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对策研究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对策研究

时间:2024-06-15 20:59:56浏览次数:24  
标签:张家口 草原 社区 旅游 富民 坝上

学士学位论文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对策研究

论文题目:  在线评论质量对酒店消费决策的影响    

学生姓名

候文博

学号

201740542

专业

酒店管理

指导教师

张利娟

职称

讲师

论文(设计)

起止时间

2023年11月01日—2024年6月15日

选题来源

教师科研课题(     );生产、工程或社会实践课题(      )

学生自拟课题(     );师生共同拟定课题(   √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学科竞赛 (    )

一、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是探究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项目的有效策略,通过政府、社区及学术三方协作,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提升居民生计与文化传承,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增长。具体包括分析旅游影响,提出改进措施,强调和谐共生理念指导下的政策引导、居民增收与资源保护,并构建可复制的旅游富民模式。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聚焦于张家口坝上草原的旅游富民项目,旨在通过政府、社区参与及学术界的合作,细致分析旅游开发对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多维影响。核心内容围绕在和谐共生理念指导下,如何平衡政府政策引导、居民生计改善和自然资源保护,以促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整合了一手数据与理论框架,为解决旅游同质化、生态压力、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与建议。此外,研究强调了建立公平透明的利益分配机制、旅游产品创新、智慧旅游应用及社区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旨在为张家口乃至相似区域提供旅游富民的实践范式与理论参考,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旅游富民相关理论与实践;实地调研法,收集坝上草原旅游现状一手资料;以及归纳分析法,总结国内外成功案例,提炼策略建议。通过这些方法,确保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旅游富民模式提供实证基础与策略导向。

四、进度安排

2023年11月01日—2023年12月18日:确定选题 ,准备开题报告材料;

2023年12月19日—2024年03月31日:完成论文初稿;

2024年04月01日—2024年05月01日:完成论文二稿;

2024年05月02日—2024年05月15日:完成论文定稿;

2024年06月01日—2024年06月11日:完成答辩。

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有一定的学术性;研究方法得当;进度安排合理。

同意该生毕业论文选题。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工作

领导小组意见

经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评议,同意该生毕业论文选题。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对策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2024年 6月6日                    2024年6月6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北方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北方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2024年 6月6日                  2024年6月6日

摘    要

本研究围绕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项目,通过政府协作、社区参与及学术指导,深入分析旅游开发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特别强调和谐共生理念下,政府政策引导、居民生计改善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均衡发展。研究综合一手资料与理论框架,提出策略建议,旨在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增长,强化社区福祉与文化传承。成果彰显多方合作价值,为同类地区旅游富民模式提供参考范例。

关键词旅游富民;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Bashang grassland tourism project of Zhangjiakou, through government cooperati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academic guidanc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policy guidance, residents' livelihood improve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The study synthesizes primary data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propose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aimed at promoting sustainable growth of regional tourism, strengthening community well-being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example for the pattern of enriching people in tourism in similar regions.

Key words: Tourism to enrich the people;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mmunity participation

目    录

1章 研究设计

1.1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核心概念界定

1.5研究方法

2章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发展概况

2.1旅游资源概况

2.2旅游业发展概况

3章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模式分析

3.1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开发模式

3.2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开发存在的问题

4章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对策

5.1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5.2 建立利益分配机制

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第1章 研究设计

1.1 研究背景

张家口坝上草原,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是一片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与独特人文景观的美丽之地。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坝上草原以其壮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凉爽宜人的气候条件,成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备受瞩目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然而,伴随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通过旅游活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这便是本研究的背景所在[1]。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对高质量、原生态旅游体验的追求,使得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张家口坝上草原作为距离首都北京较近的自然风景区,其旅游潜力巨大,旅游富民效应明显。然而,旅游开发往往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确保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是摆在当地政府、社区及旅游开发者面前的重大挑战。

