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上一篇 掉了两根头发后,我悟了!vue3的scoped原来是这样避免样式污染(上) 文章中我们讲了使用scoped后,vue是如何给CSS选择器添加对应的属性选择器[data-v-x]
。这篇文章我们来接着讲使用了scoped后,vue是如何给html增加自定义属性data-v-x
。注:本文中使用的vue版本为3.4.19
,@vitejs/plugin-vue
的版本为5.0.4
。
关注公众号:【前端欧阳】,给自己一个进阶vue的机会
看个demo
我们先来看个demo,代码如下:
<template>
<div class="block">hello world</div>
</template>
<style scoped>
.block {
color: red;
}
</style>
经过编译后,上面的demo代码就会变成下面这样:
<template>
<div data-v-c1c19b25 class="block">hello world</div>
</template>
<style>
.block[data-v-c1c19b25] {
color: red;
}
</style>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在div上多了一个data-v-c1c19b25
自定义属性,并且css的属性选择器上面也多了一个[data-v-c1c19b25]
。
接下来我将通过debug的方式带你了解,vue使用了scoped后是如何给html增加自定义属性data-v-x
。
transformMain
函数
在 通过debug搞清楚.vue文件怎么变成.js文件文章中我们讲过了transformMain
函数的作用是将vue文件转换成js文件。
首先我们需要启动一个debug终端。这里以vscode
举例,打开终端然后点击终端中的+
号旁边的下拉箭头,在下拉中点击Javascript Debug Terminal
就可以启动一个debug
终端。
接着我们需要给transformMain
函数打个断点,transformMain
函数的位置在node_modules/@vitejs/plugin-vue/dist/index.mjs
。
在debug终端执行yarn dev
,在浏览器中打开对应的页面,比如:http://localhost:5173/ 。此时断点将会停留在transformMain
函数中,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transformMain
函数代码如下:
async function transformMain(code, filename, options) {
const { descriptor } = createDescriptor(filename, code, options);
const { code: templateCode } = await genTemplateCode(
descriptor
// ...省略
);
const { code: scriptCode } = await genScriptCode(
descriptor
// ...省略
);
const stylesCode = await genStyleCode(
descriptor
// ...省略
);
const output = [scriptCode, templateCode, stylesCode];
const attachedProps = [];
attachedProps.push([`__scopeId`, JSON.stringify(`data-v-${descriptor.id}`)]);
output.push(
`import _export_sfc from '${EXPORT_HELPER_ID}'`,
`export default /*#__PURE__*/_export_sfc(_sfc_main, [${attachedProps
.map(([key, val]) => `['${key}',${val}]`)
.join(",")}])`
);
let resolvedCode = output.join("\n");
return {
code: resolvedCode,
};
}
在debug终端来看看transformMain
函数的入参code,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入参code为vue文件的code代码字符串。
在上一篇 掉了两根头发后,我悟了!vue3的scoped原来是这样避免样式污染(上) 文章中我们讲过了createDescriptor
函数会生成一个descriptor
对象。而descriptor
对象的id属性descriptor.id
,就是根据vue文件的路径调用node的createHash
加密函数生成的,也就是html标签上的自定义属性data-v-x
中的x
。
genTemplateCode
函数会生成编译后的render函数,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在生成的render函数中,div标签对应的是createElementBlock
方法,而在执行createElementBlock
方法时并没有将descriptor.id
传入进去。
将genTemplateCode
函数、genScriptCode
函数、genStyleCode
函数执行完了后,得到templateCode
、scriptCode
、stylesCode
,分别对应的是编译后的render函数、编译后的js代码、编译后的style样式。
然后将这三个变量const output = [scriptCode, templateCode, stylesCode];
收集到output
数组中。
接着会执行attachedProps.push
方法将一组键值对push到attachedProps
数组中,key为__scopeId
,值为data-v-${descriptor.id}
。看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猜到了,这里的data-v-${descriptor.id}
就是给html标签上添加的自定义属性data-v-x
。
接着就是遍历attachedProps
数组将里面存的键值对拼接到output
数组中,代码如下:
output.push(
`import _export_sfc from '${EXPORT_HELPER_ID}'`,
`export default /*#__PURE__*/_export_sfc(_sfc_main, [${attachedProps
.map(([key, val]) => `['${key}',${val}]`)
