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语句通常与for循环搭配使用,但并不是必须的。
在某些情况下,select可能会直接放在一个独立的goroutine中,没有外层的for循环。
这通常发生在你知道只会有一次或有限次操作的情况下。
例如,你可能有一个简单的goroutine,它等待一个特定的channel信号,然后执行一次操作: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func main() { interrupt := make(chan struct{}) go func() { // 假设这是接收中断信号的goroutine <-interrupt fmt.Println("Interrupt received, shutting down.") }() // 等待中断信号,无需for循环 select { case <-interrupt: return } }
在这个例子中,select会阻塞,直到interrupt channel有数据可读。
一旦接收到数据,select就会结束,程序执行后续的关闭操作。
然而,在大多数并发场景中,select与for循环结合使用,以便在多个channel之间持续轮询,直到满足某种退出条件。
在两个或更多goroutine之间使用select时,外层的for循环通常是用来处理以下情况:
1 持久监听:select可能会持续等待来自不同goroutine的消息,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持select语句的活性,直到遇到某个特定的退出条件。for循环可以保证这一点,直到出现特定的退出条件(例如,所有的channel都被关闭,或者接收到特定的信号)。
2 非阻塞性检查:即使没有数据可读或可写,for循环也可以配合default子句,用于周期性地检查某些条件,或者执行其他的非阻塞操作。
3 控制并发行为:通过for循环,我们可以控制并发行为,例如限制并发的数量,或者在处理完一批任务后才启动新的任务。
4 处理不确定的结束条件:在并发环境中,何时结束往往不是预先确定的,for循环允许我们持续监控直到满足结束条件,比如所有的工作都被完成。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select和for循环的组合,用于处理两个channel的数据: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func main() { intChan1 := make(chan int) intChan2 := make(chan int) // 启动两个goroutines,分别向两个channel发送数据 go func() { for i := 1; i <= 5; i++ { intChan1 <- i time.Sleep(100 * time.Millisecond) } close(intChan1) }() go func() { for i := 6; i <= 10; i++ { intChan2 <- i time.Sleep(150 * time.Millisecond) } close(intChan2) }() // 使用for循环处理两个channel的数据,直到它们都关闭 for { select { case value := <-intChan1: fmt.Printf("Received from channel 1: %d\n", value) case value := <-intChan2: fmt.Printf("Received from channel 2: %d\n", value) // 当所有channel都关闭时,for循环自然结束 case <-time.After(1 * time.Second): fmt.Println("Both channels closed, exiting.") return } } }
在这个例子中,for循环会一直运行,直到两个channel都被关闭,或者超时退出。
case <-time.After(1 * time.Second): 是Go中一个常见的用法,它用于在select语句中设置一个超时条件。
这里的 time.After 函数返回一个channel,当指定的时间过去后,这个channel会发送一个空的结构体【 <-time.After(1 * time.Second) 会从这个channel中接收这个空结构体 】。
在select中,如果有多个case,它会等待可以执行的case,包括这个超时case。
Tool:代码差异比较器、HTML查错器、Llama3在线、SQL格式化
Link:https://www.cnblogs.com/farwish/p/18205120
标签:case,外层,goroutine,golang,循环,select,func,channel From: https://www.cnblogs.com/farwish/p/1820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