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如何确保旅游收益能够公平、有效地惠及当地居民,特别是直接参与旅游经营的农牧民,是旅游富民政策的核心目标。这不仅关系到旅游开发的社会公平性,也直接影响到旅游地居民的支持度与参与度,进而影响到旅游地的长远发展[2]。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创新旅游产品,挖掘并展现坝上草原的独特魅力,提升旅游品质,成为提升旅游竞争力的关键。这要求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深度融合当地自然、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旅游成为新的趋势。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化的服务体验,也是旅游富民开发中不容忽视的方面。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与意义在于,通过深度挖掘坝上草原丰富的旅游资源潜力,揭示当前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既符合当地实情又能带动居民增收的旅游富民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关注经济层面的增长,更强调生态平衡和社会福祉的同步提升,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通过综合考虑资源评价、开发策略、环保措施、市场推广等多维度因素,研究旨在为地方政府和相关决策者提供一套可行的发展蓝图,推动坝上草原旅游业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在旅游富民领域的研究进展显示,许多国家和地区正积极探索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社区福祉。这些研究不仅关注经济层面的收益,更深入探讨了社会文化、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欧洲的一些山区和乡村地区,比如瑞士和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区,成为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研究的热点。这些地区通过发展徒步旅行、滑雪度假、农业体验等旅游项目,成功实现了旅游富民的目标。研究指出,这些地方通常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确保旅游活动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同时,通过社区合作社的形式,当地居民能够直接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如提供住宿、餐饮和当地特色体验活动,从而直接分享旅游收益,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经济自给自足能力[3]。

在非洲,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园和生态保护区,成为了生态旅游的典范。国外研究者们重点关注了如何通过生态旅游促进野生动物保护与社区发展相结合的模式[4]。例如,通过实施社区野生动物保护计划,使当地社区从旅游活动中直接受益,激励他们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减少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还促进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

北美地区,加拿大的班夫国家公园及其周边社区,展示了如何在保护国家公园自然遗产的同时,通过智慧旅游策略提升旅游体验,实现旅游富民。研究指出,通过引入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如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个性化导览服务,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优化游客流量管理,既保护了自然资源,又提升了游客满意度,同时确保了旅游收益能够惠及更广泛的社区成员。

拉丁美洲的秘鲁,马丘比丘及其周边的安第斯山脉社区,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尤其是结合考古遗址保护和当地印加文化体验,实现了旅游与社区发展的双赢。研究强调了文化身份认同和本土知识在旅游产品创新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保持文化完整性的同时,获得经济收益。

大洋洲的新西兰,以“纯净新西兰”品牌形象,成功推动了生态旅游和冒险旅游的发展。新西兰的研究侧重于如何通过立法和政策制定,保障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例如,通过设置游客税来筹集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鼓励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确保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并通过原住民毛利文化体验,增强文化传承和社区参与感。

国外在旅游富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强调了几个关键点:一是政府与社区的紧密合作,确保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反映社区的实际需求;二是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确保旅游活动的环境可持续性;三是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能力,实现经济收益的公平分配;四是利用科技创新,如数字化手段,提高旅游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这些经验为张家口坝上草原及其他类似地区的旅游富民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1.3.2 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在旅游富民领域的研究进展表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新型旅游形态在国内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在拥有丰富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地区,如张家口坝上草原等,旅游富民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呈现出多元化和深度化的特点。

国内学者和实践者认识到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强调在旅游活动中维护生态平衡,避免过度商业化带来的环境破坏[5]。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九寨沟等为例,这些地区通过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推广低碳旅游等,确保旅游活动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为当地居民创造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也保护了宝贵的自然遗产。

社区参与成为旅游富民研究中的核心议题。众多案例研究表明,通过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不仅能够增强当地居民的主体意识,提升其参与旅游经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确保旅游收益更加公平地分配给社区,减少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如丽江古城、凤凰古城等地,通过建立旅游合作社、发展家庭旅馆、手工艺品销售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居民收入增长,同时保护和传承了地方文化。