.join(",")}])`
);
最后就是执行output.join("\n")
,使用换行符将output
数组中的内容拼接起来就能得到vue文件编译后的js文件,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编译后的js文件export default
导出的是_export_sfc
函数的执行结果,该函数接收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为当前vue组件对象_sfc_main
,第二个参数是由很多组键值对组成的数组。
第一组键值对的key为render
,值是名为_sfc_render
的render函数。
第二组键值对的key为__scopeId
,值为data-v-c1c19b2
。
第三组键值对的key为__file
,值为当前vue文件的路径。
编译后的js文件
从前面我们知道编译后的js文件export default
导出的是_export_sfc
函数的执行结果,我们在浏览器中给_export_sfc
函数打个断点。刷新页面,代码会走到断点中,_export_sfc
函数代码如下:
function export_sfc(sfc, props) {
const target = sfc.__vccOpts || sfc;
for (const [key, val] of props) {
target[key] = val;
}
return target;
}
export_sfc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为当前vue组件对象sfc
,第二个参数为多组键值对组成的数组props
。
由于我们这里的vue组件对象上没有__vccOpts
属性,所以target
的值还是sfc
。
接着就是遍历传入的多组键值对,使用target[key] = val
给vue组件对象上面额外添加三个属性,分别是render
、__scopeId
和__file
。
在控制台中来看看经过export_sfc
函数处理后的vue组件对象是什么样的,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此时的vue组件对象中增加了很多属性,其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__scopeId
属性,他的值就是给html增加自定义属性data-v-x
。
给render函数打断点
前面我们讲过了在render函数中渲染div标签时是使用_createElementBlock("div", _hoisted_1, "hello world")
,并且传入的参数中也并没有data-v-x
。
所以我们需要搞清楚到底是在哪里使用到__scopeId
的呢?我们给render函数打一个断点,如下图:
刷新页面代码会走到render函数的断点中,将断点走进_createElementBlock
函数中,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_createElementBlock
函数代码如下:
function createElementBlock(
type,
props,
children,
patchFlag,
dynamicProps,
shapeFlag
) {
return setupBlock(
createBaseVNode(
type,
props,
children,
patchFlag,
dynamicProps,
shapeFlag,
true
)
);
}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createElementBlock
并不是干活的地方,而是在里层先调用createBaseVNode
函数,然后使用其结果再去调用setupBlock
函数。
将断点走进createBaseVNode
函数,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代码如下:
function createBaseVNode(type, props, children) {
const vnode = {
type,
props,
scopeId: currentScopeId,
children,
// ...省略
};
return vnode;
}
此时传入的type
值为div
,props
值为对象{class: 'block'}
,children
值为字符串hello world
。
createBaseVNode
函数的作用就是创建div标签对应的vnode
虚拟DOM,在虚拟DOM中有个scopeId
属性。后续将虚拟DOM转换成真实DOM时就会读取这个scopeId
属性给html标签增加自定义属性data-v-x
。
scopeId
属性的值是由一个全局变量currentScopeId
赋值的,接下来我们需要搞清楚全局变量currentScopeId
是如何被赋值的。
renderComponentRoot
函数
从Call Stack中可以看到render函数是由一个名为renderComponentRoot
的函数调用的,如下图:
将断点走进renderComponentRoot
函数,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代码如下:
function renderComponentRoot(instance) {
const { props, render, renderCache, data, setupState, ctx } = instance;
let result;
const prev = setCurrentRenderingInstance(instance);
result = normalizeVNode(
render.call(
thisProxy,
proxyToUse!,
renderCache,
props,
setupState,
data,
ctx
)
);
setCurrentRenderingInstance(prev);
return result;
}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renderComponentRoot
函数的入参是一个vue实例instance
,我们在控制台来看看instance
是什么样的,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vue实例instance
对象上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属性,比如props
、refs
等。
instance
对象上的type属性对象有没有觉得看着很熟悉?
