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被小人陷害,该怎么办?

被小人陷害,该怎么办?

时间:2022-10-18 12:33:59浏览次数:33  
标签:陈绛 怎么办 邹忌 齐国 陷害 小人 齐威王 田忌

我们平常在职场上,当然比拼的是能力和业绩,但偏偏有人比较倒霉,可能被小人陷害。这可不光是今天我们遇到的问题,战国时代的人一样会遇到类似的事情。

 发生在战国时代的一个故事,齐国田忌,田忌这个人你可能不陌生,就是著名成语“田忌赛马”的那个田忌。他为齐国三战三胜,立下了赫赫战功,但被当时齐国当政的人邹忌陷害, 陷害他谋反。这问题可就严重了,好,问题来了,被小人陷害了该怎么办呢?

田忌为齐国三战三胜,但真正的敌人却在国内:邹忌设下圈套,诬陷田忌谋反。
《资治通鉴》的记载是:邹忌派人带着重金,到集市上找人占卜,话是这么说的:“我是田忌的人,我们田忌将军已经三战三胜,现在想要做事,不知道可不可行?”
这话说得过于含蓄了,“想要做事”,到底要做什么事呢?
《资治通鉴》的原文是“欲行事”,如果追溯一下史料出处,《史记》和《战国策》的措辞是“欲为大事”。历史上凡是提出要做“大事”的,基本上不是扯旗造反就是谋朝篡位。
做“大事”之前先要找人占卜吉凶,这是一项一以贯之的传统。但以田忌的地位,就算真要占卜,也会在自己家里请自己的占卜师来做,不可能派人到集市上随便找一个算命先生。
但问题是,这种事情过于严重和敏感了,以至于国君的态度往往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而国君就算对被告表达出“信其无”的态度,被告也未必敢信。
田忌和邹忌这一将一相,显然走不上“将相和”的路线,只能彻底撕破脸,拼个你死我活。
这种局面,实在是人类组织结构里的一个经典模式,不但在历史上还将不断重演,而且在日常生活里出现得也很频繁。田忌要解决的是一个很容易引起共鸣的问题:被小人陷害了,该怎么办?
好人教育给出的答案是:脚正不怕鞋歪,身正不怕影子斜。
郡县制传统里的标准做法是:相信朝廷,圣明天子一定会主持公道的。
田忌该不该这么做呢?我们来看一部书,明朝学者陈绛的《金罍(léi)子》。
陈绛,字用言,写过很多历史评论。这些内容后来汇集成书,书名《山堂随钞》。所谓山堂,应该是指陈绛在金罍山边的宅子。后来陈绛的同乡学者陶望龄把这部书重新编辑了一遍,改名《金罍子》。这部书里,陈绛是这样剖析的:田忌只要怀着诚心,在头上抹上泥土,换一身囚徒的衣服,投案自首,积极配合齐国的执法部门,把全家百十口人的死活全部交由朝廷定夺,那么,真相不难大白,倒霉的只会是邹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邹忌耍的阴招实在太低级了,有悖人情事理。
但邹忌不傻,之所以敢耍低级招数,就是因为笃定了齐威王不可能查清真相,而田忌这边,之所以没敢降低姿态等待朝廷发落,也是因为不相信齐威王能查清真相。但齐威王不是一代明君吗,当年明察秋毫,重赏了人人指责的即墨大夫,烹杀了人人称道的阿大夫,怎么现在就变得老眼昏花、是非不分了呢?
一切要素都没变,唯独齐威王变了。
今天我们读各种文学作品,尤其是推理小说,很容易陷进一个误区,那就是坏蛋在陷害别人的时候,诡计总要设计得天衣无缝,让被害者百口莫辩,然后,高明的侦探出场,从某个极其不易察觉的细节入手,一步步揭穿整个弥天大谎。然而现实中的诡计往往更像邹忌的安排,稍有头脑的人都能够轻易看穿,就算一时看不穿,至少也不会轻信。但是,只要这个诡计涉及的利益够大,就不难让当事人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各种情绪、偏见、猜忌也往往不着痕迹地添油加醋、煽风点火,把易解的问题变得难解,把细小的乱局变得无法收拾。换句话说,邹忌并不需要搞出什么缜密布局,而只要播下一颗怀疑的种子,齐威王自己就会把这颗种子迅速培养成一株参天大树。
田忌到底该怎么做呢?陈绛最初的提案不但是齐威王会喜欢的,也是历代君王都会喜欢的。田忌一来应该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二来应该相信上级领导和公权力一定会主持公道,三来应该相信纸里包不住火,真相总会水落石出。但如果要等到自己被杀之后公道才还给自己,真相才水落石出,这也是可以接受的吗?
这样一分析,我们觉得难题全在田忌这边,但其实齐威王也不好办。
如果田忌真的解除武装,主动请求审理,齐威王真的能审吗?如果审出了真相,难道就真能公事公办,把邹忌这位国家总理按律治罪吗?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两头不讨好:一方面邹忌主持朝政多年,这种岗位可不方便轻易换人,一方面就算还了田忌清白,田忌也会对齐威王离心离德,因为田忌正常的思考逻辑应该是这样的:难道非要等证据确凿你才肯相信我吗;难道你因为一个外姓人就来猜疑你的本家亲戚吗;我为齐国立下这么多的汗马功劳,尚且得不到你的信任,我今后应该何去何从呢?
所以,站在齐威王的角度,邹忌给自己抛过来的其实是一个经典的管理难题,而经典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不管心里相不相信田忌,都不能审,对问卜人也不能审,而要马上把问卜人解送到田忌的军营,由田忌自行处理。从中传达出来的信息是:我完全信任你,没有任何人可以动摇我对你的信任。至于事后要不要做秘密调查,怎么都得等到事后再说。对邹忌的态度是:邹忌这个人嘛,心是好的,只是误信人言,来来来,必须罚酒三杯。
古代的管理智慧,特别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就导致用人形同赌博,赌对了就是圣君有识人之明,赌错了就是奸臣误国。没办法,监管成本实在太高,又疑又用显然也不可行。怎么才能给安全多一点保障呢,最常见的模式就是制衡:领导才不在意下属谁对谁错呢,只要有矛盾就好。
唐玄宗就很会这样做事,把告发安禄山谋反的人直接送给安禄山了。唐玄宗长期都陷入齐威王的处境里边:唐玄宗本人相当于齐威王,安禄山和杨国忠分别扮演田忌和邹忌的角色,只是唐玄宗终于没能把平衡玩好。
《资治通鉴》不爱讲权谋术,所以关于田忌和邹忌的较量,删掉了原始材料当中很关键的一句话:“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不但抓了问卜人,还传唤了算卦先生在齐威王面前和问卜人对质。这就意味着,齐威王审理了这个案子,而案子只要一审,无论审理结果是什么,给田忌传达的信息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领导不信任我。
我们可以把问题拓展一下:如果齐威王既想审理这个案子,又不想引起田忌的猜疑,可以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下一讲再谈。



标签:陈绛,怎么办,邹忌,齐国,陷害,小人,齐威王,田忌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15726470/576579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