国内对于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鉴于旅游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多地开始探索结合本地特色和市场需求的新型旅游产品。例如,黄山的云谷寺禅修体验、乌镇的互联网大会与古文化融合的旅游产品等,都是通过创新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和吸引力,从而实现旅游富民的目标。

智慧旅游的兴起也为旅游富民模式增添了新的动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旅游服务效率和游客体验,成为近年来国内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比如,通过建立智慧景区系统,提供线上预订、智能导航、虚拟现实体验等服务,不仅优化了游客的旅行体验,也为当地旅游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竞争力。

在政策层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富民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旅游开发,支持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加强对旅游人才的培养,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当地居民从事旅游服务业的能力,确保旅游富民战略的可持续性。

国内研究还关注到旅游富民的综合效益评估,即在经济收益之外,如何衡量旅游发展对社会结构、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这要求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采取更加综合的视角,确保旅游富民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也包括社会福祉、文化自信和生态平衡的提升。

1.4 核心概念界定

旅游富民,这一概念强调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其发展动力和成果应当惠及地方民众,尤其是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产业链的当地居民。它超越了简单的经济收入增加,还涉及到通过旅游促进就业、提升技能、增强社区凝聚力以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多维度的社会福祉提升[6]。在张家口坝上草原的语境下,旅游富民意味着通过合理开发和管理旅游资源,让草原的自然美与文化特色转化为居民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和生活改善。

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全球共识的发展理念,其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强调在满足当前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坝上草原旅游开发中,这意味着平衡好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确保旅游活动不会导致资源枯竭、生态退化,而是通过绿色旅游实践,如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社区共管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社区参与,是旅游开发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当地居民在旅游规划、决策、管理和受益分配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在坝上草原,社区参与不仅有助于确保旅游活动符合当地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性,而且能够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经营,居民能够更直接地从旅游发展中获益,促进旅游收入的公平分配,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生态旅游,是指在自然区域进行的旅游活动,强调对自然环境的最小影响、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当地社区经济的积极贡献。在坝上草原的旅游开发中,生态旅游是核心原则之一,旨在通过低影响的旅游活动,如自然观察、生态教育、参与式农耕体验等,保护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同时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促进生态知识的普及和环保意识的提升[7]。

利益分配机制,是指在旅游开发中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由旅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它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核心目标是确保旅游收益能够有效回流至当地,特别是直接惠及那些受旅游影响最大的群体。在坝上草原,建立一个透明、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不仅能够激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还能减少因利益分配不均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8]。

这些概念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它们不仅指导着旅游开发的具体策略和路径,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可忽视生态保护、社会公平与文化传承,以此实现旅游与地方发展的双赢局面。

1.5研究方法

1.5.1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系统回顾国内外关于旅游富民模式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本课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包括查阅学术期刊、书籍、政策文件等,对旅游富民理论、成功案例、影响因素等进行梳理,确保研究的理论深度与前沿性[9]。

1.5.2 实地调研法

实地调研法是本研究的另一重要手段。通过现场观察和深度访谈,直接获取坝上草原旅游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旅游资源现状、旅游活动类型、社区参与情况、游客行为特征等。实地考察有助于直观感受和理解旅游活动对当地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为后续分析提供生动而具体的事实依据[10]。

1.5.3 归纳分析法

归纳分析法用来深入探讨国内外草原旅游富民的成功案例,通过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炼出适用于张家口坝上草原的具体策略和建议。分析不仅包括对成功案例的深入解剖,也涵盖对失败或存在问题案例的反思,旨在为坝上草原的旅游富民实践提供可操作性的策略指导。

第2章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发展概况

2.1旅游资源概况

张家口坝上草原,坐落于河北省北部,是一片自然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的瑰宝之地。这里不仅拥有辽阔壮美的草原景观,还有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与独特的人文风情,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概况。

