-ID 确定、 Host-ID 为全 0。
直接广播地址:Net-ID 确定、 Host-ID 为全 1。
受限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某个网络上的特定主机”地址:Net-ID 全 0, Host-ID 确定。 - 熟悉子网掩码的作用和 CIDR。
- 掌握 IPV6 地址的表示方法(零压缩法)P208 4-57 4-58
- 深刻理解 MAC 地址和 IP 地址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掌握 ARP 协议的
工作过程。
3、熟练掌握子网划分、子网规划
(1)、确定需要多少子网号来惟一标识网络上的每一个子网。
(2)、确定需要多少主机号来标识每个子网上的每台主机。
(3)、定义一个符合网络要求的子网掩码。
(4)、确定标识每一个子网的网络地址。
(5)、确定每一个子网上所使用的主机地址的范围。
(6)、确定每一个子网的广播地址。
例:P205 4-33, P207 4-47 P209 4-65
4、网络层设备:路由器
分组交付:指在互联网络中路由器转发 IP 分组的物理传输过程与数据报转
发交付机制。分为直接交付、间接交付。
路由器处理 IP 分组的主要过程(或工作原理):
- 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 D, 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
N。 - 若网络 N 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 D;
否则是间接交付,执行 (3)。 -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 D 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
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 (4)。 - 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 N 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
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 (5)。 - 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
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 (6)。 - 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例:P203 4-18
了解相关路由含义:特定主机路由,最长前缀匹配路由,缺省路由,动态路
由,路由聚合。
5、路由选择协议和路由转发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路由协议):按照路由选择算法动态维护路由表。路由选择
算法主要参数的含义。
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RIP):
RIP:两点之间只能存在唯一一条最短路由。
15:RIP 协议规定两点间最大跳数为 15;
16:当 RIP 产生路由信息距离为 16 时,表示该路由信息不可达;
30:RIP 协议每隔 30 秒发送一次更新报文或者触发更新;
180:路由器如果 180 没有收到来自邻居的更新报文,则将对方标识为不可
达;
缺点:“坏消息”传得慢
①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②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
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③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信息。
熟练掌握 RIP 路由信息更新方法。
例题 1:
例题 2 P205 4-37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OSPF:
OSPF 不用 UDP 而是直接用 IP 数据报传送。
区域:OSPF 将一个自治系统再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范围。每个区域内
路由器不能超过 200 个。
32Bit 区域标识;
主干区域(backbone area) (主干路由器、区域边界路由器),标识符规定
为 0.0.0.0。负责区域之间分发路由信息
OSPF 每隔 30 分钟刷新一次数据库中的链路状态或网络链路状态发生
变化后立即更新。
①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②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
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交换;③只有当链路状态发送变化时,路由器才向所有
路由器用洪泛法发送此信息。
熟悉 OSPF 五种不同的分组,在 OSPF 在工作过程中的作用。
外部网关协议:BGP-4 等
6、熟悉 TCP/IP 网络层协议:IP、ICMP 分类、IGMP 工作原理、ARP 工作原理
7、熟悉 IP 数据报结构及首部中各字段的含义,会填写数据报分片后,相关字段内容。
P137 例 4-1
8、熟悉 VPN,NAT,MLPS 含义及工作过程
第五章运输层
1、运输层任务:为两个应用进程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运输层功能:端到端的连接管理(建立连接、数据传输、释放连接)、差错控制、
流量控制、多路复用与分用。
2、TCP/IP 传输层: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UDP(提供面向无连接的服务),熟练掌握 TCP
与 UDP 的异同点。熟悉什么是面向报文,什么是面向字节流;熟练掌握 TCP 和
UDP 协议报文格式。P253 5-14 P254 5-49
3、端口
端口:16 位的端口号进行标识,用来标识区分本机中应用层的各进程。
端口分类:熟知端口(01023)、登记端口(102449151)、短暂端口(49152~65535),
TCP 常用熟知端口号(FTP,TELNET,SMTP,DNS,TFTP,HTTP)。
4、熟练掌握 TCP 协议中流量控制及拥塞控制:滑动窗口(发送窗口、接收窗口含义及用途)
P254 5-21
5、熟练掌握拥塞控制的四种算法使用过程。
例 P256 5-38
6、TCP 连接管理
通过三次握手建立 TCP 连接:C:连接请求、S:连接确认、C:确认的确认。
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时(SYN;SYN 与 ACK;ACK)的 SYN、ACK 比特等信
息含义
掌握四次握手释放过程中,每个报文段中控制字段含义。
例:P247 图 5-28 P249 图 5-29,P254 5-23
第六章应用层
1) 文件传输服务(TFTP、FTP,FTP 的工作原理,TCP 端口 21、20)
2) E-Mail 服务(SMTP、POP3、IMAP,C/S 模式下 EMAIL 的工作过程,SMTP端口 25、POP3 端口 110)熟悉 POP3 和 IMAP 区别。
3) 熟练掌握域名解析服务(DNS:DNS 工作过程,递归解析和迭代解析的区别),域名服务器的分类。
4) WEB 服务(掌握 HTTP 的工作过程)
附:题型及占比
- 单选题(20%)
- 常用的英文名词辨析(10%)
- 简答题(18%)
- 综合分析题(42%)
- 子网划分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