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飞”暮“卷”,梦里不知身是客
大考后的晚自习总是很难有效率,对着答案,勾勾叉叉地画着,估分,算分……我趁着5月最后的时间读完了《自造》,满意了。这是半期考后的第一个晚自习,班里如此浮躁,正常。
ZY走进来说这周不做周练了,江老在语文课上照常强调着积累的重要性,兰兰在化学课上照旧发表了大考后的“演讲”……这是半期考后的周五,如此寻常。
考后的竞赛似乎已成为一种必需的调剂和慰藉。当我再次打开SuperOJ,再度登上洛谷,再次打开Dev,熟练地关掉当前行高亮,把背景调成黑耀色,这并没有什么的不同,照例是看点儿竞赛换换脑子。如此平淡。
我走出校门,今晚不住校。
我坐进车里,只不过多了几声咳嗽。
我洗完澡躺在床上,忽然又看到了《我的阿勒泰》的一些视频,刷到一个李娟采访的视频,那就看一看吧……我合上手机,又是深夜,只不过我不在补作业而已,也罢如此平凡。
思考着一些即将流逝的东西。
再看一眼手机——
0点24,
6月1号,
儿童节,
16岁。
(一)神奇走廊
“这是一条神奇的走廊,每当我心情压抑的时候,走过这条走廊,就会看开很多,感恩自己所拥有的健康和一切看似寻常的东西。”——陶勇《自造·神奇走廊》
当我做崩了数学题心态爆炸时,我总会走向12班门口那条长长的走廊。
又看见韬哥用他“拙劣”而“夸张”的语调讲着那些总能让人捧腹大笑的奇闻异事,几个同为信竞停课归来的同学在聊着回班后的各科炸裂情况,望向四合院里,笑声不断,你追我赶……
有时是焦虑,各科的巨大压力总是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常常去怀疑,自己有没有恢复文化课的可能;总是去感动,我还有不期而遇的笑料和久别重逢的温暖。
(二)童心换真心
“拿出件像样的东西,献给饱含热泪的生活”。
上次看到一个研究,“人类每天会产生一万两千到五万种想法,且大约80%的想法是负面的”。
控制自己少产生一点悲观的想法,或是不要沉溺于悲观视角,真是一件很难得事情。
太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背负着太多的杂念,而想要控制杂念的想法又成为新的杂念。
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总会想到 @Huasushis,他总比我们更坐得住,思考得更深。
经过我们几个长时间的夜谈,总结出一条:他的专注,是源于他的纯粹。这一点同样适用于 @DZhearMins.
关注的事物少了,固然了解到的信息会少一些,可到底少了什么又多了什么?这东西到底是不是至关重要?若人皆“有之”但你觉得不重要,失去无妨。
想得简单会有想的简单的好处,像我这种神经超级敏感什么进了脑子都要分析一波的性格,得继续修炼。
所谓“能吃能睡,没心没肺”,不属于上述所谈却也言之有理。
三、台上台下
“人生需要不同的能量给养,刷题还撑不起美好的青春”。
在选科指导会上,院士讲座上,总有一个问题不断折磨着我:
“这样的场合里,我真的还要卷吗?”
同学们笔下不停地写,听得好玩的,抬头,跟着笑笑,又投身于题海中。
台上是成电的教授又衷心劝告又自言自语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才高一已经有很标准的大学生的样子了——听任何讲座从最后一排开始坐起,坐定便开始干自己的事情。”
真的是这样吗?
放在三个月后的今天,我会告诉自己未必。前几天张锋去北大做演讲的时候,学生“追星”的氛围是很棒的。
可当时他的每个字似乎都和我眼前所见不谋而合。
“总有一天,你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和作业没什么太大关系”。
那一刻,我知道为什么每次我听完这种讲课头都会很痛了,抛给我的不是观点,是一些需要和现实建立辨伪机制的东西。
我希望这算是一种“真正睁开眼的学习”。
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这是我拼命想去维持的平衡。初三时王欢老师给我们说的话我记忆犹新:
“同学们,认真听吧,这些老年人讲的话你会受用一辈子的。”
平时的作业,带给我的是知识的熟练;不定期的讲座,带给我的是思维的反思。既然有学校把关,控制频率,我觉得认真听一听讲座的价值远大于做题。
我发现自己还是排除不了环境带给自己的干扰,往往想的是“有没有和我一样坚信着的人”,眼睛常常是冷的。其实应该是“我能不能从这些讲演中体味更多”,心应当永远是热的。
听讲座,还是认真做我的笔记吧。
四、中西医结合式人生
“不能只治人的病,不治病的人”——陶勇《自造》
西医重“术”,中医重“道”。
西医难免陷入“认器官不认人”的误区,而中医的整体观似乎刚好弥补了这一点。
器官的问题不能脱离人的范畴割裂开来看,同样的,生活中任何问题都应该试着回到整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反思。
五、梦里不知身是客,且将新火试新茶。
“远航路上的点点星光”——YZP
寝室里补作业补到最晚的常常的我。
真的会有回到寝室欲哭无泪,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
也真的会有走到晾衣区,望见天边点点微光的时候。
很神奇,在成都最中心处,竟然反而可以看到星星。我数啊数,一颗一颗的数,得有八九颗。
我是哪一颗呢?
几栋高楼上的高空障碍灯一闪一闪的,避免和飞机不必要的碰撞。一下子想到初二某节作文课上,杨老师的开篇语是“远航路上的点点星光”。感觉那一刻是真的懂得了何为“远航路”,“点点星光”又为什么存在。
“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得还有人仰望星空”。
“因为好奇着我们的未来,所以从来不提年华老去,一起去看看明日的风景。”
浅浅的笔触,深深的记忆。
写下,我还在路上。
标签:不知,考后,身是,点点,讲座,走廊,梦里 From: https://www.cnblogs.com/superl61/p/1822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