坝上草原,作为京津冀区域内的生态旅游亮点,凭借其接近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优势,吸引了众多寻求高质量生态体验的游客。其自然景观以广袤无垠的绿茵、烂漫的野花、悠然的牧群与变幻莫测的云海为特色,展现了大自然的原始美态。夏日凉爽的气候条件,更是使之成为避暑的理想之地。此外,坝上草原还拥有珍稀的生物种类与多样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宝贵宝库,为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11]。

文化资源方面,坝上草原承载着深厚的蒙汉交融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老遗迹、民俗活动及民间艺术,如马术表演、蒙古族歌舞、手工艺品等,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尤其是草原上的蒙古包、牧民生活体验,让游客亲身体验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感受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

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结合,为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观念的深入人心,坝上草原逐渐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社区参与为核心、多元化发展为方向的旅游富民模式。通过政府引导、社区参与及学术支持,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稳步增长,也增强了社区福祉与文化传承,实现了旅游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12]。

2.2旅游业发展概况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是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逐步推进的。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坝上草原旅游业从最初的零星探索,发展成为具有显著区域影响力和富民效应的重要产业。随着国民休闲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特别是对于亲近自然、体验原生态文化的渴望,坝上草原凭借其靠近北京的地理优势,逐渐吸引了大量京津冀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

旅游业的兴起,首先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与规划引导。张家口市政府通过科学规划,明确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的原则,制定了系列政策措施,既保护了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又合理利用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政府不仅投入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还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措施,吸引投资,鼓励旅游企业入驻,推动旅游设施的完善和服务品质的提升。

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坝上草原旅游业发展的又一亮点。当地居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开展了一系列旅游经营活动,如“牧家乐”、民宿、手工艺品销售等,这些活动不仅保留和展示了草原文化的原貌,还为居民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增强了他们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同时,通过成立旅游合作社等形式,实现了旅游收益的公平分配,提升了社区整体的福祉水平。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融合。坝上草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观光旅游,而是向生态体验、文化体验、体育赛事、健康养生等多个领域拓展。草原音乐节、马术比赛、徒步穿越等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促进了体育、文化、健康等多行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提升了旅游地的品牌形象和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旅游业同质化竞争的挑战,坝上草原积极求变,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通过深入挖掘和展示其独有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开发了诸如生态教育、草原文化体验、智慧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对深度体验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同时,运用数字化技术,如智慧旅游平台,提高了服务的便捷性和精准度,增强了游客满意度。

第3章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模式分析

3.1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开发模式

相关分析-1

项目

平均值

标准差

对坝上草原的自然环境保护状况满意吗?

 对当地旅游服务(包括餐饮、住宿、交通)的总体满意度?

旅游开发对您的家庭收入有何影响?

对坝上草原的自然环境保护状况满意吗?

2.36

1.25

1

对当地旅游服务(包括餐饮、住宿、交通)的总体满意度

2.34

1.21

-0.00

1

旅游对当地社区的经济贡献如何?

2.42

1.24

0.06

-0.02

旅游开发对您的家庭收入有何影响?

1.91

0.89

0.11

0.01

1

坝上草原旅游者满意度与经济影响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

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对坝上草原旅游者的满意度和经济影响进行了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具体相关系数如下:

自然环境保护满意度与旅游服务满意度:相关系数为-0.00,p>0.05;

自然环境保护满意度与旅游对当地社区经济贡献认知:相关系数为0.06,p>0.05;

自然环境保护满意度与是否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相关系数为0.02,p>0.05;

自然环境保护满意度与旅游开发对家庭收入影响认知:相关系数为0.11,p<0.05。

根据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我们发现自然环境保护满意度与旅游服务满意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然而,自然环境保护满意度与对旅游对当地社区经济贡献的认知、是否参与旅游经营活动、以及旅游开发对家庭收入影响的认知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特别是自然环境保护满意度与旅游开发对家庭收入影响认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1,p<0.05,表明在坝上草原的旅游活动中,自然环境保护满意度可能会影响游客对旅游对家庭经济影响的认知。