这个type属性对象就是由vue文件编译成js文件后export default
导出的vue组件对象。前面我们讲过了里面的__scopeId
属性就是根据vue文件的路径调用node的createHash
加密函数生成的。
在生成vue实例的时候会将“vue文件编译成js文件后export default
导出的vue组件对象”塞到vue实例对象instance
的type属性中,生成vue实例是在createComponentInstance
函数中完成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打断点调试一下。
我们接着来看renderComponentRoot
函数,首先会从instance
实例中解构出render
函数。
然后就是执行setCurrentRenderingInstance
将全局维护的vue实例对象变量设置为当前的vue实例对象。
接着就是执行render
函数,拿到生成的虚拟DOM赋值给result变量。
最后就是再次执行setCurrentRenderingInstance
函数将全局维护的vue实例对象变量重置为上一次的vue实例对象。
setCurrentRenderingInstance
函数
接着将断点走进setCurrentRenderingInstance
函数,代码如下:
let currentScopeId = null;
let currentRenderingInstance = null;
function setCurrentRenderingInstance(instance) {
const prev = currentRenderingInstance;
currentRenderingInstance = instance;
currentScopeId = (instance && instance.type.__scopeId) || null;
return prev;
}
在setCurrentRenderingInstance
函数中会将当前的vue实例赋值给全局变量currentRenderingInstance
,并且会将instance.type.__scopeId
赋值给全局变量currentScopeId
。
在整个render函数执行期间全局变量currentScopeId
的值都是instance.type.__scopeId
。而instance.type.__scopeId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他的值是根据vue文件的路径调用node的createHash
加密函数生成的,也是给html标签增加自定义属性data-v-x
。
componentUpdateFn
函数
前面讲过了在renderComponentRoot
函数中会执行render函数,render函数会返回对应的虚拟DOM,然后将虚拟DOM赋值给变量result
,最后renderComponentRoot
函数会将变量result
进行return返回。
将断点走出renderComponentRoot
函数,此时断点走到了执行renderComponentRoot
函数的地方,也就是componentUpdateFn
函数。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componentUpdateFn
函数代码如下:
const componentUpdateFn = () => {
const subTree = (instance.subTree = renderComponentRoot(instance));
patch(null, subTree, container, anchor, instance, parentSuspense, namespace);
};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会将renderComponentRoot
函数的返回结果(也就是组件的render函数生成的虚拟DOM)赋值给subTree
变量,然后去执行大名鼎鼎的patch
函数。
这个patch
函数相比你多多少少听过,他接收的前两个参数分别是:旧的虚拟DOM、新的虚拟DOM。由于我们这里是初次加载没有旧的虚拟DOM,所以调用patch
函数传入的第一个参数是null。第二个参数是render函数生成的新的虚拟DOM。
patch
函数
将断点走进patch
函数,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patch
函数代码如下:
const patch = (
n1,
n2,
container,
anchor = null,
parentComponent = null,
parentSuspense = null,
namespace = undefined,
slotScopeIds = null,
optimized = !!n2.dynamicChildren
) => {
processElement(
n1,
n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namespace,
slotScopeIds,
optimized
);
};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在patch
函数中主要是执行了processElement
函数,参数也是透传给了processElement
函数。
接着将断点走进processElement
函数,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processElement
函数代码如下:
const processElement = (
n1,
n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namespace,
slotScopeIds,
optimized
) => {
if (n1 == null) {
mountElement(
n2,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namespace,
slotScopeIds,
optimized
);
}
};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如果n1 == null
也就是当前没有旧的虚拟DOM,就会去执行mountElement
函数将新的虚拟DOM挂载到真实DOM上。很明显我们这里n1
的值确实是null
