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Introduction部分,第五段,[16,12]ERC和3-Copy达到了相同的可靠性,在每一个块独立失败概率为0.01的情况下,这个是怎么证明的。
问题2:同上,第五段后半部分,那么多的IO次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在系统中,要分清各种性能指标,读和写是不一样的,第六段提到的是写性能,主要方法就是先用复制的方法增添冗余,然后等处理器负载低的时候,创建ERC,再把复制块删除,此时,存储降低(因为变为ERC存储到系统内),提高了写的性能(和复制方式的写性能一模一样),设计简单。
针对上述,什么是写入性能?我有了新的理解:就是当存数据的时候,好不好存的问题,再具体一点,复制方式存数据的时候,直接就存进去了,因为复制简单,所以写入很快;ERC方式存数据的时候,因为需要计算块,所以要磨磨唧唧的,就慢,同时也需要系统利用率。我们可以把写概括为计算+存储这个过程,同样的,读概括为存储取数据+计算为完整数据的过程。
同理,什么是读呢?其实就是DC数据收集功能,再直白一点,如果是复制块,那么直接读出来直接就可以用;而如果是ERC方法,读出来的是“零零散散的”,需要再拼装计算一下,才能得到完整的数据,所以读性能不如复制块的读性能。
现在有两个极端,一个是Copy方案,一个是ERC方案,这两个方案是两个极端,Copy是存储空间最大-访问效率最高,ERC方案是存储空间最小-访问效率最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可以在这两种之间自由的选择,都达到了最优的界。
标签:存储,Pyramid,Space,Reliable,复制,ERC,Copy,数据,性能 From: https://www.cnblogs.com/KeithTee/p/18145143