综上所述,尽管自然环境保护满意度与旅游服务满意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但自然环境保护满意度与旅游对当地社区经济贡献认知、是否参与旅游经营活动、以及旅游开发对家庭收入影响认知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坝上草原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开发模式是一种以生态优先、社区参与、多元化发展为核心的战略布局,旨在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增长和社会福祉提升。这一模式在实践中体现为政府、企业和社区三方面的紧密合作,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并重。

政府层面,张家口市政府扮演了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的关键角色。通过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旅游开发活动在不损害草原生态的前提下进行。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给予旅游企业税收减免、提供贷款贴息、设立专项基金等,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旅游设施建设与运营。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标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社区层面,坝上草原的居民成为旅游开发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地方政府和社区合作,引导和支持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活动,比如开发牧家乐、民宿、手工艺品销售等项目,这些活动不仅保留了草原文化的原汁原味,也为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通过成立旅游合作社,居民能够共享旅游收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增强社区凝聚力。

在产业多元化方面,张家口坝上草原不仅仅依靠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拓展了生态体验、文化体验、体育赛事、健康养生等多种旅游业态。例如,举办草原音乐节、马术比赛、徒步穿越等活动,吸引了不同兴趣的游客群体。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智慧旅游平台,提高旅游服务的便捷性和个性化,拓宽市场覆盖面。

此外,生态保护与修复是这一模式不可或缺的一环。坝上草原注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通过实施草原生态修复项目,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功能,确保草原美景得以永续[13]。同时,旅游教育和环保宣传的加强,提高了游客的环保意识,促使旅游活动与自然保护相辅相成。

3.2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开发存在的问题

张家口坝上草原作为河北省一颗璀璨的生态旅游明珠,其旅游富民开发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阻碍了该地区旅游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生态压力与资源保护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旅游人数的逐年攀升,自然环境承受的压力增大,草原退化、水资源短缺、垃圾污染等问题开始显现,这对坝上草原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如何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确保生态平衡,防止过度商业化开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14]。

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和特色。多数旅游项目集中在骑马、观赏草原风光等传统活动上,缺少深度体验和文化内涵的挖掘,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这不仅制约了旅游吸引力的提升,也影响了游客的重游意愿和消费水平。

旅游富民效益分配不均,社区参与度和受益面有限。尽管旅游产业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健全,部分旅游收益未能有效惠及基层居民,尤其是直接参与旅游经营的牧民和小规模经营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旅游富民的实际效果。

旅游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完善。尽管近年来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在旅游旺季,接待能力、服务质量、交通拥堵、住宿紧张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游客和当地居民。特别是在旅游高峰期,服务人员短缺、设施维护不足等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旅游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坝上草原的知名度虽在逐步提升,但与国内外一些成熟旅游品牌相比,其市场推广力度、品牌形象塑造、线上营销策略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有效拓展市场,吸引国内外高端游客群体。

旅游管理与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不足。目前,坝上草原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缺乏长远的规划与科学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面对旅游市场的快速变化,如何精准定位,合理规划,提升管理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5]。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开发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创新旅游产品、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提升基础设施与服务质量、加强品牌营销和科学规划管理等多方面努力,以实现旅游与富民的和谐共生,推动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4章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对策

5.1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在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开发的过程中,“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模式强调政府在宏观规划、政策引导和监管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激发社会各界的活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政府主导体现在多个层面:一是制定长远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张家口市政府根据坝上草原的自然禀赋、文化特色和社会经济现状,科学规划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设定发展目标,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避免短视行为。政府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旅游富民提供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资金补助、用地保障等,鼓励和引导企业及个人参与旅游开发[16]。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承载力。政府投资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改善交通网络、水电供应、信息通讯、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为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观景台等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游客体验,扩大旅游接待能力。

三是强化监管与服务,保障旅游市场秩序。政府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如提供旅游咨询、投诉处理、紧急救援等服务,增强游客安全感和满意度。