,所以代码会走到mountElement
函数中。
mountElement
函数
接着将断点走进mountElement
函数,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mountElement
函数代码如下:
const mountElement = (
vnode,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namespace,
slotScopeIds,
optimized
) => {
let el;
el = vnode.el = hostCreateElement(vnode.type);
hostSetElementText(el, vnode.children);
setScopeId(el, vnode, vnode.scopeId, slotScopeIds, parentComponent);
};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在mountElement
函数中首先会执行hostCreateElement
函数生成真实DOM,并且将真实DOM赋值给变量el
和vnode.el
,所以虚拟DOM的el
属性是指向对应的真实DOM。这里的vnode.type
的值为div
,所以这里就是生成一个div标签。
然后执行hostSetElementText
函数给当前真实DOM的文本节点赋值,当前vnode.children
的值为文本hello world
。所以这里就是给div标签设置文本节点hello world
。
最后就是调用setScopeId
函数传入el
和vnode.scopeId
,给div标签增加自定义属性data-v-x
。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上面这三个函数。
先将断点走进hostCreateElement
函数,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代码如下:
function hostCreateElement(tag) {
const el = document.createElement(tag, undefined);
return el;
}
由于传入的tag
变量的值是div
,所以此时hostCreateElement
函数就是调用了document.createElement
方法生成一个div
标签,并且将其return返回。
经过hostCreateElement
函数的处理后,已经生成了一个div
标签,并且将其赋值给变量el
。接着将断点走进hostSetElementText
函数,代码如下:
function hostSetElementText(el, text) {
el.textContent = text;
}
hostSetElementText
函数接收的第一个参数为el
,也就是生成的div
标签。第二个参数为text
,也就是要向div标签填充的文本节点,在我们这里是字符串hello world
。
这里的textContent
属性你可能用的比较少,他的作用和innerText
差不多。给textContent
属性赋值就是设置元素的文字内容,在这里就是将div标签的文本设置为hello world
。
经过hostSetElementText
函数的处理后生成的div标签已经有了文本节点hello world
。接着将断点走进setScopeId
函数,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代码如下:
const setScopeId = (el, vnode, scopeId) => {
if (scopeId) {
hostSetScopeId(el, scopeId);
}
};
function hostSetScopeId(el, id) {
el.setAttribute(id, "");
}
在setScopeId
函数中如果传入了scopeId
,就会执行hostSetScopeId
函数。而这个scopeId
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data-v-x
。
在hostSetScopeId
函数中会调用DOM的setAttribute
方法,给div标签增加data-v-x
属性,由于调用setAttribute
方法的时候传入的第二个参数为空字符串,所以div上面的data-v-x
属性是没有属性值的。所以最终生成的div标签就是这样的:<div data-v-c1c19b25 class="block">hello world</div>
总结
这篇文章讲了当使用了scoped后,vue是如何给html增加自定义属性data-v-x
。
首先在编译时会根据当前vue文件的路径进行加密算法生成一个id,这个id就是自定义属性data-v-x
中的x
。
然后给编译后的vue组件对象增加一个属性__scopeId
,属性值就是data-v-x
。
在运行时的renderComponentRoot
函数中,这个函数接收的参数是vue实例instance
对象,instance.type
的值就是编译后的vue组件对象。
在renderComponentRoot
函数中会执行setCurrentRenderingInstance
函数,将全局变量currentScopeId
的值赋值为instance.type.__scopeId
,也就是data-v-x
。
在renderComponentRoot
函数中接着会执行render函数,在生成虚拟DOM的过程中会去读取全局变量currentScopeId
,并且将其赋值给虚拟DOM的scopeId
属性。
接着就是拿到render函数生成的虚拟DOM去执行patch
函数生成真实DOM,在我们这个场景中最终生成真实DOM的是mountElement
函数。
在mountElement
函数中首先会调用document.createElement
函数去生成一个div标签,然后使用textContent
属性将div标签的文本节点设置为hello world
。
最后就是调用setAttribute
方法给div标签设置自定义属性data-v-x
。
关注公众号:【前端欧阳】,给自己一个进阶vue的机会
标签:vue,函数,DOM,我悟,scopeId,scoped,vue3,data,属性 From: https://www.cnblogs.com/heavenYJJ/p/1828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