社会参与则是政府主导下的重要补充和活力源泉。社会各界,包括企业、非政府组织、社区居民、游客等,都是旅游富民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企业,尤其是旅游企业,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它们依据市场需求,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非政府组织则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播、社区发展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项目实施、公众教育等形式,促进旅游与社会、文化的和谐共生。

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旅游富民的关键。政府通过培训、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帮助居民转变观念,提升技能,鼓励他们开设家庭旅馆、农家乐、手工艺品店等,直接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分享旅游收益,实现自我发展。同时,居民的参与还能丰富旅游体验,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游客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其参与度和满意度直接影响旅游富民的效果。通

过提升旅游品质,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不仅能增加旅游消费,还能通过口碑传播吸引更多游客,形成良性循环。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模式,是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开发的有效路径。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最终实现旅游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让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真正受益,实现富民目标。

5.2 建立利益分配机制

在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开发中,建立一个公正、合理、高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于保障各方权益、激发参与热情、实现旅游富民目标至关重要。这一机制旨在确保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在政府、企业、社区居民之间公平、透明地分配,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

政府作为旅游开发的规划者和监管者,应通过立法和政策制定,为利益分配机制提供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土地使用政策等手段,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旅游项目,同时确保这些政策红利能够间接惠及当地居民。政府还需建立和完善旅游收益统计和审计体系,确保旅游收入的透明度,为利益分配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企业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主要参与者,其盈利是旅游富民的基础。政府应鼓励企业采取社会责任投资策略,通过利润分享、合作经营、技能培训等方式,与当地社区建立紧密联系,让居民直接或间接从旅游经营中获得收益。例如,旅游企业可以与社区合作社合作,采购当地农产品作为食材,或销售手工艺品,这样既丰富了旅游产品,又为居民创造了收入来源。

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和收益分配是旅游富民的核心。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利益联结机制,比如成立旅游合作社,使居民能够通过提供住宿服务、参与表演、手工艺品制作、向导服务等,直接从旅游活动中获取收益。同时,通过设立旅游发展基金,部分旅游收入按比例划拨,用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改善、环境保护等,让全体居民享受到旅游发展的红利,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监督机制也是确保利益分配公平、合理的重要一环。独立机构可以定期对旅游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公开透明地发

布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监督利益分配过程,防止资源被少数人垄断,确保分配过程的公正性。

为了适应旅游市场变化,利益分配机制还应具备灵活性和动态调整能力。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分配比例和方式,确保机制能够持续有效地促进旅游富民。例如,随着数字化旅游的兴起,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在线支付等新技术手段,拓宽居民参与旅游经济的渠道,提高分配效率。

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实现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有力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还需要灵活高效的制度设计和监督机制,共同构建一个多方共赢、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体系。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开发的实践与探索,揭示了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工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验与教训。研究显示,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模式是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态平衡维护、旅游产品创新、利益分配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等诸多挑战。

结论表明,坝上草原旅游开发的成功,在于能够巧妙融合自然美景与文化特色,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同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生态优先的理念深入人心,不仅保护了草原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也为旅游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卖点。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特别是通过合作社等组织形式,让旅游发展成果直接惠及民生,增强了当地经济的内生动力。

然而,研究也指出了旅游富民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如生态压力增大、产品同质化、利益分配不均、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将限制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潜力,甚至可能对脆弱的草原生态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未来的旅游富民战略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包容性。一方面,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监测生态变化,确保旅游活动在环境容量之内进行;另一方面,深化旅游产品创新,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提升旅游品牌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同时,建立更为公平、透明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社区居民能够更加直接、均衡地从旅游发展中获益,通过教育与培训提升居民参与旅游产业的能力和层次,增强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此外,还需强化旅游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水平,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游客体验,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解决现有问题,还能进一步激发旅游产业的活力,推动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5.2 研究展望

未来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与包容性增长的战略导向。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下,预计会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科学监测与保护,采用先进技术手段预防和修复旅游活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旅游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旅游产品与体验的创新将成为重点,深入挖掘和弘扬地方文化,开发特色鲜明、体验丰富的旅游项目,以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提升坝上草原旅游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利益分配机制的公平性和灵活性将是研究和优化的关键领域,借助数字化技术,如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提高分配效率和透明度,确保社区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受益,实现经济成果的普惠共享。此外,强化旅游管理与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利用智慧旅游平台优化游客体验,将成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

教育与培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通过提升当地居民的旅游管理、服务技能和创新能力,不仅增强社区自我发展能力,也为旅游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持。预期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政府、企业、社区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网络,共同推动坝上草原旅游富民事业迈向更高水平,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Shalima Talinbayi, Honggang  Xu, Wenjun Li.Impact of yurt tourism on labor division in nomadic Kazakh families[J]. Journal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 2019, 17 (3). 
  2. Ge Quansheng,Yang Xi,Qiao Zhi, Liu Haolong,Liu Jun.Monitoring Grassland Tourist Season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J]. Advances in Meteorology, 2014       
  3. Tie Hong Wu, Tian Chen, Pei Pei Fan, Duo Yin, Fei Fei Lin. Tourists'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to Grassland Tourism Landscape: A Case Study of Grassland in the Central Section of Inner Mongolia [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2695 (807-809):
  4. Ashish Nag. A Study of Tourism Industry of Himachal Pradesh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cotourism [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 Management Review, 2013, 2 (4):
  5. 李军明, 李军. 传统村落旅游推动共裕同富的三次分配机制研究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4 (03): 200-207.
  6. 王晶莹,秦兆祥.草原旅游地牧民自营旅游介入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3, (16):51-53 57.    
  7. 朱义政, 沙梅英, 李永飞, 陶凌俊. 湖南南滩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J]. 中国集体经济, 2023, (31): 117-120.
  8. 刘彦华, 马承滨,胡益龙. 旅游梦富民梦中国梦——专访通道侗族自治县委书记印宇鹰[J]. 小康, 2016, (17): 47-48.    
  9. 关琛, 张艳阳, 谢峰, 张小飞, 李慧峰. 生态旅游活动对草原天路环境的影响 [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9, 24 (04): 34-37.
  10. 道仁图亚. 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 (03): 74-75+79.
  11. 梁俊仙,贾玉洁,罗翠梅等.优秀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生态旅游发展相融合研究——以草原天路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6):5-8.
  12. 刘岩,辛程,毕艳玲.基于生态哲学理论下的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张家口草原天路为例[J].商,2016,(35):143-144.
  13. 毛培胜,邵新庆,杨富裕等.我国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浅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2(02):127-130.
  14. 陈傲梅.县域旅游兴边富民对策研究——以大新县为例[D].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民族大学,2022.DOI:10.27035/d.cnki.ggxmc.2022.000558.
  15. 鲁芝红,程文仕.草原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2023,47(01):109-113.
  16. 薛琳琳.基于游客满意度调查的宁波乡村旅游高品质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22,(17):95-98.

致  谢

在本次关于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富民开发的研究与探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以及在旅游开发中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平衡的复杂性。

我还要特别感谢学术界的专家与学者,你们在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等方面的理论指导,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通过与你们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得以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问题,确保了研究的严谨性和前瞻性。

我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朋友们表示最深的敬意。正是有了大家的关注与期待,我才更有动力去探索和研究,力求为张家口坝上草原乃至更多地区的旅游发展贡献力量。旅游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价值共享。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能够为促进旅游富民、保护自然环境、传承地方文化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你们无条件的爱和理解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在我忙于写作的日子里,你们始终给予我生活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慰藉。

这不仅仅是一次学术探索,更是一次关于责任、合作与希望的旅程。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创旅游发展的美好未来。

标签:张家口,草原,社区,旅游,富民,坝上
From: https://blog.csdn.net/qq_43343291/article/details/13970799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